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兰花”词汇溯源及定义探讨

2023-11-22王巍

广东园林 2023年5期
关键词:形成过程定义

摘要:通过对“中国兰花”的形成过程进行溯源得知,这个概念成熟于1959年,是由“兰”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其成因可能是主权国家概念和现代植物学的传入。此词的形成带来了一些问题,让渡了“兰花”在相关植物中的核心地位,模糊了相关植物的评判标准,降低了“兰花”在兰界的地位等。通过对“中国兰花”的定义进行整理对比,发现当前的定义版本都不是很理想,存在没有流传较广的版本、明确的种类、特征描述、统一的英文翻译,和增加了误解的可能性等问题,于是提出了该词组新的定义:中国兰花(Chinese Orchid)是指兰属植物中被中华文化所推崇的花香叶秀的种类,主要有: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 faberi、墨兰C. sinense、建兰C.ensifolium、寒兰C. kanran、莲瓣兰C. tortisepalum、春剑C.goeringii var. longibracteatum、送春C. cyperifolium var. szechuanicum等。

关键词:中国兰花;形成过程;定义;兰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3)05-0018-04

收稿日期:2022-07-18

修回日期:2023-01-09

Abstract: Through tracing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Orchid",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is concept matured in 1959 and evolved from the term  "Lan" (orchi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modern botany may influence its formation. However, the formation of this term has brought forth some issues, such as relinquishing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Lanhua" (orchid) among related plants, blurring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these plants, and diminishing the status of "Lanhua" in the orchid community.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efinitions of "Chinese Orchid", it is evident that the current versions are not ideal. They lack widely circulated versions, explicit species, characteristic descriptions, and unified English translations, which can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Therefore, a new definition is proposed: Chinese Orchid refers to the type of Cymbidium plants that are rever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own fragrance flowers and graceful leaves, and the main species include Cymbidium goeringii, C. faberi, C. sinense, C.ensifolium, C. kanran, C. tortisepalum, C.goeringii var. longibracteatum, C. cyperifolium var. Szechuanicum, etc.

Keywords: Chinese Orchid; Formation process; Definition; Chinese Orchid culture

“中国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中国人对传统玩赏的兰花种类的称谓,在中华文明圈也有着广泛的爱好者。“中国兰花”可简称作“中国兰”或者“国兰”,用于与西方文化所推崇的兰花种类——“洋兰”进行区别,是兰界十分普及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个称谓的来历至今没有人进行过探究,其名词解释和英文翻译更是五花八门。而这些都是关乎“中国兰花”文化的基础问题,及早厘清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众多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溯源和探讨。

1 “中国兰花”的词汇溯源及其成因探讨

1.1 词汇溯源

“兰”作为中国人所熟知的事物,古已有之,但据资料显示,“中国兰花”一词却是在民国时期才从“兰”和“兰花”演变过来的。从形式上看,虽然“中国兰花”仅是在“兰花”一词前添加了限定词“中国”,但是这个演变过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这一时期,一些资料中继续沿用传统的“兰”或者“兰花”的称谓及定义,如《都门艺兰记》(1928年)、《花草竹木》(1946年)等;另一些资料中虽然称谓没变,但是在叙述中已经有了国家概念的体现,如1926年出版的《兰花栽培法》中写道“兰花……吾国原产”,1936年发表于《科学的中国》的《艺兰(上)》中写到“蘭为我中国固有的文化产物”等;还有一些资料中的称谓已经出现了“中国兰花”的雏形,如1934年出版的《种兰法》中已出现“我国兰”的表述。1959年出版的《中国几种著名的花卉》首次准确地使用了“中国兰”一词,并给出了该词的名词解释,标志着“中国兰花”这一概念的成熟。

