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23-11-23丁学慧丁国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0期
关键词:面肌面瘫面神经

丁学慧 丁国亮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叫面神经炎,是病因不明、伴或不伴有其他典型临床症状的单纯性的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症状是突发一侧面部肌肉麻痹、活动不灵、口角歪斜等,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也是多发病,患者表现的轻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患者面肌出现损伤后会发生面肌痉挛,还会影响面部表情、咀嚼等,对面貌也有较大影响,会给患者带来不安、紧张、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1]。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目前以物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严重者可能需要借助外科手术干预。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营养神经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抗病毒类药物等,长期应用不仅可能出现多种副反应,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也很局限。中医治疗面瘫有悠久的历史,不良反应小,且疗效确切。在众多中医治疗方法中以针刺最受认可,其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的能力也被不断验证。面肌康复训练是针对面部肌肉群体的专项康复手段,通常没有明显不适感觉,而且操作要求不高,不需要特定的治疗环境就可以完成[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实践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88 例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43.37±8.21)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51±1.17)d;面瘫部位:左侧24 例,右侧2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2 例;年龄32~65 岁,平均年龄(43.26±7.25)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42±1.20)d;面瘫部位:左侧23 例,右侧2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面瘫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周围性神经麻痹诊断标准[3];②首次发病,且单侧发病,病程<10 d;③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获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引起的面神经麻痹,如外伤、肿瘤、脑血管意外等者;②由神经莱姆病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面神经麻痹者;③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等病史者;④严重精神疾病、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等无法正常配合治疗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⑥惧怕针刺者;⑦接受其他治疗方法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40~60 mg/次,1 次/d,隔日减半;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0.5 mg/次,3 次/d;维生素B1(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515)10 mg/次,3 次/d。

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主穴:攒竹、四白、阳白、颧髎、颊车、合谷、地仓、瞳子髎、下关;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加水沟;耳后疼痛加翳风。配穴:风热加尺泽、曲池;风寒加列缺、风池;气虚加足三里。操作:应用直径0.3 mm 华佗牌一次无菌针灸针,针长1~1.5 寸。发病1 周内浅刺0.1~0.2 寸,手法轻柔,留针15 min;发病7~10 d,轻捻行针,针刺以得气为宜,留针20 min,每周治疗5 d 后休息2 d,连续治疗4 周。

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具体操作同对照组。面肌康复训练具体操作如下:术者以大鱼际按揉患侧额肌,以拇指点揉攒竹、丝竹空、鱼腰等穴位,以酸麻胀等为宜,由下至上以拇指牵拉患侧咬肌至耳前听会穴处,以面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拇指点压地仓、颊车、迎香等穴位。将示指和中指比成Y 样动作放在患者病侧口轮匝肌,从听会穴与地仓穴连线处将肌肉群往上轻轻牵拉,来改善局部肌群僵硬程度,每周治疗5 d 休息2 d,连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分级,治疗前后Sunnybrook 评分,临床疗效。

1.4.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分级变化情况应用House-Brackman[4]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依据患者发病情况将其进行分级。Ⅰ级:面神经功能正常;Ⅱ级:面神经出现轻微损伤或出现联带运动;Ⅲ级:两侧面神经功能不对称,但没有明显的外观损伤及联带运动;Ⅳ级:面瘫症状比较明显,外观看能清晰看到肌肉损伤改变;Ⅴ级:面瘫症状较严重,只能看到轻微的运动;Ⅵ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群无法活动。

1.4.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unnybrook 评分变化情况 应用Sunnybrook 对患者面神经进行评价,主要对患者一些细微表情或活动进行观察,比如抬额、咧嘴、耸鼻、嘴唇做吸允动作、呲牙、闭眼等动作,同时观察患者静息状态下嘴、鼻唇沟及眼的形态改变,满分100 分,得分越低提示患者面部神经损伤越严重[5]。

1.4.3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制定标准。痊愈:Sunnybrook 评分≥90 分,H-B 分级为Ⅰ级,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显效:Sunnybrook 评分70~89 分,H-B 分级为Ⅱ级,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Sunnybrook 评分50~69 分,H-B 分级为Ⅲ~Ⅳ级,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得到缓解;无效:Sunnybrook 评分<50 分,H-B 分级>Ⅳ级,患者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更严重[6]。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B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 分级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B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 分级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 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nnybrook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可以是婴幼儿、中青年,也可见于老年人,临床多为突然发病,发病前多数患者会有感染、着凉、面部直吹风等情况,患者多于晨起照镜子时发现嘴角歪斜,或者刷牙、进食时发现明显异常,部分患者也可见闭眼异常或言语不利等情况。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原因没有形成统一共识,多数医学专家认为该病与面部炎症反应、脱髓鞘、纤维坏死、神经功能损伤等有关,上述情况让患者面部神经所处微环境发生改变,对应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也出现功能障碍。目前其药物治疗多为应用维生素、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等,降低神经损伤,但疗效不理想[7]。

中医理论认为[8],周围性瘫属“口眼歪斜”、“面瘫”、“口癖”等范畴,周围性面瘫常因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面部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等邪气侵袭人体经络,导致经气运行不畅,气血不和,经脉不得滋养,气血阻滞,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病位在阳明、少阳,多为本虚标实之症。

研究显示[9],针灸能够提高面神经兴奋性,改善血液动力学,加速废物排出,促进细胞生长,降低局部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能力,有助于神经细胞再生,帮助肌肉功能康复。面部针刺会产生一定的刺痛感,传导至高级神经中枢后会反馈到面部神经,人体会协调并组织局部神经进行自我修复,促进支配区域肌肉功能恢复。研究显示[10],面肌康复训练是针对面部肌肉群的治疗手段,对肌肉群进行锻炼能使经络得到疏通,血液动力学也会发生改变,面部支配肌肉活动的神经也会加快恢复,改善肌肉收缩,进而降低肌肉萎缩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H-B 分级是神经内科对面神经麻痹常用的评价量表之一,该量表从患者前额、眼、颊及口角等位置动态、静态及联带运动的情况分析并判断患者面神经的功能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 分级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B 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nnybrook 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Sunnybrook 评分(83.34±7.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7±6.9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一定改善,但观察组患者面神经改善幅度更明显。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观察组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可以疏通面部经络穴位,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针刺能够理气通络、滋养面部肌肉和组织。面肌康复训练还能帮助面部肌肉群主动性活动,一方面提高肌肉收缩舒张能力,另一方面减少神经损伤后出现废用性萎缩。此外,针刺及面肌康复都能够活血化瘀,增加面部血液循环,这对面神经后续的修复也有很大帮助。主动性的肌肉康复训练能够刺激神经兴奋和传导,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1,12]。

综上所述,与单独针刺治疗相比,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可以明显帮助患者恢复面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面肌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