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基于A市调研数据分析

2023-11-22严仍昱徐嘉庆

关键词:思政建设教育

严仍昱,徐嘉庆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下文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遵循思政课建设规律,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进展、建设情况如何,其制约因素是什么,需怎样进一步提升完善,本文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索。

一、文献综述

2019年3 月18 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理论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逐步展开:一是研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即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探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依据等方面;二是聚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教学、师资等方面。

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涵。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经历了从“整体规划德育体系”[2]到“构建德育课程体系”[3]再到“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4]的演变。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概念和特征的认识既有共识、亦有差异,如强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是要实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理念的贯通性,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教育方法的支撑性[5]。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师资等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使之形成有机整体的实践等[6]。大中小学思政课是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纵向上有层次的衔接,横向上有协调的贯通。

第二,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学理依据。研究者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层面进行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明确价值观教育所遵循的四重教育规律,即认知规律、知识点分布规律、知识递进规律和统一性规律[7];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提出的应对思政课存在问题的举措[8]。

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形成的成果较为丰硕。这方面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展开。针对思政课内容、教学和教师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提出统筹教材编写、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协同育人框架、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对策[9];针对课程理念与实践融通性不足、内容连贯性不强、设计衔接性不够、教学合作性不足、评价标准不清等问题,提出对应策略[10]。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的制约因素,从加强党委领导、统筹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对策[11];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表征为各学段课程标准修订步调不一、课程目标设置的整体性不强、教材编写尚未形成合力、教材内容重复、教学方法衔接不够等问题,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破解路径[12];着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衔接机制,需要行政推动和政策保障,搭建资源供给交互机制和资源库,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创造者、分享者和享用者[13]。

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还围绕这些论域展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14];顶层设计、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15];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16];面向和满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研修和素质提升[17],等等。

现有相关研究对全面准确理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科学内涵,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区域差异性大,不同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也存在不平衡性、不同步性。本研究以A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设计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协调思政课各影响因素并使之同向发挥积极作用的现实需要,更是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A市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也是一座拥有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各学段、各类别学校等教育组织机构齐全的城市。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访谈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运用“问卷星”APP制作问卷,将在线问卷链接通过QQ 群和微信群发送给A 市思政课教师进行在线调查。课题组从教龄、学历、学段和职称四个方面了解填写问卷的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对科学内涵的把握情况了解思政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师资培训和协调机制等方面掌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样本来自A市大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回收问卷186 份,全部有效。本次问卷调查中,专职思政课教师性别占比较为均衡,不同教龄阶段的专职思政课教师均有一定比例代表,学历涵盖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学历为专科及以下占比相对较少,只占问卷教师的3.76%,这也说明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各学段专职思政课教师占比中,大学、高中和初中占比相对均衡,小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师占比为13.44%,相对较低,这一情况在访谈调查中也得到印证,即A市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占比较低,大多数为其他学科任课教师兼任。总体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的分布较为均匀合理,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反映目前A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

访谈调查以进入访谈对象工作地点或者电话方式进行,访谈对象为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大中小学分管相关工作领导和专职思政课教师。访谈对象抽取了不同学段的城镇和乡村学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专职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访谈调查主要就推进和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动机、动力、途径和亲身体验展开访谈,以此掌握问卷调查难以获得的相关信息。总体看,访谈调查能够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三、数据分析

课题组以问卷调查获取的信息为基础,结合访谈调查情况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一)思政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情况

思政课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问卷调查显示,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教师占比为43.01%,而“基本了解”和“不了解”的占比达到56.99%(表1)。通过访谈可知,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教师主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了解和掌握的,而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基本了解”的教师则大部分是通过听同事说、阅读相关文件、浏览相关新闻报道等途径了解的。不同学校的教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的认识情况也有差异,省示范中学的教师掌握程度相对较高。

表1 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知晓度

思政课教师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问卷调查显示,对“自己所教学段及相邻学段的教材内容”和“大中小各学段的教材内容”熟悉的教师占比总和为31.72%,而对“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和“自己所教思政课的教材内容”熟悉的教师占比达到68.28%(表2)。在备课中,“偶尔思考”和“从不思考”自己所授课程目标与上下学段课程目标衔接的教师占比为30.65%(表3)。“偶尔会考虑”和“从未注意过”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衔接问题的教师占比为22.04%(表4)。从对这些问题项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部分思政课教师只关心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在备课中也仅仅思考自己所授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有近三分之一的专职思政课教师不仅对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尚处于未知的状态,更是缺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识。

表2 对不同学段教材内容的熟悉度

表3 对不同学段教材内容联系的思考度

表4 对不同学段教材内容衔接的思考度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情况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问卷调查表明,认为目前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既有统筹规划,又有分层衔接”的教师只占29.03%,而认为“有一定衔接,但欠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情况”“未体现衔接性”和“不清楚”的占比高达70.97%(表5)。这说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现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推进。认为自己所在地区的学校在思政课教学资源一体化方面“实现了一体化建设”的教师占比仅为11.2%,认为“在个别方面实现了共建共享,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各建各的”“未启动一体化建设,各个学校各行其是”和“不清楚”的教师占比达到了88.54%;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未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教师占比达到33.87%(表6)。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校所在的地区建立了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调机制”的教师占比为30.11%,认为“未建立协调机制”和“不清楚”的教师占比高达69.89%(表7)。总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建设的整体水平不高。