1.2 成因探讨

“兰”和“兰花”的使用历史悠久,但到近代却需要转变成“中国兰花”,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是主权国家概念的传入。据考证,与“中国兰花”相对的“洋兰”一词早在1796年问世的《第一香笔记》中就已经出现了,这表明至少在18世纪末,西方人玩赏的兰科植物种类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查阅当时的多种资料,并未见到“国兰”一词的使用。这说明“洋兰”一词的出现,并没能促成“国兰”的产生。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主权国家的概念尚未传入,对于“兰花”的含义不用限定词汇就能准确传达。“国”字最早见于商朝的青铜器铭文[1],“国家”一词也早在《周易》中就已出现,但是,国、国家、天下,在中国历史上被看作一代帝王的“家”[2],并非主权国家的概念。“中国”一词早在西周时期的何尊上就已经出现,但并不是指全中国,仅仅是与今天“国内”一词含义相同的普通词汇[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是一个关于文明的观念,而不是一个有着明确国界的政治地理概念[4],并不存在国家、民族、主权的意识[5]。因此,虽然这些与国家有关的概念早已产生,但是都没能促成“中国兰花”一词的形成。直到清朝末年,列强的入侵才迫使中国变成一个近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6]。而将“中国”确定为国家的名称,则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7]。在此之后,国产物品冠以“中国”一词的现象才普及开来,由此诞生了“国语”“国粹”“国学”等等词汇[8]。“中国兰花”的概念在这种大背景下才得以形成。

其次是现代植物学的传入。西方的现代植物学发展到19世纪已相当成熟,其相关的知识随着当时发达的航海舰队和前赴后继的传教士,开始传播到世界多个地方。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当中。1815年出版的世界首部汉英词典——《华英字典》中,在对译“兰”字时使用了施普伦格尔系统中的“epidendrum”一词,并且还用该系统中的“Gynandria”一词进一步解释“兰”为“the general name for the class Gynandria”[9],即“兰”是Gynandria纲的总称。“兰”字既被用于epidendrum属的命名,也被用于Gynandria纲的命名,由此成为该领域一个重要的命名词汇。这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为“兰”字在古代也被广泛用于许多与“兰”有相似特征的植物命名,不过这2种命名方式的标准不甚相同。后来,这种对译的方法被同时代的日本本草家所知晓,并且成为他们在植物研究中的参考资源之一[10]。1858年我国植物学家李善兰在其译著的《植物学》一书中将“Order”一词译作“科”后[11],1872年日本植物学家田中芳男在翻译垤甘度尔列氏(德堪多)系统时将“orchidaceae”译作了“兰科”[12]。此后该科许多新的对译名称也延续了使用“兰”字进行命名的思路,比如贝母兰Coelogyne cristata、卡特兰Cattleya labiata、虾脊兰Calanthe discolor等。这些对译内容再通过译本教科书如《再版植物学教科书》(1907年)、《植物学教科书》(1908年)等的形式传回国内,与传统的名稱结合,组成了如今的兰科植物名称体系,成为中文版现代植物学的一部分,并借由植物学工作的开展而逐步推广开来。但是由于“兰科植物”一词过于专业,人们还是习惯使用“兰”或者“兰花”进行替代表述。而如此一来,传统的“兰花”群体则失去了原有的种类名称。在通常情况下,这个群体内的各种类就按现代植物学系统当中的名称进行表述即可。但是“兰花”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称谓与其对应的植物群体相辅相成,共同承载了2 000余年的历史文化和数千万爱好者的特殊感情。于是在《种兰法》当中就出现了“兰(orchid)为种子植物,被子类,单子叶门,兰科(orchidaceae)之多年生草……现今发现者,共计一万五千余种”“我国兰之产地甚广,爱玩虽久,调查未周”,这种将“兰”等同于“兰科植物”,而传统的“兰花”群体称作“我国兰”的表述。后来“我国兰”正式表述为“中国兰花”就顺理成章了。

