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3-11-22吕铁男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农作物作物栽培

吕铁男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生态农业的重要一环,生态农业是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依托而形成的产业链。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力倡导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一种保护作物、种植耕地环境不受伤害的农业技术。同时,也能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一、无公害农作物基本概念

无公害农作物,简单来说,就是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严格控制下的农作物,是相对于有害农作物而言的一种健康农作物,其有害物质含量并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任何影响。相比于一般农作物,无公害农作物对种植地的要求更高,需要保证其生长环境不会受到污染,并且其栽培管理流程应符合我国相关标准和规定,最后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需要专业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只有达到安全食品的标准,才能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

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原则

1、全程系统化原则

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过程中,从农作物种植到最终在市场上流通,整个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把控,通过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来最大程度的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因此,进行合理、高效、科学化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保证生产、运输、流通各个环节的规范运转,对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实现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来说,意义重大。

2、技术标准化原则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种植经验与科学实践的有机融合,是一种最为精确、科学的种植技术。因此,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严格落实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优质的生产环境和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使栽培出的农作物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注意的是,不严谨的种植方式以及不规范的生产流程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销售过程中,进行规范化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3、生产有序化原则

很多农作物都可进行无公害栽培,但由于当前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很多农作物的生产中并不能应用上无公害栽培技术。若执意使用不完善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反而会使农产品的品质受到影响,这也将违背了我们研发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初衷,因此,在农作物种植中,对于无公害栽培技术的选用一定要慎重,应根据原有种植条件以及栽培技术的成熟程度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确保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困境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工业垃圾与工业废水在没有经过集中处理的条件下,直接排放到工厂附近的空旷地区,导致农业生产区域周围的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无公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素质与质量,甚至会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农产品一旦流入市场中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由于广大种植户长期以来受到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通常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靠自身的经验进行种植,并且会在农作物的各个生长阶段施入大量的化肥,虽然这种施肥方式能够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化肥会在土壤中残留,不仅会对农作物的营养成分造成影响,甚至还会使农作物的抗病性降低,无法实现“无公害”种植的要求。

四、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

1、治理污染土地

针对于无公害栽培基地范围内土壤被严重污染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治理:一是政府制定完善的政策,重点整治无公害种植基地范围内工厂的生产情况,从根本上杜绝工厂随意排放工业垃圾与工业废水;二是针对于已经遭到污染的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土壤,必须要根据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由此来修复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和结构面板,为实现无公害化农产品的迅速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三是对农村的建设用地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把建筑和生产环境设计在远离村镇的地方,以做到生产环境和城乡建设之间的良好和谐关系;四是继续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并提高推广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为广大农户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其正确认识到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广大农户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无公害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作物选种控制,确保栽培质量

优质作物品种是实现无公害作物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为优质品种更能抵抗疾病、害虫,能够实现既定的产量目标,并且使用相对较少的化肥和农药,因此,在管理无公害作物时,正确选择作物品种至关重要。在具体的育种工作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征等合理选择作物。对于干旱地区,应选择耐旱品种;对于多风地区,需要选择具有高抗回流性的品种。同时,要想获得更好的作物品种,还必须从种植优质种子开始,积极建设示范园区或基础技术区,利用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力量种植适宜本地的作物品种,以刺激整个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3、培育优良品种

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产量与质量,以充分发挥出无公害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水平。首先,在选择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品种时,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确定最适宜的农作物种类,保证无公害农作物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抗病性,从根本上预防病虫害对无公害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带来的影响。其次,在确定无公害农作物品种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对农作物的种植进行筛选,将较小或残缺的种子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需要将农作物种子放在阳光下进行曝晒,进一步增加种子自身的吸水能力,减少出苗的时间,为种子的纯度提供保障。除此以外,还需要对已晾晒好的种子实施药剂拌种处理,再注入预先调制好的杀虫剂溶液并均匀地混合,以使每一颗种子都能够完全被杀虫剂所覆盖。

4、水肥管理技术

要想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仅要做好“栽”,更要做好“培”。只有这样,农作物才能在适宜的种植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育和成长。因此,作为农作物种植人员,应重视农作物的水肥管理,其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体来说,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种植人员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习性,来对其进行合理的浇水、施肥。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水肥管理一定要落实到位。比如,可选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水肥利用效率的提升,并结合当地的天气情况、空气湿度等条件,旱季勤浇水避免干旱,雨季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出现内涝。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节约水资源和肥料,还能保证土壤耕层结构不会发生改变,使土壤通气状况得到改善,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比如,辽宁地区种植玉米的较多,就可以应用沟灌模式,也就是根据相邻两个沟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灌水,若沟长有50~100 m,两个沟之间的间距有80 cm,则水流量应控制在2~3 L/s,每次的灌水量需控制在20~25 m3。另外,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应对化肥的使用量予以严格控制,最好是选用有机肥,如将人畜粪经过发酵催熟堆腐法处理之后,直接在农田中施撒,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还能避免土壤污染情况的发生,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

