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筠连县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3-11-23

南方农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筠连县中药材肉牛

周 淘

(中共筠连县委党校,四川筠连 645250)

筠连县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地处四川省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接合处、乌蒙山脉北部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总面积1 256 km2,辖12 个乡镇和157 个建制村、17 个社区,总人口45万人。筠连县为首批“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示范县”,是“春风经验”发源地,拥有筠商、玉壶井、苗族大唢呐、苦丁茶及五尺道五大文化名片,享有“中国苦丁茶之乡”“中国奇泉之乡”“川南煤海”“川红故里”等美誉。近年来,筠连县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1 现状

1.1 茶产业

数据显示,筠连县茶园面积2 万hm2,现有茶农4.91 万户,2022 年总产茶2.312 万t,综合产值达75.1亿元;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17 个、家庭农场32 个、茶叶加工企业(作坊)114 个,有四川省著名商标产品4个(筠连苦丁茶、筠连红茶、醒世、圣星),绿色食品产品6 个,地理标志保护证明商标2 个(筠连苦丁茶、筠连红茶)。

1.2 肉牛产业

筠连县以筠连黄牛保种示范场为核心,在蒿坝镇、丰乐乡、高坪苗族乡、联合苗族乡、团林苗族乡培育川南山地黄牛(筠连黄牛)。2022 年,筠连县肉牛存(出)栏约20.46 万头,其中肉牛出栏6.94 万头,同比增长15.28%,肉牛产值达15 亿元,全年肉牛综合产值达74.33 亿元。截至2022 年底,全县共有养牛专业合作社106 个、家庭牧场91 个,存栏500 头以上的重点专业村85 个,存栏10 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牛大户3 050 余户;现有肉牛生产加工企业10 个,建成肉牛屠宰加工企业5个,牛粪有机肥生产企业3个[1]。

1.3 中药材产业

筠连县是国家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和四川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筠连县有各类草药资源1 455 种,黄精、金钱草、金荞麦等中药材在县境内普遍分布,年产中药材2.5 万t。截至2023年5月,全县有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13.33 hm2,中药材种植面积0.45 万hm2,现已成功申报“筠连筠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在申报“筠连黄精”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面临的问题

2.1 基础产业支撑不足

1)茶叶种植散户较多,茶园种植面积小且分散;部分家庭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茶叶采摘不及时,鲜叶资源浪费严重;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总体不高,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茶园面积占比只有40%左右;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占比过少。2)肉牛养殖数量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少,肉牛生产体量仍然较小;屠宰方式仍以手工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饲草饲料的加工不成体系,购买的饲料来自外地,增加了饲养成本,养殖效益不高[2]。3)中药材基本是各乡镇零星种植,连片种植较少,以农民自发的个体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呈现出小而杂的生产局面;政府扶持政策保障不足,中药材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方面缺乏大项目支撑,导致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2.2 产品加工能力不足

1)筠连县茶加工企业总量较少、规模较小、管理不够规范,更多是原料代加工,附加值较低,茶企盈利能力差。由于茶生产企业大部分是替福建省、江苏省等地的企业做代加工,茶叶加工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混乱,少部分企业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公共品牌规范使用率不到5%。2)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少且小,屠宰承载力较低,且多为手工屠宰,机械化程度低,冷链和仓储等配套设施不能满足需求,肉牛精深加工企业缺乏。牛肉产品也较为单一,还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处理。3)中医药产业刚起步,虽有宜宾爱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4 家微小的作坊式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但并不能满足筠连县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也没有专业的中药材交易市场,缺乏精深加工能力,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培育和引进企业难。

2.3 品牌影响力度不够

1)筠连茶叶以红茶、绿茶、苦丁茶为主,但品牌杂乱。基于各自的利益追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塑造出五花八门的产品品牌,如黄金白露、古道筠红、凤鸣红茶等,没有形成做强品牌的合力。茶文化挖掘不够,导致品牌传播速度受限,市场影响力有限,知名度提升极度困难,产品附加值极低,如筠连县茶企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的鲜叶加工的红茶,用筠连红茶品牌批发到江苏省无锡市等市场的价格在60~100 元·kg-1,但用宜兴红茶品牌则价格在300~400 元·kg-1。2)筠连县虽有“好牛旺”“筠连黄牛”“苗家黄牛干巴”等特色产品,但知名度不够、影响力不大。牛肉制品大多是简单加工后散装销售,没有形成“筠连牛肉制品”的品牌效应,市场影响力小[3]。3)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刚起步,虽已经成功申报“筠连筠姜”“筠连黄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很小。

2.4 整体竞争能力不强

1)筠连县茶企业综合实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不强,而且以提供原料和半成品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企业之间在茶叶采摘、销售渠道方面相互拆台、压价,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整体竞争力;专业合作社运行不佳,尚未建立质量保障和利益联结机制,很难做大做强;企业资本积累少,整合小微企业、产业上下游要素资源和带动农民的能力还不强;茶产业人才制约凸显,拥有相对全面的人才队伍支撑的茶企只有2 家,其余茶企以传统的技术型为主,茶业经营管理、电商营销、出口贸易、茶文化、策划创意等拓展茶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人才匮乏[4]。