2  “中国兰花”形成所带来的问题

“中国兰花”一词的形成,解决了对传统“兰花”群体的表述问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让渡了“兰花”在相关植物中的核心地位。在中国传统植物学中,有很多植物是以“兰”字进行命名的,这些植物的名称由来皆因与“兰”或“兰花”在某方面有相似的特征,如花型相似的箬兰(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香味相似的玉兰Yulania denudata,叶型相似的马兰Aster indicus等。笔者将之称为“兰系植物”。这种认知体系在《兰史》[13]当中有很好的体现,书中将兰系植物当中的“兰花”种类记载于“兰本纪”“兰世家”“兰列传”等篇章当中,将非“兰花”的种类记载于“兰外纪”“兰外传”等篇章当中。可见,“兰花”就是兰系植物的文化核心。但是在“中国兰花”一词形成后,“兰花”的地位并没能被其继承,而是在不知不觉间让渡给了概念更为广泛的兰科植物。这导致了后来命名的兰科植物虽然也使用“兰”字,但其文化内核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这也是造成如今一部分人会将国兰文化的内容用于解释非国兰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模糊了相关植物的评判标准。“兰”之所以为“兰”,是因其具有美好的香味。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在漫长的中国兰文化历史当中是一直遵守的,相关的文化内容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如“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不以无人而不芳”“气若幽兰”“国香”“王者香”等。“兰”可以说是美好香味的代名词,这也是国人喜欢用“兰”字对其他事物命名的原因。即使在唐末之后,“兰”所指植物由泽兰属Eupatorium、唇形科一类的植物,转变到了后来人工种植用于观赏的兰属Cymbidium植物[14],具有美好香味的这个评判标准仍然得到了延续。但是在“兰花”等同于兰科植物后,评判标准发生了变化,只要符合兰科植物结构特征的都可以称作“兰花”,而香味的有无则不再重要。后来产生的“中国兰花”概念并没有继续强调这个标准,对于其所指代的植物是否需要具有香味一直模糊不清,这导致一些没有香味的种类也能被归入其中。但是,具有美好香味是中国兰文化的基石,一旦摒弃,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将无从谈起。

第三,降低了“兰花”在兰界的地位。传统“兰花”的种类在东亚多国都有分布,其文化也早已随着中华文化扩散到了东亚多国,在当地有着众多的爱好者。日本、韩国的兰文化,皆起源于中国的兰文化。因此,传统“兰花”的文化不只是局限于中国境内的花卉文化,而是一个区域级的文化现象,而仅用“中国”一词对“兰花”进行限定,明显降低了传统“兰花”在兰界的地位。另外,近代以来,日本兰界积极使用“东洋兰”一词,用以指代东亚地区流行的数种观赏性兰科植物,这在1930年后问世的多部日本兰著如《栽培と鉴赏东洋兰》(1934年)、《东洋兰の简易栽培》(1935年)、《东洋兰谱》(1957年)、《东洋兰选集》(1960年)、《东洋兰》(1975年)中都有体现。而在所谓的“东洋兰”概念中,传统“兰花”的种类占到了八成以上,“中国兰花”的概念却没能得到体现。而且据笔者考证,“东洋兰”一词于国人而言也不宜采用。“东洋”在中国古代泛指中国视角中的东方之海及南洋,后来成为专指日本的地理概念[15],并无过多政治偏见。但是在日本,明治十年(1878年)以后,随着以日本为“东洋之盟主”、抵抗欧美列强入侵的亚洲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东洋”一词的使用也随之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近代日语中的“东洋”一词暗含日本为东洋盟主之意,其背后是一段东亚地区人民饱受日本侵略的历史,不宜用于“兰花”的命名。因此,探讨“中国兰花”一词的适用性只是强化传统“兰花”影响力工作的第一步。

第四,没能消除“兰花”含义转变带来的影响。由于“兰花”成为兰科植物的同义词,为了更精准地表述传统的“兰花”群体,在此词前添加限定词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使用“中国”一词作为限定,并没能形成一个特殊的词汇,以降低人们理解时产生歧义的概率,“中国兰花”还是容易被错误地理解为所有中国的兰科植物。

