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

2023-11-22热依扎哈布哈力加娜尔古丽套汉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6期
关键词:玉米螟田间秸秆

热依扎·哈布哈力 加娜尔古丽·套汉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人们生活与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尤为必要。本文便将现代农业技术融入玉米栽培中,并结合新疆实际气候情况,针对新疆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虫害,提出绿色防治技术,以此为相关人员的玉米栽培实践提供参考。

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高山环列,属于较为极端的干燥性大陆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可达18℃,降水量较少。但全疆河流超过500 条,冰川高达1.8 万余条,水资源蕴藏极为丰富。且新疆耕地面积大,耕层较深,利于蓄水保肥,所以农作物质量较好。目前,新疆玉米的亩产量已经达到700-900kg/亩。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加强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应用极为必要。

一、玉米栽培新技术

玉米栽培流程为选种、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下文便结合新疆实际气候情况,对上述流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

1、选种

玉米选种时,应当着重注意种子的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遵循“三不选”,不选生育期过长,不选倒伏较重,抗病性较差,不选抗逆性差、易早衰的品种。应当选择抗倒伏性能强、抗逆性强、早熟、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比如先玉335,此品种株高286cm左右,叶片数量为19 片,穗位为103cm,叶片叶缘均为绿色,叶鞘为紫色,属于半硬粒型,整体生长周期为98 天。郑单958、新玉13、29、10 号均是早熟高产品种。新疆地区种植户可选择上述品种进行栽培。

2、播种

①拌种

玉米播种前需要进行拌种工作,以此提升玉米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首先,种植户应当去除种子中的损伤种、瘪种,留下圆润、饱满的玉米种子。其次,种植户可采用浓度为25g/L 的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每10ml 溶液兑水500g-1000g,拌种10kg。或采用浓度为2%的戊唑醇拌种剂按照玉米种子重量的0.2%进行拌种,采用30g/L 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3%进行拌种,以此最大限度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抗寒、抗旱性能。最后,将拌种完毕的种子进行妥善保存,待播种。

②秸秆还田

为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除整地、深翻、平地工作外,应当进行秸秆还田,以此为后续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秸秆还田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秸秆粉碎。在上茬玉米收获后,农户可利用现代农用机械将秸秆粉碎成短节,将短节长度控制在6cm 以下,3cm 以上,确保秸秆还田后能够将土壤压实。粉碎后,再将秸秆倒入畦沟中,以条形形式进行排放,再以秸秆干重1%的重量为依据,合理施加氮肥以及有机肥。若种植区域土壤酸性程度较高,可适当在土壤中加入生石灰中和其中存在的有机酸,以此加速秸秆氧化。

二是确定还田时间。此部分包括秸秆还田的时间以及数量,若数量、时间不合理,便会影响到秸秆还田技术的丰产增效能力。对于新疆种植户而言,可在上茬玉米收获的前6 天至8 天,使用浓度为1.5%的草甘膦溶液进行均匀喷洒,去除田间存在的杂草。关于秸秆还田的数量,需要以种植区域土壤的实际肥沃程度为准,若土壤肥力较低,种植户则需要减少秸秆还田数量,尽可能控制在每公顷3 吨左右。若种植区域土壤肥沃程度较高,土壤中蕴含较多微生物,可适当增加秸秆还田数量,可以在追施氮肥后每公顷还田8 吨左右。此外,还田完成后,农户还需要对还田后的土壤进行深翻,以此增加玉米秸秆与土壤的混合程度,并及时对其进行镇压,杜绝翘尾现象的出现。

三是加速腐化。为保证秸秆腐化完全,农户可在秸秆还田过程中适当追加施用氮肥。由于微生物每分解50g 秸秆便需要消耗0.4g 左右的氮元素,这便意味着土壤每分解一吨秸秆便需要8kg 左右氮肥。因此,为确保秸秆腐化完全,农户应当在秸秆腐化过程中适当追加施用氮肥。若种植区域土壤中磷元素、钾元素、硫元素含量不平衡,农户还可适当施加复合肥料。

③整地、平地

全疆玉米种植区的播种时间为3 月下旬,此时地面5cm 深温度为4.1℃-13.9℃。但由于近些年气候条件稳定性较差,种植户应当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日均气温稳定在10℃,或地面5cm深温度为10℃-12℃、相对湿度在60%-80%时,作为最佳播种时间。

