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提高种植效益的方法分析

2023-11-22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分蘖小麦种子

杨 娜

文章主要对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与操作要点进行了探究,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施肥、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这几方面入手,阐述了维护小麦种植高产的主要技术要点与管理手段,以期推动小麦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有着极高的食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在当前已然发展成为我国多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小麦的实际种期间,为避免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下降,必须要引入科学、合理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组织展开对小麦种植全过程的管理。同时,依托对小麦种植技术手段的合理管控与优化,还能够达到提升小麦种植效益的效果。

一、整地

尽量选择在富含有机质,肥力相对较强且土壤层较深、排水条件理想的地块种植小麦,并在确定好小麦种植区域后,及时组织整地处理。完成对前茬作物的收获后,第一时间进行深耕灭茬,设定整地深度保持在不低于25 厘米的水平,确保种植区域内不存在明显大土块,且土质疏松。

要配套在田间挖出排水沟。如果发现种植区域的水层较浅,可以设定田间排水沟之间的距离维持在2.4 米左右,在该范围内播种12 行小麦;切实参考种植区域条件确定排水沟的长度。同时,如果发现种植区域的耕作层较浅,则需要每间隔2-3 年实施一次深松整地,设定整地深度维持在25-30 厘米的范围内,打破犁底层。另外,还要配套在整地处理期间施加基肥,选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控制投放量在每公顷4.5 万-6 万千克的范围内即可;磷肥的投放量需保持在每公顷96-120 千克的范围内;钾肥的投放量需保持在每公顷210-262.5 千克的范围内;氮肥的投放量需保持在每公顷96-108 千克的范围内。

二、种子处理

选择良种,并在播种前实施种子处理。当前,较为常见的几种种子处理方法为包衣、浸种与拌种。其中,包衣主要利用种衣剂处理种子,以此促使种子的发芽率、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升,但是所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实践中,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种衣剂,切实参考种子处理目的的不同落实种衣剂配置。要求完成对种子的清洗与晾干,转移至容器内并投放适量种衣剂均匀搅拌,在观察到所有种子的表面均覆盖一层薄膜后,即可停止搅拌并取出种子进行晾干。浸种与拌种的目的在于消菌杀毒,避免土壤内的虫害对种子萌发及生长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确保小麦稳定、健康生长。在此过程中,可以投放植物生长剂实施浸种与拌种处理,以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出苗,并实现对壮苗的更好培养。要求切实参考种子处理需要,在装载种子的容器内投放合适且适量的药剂溶液,实施均匀搅拌,或直接进行浸泡。出于对更好防治病虫害的考量,在拌种期间,可以投放0.05%稀土与硫、锌元素,重点降低小麦生理病害的发生概率;在浸种期间,可以投放0.5%矮壮素溶剂2000 倍液,持续时间维持在6-12 小时即可,随后取出晾干。

三、播种

1、适时播种

温度因素直接影响着小麦的生长,若是实际播种小麦的时间不合理,环境温度偏低或过高,则势必会导致小麦减产。一般情况下,在5℃-35℃这个区间内,小麦都可以发芽,而低于0℃或高于35℃则很难发芽。小麦适合的播种温度,20℃-30℃之间都可以,大部分冬小麦种植区域也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一般在10 月上旬播种小麦更加合适,有些种植晚的区域,能到10 月下旬播种。安排在寒露节气播种小麦即可,寒露节气一般在10 月,在该时期,大部分的天气温度,白天基本在25℃左右,满足小麦发芽需要。如果当天下雨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合,在前后几天播种小麦也同样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小麦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种植区域、播种小麦品种的不同,适合播种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一般冬性品种要求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于日平均气温14℃-16℃播种为宜。所以,必须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选定播种时间,保证适时播种,避免对小麦的产量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导致种植效益下降。

2、适量播种

适宜的播种量是保证小麦合理密植,建立合理结构的前提。结合品种分蘖能力和产量潜力来确定播量,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而异。一般低产田13 万-16 万基本苗、中产田12万-18 万基本苗、高产田8 万-12 万基本苗为宜。

同时,播种量与密度的确定还要切实参考小麦品种以及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在10 月中旬完成对弱冬性、半冬性品种小麦的播种,设定播种量为每公顷2250-2850 千克更为合适;需要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完成对弱春性、春性品种小麦的播种,设定播种量为每公顷2400-3000 千克更为合适。而如果播种时间存在延后现象,那么需要适当对播种量进行增加。

