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信心 补短板 促升级 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2023-11-22杜平吴瑶盛德婷

浙江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浙江消费汽车

文/ 杜平 吴瑶 盛德婷

长期看,浙江消费稳步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增量空间依然较大;短期看,疫情“疤痕效应”、信心预期偏弱等影响消费复苏

从“三驾马车”看,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尽管受新冠疫情较大干扰,“十四五”以来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值仍接近60%,浙江消费增长贡献、最终消费支出占GDP均超过50%。长期看,浙江消费稳步向好的基本面不变,增量空间依然较大;短期看,疫情“疤痕效应”、信心预期偏弱等影响消费复苏。下一阶段应从供需两端发力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端侧重提信心加速释放消费潜力动能,供给端着力补短板提供更多消费场景和服务。

浙江消费稳步向好基本面不变

从长期看,消费稳步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预计将持续增强,大宗消费、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消费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呈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以实物消费为例,近20年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持续下降,2022年这一比例仅为39.2%,远低于2016年46.5%的最高点,处于阶段性低点(近12年平均43.1%)。2023年上半年居民消费比例略有反弹,达到39.9%。

图1 浙江社零与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变化

汽车等大宗消费仍有较大空间。2022年,浙江乘用汽车千人保有量277辆,高于全国(226辆)及江苏(259辆)、广东(243辆)、山东(249辆),低于上海(299辆),较美国(837辆)、日本(629辆)、韩国(472辆)仍有较大差距。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推广,智能互联网迅速发展抹平了信息流动和商品流通的沟壑,长期看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推动消费加速升级,消费日趋数字化、融合化、多元化、品质化,尤其是家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等“新三样”升级类消费需求广阔。

居民消费中长期信心预期向好。从消费者调查问卷结果看,虽然受疫情影响消费支出增长放缓,但浙江居民对未来消费仍然充满信心,消费升级仍处于机遇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远大于挑战。未来三年聚焦“愿消费、能消费、敢消费”,全省有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消费信心将保持或持续增强,70%左右明确将增加未来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在汽车、家电、文旅、教育等方面消费支出。60%以上的消费者信心预计增强,约50%的消费者打算近三年内购车,以及计划增加文化旅游方面消费,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打算增加教育培训支出。从消费环境优化角度看,消费较为放心或放心的消费者占比高达98%,表明浙江放心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有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

从短期看,社零触底反弹但不及预期,恢复增长态势承压较大,三季度增长动能偏弱,实物消费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务消费好于实物消费增长

社零恢复增长态势承压。浙江社零累计同比增长从今年一季度5.4%,提高至上半年9.1%,但受汽车等大宗消费增长乏力影响,三季度实物消费增长下滑,其中7月份单月社零增长-0.6%、8月份4.5%、9月份仅2.9%,增幅低于全国2.9个百分点,月度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低于5%,前三季度社零同比增长回落至6.7%,增长承压明显。

社零增速不及兄弟省市。1-9月浙江社零增长,从上半年的高于全国下滑至前三季度低于全国(6.8%),低于江苏(7.1%)、山东(8.2%)、上海(16.1%)等兄弟省市,略高于福建(4.3%)、广东(5.4%)、江西(6.1%)等地。浙江限上零售增长不及兄弟省份,拖累社零增长。

大宗消费增长势头放缓。1-9月,汽车类消费增长4.6%,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下降1.1%,其中7、8、9月份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速分别为-9.4%、2.0%和-6.0%,燃油车零售额下降超过20%,对三季度社零增长形成较大拖累。与此同时,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新能源汽车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譬如,1-8月蔚来汽车杭州销售额同比下降21.7%。

服务消费仍保持较好势头。从人均消费支出调查看,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超过45%,今年以来接触型集聚型服务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上半年浙江旅游人数增长34.8%,旅游收入增长35.6%,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零售额快速增长,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浙江服务消费增速(19.1%)明显快于实物消费(4.2%)。前三季度,受亚运会客流高峰和节前出行增加等进一步利好影响,全省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55.2%和87.5%,餐饮业收入增长14.4%。飞猪等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目的地为杭州的旅游订单量同比暴增500%以上,亚运会期间飞往杭州的国际机票预定量同比增长超20倍。

