从城市记忆的角度浅析历史街区的保护
——以荆州市三义街为例
2023-11-23黄炜吴峻
黄炜 吴峻
长江大学 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1 概述
1.1 城市记忆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自然形成聚居,随着时代变迁逐步发展成城市。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城市规划师希波丹姆负责米利都城的重建工程,他在西方最早地运用了正交街道系统的原则,构建了以城市广场为核心的网格状城市空间,所有的建筑物都按照网格的规则进行布局。这一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后来被称为“希波丹姆模式”,它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源头,也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社会的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在此之后,“希波丹姆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的城市重建、新建以及古罗马的军事营寨的建设中[1]。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和类型。一般认为,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以土城或水城的形式进行防御和管理。到了夏商周时期,城市的规模和功能更加发达,出现了都城、方国都邑、一般城市等不同种类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开始实行里坊制,将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居住区、商业区和统治区。秦汉时期,城市的布局和结构更加规整和严密,以长安城为代表。东周至唐时期,里坊制达到极盛,但也出现了一些突破和变化,如曹魏邺城、唐长安城等。宋以后,里坊制逐渐消亡,城市呈现出开放式的街市格局,商业和文化活动更加繁荣[2]。城市作为一种聚居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存在与进步的空间载体,承担着多年的人类各种活动的痕迹,让人类的各种情感、思想、理念等得到传承,人们的记忆在城市进化当中留下印记,成为一座城市的特色[2]。
城市建设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近代,更多地关注了速度和数量的提升,新旧建筑的更新和改造往往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这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建设必须追求速度和数量,所以采用了可复制、模板化的建设方式。这样导致了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千城一面”、“摩天大楼随处可见”、“仿古风盛行”、“山寨外国建筑”等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记忆的缺失,城市记忆是城市文化的传承,是城市历史的沉淀;而传统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在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城市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历史街区是承载城市记忆生成和传播的重要物质空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调研,强调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性,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城市记忆的保持是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方面,而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是其重要内容。
1.2 三义街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荆州古城大北门是城北的主要通道,直通荆襄古道。当时的三义街,是城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街道两侧店铺颇多,主要经营粮食、木器家具、陶瓷、饭庄、茶馆等,是农村土特产与城镇手工艺器具进行交易的集市,曾保持相当长的繁荣期。荆州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义街—得胜街较为完整的保留了荆州古城的城市街道空间格局,见证了荆州古城的历史变迁,是荆州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三义街—得胜街入选湖北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3]。
2 三义街的城市记忆分析
2.1 空间肌理
三义街的空间肌理延续了荆州古城的肌理风格,以三义街—得胜街为主干,建筑沿街分布,逐渐发散布置,街巷主次分明,主街贯穿始终,小巷错落有致,才使得三义街的城市记忆浓厚,留存至今。
三义街整体呈以三义街—得胜街为主干的鱼骨状的街巷体系,在保持合适路网密度的同时,使得它的空间丰富程度,道路可达性都较为良好。同时,对于荆州古城空间肌理的延续,很好的留存了荆州古城的空间特色,为荆州城市记忆的延续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基础。
图1 三义街的部分空间肌理(作者自绘)
2.2 空间格局
空间格局,是历史街区与现代建筑的鲜明对比,是历史文化的深刻印记。三义街历史街区,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三义街—得胜街历史街区内建筑大部分为一层建筑,除少数后建建筑外,整体高度在六米以下,因此,在高建筑密度的情况下并没有带来采光不足等状况,而且保留和延续了历史赋予三义街最原始的空间感受。
2.3 建筑界面
芦原义信在其著作《街道的美学》中写到,分别把街道的宽度与建筑外立面的高度设为D/H,通过D/H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街道空间尺度做分析。当D/H>1时,空间会出现疏离之感,当D/H<1时,会产生狭窄之感[4]。从实地调研之中得出三义街的D/H大致为1,从而可以得出,原有的三义街建筑与街道之间存在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虽然三义街街道较为狭窄,但是因其建筑高度适中,故人在其中并不会感到格外的压迫与紧张之感。相反正是因为三义街合适的比值,才使得在街道之中的人感到愉快、轻松、热闹。而与此同时,人们会更加关注建筑的立面细节。但是对于现代加建为三层建筑,其D/H比值小于0.8,形成了与原有三义街历史街区不尽相同的空间尺度,破坏了原有的街巷空间尺度。
2.4 生活习俗
三义街因明清时期手工业贸易发达,交通便利,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农村与城市贸易的商品集散地繁荣发展。街道全长 380 米,因古时商品贸易发展,其商铺大多开间较小进深较大,前面作为店铺日常经营,后面作为住宅使用。如今三义街用地现状以居住为主,沿街除了民居住宅,还有许多蔬果摊位与粮油日杂等个体商铺,争个街区内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气息。
3 基于城市记忆的更新改造策略
城市记忆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之中,经过长久历史沉淀所留下的烙印,是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色彩,也是让一个现代城市能在如今的发展之中保持一份独特的发展特色动力的内在源泉,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之中,要以“修旧如旧、保护为主”[5]。对街区内部的道路梳理到建筑细部的改造都应从城市记忆的角度思考。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可以从空间格局的保护、将现代元素运用到传统中、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等三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3.1 空间格局的保护
新建的街区与历史空间格局的最大不同就在其空间格局的不同,这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的灵魂所在,和几百年签到古人漫步在同一条街道,感受其与如今不同的空间形态是历史街区如今的魅力所在。我国的历史街区如今存在着布局混乱、内部道路错杂、功能缺失或重合等一系列问题,难以适应如今生活对于街区的功能需求,并且历史街区由于交通形态的改变,很难与现代道路系统相匹配协调。因此,在历史街区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之中,首先应该对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形态进行一定的梳理,对于一些后期搭建的附属物进行拆除、规范[6][7],从而还原原有的空间肌理,深入丰富街道立面,营造更加富有层次的空间。
3.2 将现代元素运用到传统中
传统历史街区的更新应该从保护—更新的视角出发,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之下,对于历史街区内的传统建筑和元素进行保护和凝练提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三义街内的青石路、红砖墙、青石墙、木穿斗结构等的保护与更新,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元素的存在,才使得千万的游客驻足留恋,才使得历史街区历久弥新,才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物质载体。同时,历史街区的更新不应追求标新立异和粗制滥造,放在首位的应该是与原有场地内的遥相呼应,通过将现代化的材料运用到历史街区的改造之中,做到“新材料呈旧忆”例如,将玻璃材料这种通透性良好的材质运用到历史街区的改造之中,与街区内本来较为“实”的石、木等材料“虚实结合”,以期达到历史街区的现代化更新改造。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历史街区的改造应该是合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让这些做好传统元素的陪衬,这样才能更好的凸显城市的特色,恢复城市的独特记忆。
3.3 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历史街区的保护除了最直接的保护,往往被人忽视了更加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街区的使用才是历史街区能够历久弥新的方式。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立即组织贯彻落实。其中提到了,推进活化利用。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历史街区的保护不能光是孤立的保护,更加重要的是将使用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只有合理有效的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4 结语与展望
传统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在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城市特色的彰显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一个城市的记忆正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本文从城市的记忆出发,浅析了三义街在空间肌理、空间格局、建筑立面、生活习俗四个方面的现状,初步提出了空间格局的保护、现代元素的运用、使用与保护等三个方面的措施,希望在后续的历史街区改造中可以恢复城市的记忆,让城市的记忆成为每个城市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让传统继续传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