2)筠连县肉牛还是以“山繁川育、藏牛于户”的散养方式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同时,省、市级示范合作社仅有3 个,牛肉精加工企业3 个,年生产量较低;肉牛科技创新力度不足,没有建立肉牛产业数据体系;肉牛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户养殖肉牛带有盲目性;没有建立本地物流体系,流通水平低,物流成本偏高;牛肉产品未进行适当分级、分类,也没有建立可追溯系统,无法满足部分消费者对“生态、绿色”牛肉的需求;肉牛产业链处于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肉牛从饲养到屠宰加工,再到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融合程度较低,综合产值低。

3)中医药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基础很薄弱。项目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扶持力度不足,对企业、种植户的吸引力不强;中药材产业人才和科技支撑不足,种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县农业农村局仅有1 人从事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组已解散,工作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技术指导滞后,药农种植重栽轻管。同时缺乏有实力的中医医疗机构、制药企业引领,导致中医药产业规模小、档次低,产业整体水平不高。

3 对策建议

3.1 持续发展种养业,巩固产业基础

鼓励种植散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实现规模效益;加强对采茶工人的技术培训,减少茶叶资源浪费;加大对茶叶技术人才的茶园管理培训力度,推广机剪、无人机喷洒农药、微耕机培土等技术,提高专业化水平;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严把茶叶质量关,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园)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提高茶叶品质。

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增加肉牛生产体量,以利于推广机械化屠宰;引进、培育饲草、饲料加工企业,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积极性;加强技术指导,破解产仔育肥难题;引进、改良品种,推进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繁南育”项目合作,保障牛源[5]。

加大对种植户、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中药材种植的吸引力,因地制宜开展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建设一批林下中药材试点示范基地,推进林下中药材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黄精、金荞麦、筠姜、白及等,依托订单生产,扩大中药材基数,初步建立现代中药材种植产业基地;以项目带动基地建设,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标准化基地建设、信息平台建设、溯源体系建设及品种提纯复壮等项目。

3.2 制定加工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出台茶企业厂房改(扩)建设、技术更新、设备升级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改进加工技术,引进和培养茶叶加工技术人才,形成筠连茶加工技术及产品标准,切实提高筠连茶叶产品质量;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茶企发展壮大,培育标准化生产加工茶企和龙头企业,支持茶企开展清洁化、自动化、规模化生产,打造一批筠连茶叶的“尖刀连”“排头兵”。

在加大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加肉牛生产体量的基础上,制定“筠连牛肉制品”的加工标准,提升牛肉产品质量;对牛肉产品进行适当分类、分级处理,并严格按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引进和培育屠宰加工企业,改进屠宰场设备与工艺技术,优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实现牛肉加工增值,提升牛肉质量与营养评价;建立肉牛产品质检、可追溯体系,完善冷链和仓储等配套设施,优化流通环节,保证产品质量。

增大中药材生产体量,大力引进、培育中药材初加工企业,以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筠连筠姜”“筠连黄精”品牌加工标准,建设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推动形成中医药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产业化进程。

3.3 打造核心品牌,弘扬产业文化

深入挖掘筠连茶文化,组织开展茶文化特色活动,提升筠连茶文化内涵;聘请专业营销策划团队,开展茶品牌包装策划及营销,以统一形象、统一理念对外宣传筠连茶叶,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动茶产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组织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产品定位由初级原料向标准茶、品牌茶转变;加强茶树特色品种选育,加强与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特色产品;鼓励企业开设筠连茶叶旗舰店、体验店和直营店,推动筠连茶叶走出四川省、走向全国。

政府和行业部门要牵头加快推动形成“筠连牛肉制品”品牌,通过传统与新兴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筠连肉牛品质,促进牛文化消费,形成稳定客户群;通过初加工和深加工,推动形成品牌牛肉产品,获得良好口碑,形成消费习惯。

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药食同源健康食材产业,政府及相关行业部门要牵头大力提高“筠连筠姜”“筠连黄精”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挖掘中医药的深厚文化内涵,引导人们树立中医药既能治病、又能养生的理念,促进中医药文化消费,推动生活方式转变。

3.4 整合市场要素,增强竞争能力

在省内外构建茶叶营销网络,支持企业在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设立品牌茶销售连锁店、专营店、加盟店,进驻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提高筠连茶叶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川南国际茶城交易市场和“互联网+”销售平台,打通茶叶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切实发挥“川南肉牛交易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建立肉牛产业数据体系,加强信息沟通,推动产销结合;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消费者主体的多样化、高端化等需求,推出不同档次的牛肉产品;建立本地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与销售环节融合;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推广种养循环、生态发展模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积极发展农文旅一体的休闲农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建设专业的中药材商贸城或交易市场,提供中药材交易平台,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畅通营销渠道;畅通中药材市场行情交流渠道,引导科学合理种植;加强招商引资,以项目带动中药材生产和销售;发展药食同源产业,逐步开发中药香囊、药膳、药酒、糕点及饮品等中药特色产品,开展药膳评比活动,提升中医药影响力;完善中药材种植区域旅游景观设施,重点优化特色产业,实施观景点(台、亭)、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健康休闲旅游功能改造,创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促进一二三产融合,以一产带三产,发展康养旅游体验。

猜你喜欢

筠连县中药材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肉牛口炎咋防治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调运肉牛应激反应继发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