5、重视育苗管理

为了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在植株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保存幼苗,确保温度湿度达到要求,通常采用干藏和湿藏方法,由此避免虫蛀和霉变。栽培前期需要平整土地,结合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满足水分和养分需求。种子发芽后最大限度满足幼苗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通风、温度和水分需求。

6、加强栽培管理

作物管理是确保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要素,需要确保作物管理的水平和强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效益。首先,无公害作物的种植对空气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有必要严格控制作物的播种时间,并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和各地区作物的品种特征确定具体的种植时间,以实现无公害作物的高质和耐药性。其次,选择合理的播种方法,种植前进行良好的土壤管理,细化土壤层,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从而确保作物根系能够在土壤层中稳定生根。最后,无公害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肥力和土壤水分的要求极高,因此在浇水和施肥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同时,肥料的施用应严格符合无害作物在所有生长阶段的基本富集需求,这可以通过土地检测技术快速补充土壤中损失的养分和微量元素,确保作物的快速生长和发育。

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完全适应当前绿色农产品、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作物的产品品质和产量,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无公害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导致其产量与质量均无法提高。为此,广大种植者需要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治理污染土地、加强栽培管理、应用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手段,为无公害农作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五、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1、物理防治

在物理控制过程中,主要是使用机械设备或物理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①覆盖防虫网。在控制无公害蔬菜病虫害时,可以用防虫网覆盖植被区域,有效隔离害虫,同时改善照明环境,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在防虫网覆盖过程中,要求农民首先深入分析作物的生长特性,并在覆盖防虫网之前对土壤进行适当消毒,避免覆盖后土壤中生长的害虫持续破坏作物。②安装杀虫灯。作物病虫害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通常有些害虫习惯于在夜间活动,因此农民可以将杀虫灯放在指定位置的种植区,照明后结合害虫光谱范围的原理集中消除。与其他病虫害控制方法相比,杀虫灯的安装效率高,控制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因此该方法被视为防治病虫害的绿色手段。③悬挂式粘合板。利用害虫的趋黄特性来悬挂黄色板块,根据不同的作物类型和不同的生长阶段控制悬浮高度,然后采用喷洒害虫防治制剂的方法来实现蛾类害虫的控制。此外,虫胶可以在清洁粘合剂板后重新涂抹,这允许重复使用,进而降低成本。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措施是防治无公害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大多数害虫都具备趋光性、趋黄性,为此,种植者可以采取化学方式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在种植园区范围内悬挂石板,并喷洒低浓度、低毒性的灭幼脲以及聚酯油来防治蛾类虫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数农药中含有有毒物质,在施入化学农药过量的情况下导致农药残留于土壤和农作物中。为此,在选择化学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必须要选择低浓度、低毒性的化学农药,并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合理配比农药与水的比例,以此来最大程度上降低农药对农作物带来的危害。

3、生物防治

相比较于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的应用显得更加科学、合理。为此,要想有效减少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就必须针对病虫害的种类与发生特点制定科学的生物防治方案。例如,种植者可以在耕地中释放病虫害的天敌,以此来去除田间的有害生物,还可以利用细菌、真菌、病原体等微生物使有害生物感染,以此来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进而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六、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发展策略

1、重视信息技术利用

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前期,需要采取信息化手段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加以分析,其中在土壤重金属分析中,GIS 系统可以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而帮助相关部门提前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可以对As、Hg、Zn 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与污染特征加以分析,进而指出其中的潜在生态风险。此外,新时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在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培育防治人才

农村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都与城市有着巨大的差距,导致农村大规模专业化人才流失,会给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带来影响。同时,缺乏农作物种植专业人才,也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会使农村地区发展停滞不前。在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搭建互联网人才智库,寻找了解本地作物种植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人才,并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吸引高质量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挖掘和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帮助农民了解目前市场需要的作物种类。同时,通过课本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学生到田间地头亲自了解土地和作物生长情况,亲自为农民解决作物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3、转换主体开发模式

①为了在不造成危害的情况下有效应用作物种植技术,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结构,有必要改进传统耕作方法,优化管理措施,这需要地方政府进行高水平的设计和良好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当地农业研究所还应积极寻找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的方法,然后加快试点建设,实现作物模式的转变,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密集和大规模发展。②在使用无公害作物种植技术的过程中,有必要做好促进思想的工作,使大多数农民认识到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价值,并认可无公害栽培技术。地方政府还必须加强其金融和技术投资,以促进成果转化和创建无害作物品牌。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合理、环境污染同时威胁人民健康的问题。因此,农民应严格控制施肥阶段的肥料用量,积极实施物理和生物控制措施,消除病虫害,实行无公害栽培理念。此外,有关部门必须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作物管理体系,转变主流发展模式,加强农药管理,最终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农作物作物栽培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油麦菜栽培要点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自然栽培的味道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