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在城市控规阶段的重要性分析
2023-11-23李杰
李杰
吉安市建筑设计规划研究院 江西 吉安 343000
城市控规阶段城市控制水平明确要求节约资源,但在总体规划阶段没有明确规定。在城市控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合理规划用地等条件,加快生态规划建设的步伐。发展生态多样性,完善现代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
1 城市控制性规划概述
1.1 城市控制性规划设计的发展特点
城市控规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使城市规划在制定和实施中的重点更加明确,城市控规可以极大地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1.1 城市规划适应了建设项目内容的变化
众所周知,城市控规主要包括规划项目、非规划项目、个人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城市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生产和共同利益,城市规划部门要满足不同的投资渠道和建设项目的内容要求。
1.1.2 城市规划适应了用地管理的转变
目前,城市土地管理已经从无计划的土地转向有计划的土地管理,从分散的土地转向一次性的土地,从无偿的土地转向有偿的土地,从单一的行政土地管理方法转向多向土地管理。
1.1.3 城市规划适应了公共服务设施的要求
完整的市政公共服务是一个城市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在发展和建设方面,城市规划部门编制的发展计划必须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协调,城市规划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规划部门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调整,以避免失控。
1.1.4 城市规划克服了与管理脱节的现状
城市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建设项目的限制,会出现管理上的错误,导致传统的城市规划难以管理,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规划和设计方法进行新的变革,以及使其更加灵活和适应详细可控的规划。
1.2 城市控制性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1.2.1 城市控规的意义
城市控规在城市规划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控规的主题通常没有明确的概念。编制控规时应考虑经济发展,利用规定的分区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合理划分。城市控规大大增加了灵活性,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好的保障[1]。
1.2.2 城市设计发展的相关意义
城市控规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出发,宏观环境让设计师释放出想象力和创造力。城市控规在改变人们的空间环境,创造更温馨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城市设计正在突破传统城市设计的桎梏,不再追求外在美,而是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控规不依赖于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有很大的不同,但城市控规的发展对其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2.3 控规与城市设计融合的发展意义
控规与城市规划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城市规划与控规的合理结合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控规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对城市整体规划至关重要。
2 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
2.1 理论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出现在工业革命的末期,最初,人们对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城市绿化景观的层面上,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景观改善方面。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无止境的扩张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在城市的整体结构和布局方面,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各种生态学理论开始更深入地探索和寻求解决城市的生态问题。现代环境规划的创始人迈克尔-哈格并没有从经济发展模式上系统地考虑城市生态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城市生态土地利用规划概念的基本思想被系统化并与具体实例相结合。作为一种规划方法,它逐渐关注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
2.2 国内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学科和社会阶层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生态和资源环境问题给予了关注,对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按照规划方法和内容,城市生态规划实践可以分为四类:
(1)基于国家自然条件的生态规划。这类规划的重点是物理空间规划,与传统的城市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支持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在生态方面的规划。
(2)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的生态规划。这种类型的规划是基于对自然景观元素的生态适宜性的分析和评估。它规划和设计的是园林景观和景观要素,重点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而对城市的人文、社会和经济发展关注太少。
(3)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角度进行生态规划。规划倾向于关注水资源和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通常以专业规划的形式进行。
(4)城市资源无害化开发方面的生态规划。这种类型系统地考虑了自然基线条件、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景观因素对土壤的保护,以及土地、能源和水资源的有效经济利用。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中促进资源消耗,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环境规划仍被视为属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宏观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内以生态主题或专项规划的形式制定。由于总规的时空范围大,规划结果过于笼统,准确性差,规划过程中建立的生态指标体系和管理控制要求往往是原则性的,存在很多实际可行性问题[2]。
3 控规编制生态优化的主要策略
3.1 保护生态,景观优先
保护环境不是为了保持其原始状态,而是要考虑到规划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气候、风向、地形、地势、水系、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及其相关的主要生态功能,充分保护和利用重要的自然因素,积极利用空间资源,尽可能地寻求将新的绿色系统融入现有的自然环境中。
3.2 紧凑发展、控制规模