3 “中国兰花”的定义对比

3.1 定义版本

自“中国兰花”一词正式出现,半个多世纪以来,其定义方法可谓层出不穷,已发展出了多个版本。汇集多个版本发现,定义中对“国兰”与兰科植物的关系的不同认知,成为这些版本重要的区别。据此,可以将这些定义分作以下三类:

1)不涉及兰科植物概念进行定义,如:“‘国兰,日本人又称为东洋兰”[16];“今之国兰,古人称为兰蕙,四君子之一,属风韵飘渺者”[17];“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18]。

2)涉及兰科植物概念,但并未将“国兰”含义进行扩大化定义,如:“国兰是中国人对传统玩赏的国产兰花的称谓,如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蕙兰C. faberi、建兰C. ensifolium、墨兰C. sinense、寒兰C. kanran、春剑C. goeringii var. longibracteatum、莲瓣兰C. tortisepalum、豆瓣兰C. serratum等”[19];“传统中国兰花,是指建兰属中香味较浓的几个种及其栽培变种,如春兰、蕙兰、建兰、墨兰、茜兰(独占春C. eburneum)等。每种兰都有或多或少的栽培变种或变型。其原生种大多分布于中国的东南和秦岭以南的西南地区”[20];“中国兰花又称国兰,日本、韩国亦称东洋兰,是兰科兰属植物中一部分产于我国、日本、朝鲜半岛的地生种的总称”[21];“‘国兰,就是过去文人吟诵、画家挥毫的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为兰科兰属长苞组的5个种,不是今天所说的‘洋兰”[22];“中国兰花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肉质,叶长而狭,形如莎草而略带革质,四季常青”[23];“中国兰花别名兰草、山兰、芝、香祖、王者香。兰科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24]。

3)涉及兰科植物概念,并将“国兰”含义进行扩大化定义,如:“广义的国兰,指中国产的,或由中国人创育而成的所有兰科兰属植物。本书所述的国兰系指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广为栽培,广受赞美,统称为兰花的,具有洒脱的秀叶、秀丽的花朵、清醇的花香,又有高雅神韵的7种兰科兰属植物——春兰、莲瓣兰、春剑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及其变种”[25];“中国兰花就是生长在中国的兰花,更确切地说是原产在中国的兰花,也可以称之为‘国兰;我们通常提到的中国兰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的,凡属兰科植物,原产在我国的,统称中国兰花。另一種则是狭义的,指兰科兰属中原产于我国的兰花。正确的叫法应是中国的兰属植物”[26];“中国兰花在植物学中是指一切主产于中国的兰科兰属观赏植物。主要指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和寒兰5大类”[27];“中国兰花,又名国兰。是指原产于我国的兰科兰属观赏植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等种及相关品种”[28]。

3.2 定义存在的问题

1)没有流传较广的版本。虽然有多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中国兰花”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定义的内容还是比较混乱,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版本。不过,在兰界有一定声望的作者的版本,接受度会比其他版本更高一些,比如兰界前辈吴应祥[26]和刘清涌[27]的定义方式被其他作者采用的概率相对较高。这当中有宣传不足的原因,也有定义不够令人满意的原因。

2)没有明确的种类。对于“中国兰花”到底包括几个种类,各定义之间都有差异,没有统一的说法。这是由于“中国兰花”的判定标准是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其群体也是随着人们对于相关植物的开发而不断增减,比如“方兰”“茜兰”这些种类,在当前的体系中就基本被排除了。由于现代植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又新增了莲瓣兰、春剑、送春C. cyperifolium var. szechuanicum等种类。因此,笔者认为,应将目前已经确定下来的种类固定在定义当中,还未确定的种类待研究确定后再逐步补入定义。