在大体确定播种时间后,种植户应当在正式播种前的5-7天进行整地,为提高土壤墒情以及保水保肥能力,宜将行距控制在30cm 以上进行整地、深翻。深翻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抗旱能力。深翻后应及时镇压保墒,以提高地温。为确保玉米高产增效,种植户可以以现代化农业技术为基础进行平地。即以拖拉机为基础,在机械中安装导航系统,并结合预先确定的种田区域进行激光测量,依托于现代导航系统中的传感器对种植区域内的地形数据进行采集,以此帮助农户获取种植区域的三维信息。对于新疆多数种植区而言,应当将坡度控制为3.2%,整体趋势为南高北低,或以水源方向作为地势高点。为确保玉米种植区域的平整,农户可将激光发射器固定于拖拉机上方50cm 处,以此确定种植的基准面,并将此作为基准面对种植区域进行整理,清除种植区域表面存在的杂草与杂物,以此确保种植区域的平整。

④机械精准播种

为提高玉米播种效率,降低新疆种植户劳动强度,可采用机械精播的形式进行播种。可采用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实现边施肥、边播种,此种农机具可在玉米种子下方10cm 左右施肥。种植户可选用玉米硝基控施肥,将消耗量控制为每亩地50kg。在播种间距方面,种植户应当结合种植区域土壤肥力进行灵活变通,若土壤肥力一般,便可按照整地时所控制的30cm 行距播种。若秸秆还田效果较好,墒情较高,可适当将株距缩小,最小不应当小于20cm。种植密度方面,应当控制在每亩地5000 株左右,具体密度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3、田间管理

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包括病虫草害防治、田间巡视与肥水管理,由于下文将病虫草害防治单独进行说明,因此本节主要对肥水管理与田间巡视方法进行介绍。

①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可分为两方面,施加底肥与追肥、灌溉,具体如下。

一是施加底肥。玉米苗期主要依靠底肥来补充营养,促进生长,以保证正常开花结果。通常,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磷酸二氢钾20-25kg 以促进玉米出苗,提高成活率。种植户可采用条施或沟施追肥技术或沟施或穴施,以满足玉米对氮、磷、钾等肥料的需求。基肥要早放早用,不宜放得过早导致肥害发生时再施用。对缺磷缺钾地块应酌情适当补施复合肥或磷肥。

二是追肥与灌溉。玉米在拔节期对于氮磷钾需求较高。因此当玉米进入拔节期后,要追施氮肥2-3 次、钾肥要追施1-2 次,拔节期后追施1-2 次无机磷肥。拔节至孕穗期是叶面追肥最好的时期。在孕穗期内一般要追施氮肥2-3 次。孕穗期至抽穗期是需磷、钾肥最多时期,要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硫酸铵15-20kg。灌浆期至成熟后期是需磷肥最多的时间节点,种植户应在施加磷肥时根据墒情适当浇水以保证苗匀、苗壮良好的生长环境。

②田间巡视

播种施肥结束后,种植户便需开展日常田间管理。首先,应当合理控制种植区域的地表温度,可采用电子测温计对种植区域地表温度进行实时监控。种植户可采用智能电子测温计,在智能终端安装APP,在家中便可对种植区域地表温度进行监控,以便于采取措施。其次,当玉米出苗后,种植户应当增加田间巡视次数,提高查苗频率。在田间巡视方面,种植户可采用大疆无人机代替人工巡视。无人机飞行速度较快,5 分钟左右便可完成一亩种植区域的图像采集,种植户可将所采集图像传输至计算机中进行详细观看,观察是否存在不出苗现象。当存在弱苗或不出苗现象时,种植户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苗,补苗后需要及时浇水、施肥,以此提高玉米苗的成活率。若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玉米植株生长速度过快,可利用无人机适当喷洒生长调节剂,防止后期出现倒伏现象。

4、收获

为提高收获效率,种植户可采用联合收割的形式收获玉米。具体可采用大型收割机与小型收割机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机械化收割效率极高,每天最多可收割100 亩。收获后,种植户要注意玉米储藏环境的清洁,尽可能选择通风良好、环境条件好、储存场地卫生干净的地方并注意防止鼠类、害虫等入侵。

二、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结合上述栽培技术,为最大限度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应当在栽培过程中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下文便针对新疆地区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探讨防治技术。

1、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新疆地区常见的玉米虫害有玉米螟、玉米叶螨等,下文便从此两种虫害出发,具体说明防治技术的应用。

①玉米螟

玉米螟又被称为玉米钻心虫。新疆常见的玉米螟有两种,分别是欧洲玉米螟与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主要分布在伊犁以及博州,亚洲玉米螟则分布于乌苏至奇台以及南疆。玉米螟仅危害玉米地上部分,当玉米进入抽雄期时,玉米螟会潜入至小花内,从玉米的小花与心叶蛀入,进而影响到雄穗柄,降低授粉概率。此种虫害的防治措施如下:

