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施农业温室越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3-11-22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越冬黄瓜温室

康 洁

在温室内进行反季节栽培越冬黄瓜,由于低温、弱光、高湿等诸多不利条件,越冬黄瓜的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限制,其产量受到一定的影响。黄瓜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在温室中栽培,加强对温室的管理,增强黄瓜的抗寒、抗病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温室越冬黄瓜栽培的水平,促进黄瓜种植的增产增收,进一步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温室内黄瓜生产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设施农业蔬菜栽培在北方已得到大面积普及,冬季吃菜已经不是问题。但适宜的温湿光条件在利于蔬菜生长的同时,也给部分病虫害创造了繁衍活动的环境。反季节种植栽培可使蔬菜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温室栽培中的蔬菜更容易遭受病虫的侵害。尤其是连续多年的重茬种植和大量化肥的施用,温室中的土壤性状恶化更严重,由此产生的病菌和害虫比露地栽培的土壤更多更活跃,蔬菜生理性障碍更多。温室蔬菜栽培中,土壤管理和棚内温湿光管理更加重要。

一、设施农业温室越冬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栽培模式的抗病品种和耐病品种,主要侧重黄瓜的抗逆性、丰产性和适应温室大棚栽培模式的品种。需要优先选用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生长势强、总产量高的黄瓜品种。所以,黄瓜品种的选用应从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有中荷系列、驰誉系列、罗斯喀系列、天津密刺系列等密刺型黄瓜品种。

2、确定适宜播期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应该考虑当定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过早播种会造成早期温度的不稳定,造成幼苗的快速生长,造成植株的抗逆能力下降;如果播期迟了,会错过销售高峰,不仅会降低黄瓜的销售进度,还会降低农民的收益,同时也会使幼苗在12 月遇到严寒的气候条件下,从而降低其存活率。当地温室大棚黄瓜的最佳播期是每年的9 月下旬10 月上旬。在这个时期里,外界温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在加温温室和节能日光温室中进行育苗操作。

3、采用嫁接培育壮苗

选择好的种子,用55℃的恒温浸泡15 分钟,用25℃的热水浸泡6 个小时,取出晒干,放到一个清洁的罐内,放置28℃~30℃的环境中。每日用热水冲2 次,2~3 天即可出齐芽苗。发芽后的幼苗应该放在15℃处,然后再进行播撒。在温室内进行人工育苗,最明显的优点是可以人工调控温室的温度,从而保证了幼苗生长的良好条件,确保幼苗的嫁接成活率高。在苗期,其技术手段是对温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控,即:在白天25℃~30℃,晚上15~20℃;在冬季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晚上13℃~15℃,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可以促进植物的雌花发育形成。

利用嫁接技术进行壮苗栽培,不仅提高了黄瓜的抗病能力,还提高了黄瓜幼苗的耐寒能力,提高了黄瓜幼苗的成活率,提高了黄瓜的早产和产量,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收入。利用嫁接技术进行壮苗的前提是要选择结果性能好、根壮的黄瓜。嫁接时南瓜与子叶伸展方向一致,靠生长点下斜切35~40°角,深度为茎粗的1/2,黄瓜与真叶伸展方向一致,向上斜切30°,深度为茎粗的2/5。把黄瓜舌形楔插入南瓜刀口内,再用嫁接夹夹好,子叶呈十字状,载入营养钵内,放入苗床,浇水,支拱,改膜,适当遮阴。前3 天全遮阴,透弱光,4 天后逐渐撤开遮盖物,中午遮,早晚撤,第6 天可以放小风,喷药防病。注意温湿度管理,白天8℃~10℃,地温20℃以上,湿度前3 天95%~100%,拱膜上有水滴为准。10~12 天断根,断根后温度白天25℃~28℃,夜温13℃~15℃。

4、适时定植

日历苗龄40 天左右,生理苗龄4 叶1 心,株高15 厘米左右。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 立方左右,磷酸二铵30~40公斤,硫酸钾20 公斤,做台拌匀。一般台宽1.1~1.2 米,台上小行距40 厘米,株距26~27 厘米,装滴灌覆膜。在播种之前,要喷洒500 倍百菌清,然后在晚上浇一遍,第二天播种,播种后,要把秧苗的垄台做好地膜铺好,把秧苗从土层里拔出来。另外,温室内部的温度要进行适当的调控,白天一般在28℃~32℃,晚上一般在15℃~20℃,为黄瓜苗营造良好的适宜生长条件。

5、后期管理

在合理安排茬口的前提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平衡施肥等措施,根据作物种类及其品种和栽培季节的特点,更加科学地管理土壤及其营养供给能力,是棚室蔬菜栽培的基础。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温湿光的需求也不一样。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调控,直接关系到蔬菜的生长速度和抵抗不良环境因素的能力。