3、播种深度

为实现小麦高产,避免发生冻害或是出苗率降低,需要将小麦的播种深度维持在3-4 厘米左右。

四、科学施肥

为保证小麦产量达到预期,必须要保证土壤肥力充足,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足够的、丰富的营养物质支持。此时,需要科学施肥。针对肥力相对较低的地块,可以应用秸秆还田的手段提升土壤肥力水平,将秸秆绞碎成长度不大于5 厘米的小段,均匀在田间抛洒。同时,在抛洒秸秆期间,还要针对每100 千克秸秆搭配投放2 千克尿素,更好提高土壤肥力。针对普通高产田,可以在每公顷投放45000-60000 千克的有机肥;针对中低产田,可以在每公顷投放37500-45000 千克的有机肥;在针对高产攻关田,可以在每公顷投放不低于45000 千克的腐熟鸡粪。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还应当在小麦生长期间以每公顷255 千克的量投放氮肥,其中,基肥要求占比50%;为了进一步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应当在小麦生长期间以每公顷1500 千克的量投放小麦专用肥。

五、大田管理

1、前期田间管理

在小麦生长前期,大田管理工作的展开应当重点围绕以下几项任务完成,即:

第一,及时查苗补苗。在小麦苗出土后,及时进入田内查苗,一旦发现存在缺苗问题,则必须要第一时间投放完成催芽处理的种子实施补苗处理。如果田内并不存在严重的断垄问题,也可以使用生长相对茂密幼苗移栽至田内,以此完成补苗。在小麦播种后,如果遭遇连续降雨气候,则要在降雨停止后迅速落实耙地处理,防止土壤板结,为小麦幼苗的生长创造更好条件。

第二,追加分蘖肥。如果在前期落实抢墒播种,并没有加入充足的基肥,则应当在观察到小麦生长进入3 片叶子状态后,及时追加分蘖肥,为小麦分蘖提供充足养分支持。

第三,适时冬灌。在土壤解冻前,组织展开对麦田的冬灌工作。

第四,追加返青肥。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加快,氮需求量快速增加,返青肥主要以氮为主。氮元素在土壤中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易流失。此阶段主要施尿素为主,适时追施尿素可提高小麦产量。当日均温稳定上升到3℃以上时小麦从越冬期进入返青期,小麦开始继续生长并进行二次分蘖,此时施返青肥即可增加有效植株数量,提高小麦产量。如果日均温长期低于3℃,小麦还处在越冬期,此时施肥,肥料利用率较低。小麦返青肥追施多少需根据田间长势确定。如果小麦属于一类壮苗即单株分蘖3-5 个,可在返青至拔节期每公顷追尿素0.5-1 斤;二类苗即单株分蘖2-3 个,可在返青后亩追尿素1-1.5 斤;三类弱苗即单株分蘖1-2 个,可提前施肥,赶在“冷尾暖头”,天气开始升温前亩追尿素1.5-2 斤;如果小麦属于旺长苗,要在返青期减少氮肥用量,推迟追肥时间,不施或者少施返青肥。

第五,除草。如果麦田内存在较为严重的杂草问题,可以使用投放除草药剂的方式完成出除草。针对阔叶杂草,可以使用72% 2,4-D 丁酯、20%使它隆等药剂与水混合,喷洒在杂草茎叶上;针对禾本科杂草,可以使用64%可溶性粉剂加入50 千克的水,以每公顷1350 克的量喷洒在田内除草;针对混生的杂草,可以混合使用巨星干悬浮剂、野燕枯水剂、2,4-D 丁酯剔除田内杂草。

2、中后田间管理

当小麦生长进入中后期后,大田管理工作的展开应当重点围绕以下几项任务完成,即:

第一,灌溉。在小麦进入开花期时,其新陈代谢的旺盛程度相对较高,促使小麦从营养生长逐步转变为生殖生长,实际的水分需求也表现出明显提升的发展趋势,容易发生缺水。同时,在小麦由开花期生长至籽粒形成期后,对于水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若是不及时进行充足灌溉,那么极容易导致小麦减产。基于此,在小麦生长至灌浆期后,必须要及时组织展开灌浆操作,为小麦根系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支持。同时,需要切实参考天气情况调整灌溉量,避免在灌溉后小麦受到遭遇大风而产生严重的倒伏问题。

第二,追施叶面肥。在小麦生长至中后期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追施叶面肥。实践中,如果观察到小麦存在严重脱靶问题,则应当在小麦生长至抽穗开花期后,选取2%尿素溶液、1%磷酸二氢钾融合作为叶面肥喷施在小麦叶面上,促使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以此达到提升小麦内有机物积累量的效果,最终实现小麦高产。

