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23-11-22江慧娟林紫阳郑丽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17期
关键词:灌溉病虫害玉米

江慧娟 林紫阳 郑丽萍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加快推动了国家经济增长。在农业种植中,玉米是较为常见的农作物,为提升农作物产量,需要应用新型的玉米栽培新技术,同时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在玉米栽培时,需要明确当前种植过程中的技术应用问题,从而选择适宜的创新技术,并提出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一、玉米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1、玉米品种抗病能力不足

玉米种植过程中,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所以抗病性差,进而造成产量与质量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因缺陷,在繁殖和选育玉米品种时,可能会选择具有高产量、快速生长和耐旱能力等有益特性的植株,但忽略了其抗病能力,以此造成玉米品种基因的失衡,其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另外,种植单一品种的玉米,使得该品种容易被特定病原体攻击。此外,不当的管理措施也会影响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比如土壤养分、种植密度、灌溉和施肥等管理措施都对玉米的健康生长造成影响。并且病原体不断变异,在适应了新的环境和宿主后,会攻击原本具备抗病能力的玉米品种。最后,气候变化可以导致病原体分布范围的扩大和种群数量的增加,进而使得玉米作物受病害侵袭的风险系数增高。

2、缺少健全的玉米耕作机制

种植玉米时,需要首先做好选地工作,以此确保耕作的合理性,但一些地区的玉米种植中,过度耕作和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和结构,造成土壤退化和耕作制度不健全。另外,一些地区为提升生产力和经济收益,多采用单一种植的耕作方式,周而复始造成土地疲劳,使得病虫害发生率逐渐升高。此外,市场需求和政策的变化也造成了玉米耕作制度的不完善。气候环境对玉米种植和产量所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长期的干旱或洪涝等极端天气会使玉米减产,并且长期以来有些农业种植者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知识也是导致玉米耕作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之一,使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和方式,难以发现玉米种植中的一些问题。

3、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下降

种植玉米土壤肥力下降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长期连续种植玉米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由于玉米种植中需要大量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若连续种植,则会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减少、肥力下降。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提高肥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但诸多农民在种植玉米时,肆意应用化肥和农药,忽略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并且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进而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长此以往造成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逐渐减少。另外,水土流失也会造成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对土壤的肥力产生影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一些农民应用开沟、耕地等操作,加剧了土壤流失。若不能及时进行土壤调理,会加速降低玉米生长的土壤肥力。最后,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素,但是过量施肥或施肥不当均会造成氮素流失,也会影响土壤肥力。

4、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效果差

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情况较为普遍,并且对玉米的产能和质量造成影响,尽管在种植中采取了防控措施,也会出现防控效果欠佳的情况,这是由于病虫害的种类不同,所以其对防控措施的反应也存在差异,若防控方法不适用于存在的病虫害情况,则会导致防控失效。另外,还需要考虑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如果病虫害已经十分严重,则会导致采取的防控措施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环境因素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也会产生影响,比如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极端的天气变化。

另外,土壤状况不佳或未能做到科学的田间管理也会影响病虫害防治成效。在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若玉米种植时应用传统落后的防治技术,则难以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预防病虫害比治疗更为重要,若预防措施不合理,比如未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和翻耕,或缺乏适当的种植措施,或使用未经消毒的种子等,一旦造成种植土壤的疲劳,则会造成玉米减产。

二、玉米栽培新技术

1、科学选种技术

若要确保玉米的高产,则需要进行科学的选种工作。

首先,应选用优质高产的玉米品种,确保玉米品种满足生长健壮、高产、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等特点,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用收集、保存、筛选和利用等多种途径,获得更多优良玉米品种。

其次,应用高效的筛选方法和评价标准。在育种过程中,我们需要应用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明确各个玉米品种的应用价值,为了实现高效筛选,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评价指标和测量方法,以此可以精准评估玉米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害性和适应性等特性,以及耐旱、耐寒、耐盐碱等逆境环境下的生长能力。

再次,健全选种机制和数据库,需要明确科学选种的过程较为漫长。在选种实践过程中,选种机制的建立应该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繁殖、筛选、评价和利用等环节。数据库应该记录所有选种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以此可以科学分析和应用数据开展选种工作。

2、精细化耕地

在科学选种后,首先需要进行土壤测试,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制定施肥方案,之后,再进行深松和平整,确保土壤保持松散、排水良好和通气性较好的状态。深松可以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根系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整平的目的在于增加土壤与种子的接触面积,有助于种子吸水和发芽。在玉米种植中,还需要重视秸秆还田,其可以使土壤肥力逐渐提高,降低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另外,秸秆还田还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改善土壤酸碱度,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在实际操作中,秸秆还田工作中注意收割玉米时要保留一定数量的秸秆,避免过度割取导致土壤贫瘠。

最后,在还田时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应用适宜的肥料,使秸秆中的养分能够被充分利用。在还田后需要进行耕作和压实,使秸秆和土壤充分接触,有利于秸秆分解和土壤中的养分释放。

3、科学播种技术

在玉米播种前,种植户需要科学选择适宜的时间、温度、种植密度等,以此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通常而言,玉米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30℃,在这个范围内生长速度较快,品质也较好,所以玉米的播种时间应该选择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春季的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或秋季的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进行播种。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一般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平原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7500-9000 株,而在山地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6000 株。

另外,种植深度控制在3-5 厘米,行距为50-60 厘米。当前,地膜覆盖的应用也极为普遍,其作为现代化的种植技术之一,能够提高产量、保护土壤和节约水资源。地膜覆盖可以使土壤温度升高,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需要注意地膜的厚度和覆盖时长,一般地膜厚度控制在0.008-0.015 厘米,覆盖时间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生长周期,一般为60-90 天。