①温度管理。黄瓜是喜温作物,适宜温度10℃~30℃,最低发芽温度12.7℃,35℃以上停止,低温炼苗白天25℃~30℃,夜间13℃~15℃,短时间承受8℃~10℃。种子低温处理,种子开嘴吸胀后进行低温处理,-2℃~0℃,2~5 小时,用冷水缓冻。适宜地温20℃~23℃,地温低于12℃同时湿度过大,连阴天,容易沤根。温室黄瓜温度管理最好是采取“四段变温”管理模式,即9:00~14:00 时,是黄瓜光合作用最为旺盛时期,温度以25℃~35℃最为适宜;14:00~17:00 时,黄瓜光合作用相应降低,而呼吸作用相对提高,温度以20℃~22℃为宜。适当降低温度可有效降低养分的呼吸消耗。前半夜,温度以15℃~18℃为宜,以利于植株体内养分向果实运转;后半夜温度可保持在12℃~15℃,降低夜间养分呼吸消耗。日光温室室内温度尽管难以完全按照四段变温管理模式所要求的温度指标加以调控,但温度的昼夜变化趋势则基本上是与四段变温管理模式相符。

②湿度管理。黄瓜是喜湿作物土壤湿度80%~90%,空气湿度白天不超过75%,夜间90%左右。在温室内种植后7 天内浇1次慢苗生根,避免大水漫过,要浇透,并在浇完后再浇500 倍多菌灵水。在进入果实的季节,1 周1 次浇水,在早上10 点之前浇水,随后封闭温室,保温2 个小时。

③光照管理。黄瓜属于短日照植物,每天8~10 小时光照。比较耐弱光。冬天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在阳光下的养护。通常,在早上揭苫的时候应该提前揭开,早晨的揭苫要以阳光照射到室面、掀苫后的室内温度不降低为好;在下午覆盖的时候,最好是在20℃左右,最晚的覆盖不超过15:00。在冬季有充足的阳光条件下,可以提早开花结果。雨天和多云的时候,如果棚室温度不降低,就应该拉开草帘,如果棚室的温度明显降低,早上可以不拉草苫,但下午要短时间拉开或随拉随放,让植物见见散射光。如果在连续多云天气后,天气骤变,千万不要一下子掀开所有的盖帘子,要每隔一段时间掀开盖帘子,在正午光线强烈的时候把盖帘子放下来,等光线变暗的时候,掀开盖帘子。

④施肥管理。土壤肥料喜重施有机肥,土壤通透性要好,每生产100 斤黄瓜需要氮∶磷∶钾比例为5∶2∶6。到了收获期,1 周1次追肥,一次每亩15 公斤的氮磷钾。或在收获后,用桶装水冲洗(含有氮,磷,钾,微量元激素和生根剂),每桶20 公斤,冲洗1.5亩温室大棚。在此期间,还要进行多次的喷施。黄瓜对土壤酸碱度要求pH 值5.5~7.6。通常在根瓜长到10 厘米时进行施肥,每次施用15~20 公斤的氮化钾,可以溶解在水里,然后用水灌溉到覆盖层下面的沟渠里。第二次灌溉是在20~25 天后进行的。在阳光充足的早晨进行灌溉和追肥,并在午后进行透气和排水。期间可以在根部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三元复合肥,间隔10 多天,以0.2%~0.3%的比例,避免过量施肥。补充糖对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在叶片上喷洒0.5%的糖或葡萄糖。在低温时期,由于通风条件差,建议使用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⑤通风管理。黄瓜需二氧化碳浓度0.15%,而大气中只有0.032%。因此要补充二氧化碳气肥。一般情况下,温室黄瓜在7日之内都不能进行换气,以提高温度,促进幼苗的生长;灌水后2 个小时关闭温室,在30℃以上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室外温度在晴天25℃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换气,阴天也要做短暂的换气;晚上室外温度超过10℃,晚上放风1~2 个小时;在14℃或更高的时候,可以不关闭顶部和侧面的通风孔,16℃时不关闭底部通风孔。

调整植株,增加通风透光。及时搭架、绑蔓,及时采下雄花,以促进雌花的生长;及时摘第一瓜、畸形瓜,促进上瓜提早,促进腰瓜、健瓜生长;及早将病叶及下部老化叶片摘除,以促进通气、促进瓜苗的发育,提高果实的品质;在25 节以上的瓜苗要及时摘心,有利于果实的发育,提高果实的后期产量。在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叶子的黄化、破损甚至感染,要立即除去黄化和残病叶,同时把下面颜色暗淡、失去功能的叶子也全部去掉。这样既可以降低害虫的蔓延,也可以降低蒸腾和营养的消耗量。