当前消费复苏潜在风险和问题

最终消费率阶段性下滑。近十年来,浙江最终消费率与全国趋势一致,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受疫情冲击、财政状况不佳和公共消费支出降幅较大影响,浙江最终消费率有所下滑,处于阶段性低点。2020-2021年,浙江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1.6%,低于2017年水平,低于全国约2-3个百分点,相对于发达经济体(70%~85%)存在较大差距。

居民消费率有所下滑。与文化地缘相近的日韩地区的同等发展水平阶段相比,近十年浙江居民消费率低了至少15个百分点,日韩等地居民消费率平均在55%以上,美国更是超过65%。三年新冠疫情雪上加霜,浙江居民消费信心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下降,消费升级停滞导致产业升级停滞和经济增长放缓,进而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疫情造成的消费减支影响,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

生产消费循环不够通畅。近年来,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浙江民营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叠加中美贸易冲突、新冠疫情、市场预期不稳等多重影响,使得民营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拖累就业和收入基本盘恢复。根据浙江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浙江民营上市公司(456家)净利润同比下滑26.4%,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经济作为就业主力军和蓄水池,带动了全省90%左右的就业,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承压较大程度影响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制约消费潜力释放,“就业—收入—消费”循环不畅。

消费增长放缓主要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信心预期不足。一是疫情“疤痕效应”。疫情使得居民风险规避意识增强,预防性储蓄倾向上升,2023年以来浙江住户部门存款余额月度同比新增1.8万亿元,远高于近7年7000亿元的平均水平。二是收入增长乏力。1-7月浙江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为-1.1%、-12.8%,居民和企业收入明显下滑,消费能力受限。三是中低收入群体受影响较大。近两年工资性收入增速低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个百分点,低于财产性收入约2个百分点,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中等收入群体受冲击较大。调研杭州大厦等发现,近两年腰部消费品牌等中端消费明显下降,奢侈品等高端消费反而有所上升。

图2 2022年以来浙江住户存款大幅增加

行政限制影响消费扩大。一是限购限贷政策抑制消费。房地产行业景气与消费者信心紧密相关,2022年以来国房景气指数大幅下降,也削弱了消费者信心。杭州“限购限贷”政策使得部分购房者住房需求无法满足,影响家居家电家装等相关消费。二是汽车消费券推高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阶段性区域性汽车促销政策拉高汽车消费基数,使得月度数据扭曲,也加重消费者观望情绪。调研嘉兴汽车城表示,各地竞相出台汽车补贴、消费券政策使得消费者持币观望非常浓厚,表现出“无补贴不买车”情绪。三是社零数据区域转移现象加剧。调研发现,各地为拉高社零数据,出台优惠政策,出现“哪里政策优惠力度大,开票数据就到哪里”现象,社零数据腾挪转移,恶性竞争加剧,既拉低效率也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蔚来汽车表示,年初沈阳、武汉、成都等地补贴政策“虹吸效应”加剧了杭州销售下滑。

图3 消费者信心与房地产市场景气高度相关

价格下滑直接拉低社零。一是CPI环比连续负增长拖累社零。浙江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连续下降3个月,环比连续8个月下降,直接拉低以名义价格测算的社零。二是汽油价格震荡走低影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上半年汽油价格波动走低,相较去年下降超10%,拖累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调研发现,1-8月杭州中石化成品油销量(市场份额占杭州60%)同比增长4.7%,但销售额增长乏力。三是汽车价格战拉低零售额。年初汽车行业开始掀起价格战,汽车之家数据显示,单车零售价从3月的20.6万下降到7月的19.3万,均价下降拉低汽车零售额。此外,新能源汽车掣肘于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里程焦虑等,无法有效弥补燃油车消费下降带来的缺口,使得汽车消费增长乏力。