3、适时收获

蜡熟后末期为小麦的最佳收获期,进入这一阶段后,小麦的叶片与麦穗颜色均变黄,且籽粒坚硬、茎秆存在一定韧性,籽粒的含水量一般在22%左右。如果种植的小麦品种属于高纯优质小麦,那么不需要烘干去杂,组织展开分场烘干即可,以此获取更为理想的产量。

六、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实施轮作倒茬,科学控制土地使用,以此达到降低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发生概率的效果;选择优良品种种植,保证种植的小麦品种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在小麦种植期间强化落实对病虫害的监管,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控制、处理病虫害问题;合理施肥与追肥,适当对有机肥、磷肥、钾肥的施加频率进行增加,将杂肥的施加量保持在每公顷60000-75000 千克的水平。

2、物理防治

在小麦种植区域内投放黄板、诱光灯,以此吸引害虫并实施统一性的消杀处理。实践中,需要结合虫害的高发期,适时、适量设置诱光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实现对害虫的诱杀。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小麦种植区域内投放黑光灯,控制投放数量为每公顷15 盏,在晚间9 点左右开启,并在第二日凌晨关闭,以此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害虫诱杀效果。

3、化学防治

①常见病害防治

第一,小麦条锈病的化学防治。在每公顷投放喷洒由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2000 倍液或是20%粉锈宁乳油(3.5-5毫升)兑水制成的喷雾进行防治,如果实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在第一次喷药后间隔7-10 天再次组织展开药剂喷洒操作,以此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

第二,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在每公顷用0.3%四霉素水剂4.4 毫升,在小麦扬花初期初次施药,连续施药3 次;也可以在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 克进行防治。如果在施药后的3-6 小时内发生降雨,那么在雨停后则要及时落实药剂的补施。

第三,小麦纹枯病的化学防治。在返青后,依托17%吡唑·氟环唑悬浮剂的施用实现防治。在投药期间,应当在露水未干的条件下迅速打药,以此促使药剂能够随着露水一同进入茎基部位,达到更为理想的化学防治效果。

第四,小麦全蚀病的化学防治。在小麦拔节期,在每公顷投放10-13.5 克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是6.5-10 毫升的20%三唑酮乳油,与水混合后进行田内喷药;在返青期,在每公顷投放6.5-10 毫升的蚀敌或消蚀灵,与水混合后进行灌根处理,以此实现对小麦全蚀病的有效防治,降低全蚀病发生概率。

②常见虫害防治

第一,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应对小麦蚜虫期间,可以针对小麦种子实施拌种处理,投放的药剂为吡虫啉或乐麦,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在早春及年前,为防止苗蚜,可以投放大功牛,并配合除草剂一起喷雾使用;为防止穗蚜,可以投放大功牛噻虫嗪颗粒剂和瑞功微乳剂混配,也可以单独使用。

第二,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应对小麦吸浆虫期间,可以使用“一撒加一喷”的方法,具体为:在小麦拔节到孕穗前,可以投放辛硫磷拌细沙,以此实现对刚羽化成虫、幼虫和蛹的有效清除;在小麦抽穗后到扬花前的期间,可以投放氯氰菊酯等菊酯农药加乐斯本,以此实现对吸浆虫的成虫和卵的有效清除,同时,依托这样的药物投放方法,还可以达到兼治麦蚜、红蜘蛛的效果,一喷多治,防治效果显著。

4、生物防治

为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的绿色性,避免发生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由此降低小麦产量及其品质,可以应用生物防治的手段落实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实践中,需要着重参考小麦病虫害信息、区域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引入合适的防治技术措施。例如,在冬季前,小麦容易受到蚜虫的影响,此时可以在种植区域内引入防止蚜虫的昆虫(天敌),如蚜茧蜂、瓢虫等,实现对蚜虫数量的有效降低,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投放害虫天敌展开生物防治期间,需要引入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所培育出的害虫天敌昆虫,且合理设定投放量,避免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区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期间,必须要落实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重点把控,优选小麦良种与高效技术手段,从小麦的种植整个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为切入点,落实对种植技术操作的优化与管控,切实参考区域实际情况与小麦种植需求微调操作方式,实现对小麦种植的全程监管,推动小麦种植效益的增长。

猜你喜欢

分蘖小麦种子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桃种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可怜的种子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