3 月份之后,室外温度升高,要逐步增加通风。白天一般在25℃~30℃,晚上12℃~14℃。天气炎热时应将腰部的天窗或后墙上的通气孔打开,晚上也不必用草席。在肥水的控制上,应及时施水,一般5~7 天1 次,在灌溉之前喷洒药剂以防止水分流失,并在灌溉后及时进行排水。

二、温室越冬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1、黄瓜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①黄瓜褐斑病防治技术。黄瓜褐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20世纪90 年代这种病害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的温室大棚内大面积发生。近年来该病已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今年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北票、喀左、锦州市的太和区、葫芦岛地区、盘锦市的古城子、高升地区、铁岭市、沈阳新民地区等地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在发病株率20%~30%,严重时可达60%~70%,甚至造成毁棚。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侵染黄瓜叶部,病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 以30℃左右最适。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以25~30℃最适;同时要求90%以上的相对湿度,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防治策略:前期预防为主,后期治疗为辅。防治方法:一是清园灭残,消灭初侵染源;二是选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有效途径。三是适时轮作: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可以在残株上存活, 靶斑病病原菌存活周期一般2 年左右, 因此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 年以上轮作, 减少初侵染源。四是种子消毒:该病菌孢子致死温度为55℃10 分钟。种子用常温水浸种15 分钟后转入55℃~60℃热水中浸种10~15 分钟,并不断搅拌, 水温降至30℃继续浸种3~4 小时, 捞起沥干后置于25℃~28℃下催芽,即可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

②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湿度、温度、品种、田间管理等密切相关。霜霉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27℃,适宜湿度90%以上。保护地内温度调节不好,昼夜温差大,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结露多或天气忽晴忽阴、连阴、寡照,利于病害蔓延。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抗病。此外,密度大,浇水多,缺肥或氮、磷、钾配比不当均有利发生。棚内及时通风排湿,减少叶面结露,禁止大水漫灌,浇水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在中心病株出现时立即用20%百菌清速克灵复合型烟雾剂防治,每亩每次用250 克,隔7 天熏1 次,视病情熏4~5 次。可用72%霜脲锰锌600~800 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1000 倍液;75%百菌清600 倍液;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7~25 克/亩加水稀释喷雾。每5~7 天喷1 次,连喷2~3 次。

2、温室越冬黄瓜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白粉虱又称白飞虱、小白蛾子,是黄瓜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在秋冬季发生严重,常常暴发成灾,已经成为黄瓜上最难根治的害虫。

防治方法:①培育无虫苗。把育苗和温室生产分开。育苗时,苗床加盖防虫网,防止成虫进入危害,移栽前可用硫磺棚室,彻底杀灭棚内害虫,风口用60 目防虫网隔离,控制外来虫源进入。②诱杀成虫。采用挂黄板诱杀或架黄盆诱杀。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将黄板套上塑料膜外涂机油或黏虫胶,挂在棚室内诱杀成虫,并定期更换塑料膜和涂黏虫胶。也可用黄盆盛清水,内放一定量洗衣粉,支放在田间,高度略低于植株生长点,诱杀成虫。注意定期清除表面漂浮的成虫和换水。③生物防治。温室内白粉虱成虫低于每百株50 头时,释放丽蚜小蜂“黑蛹”300~500 头,10天左右放1 次,连续放蜂3~4 次,可有效控制白粉虱种群增长,寄生率可达75%以上。放蜂期间可施用17%氟吡呋喃酮悬浮剂2000~3000 倍液,防治白粉虱的成虫、若虫和卵,而不影响丽蚜小蜂的生长繁殖。④药剂防治。由于白粉虱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各种虫态同时存在,目前尚无兼杀所有虫态的药剂。一种药剂防治需连续几次,并根据各虫态垂直分布规律重点针对相应虫态,以确保防治效果。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 倍液,或10%乙基多杀菌素可湿性粉剂2000~3000 倍液等喷雾,对全株茎叶均匀喷雾,每7~10 天喷1 次,连喷2~3 次,几种药剂一定要轮换交替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栽培高产的越冬黄瓜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部分区域,培育出优质的越冬品种是提高农户收入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的越冬黄瓜产量高,收益高,但其生产条件也较高,在温室内进行逆向播种,会受到低温、弱光等诸多不利条件的制约,从而对我国的越冬黄瓜的增产有很大的作用。温室黄瓜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其成为可能,但也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持。试验表明:在黄瓜育种中,应选用高产、耐低温性、弱光性和抗病性的优良黄瓜品种。在育苗缓苗期、开花期、果实成熟期,适当地进行适当的精确施肥和灌溉,有效地保障了黄瓜的营养需要,缓苗后生长良好,抗病力增强,为越冬黄瓜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越冬黄瓜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我喜欢黄瓜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摘黄瓜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