一是消灭越冬虫源。玉米螟幼虫会藏身于秸秆内过冬,因此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可提高秸秆的粉碎程度,消灭幼虫,或放弃秸秆还田,将秸秆作为牲畜饲料。

二是合理利用化学药剂。在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使用浓度为10%的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25ml-30ml 进行喷雾,也可使用浓度为20%的氯虫苯甲酰胺10g/亩。上述药效期可达30 天,以此杀灭田间存在的玉米螟。

三是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采用B-Z 菌剂,此种菌剂每1g 含有真菌孢子量20 亿。种植户可利用生物搅拌器将此菌剂与滑石粉进行混合,制成生产用粉。再以每亩地18g 的重量称取粉量,于玉米的大喇叭口期间,撒入玉米心叶内部。

四是在田间放入数量合理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对于新疆而言,可在8 月份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每亩可释放4 万头左右,释放间隔为3 天,连续放蜂2-3 次,以此降低玉米螟对于玉米的危害。

②玉米叶螨

新疆常见的玉米叶螨为截型叶螨。此种虫害会聚集在玉米的下部叶片,以叶片主脉两侧为食。初期玉米叶片会呈现黄白色,后期叶片会变黄、枯萎,粘着尘土。这便提高了水分蒸腾作用,降低了玉米品质。此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是农业防治。对于玉米叶螨发生情况较重的区域,收获后应当进行灌水,消灭土壤中存在的虫卵。也可采用轮作倒茬的形式,将此改种其他农作物。

二是物理防治。种植户可采用人工摘除的方式,摘除玉米基部1-3 片存在虫卵的叶片。此种措施可有效压低玉米叶螨的基数。

三是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对于叶螨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种植户可在第一次灌水后进行全面防治。虽然此阶段叶螨数量未达到最高,但若使用持效期较长的杀螨剂能够有效控制玉米整个生长期的螨害。种植户可选用2000 倍10%浏阳霉素,2500 倍16%康复宁,5%尼索朗等低毒性的化学药剂,并以7 天为间隔用药。此种措施可有效控制叶螨危害。

2、病害绿色防治技术

新疆玉米种植区域常见的病害有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粗缩病等,下文便以此两种病害为例,说明具体防治措施。

①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多发于玉米苗期。典型症状为株行矮化,下粗上细,玉米果穗会形成黑粉包,黑粉散失后,可看到丝状组织。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一是对于此病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抗黑穗病强的品种,并适时播种,最大限度提高播种质量,实现早出苗、出壮苗。

二是此病害具有极强的专化性,可在发病较为严重的种植区域进行轮作。

三是清除病残体。对于已经感染的玉米植株,种植户可进行高温处理,将病残体处理干净,消灭病源。

四是采用200FF(40%胶悬剂)或拌种灵进行拌种,有针对性地提高对此病害的防御能力。

②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的病毒为MRDV,传播方式为灰飞虱传播。此病害会导致玉米果穗畸形、雄穗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一是对田间加强监测与预报,定期对种植区域内粗缩病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二是在合理调整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受病害侵扰较为严重的区域,应当调整播期,使得玉米生育期避开灰飞虱的成虫期,以此降低发病率。

三是拔出病株,集中销毁。并从粗缩病的传播渠道入手,以灰飞虱实际生长情况为准,采用浓度为25%的扑虱灵50g/亩,在玉米生育期以5 天为间隔进行喷洒。并采用浓度为40%的病毒A500 倍溶液,或浓度为5.5%植病灵800 倍溶液杀灭病毒,以此预防玉米粗缩病。

3、草害防治技术

若玉米种植过程中杂草生长数量较多,种植户可选择气温在10℃以上的天气开展化学除草。由于新疆玉米区域内的杂草通常为阔叶杂草,所以农户可采用浓度为10%的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g,或者采用200g/L 的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ml 兑水30kg,将其均匀喷施在杂草茎叶部分。若杂草种类为禾本科,种植户可采用30g/L 甲基二磺隆油30ml 兑水30kg,并均匀喷洒至杂草茎叶。以此可迅速杀灭田间杂草。喷洒化学药剂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喷洒,尽可能不使用无人机喷洒。由于除草药剂通常具有一定毒性,所以需要严格控制用量,且在喷洒中应当尽可能远离玉米植株。当田间杂草较少时,种植户可采用人工除草的形式去除草害。

综上所述,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对其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便从玉米栽培技术入手,探索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栽培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新疆常见的病虫害分别说明了虫害、病害、草害的防治方法。相关人员可从上述入手,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与产量。

猜你喜欢

玉米螟田间秸秆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