4、科学灌溉技术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土壤保持充足的水量是确保玉米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用水成本。玉米生长期间,灌溉时间需要根据土壤水分含量、气象条件、玉米生长阶段等多个因素。在生长初期(从种子发芽到出土),由于幼苗根系未能形成完整的吸水功能,因此灌溉需以小水量、频次多为原则,通常以2-3 天1 次,每次灌溉量控制在50 毫升左右。在生长中期(玉米生长至拔节期),灌溉的时间应该在早晨或晚上进行。早晨是玉米生长期最适宜的灌溉时间,所以此时土壤水分蒸发量低,植物吸收水分效率较高。夜晚的灌溉时间也可以选择,但应该在夜间10 点之前完成,以避免露水造成叶片病害。在生长后期(玉米生长至成熟期),灌溉次数可以逐渐减少,每次灌溉可增加水量,控制在100 毫升左右,灌溉间隔时间可以延长到5-7 天1 次。

另外,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玉米灌溉时,还可以根据种植区域的地理条件和种植户的经济水平,采取多样性的灌溉技术,比如滴灌、喷灌、雨淋式喷灌、地面灌溉以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等。其中滴灌是指将水通过微型管道输送到土壤中,让水以滴的方式渗透到根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喷灌是指将水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在农田上,可以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植物周围,但需要注意喷洒的时间和喷头的角度。雨淋式灌溉是指将水从灌溉设施中以类似于自然降雨的方式均匀地降落到农田中,可以模拟自然降水的方式,但需要注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的浪费。地面灌溉是指将水直接从管道或沟渠中流淌到农田中,可以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但需要注意控制水的流速和流量,避免土壤侵蚀和水的浪费。水肥一体化灌溉是指将水和肥料混合在一起进行灌溉,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但需要控制肥料的用量和浓度,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5、新式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需要在种植时选择抗病抗虫以及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并选择适当的时期播种。另外,在种植后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和耕作,确保土壤肥力和透气性。在种植区域内需要种植多种作物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在播种前,将种子用消毒剂浸泡一段时间,可以有效规避病虫害的发生。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识别玉米病虫害是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及时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可以帮助及早采取措施。另外对于无法确定的病虫害,可以将样本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和诊断。而对于已知的病虫害,通过观察其外形、行为和生命历程等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

三、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当前,在农业种植与生产中,愈加意识到农药等化学试剂对土壤所造成的危害,因此,为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生物防治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在玉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采取引入天敌的方式,一些昆虫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的病虫害,如绿虎蛾、玉米螟等,通过引入这些天敌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减轻害虫对玉米的危害。另外,还可以应用微生物制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芽孢杆菌、木霉等。这些微生物可以生产出一些特殊的物质来对抗玉米的病原菌和虫害,使用微生物制剂能够确保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玉米病虫害。此外,适当地调整种植结构也可以减少玉米的病虫害。同时,种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也可以减少病害对玉米的危害。在玉米种植时,还应该重视田间管理,这对于生物防治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及时除草、清除病叶、剪除感染病害的部分等措施可以减少病菌和虫害在田间的传播和滋生。通过合理施肥提升玉米的抗病能力,比如适当地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从而增强玉米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①生物杀虫剂

生物杀虫剂是应用天然植物制品,对玉米种植不会产生危害的制剂,在病虫害防治中,能够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对于玉米螟等害虫,可以选用苏云金杆菌、芽孢杆菌等菌剂进行防治;对于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等病害,应用木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同时,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应按照标准剂量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足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②诱杀剂杀虫法

为防止虫害对玉米植株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在适宜的月份投放诱杀剂,从而增强虫害防治时长、减少人力和财力成本,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结合目标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诱杀剂。常用的诱杀剂包括食物诱导剂、挥发性吸引剂等。一般情况下,诱杀剂选择放置在玉米就近的树木上,或直接安装在地面上。需要定期检查诱杀剂的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更换诱杀剂。

2、化学防治

若未能进行科学的生物防治,或生物防治效果不佳,则需要及时应用化学防治处理病虫害,以免对玉米植株产生较大影响。在进行化学防治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施药时间。同时,为了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和处理农药。常用的玉米病虫害化学防治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螨剂等。在施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以及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天气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剂和剂量,保证药效和安全性。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最为安全的防治手段,通过搭建隔离网、筑墙等方法,将病虫害隔离在玉米外面,防止它们侵袭玉米,或者在玉米周围设置诱捕器、黄板等物理陷阱,将病虫害引诱进去,并进行清除和处理。还可以应用高压水枪、喷雾器等设备,将病虫害冲洗或喷洒杀虫剂灭杀。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4、农业防治

在农业种植中,指导农民科学选种是极为重要的,还需要合理安排播种密度和间距。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做好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湿度,定期清除杂草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玉米植株,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处理。

5、改良玉米品种

基因筛选是改良玉米品种的重要步骤,通过筛选出具有优良基因的种子,可以帮助改良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品种。另外杂交育种是改良玉米品种的常用方法,通过杂交两个不同的玉米品种,可以获得新的优良品种。

另外,环境因素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环境调节也是改良玉米品种的关键步骤。一旦改良出新的玉米品种,需要进行大规模试种,并持续观察和调整。为了保持品种的稳定性,需要确保种子的质量和品质,从而保障玉米品种的稳定性。

总之,当前玉米栽培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玉米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需要应用科学的玉米栽培新技术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玉米栽培质量、增加玉米产量,为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灌溉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我的玉米送给你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