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视角

2023-12-31吴敏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助力信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进行全新思考、深入剖析,探索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坚持科技性、融合性、创新性,应用平台化思维,深化数字化经营,推进场景化服务,全面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打法、新生态。

第一,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按照粮食生产端、流通端、销售端全链条,搭建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贷款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大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国家级制种大县等支持力度,加强对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金融服务。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助力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建设发展。四是助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贸农批市场发展,支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服务好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二,助力产业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从基地到餐桌”的蔬菜产业链、“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奶业产业链等生态场景。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中,完善利益链条,通过金融要素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一是在创新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二是以科技赋能顺应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广泛获取应用农业产业链数据,激活农村要素市场。三是充分共享,充分整合乡村各类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第三,赋能乡村社会,助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以金融资源优势,充分整合乡村社会资源、治理资源,主动融入乡村治理之中。通过连接智慧政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流转交易等重要系统平台,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贡献独特的金融视角与方案。长期以来,乡村不缺信用,缺的是信用发现机制和工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要坚持“真农民、真农业”的基本逻辑,从解决乡村信用问题着手,立足乡村社会特点,结合多元涉农数据,构建乡村信用体系,实现乡村普惠的人文价值。遵循信用量化、信用增信、信用变现的逻辑,充分应用信用村、信用户、道德积分等乡村信用数据,设计专属金融产品,让真正讲信用的农民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四,走近农民群众,下沉金融服务重心。针对乡村基础金融服务不足的短板,要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优势,从乡村基础金融、非金融服务入手,以数字化、平台化的思维,下沉服务重心,降低服务门槛,把银行的服务从“窗口”送到“村口”,从线下到线上,让农民群众感受到金融的温度与亲切。加大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投放力度,强化金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通过引入土地确权、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订单等多维数据,对农户进行信用画像,创新线上贷款产品,让偏远地区的农民,只要点点手机、提供相关数据,就能获得贷款资源。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助力信用
助力成功七件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