表5 各学段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

表6 思政课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情况

表7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调机制的建设情况

(三)思政课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情况

思政课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问卷调查显示,在受邀参加集体备课次数的问题项上,选5次以上的教师占比只有8.06%,选4次的教师占比仅为3.76%,1 次及以下的教师占比则达到了62.37%(表8)。2019年中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战略任务以来,每年参加1次及以上集体备课的教师并不多,大多数教师未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参加过“1次”和“0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一体化建设的教师占比分别为34.95%和39.78%,这两项总和达到74.73%(表9)。在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培训问题项上,选择参加过“1 次及以下”的教师比例也达到65.05%(表10)。

表8 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情况

表9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一体化情况

表10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师资培训情况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困境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情况分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困境存在于两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协调联动机制缺乏。在问卷调查中,受访者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材衔接缺乏整体设计”“课程衔接缺乏统筹考虑”“课程目标衔接缺乏顶层设计”“课程内容衔接缺乏宏观规划”“教学方法衔接缺乏统一协调”“管理衔接缺乏协调机制”的占比在38.71%~53.76%(表11)。

表11 同城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上述6个问题项反映的都是顶层设计的问题,说明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问题的根源在制度层面,这一结果在以下3个问题项的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一是认为自己学校所在地区建立了思政课“课程一体化建设机制”“教材一体化建设机制”“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与共享机制”“教学研究一体化机制”“集体备课机制”“师资培训一体化机制”的教师平均占比只有32.26%(表12)。二是认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机制”的教师占比最高达到31.18%;认为“缺乏平台”的占比为29.03%,居第二;认为“缺乏意识”的占比为23.66%,在所有问题项中位居第三(表13)。三是认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举是“协调联动机制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提高认识”的教师占比分别为34.41%、29.03%、20.43%,其实“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提高认识”这两个问题项反映的仍然是思想认识问题,占比总和达到49.46%(表14)。由此可见,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困境是思想认识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也是目前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力的两个方面。

表12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制建设

表13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表14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之举

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构建“纵向衔接贯通,横向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建设格局。

(一)深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政课建设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刻反映和要求。思政课建设受诸多因素影响,就思政课体系内部而言,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否达标,不同学段的思政课课程目标、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选择是否合理,不同学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不同学段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协同性,这些要素都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整体效果产生影响。如果这些要素能协调一致,均能同向同行,发挥正向作用,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就会形成“内耗”,减损教学实效性。除此之外,影响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还包括校园环境、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和管理成效、社会环境等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构建各要素、各单位、各地区之间的横向协调联动格局,形成建设合力。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理解知识的特点和能力具有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思政课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等要素,在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体现层次性和衔接性的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中学、大学阶段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思政课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适应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从低学段向高学段形成“纵向衔接、层层递进、上下贯通”的思政课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系等。

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存在有衔接但层次性不强、有关照但贯通性不畅的问题。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课程目标上存在先后顺序不彰的问题,在教材体系上存在不连贯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简单重复的问题,在教学资源分享、教学研究以及师资培训上也未形成一体化格局,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思政课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局部还存在内耗现象,尤其是各学段的思政课之间难以形成相互支撑之势,不利于思政课协同育人效果的达成。

深化对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应采取以下举措。一是要组织专题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和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推进和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二是大力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在思想上做好引导。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增强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形成了一大批成熟做法和优秀案例。大力推广这些创新做法和优秀案例,一方面有力彰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为其他地方和学校提供有益借鉴。三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鼓励相关管理人员和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提高建设水平。

(二)加快推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调联动机制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构建长效协调联动机制,为持续推进一体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涉及纵向不同层级的教育主管部门、不同层级的学校、不同学段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需要处理横向不同性质的学校、单位之间的关系,任务较为艰巨。目前一些地区和学校虽然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但是未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有些地区和学校虽然初步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调联动机制,但尚未成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理论上或者政策上提出了相关举措,但是难以全面落实;或者落实了但是未形成长效机制,随意性大,各单位缺乏推进一体化建设的内在动力,难以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持续推力。

加快推进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调联动机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依据我国办学体制和以往经验可知,大学、中学和小学之间的联系不多,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包括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缺乏抓手和经验借鉴。为了加强思政课内涵发展,增强思政课建设合力,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自觉运用政策手段,推动构建区域范围内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调联动机制。二是明确各牵头单位在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中的职责。以教育主管部门为责任单位,负责本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协调联动机制构建,是总负责单位。在此基础上,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任务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教材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教学内容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等等。将每一个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任务交由一个单位如某一个高校或者中学,由其牵头具体负责,明确目标和任务,规定机制构建完成时间等。三是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如构建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学校团学工作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工作组或者工作团队。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数据库,开设专门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群等,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线上交流研讨平台。

(三)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需要创新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要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及思政课教师年度考核或者专项考核指标体系,尤其是要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和负责思政课建设的学校主要领导人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使之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一定的权重。二是在创新考核评价机制过程中,要实现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引入第三方参与考核评价,不同主体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如思政课教师对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评价,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思政课教师进行评价,对每一主体的考核评价结果设计一定的权重,考核评价结果取所有主体考核评价之和,增强考核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三是要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奖惩分明,激发相关工作人员和思政课教师推进和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性,由自愿自发状态向自觉主动状态转变。

猜你喜欢

思政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