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比较

2023-11-23王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0期
关键词:那普利缬沙坦收缩压

王竞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年轻化,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健康[1]。在临床上,高血压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比较高,这类患者往往无法明确病因。长期高血压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负担,且累及患者的心、脑、肾功能,最终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局[2]。因此,有效降压是治疗中的主要目的,缬沙坦与贝那普利均为临床常用降压药,但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就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进行比较,以临床患者为例展开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78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9 例。观察组患者男性占比为53.85%(21/39),女性占比46.15%(18/39);年龄最大86 岁,最小38 岁,平均年龄(59.78±9.44)岁;病程最长13 年,最短3 年,平均病程(8.23±2.19)年。参照组患者男性占比为56.41%(22/39),女性占比为43.59%(17/39);年龄最大85 岁,最小40 岁,平均年龄(60.04±8.72)岁;病程最长14 年,最短3 年,平均病程(8.45±2.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肝、肾等器官损害患者[3];②恶性肿瘤患者;③意识不清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治疗,缬沙坦分散片清晨口服,80 mg/d,治疗2 周后观察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并且调整药物用量,最大剂量≤160 mg/d,在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及肝功能变化,治疗12 周。参照组患者接受贝那普利治疗,盐酸贝那普利片清晨口服,10 mg/d,治疗2 周后观察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并且调整药物用量,最大剂量≤20 mg/d,在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及肝功能变化,治疗12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血压<140/90 mm 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面色潮红、干咳、头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面色潮红1 例,干咳1 例,头晕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参照组发生干咳2 例,头晕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干预后未影响患者治疗。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高血压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以往以老年人群为主,但近些年来临床发现高血压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者确诊,也使得高血压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5]。高血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压异常升高,长时间的高血压会对患者的脏器造成损伤,随之发生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严重者会因器官衰竭导致死亡[6]。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医学手段尚不能明确发病原因的一类高血压,这类高血压在临床中的占比较大[5]。目前,高血压临床上无特效药能够彻底治愈,主要治疗方法为服用药物控制血压,从而延缓病程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7,8]。但临床可用的降压药物较多,患者又需要终身服药,这就使得部分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后自行停药,或选择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导致血压出现波动,加重病情,因此,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十分关键。

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能够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起到降压作用,还能够逆转高血压对心血管造成的不良影响,且起效快,患者第一次服用后2 h 血压开始下降,4~6 h 可达到最佳效果,药效可持续24 h[9,10]。缬沙坦在临床偶有报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等,但往往较为轻微,患者可耐受,也不会影响治疗效果[11]。贝那普利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阻力降低,也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血压下降[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优于贝那普利,且未见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中的首选药物。

猜你喜欢

那普利缬沙坦收缩压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