3)部分表述没有叙述特征。香味美好、叶姿秀美是“中国兰花”的重要特征,但是上述定义当中就有数个没有提及。这或许是兼顾到市场上流通的品种当中确实存在没有香味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从前述分析可知,没有香味的兰属种类不适合纳入“国兰”的行列,这在国兰的发展历史中也有所体现,且这些种类在流通中的接受程度也很低。因此,没有必要因小失大。

4)没有统一的英文翻译。在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中,主词的翻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以上定义及相关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关于“中国兰花”的翻译方式存在数个版本:有直接使用拉丁名的,比如龚玉莲[24]、羊茜[29]等使用的Cymbidium spp.,卢思聪[21]、王华芳[30]等使用的Cymbidium;有使用拉丁名搭配“中国的”一词的,比如吴应祥[31]、唐秀芝[32]、吴坤林[33]等使用的Chinese Cymbidium;也有英文直译的,如姚同玉[34]、刘祖祺等[35]使用Chinese Orchid。由此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作者们对于“中国兰花”的英文翻译各持己见,没有进行过统一。

5)加深误解。“兰花”词义的转变已经让一部分人产生了“中国兰花”是中国出产的所有兰科植物的误解,在定义中予以纠正尚能弥补。但是在上述第3种版本的定义中,不仅没能纠正,反倒将“中国兰花”分为广义和狭义的。这样的理解与该词产生的初衷背道而驰,不应该采用。

4 “中国兰花”的定义探讨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对于“中国兰花”的定义还是不太理想,需要提出一个更加合理的定义以供使用。根据前述定义所涉及的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在名称方面,虽然“中国兰花”一词用于表述传统的“兰花”种类确有不足之处,奈何该词已经使用多年,有着广泛的认知,一时间很难更改,在接受度更高的词汇出现前,暂时继续沿用。2)在英文翻译方面,“中国兰花”不是指全部的兰属植物,所以不应该使用Cymbidium进行对译;中国出产的兰属植物的种类也不都是“中国兰花”所指代的种类,所以译作Chinese Cymbidium也是不恰当的。而Chinese也可以翻译为中华的,Chinese Orchid一词有蕴含中华文化的含义,因此是比较适合的。基于此,《兰花草》也应该翻译成“Chinese Orchid”,而非当前翻译的“Orchid Grass”。3)在产地方面,由于兰属植物的主产区就是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他地区则很少,而这些地区正好与中华文化主要辐射的地域高度重合,因此在定义中不用特别说明产地。4)在特征方面,根据前述的分析可知,“中国兰花”最重要的2个特征就是有美好的香味和秀美的叶片,这是判定一个种类是否为“中国兰花”的重要标准,因此需要在定义中提及。5)在种类方面,定义中应将已经确定的种类固定下来,包括传统的春兰、蕙兰、墨兰、建兰、寒兰5个种类,以及近些年确定下来的莲瓣兰、春剑、送春3个种类。没有确定下来的种类如豆瓣兰,仅有少数品种具有香味,将之列入尚有不妥,所以暂不予考虑。后续有新增的种类及时递补即可。6)在文化背景方面,“中国兰花”是中华文化的产物,不只是在中国国内受到喜欢,在周边几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里也有大批拥趸。所以,在定义当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综上,“中国兰花”的定义可以修改为:中国兰花(Chinese Orchid)是指兰属植物中被中华文化所推崇的花香叶秀的种类,主要有:春兰、蕙兰、墨兰、建兰、寒兰、莲瓣兰、春剑、送春等。

5 结语

“中国兰花”不是一个植物学概念,而是在深厚的中华文化滋养下生长出来的文化符号,更是东西方审美差异的重要载体。这个群体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悠久的文化,不能因为有了现代植物学的表述体系就将之虚无。对其名称来历和定义方式的梳理,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点努力。不过,“中国兰花”这个被动形成的称谓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其指代的群体并没能因为这个词汇及其定义的产生而更加明确。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中华兰花”一词进行替代表述,但是否应该如此,以及能否实现,有待各位同仁多多探讨和时间的验证。

参考文献:

[1]陈明远. 从甲金文说“中·或·域·国·國”与“中国”[J]. 社会科学论坛,2016(5):13-26.