空间规划的重点是控制土地使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率,鼓励高效、密集和适度的土地使用模式。通过关注个体,利用适当的街区规模实现空间规划的规模控制,提高街区的空间渗透性,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3.3 功能平衡、公交优先
在交通组织方面,城市交通的规划应与公共交通网络紧密结合,注意公交站点的空间衔接和停车位的比例。提倡小街区的布局和秘密路网,争取形成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慢行交通系统[3]。
3.4 社会和谐,注重公平
城市生态控规应优先考虑将公共设施设置在社区中心,并根据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半径,来分配街区的用途和建筑强度。注意公共服务的组织,特别强调与慢行交通系统的结合,确保居民能享受城市服务。社区中心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开放空间和服务等因素,以平衡当地的住房和服务,提供邻里服务,改善居民之间的日常交流,增加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
3.5 高效利用、节约资源
资源利用包括三大类: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资源管理中环境理念的具体实施主要集中在每个建筑区块的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设计的贡献。
4 建设地域特色的山地生态城市的主要路径
本文以宜川丹州新区为例,建议以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地城市为设计途径,探索新的山地生态城市,根据山地的特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展示地域文化。研究山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规划设计方法。
4.1 前期用地适应性评价及环境承受能力的研究
宜川丹州新区地形复杂,在有限的环境中积极而明智地利用山地资源,并及早研究土地适应性和环境影响,已成为宜川丹州新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对土地利用的早期适应性评估包括地形高程、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和耕地保护等因素。通过建立评估因素数据库,利用GIS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对宜川丹州新区的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在生态变化、环境保护方面,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单因素评价对建设前的工程进行评估,对施工中和施工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的评估。
4.2 结合本区域及场地自然特色构建空间生态格局
宜川丹州新区两边都是山脉和南川江河流,导致其空间的边界感和方位感很强,这也对场地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方案旨在分析和展示该国的原始地理环境,创建一个与自然共生的框架,并利用整合技术对自然景观进行精心处理。实现山区真正的生态设计,在国家建设中整合自然特征和生态走廊。将山地、河流、沟渠等内陆生态敏感区规划为开放空间或绿色廊道,与宜川丹州新区的景观区形成线性公园,或形成相交的楔形绿色空间[4]。沿河的开放空间与自然山体相结合,将山、水、森林和景观结合起来,整合城市生态结构,留下充足的生态空间,特别是沿路、耕地、绿地等。与城市中的其他开放空间相联系,建立连接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廊道,突出了宜川丹州新区在城市结构中的过渡和连接作用如图1。
图1 生态格局架构
4.3 基于地形特征和公交导向的综合道路交通
综合交通规划利用GIS、CAD、DESIGN等软件对新区地块两侧按高、中、低状态进行高程分析和土壤平衡评价,以优化住宅区路网,工业区路网和产业区路网按路网功能分开,提供道路与不同土地利用特征的高效组合。在居住区,重点是在景观和风景的基础上协调路网,而交通网络相应地增加路网的密度,以确保有序的发展和可及性。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公共交通之间的联系。构建城市用地的协调交通走廊,构建区域内的慢行交通体系。
4.4 采用先进的生态技术
宜川丹州新区采用了生态友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旨在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到其他环保措施,包括在设计建筑物时采用简单而经济的被动式建筑技术,如遮阳、自然通风和绿色屋顶等,采用气候友好型设计;减少对供暖和空调的依赖,引进新的绿色技术,提高能源效率,电动巴士已经取代了一些汽车。
4.5 山地城市整体风貌的塑造
宜川丹州新区的整体景观设计提出了 "景观旅游、旅游促商 "的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规划主要通过视野控制、限制建筑高度和基本色彩方案等手段,体现与山地城镇相适应的风景区规划设计技术,特别注重山地城镇建设。通过对区域整体景观效果的分析,利用其丰富的地貌特征,安排具有山地特色的景观秩序,结合高空观景平台,利用山坡和山体台地,建设优美有趣的观景廊道,建设宽阔的观景平台和公共活动空间,从四面八方分析高空的景观效果,打造更好的景区。在拟建区的各个板块中,建筑限制相对较多,从而使高海拔地区的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确定了绿色系统建筑的基本基调,既继承了宜川丹州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又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环境。
4.6 泄洪通道的系统规划
宜川丹州新区是一个山地城市,地形复杂。自然集水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河道蓄水和排水的原有功能不断下降。城市防洪的标准被定义为30年的历史。对南川河目前的防洪潜力进行了分析,对主要集水区和排洪渠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系统的方法。制定具体的渗漏开发计划,提出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实际要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损害城市的雨水管理和良好的生态系统,扩大和加强新地区的综合洪水管理和缓解能力。按照城市防洪的要求,结合目前排洪渠划分的特点和原则,新区将在南川河两侧的支流由北向南和公路上划分。如图2。同时,将对东西向的三条排洪渠进行清理、拓宽和改造,以防止山洪、降雨等对居民造成的灾害。
图2 水系防洪控制图
4.7 创新的控规编制方法
根据新区独特的地形条件,不同于低洼地带的整备方法,规定采用城市规划方法和《城市土壤与建筑用地分类标准》进行规划和管理。如图3。首先,明确了总则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其次,正在按专业进行分析,以确定实现指标的主要技术步骤。对相关技术和控制方法进行修订,对准确的目标控制进行量化校准,最终与传统的法律法规相结合。该方案还将在规划的可管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方面丰富和改进传统的监管内容,将整个基准体系变成几个层次的监管实施的控制要素,从而形成山区的监管技术,这与传统的法律不同。明确的指标要求和详细的控制规则可以对各种详细的结构方案和单独的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真正达到总规的要求[5]。
图3 土地利用规划图
5 结语
有关部门正在逐步加大对城市绿地建设的工作计划,特别是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为了满足国家和政府的要求,不仅需要为新的城市生态区种植绿色植被,还需要引入更多的绿色交通。这些措施不应该只是喊口号,而应该分阶段实施,加快新生态区的建设。节能的失败是由于发起人喊口号或大量投资于旧城改造造成的,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节能减排,但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有必要从实际出发,实行城市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