消费供给需求存在错位。一是体验消费场景有待扩容。调研发现,浙江各类演唱会、音乐节、演艺演出等精神文化消费供给明显不足。多位95后、00后表示浙江热门演唱会等演出不多、有吸引力的体验式场景不够、具有社交属性的个性化服务不足等,年轻群体“买体验”“买服务”的消费升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二是中高端产品服务供给滞后。上海等地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五五购物节”形成消费“虹吸效应”,而浙江中心城市尚难以满足部分高端消费需求。体验式旅游等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供需错位,难以迎合相应群体消费热情。三是过度消费等乱象有待规范。过度医疗、过度包装等消费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使得消费者满意度和体验感有所打折。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有正畸低龄化、拔智齿再种牙等过度医疗,月饼、粽子、茶叶等商品过度包装忽略消费者真实需求,反而为无需消费的东西买单。调查问卷显示,有近70%消费者经历过消费维权。

若干对策建议

聚焦愿消费、敢消费、能消费,提信心、补短板、促升级三者有机结合,提振信心预期,多出补短板实招硬招,多用改革的办法促进消费升级,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消费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千方百计提振消费信心。一是增强消费信心预期。全面取消各地房屋限购、限贷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增强居民财富预期,提高居民消费信心。推动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实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覆盖,鼓励面向餐饮、文旅、家电等定向发放消费券,鼓励继续面向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定向发放消费券。二是提高就业增加收入。大力推进就业帮扶、零工市场建设,发展零工经济,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支持青年人灵活就业,增加收入水平。加强新型主题消费、新型基建等消费类重大项目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劳动报酬占比。深化共富型大社保体系与公共服务“七优享”体系建设,减弱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鼓励各地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三是挖掘县乡消费潜力。鼓励通过举办“周年庆”“购物节”以及家电家居更新优惠补贴等方式,开展家电家居家装“以旧换新”消费。支持家电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面向中低收入群体推出家电家居租赁业务。支持5G信息产品和服务规模化推广应用,加大数字人民币促消费力度,高质量举办信息消费城市特色活动。

多出补短板实招硬招。一是做大做强健康体育消费。把握后亚运契机,大力发展后亚运体育经济、赛事经济,引进一批国际品牌赛事,鼓励发放体育健身系列消费券,开展各类“体育+”消费活动,做强体育健康消费。推动全省出入境旅游便利化,系统集成过境免签、口岸签证等便利政策,实施外籍乘客入境游便利化政策。二是加强县域商业体系等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稳步推动产销地冷链设施建设,支持包产包销的全链路“订单农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支持符合条件的智慧城市、智慧物流、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消费基础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三是优化放心消费环境。着力整治消费领域“假劣乱”方面突出问题,依法查办一批侵犯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大案要案。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积极开展过度包装、过度医疗、黄牛欺诈等放心消费治理。

多用改革办法促消费升级。一是开展新型消费试点。积极开展新型消费城市建设试点,建设一批省级新型消费城市乃至国家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流通,优化新场景、新环境、新基建。巩固扩大平台经济发展优势,支持各地发展体验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非遗经济、后街经济等业态。大力发展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娱乐等体验经济,简化文娱活动审批程序,增加高质量体验式服务供给。二是优化规范消费市场秩序。推动取消汽车行政性限购、限牌政策规定。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实施备案制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推动政银企对接,鼓励各地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汽车保险费率优惠、汽车金融优惠等,推出低利率车贷产品、为低信用人群适度担保。全省“一盘棋”统筹各地开展汽车促销活动,避免“抢数据”和无序竞争。三是推动贸易统计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形态消费分为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社零统计以实物消费为主,不统计文旅、住宿、教育、医疗、休闲健身等服务消费,无法反映全貌消费。应加快建立完善实物零售、服务零售反映全口径消费和全貌消费的统计监测体系,为消费升级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精准支撑。加强各地社零统计工作和业务指导,既要防范弄虚作假,又要避免“矫枉过正”。

猜你喜欢

浙江消费汽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40年消费流变
汽车的“出卖”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新消费ABC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