[2]高光晶. “国家”一词的源流新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83-87.

[3]于溶春. “中国”一词的由来、演变及其与民族的关系[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6(2):75-80.

[4]葛兆光. 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J]. 文史哲,2004(1):5-12.

[5]边云霞,许有剑. 从“天下”到“中国”: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J]. 大连干部学刊,2020(4):42-47.

[6]郭绍敏. 清末政府建构主权国家的努力及其困境[J]. 贵州社会科学,2009(8):126-130.

[7]龙晓燕,王文光. 地域、民族、国家:“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的历史过程述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1):124-130.

[8]俞祖华. 近代国际视野下基于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J]. 人文杂志,2011(1):130-137.

[9]马礼逊. 英华字典[M/OL]. 澳门: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厂,1815-1823:231[2023-01-01]. https://mhdb.mh.sinica.edu.tw/dictionary/image.php?book=1815&no=29816.

[10]邢鑫. 東亚视角下的植物知识环流——以宇田川榕庵《百纲谱》为例[J].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36(1):34-44.

[11]邢鑫. 《植物学》卷八“分科”考[J]. 或问,2015(28):95-106.

[12]田中芳男. 垤甘度尔列氏植物自然分科表[M/OL]. 东京:文部省博物局,1872:1[2023-01-01]. https://dl.ndl.go.jp/pid/2543093/1/5.

[13]簟溪子. 兰史[M]//莫磊. 兰花古籍撷萃第二集.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4]陈心启. 中国兰史考辨——春秋至宋朝[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1):79-83.

[15]黄东兰. 东洋史中的“东洋”概 念——以中日两国东洋史教科书为素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3-97.

[16]徐永昌. 蕙兰[M]. 台北:荣文出版社,1977:15.

[17]陈阿勋. 国兰艺道[M]. 台北:亘崟企业有限公司,1988:17.

[18]李少球,胡松华,鲁章. 中国兰花(品种、欣赏、栽培)[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1.

[19]陈心启. 陈心启说兰花[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4.

[20]汤忠皓. 传统中国兰花的评赏[M]. 南宁:南宁市园林局,1980:1.

[21]卢思聪. 室内观赏植物:装饰、养护、欣赏[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06.

[22]吴厚炎. “兰文化”说略[N]. 黔西南日报,2011-06-24(5).

[23]龙雅宜, 董保华, 何小唐. 家庭养花与花文化与养花用花[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227.

[24]龔玉莲. 南方花卉生产技术[M].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200.

[25]许东生. 国兰名品赏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3.

[26]吴应祥. 兰花[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27.

[27]刘清涌.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28]王三根,李先源. 常见花卉调控保鲜贮藏实用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284.

[29]羊茜. 家庭养花大全[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88.

[30]王华芳. 花卉无土栽培[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199.

[31]吴应祥. 中国兰花[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3.

[32]唐秀芝,梁红健,刘敏,等. 中国兰花(Chinese Cymbidium)部分品种的叶片同工酶分析[J]. 实验生物学报,1997(3):343-348.

[33]吴坤林,唐源江,曹雯静. 基于SRAP标记的国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9):1795-1806.

[34]姚同玉,虞佩珍,朱秀珍,等. 花卉园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230.

[35]刘祖祺,宛成刚. 世界名花赏析[M].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14.

作者简介:

王巍/1987年生/男/贵州贵阳人/硕士/翁源县江尾镇自芳兰园(韶关 512000)/研究方向为中国兰花文化

猜你喜欢

形成过程定义
永远不要用“起点”定义自己
定义“风格”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形成过程探析
我国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探究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论职业中学立体几何中的过程性教学
浅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成功的定义
中小企业吸收能力形成及特征研究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