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共研: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新义考课堂教学改进

2023-11-22韩金明潘建芬黄春秀

体育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义体质协同

文/韩金明 潘建芬 韩 兵 黄春秀 舒 瑶

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基于“市、区、校”三方协同工作机制作用,走进一线学校课堂开展行动研究,结合不同的学校特点与需求,基于主题性的方向开展与提升学科教学改进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指向于政策实然要求与现实必然需求。2021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新义考”),推动北京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针对新政策出台后学校体育工作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以“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新义考课堂教学改进”的项目,在北京市大兴区、延庆区确定了三所学校作为项目基地校,探索“新义考”形势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举措和方法。

一、立足时代发展需要 探索课堂教学改进思路

(一)聚焦学生体质,指向新义考体育学科教学实践探索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从党中央到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如此明确的目标尚属首次,表明我国已经决心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标志与途径[1]。学校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阵地之一,学校体育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这必将倒逼中小学校长和体育教师真正动脑筋去关注和思考学生体质健康,关注平时教育教学,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成长,关注学生体质的差异性,注重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落实项目要求,确定培训主题和项目基地校

针对北京市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的落实,项目组确定了“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新义考课堂教学改进”的培训主题,力争在“市、区、校”协同的基础上,通过对新义考方案中现场考试的“运动能力Ⅰ”“运动能力Ⅱ”“素质项目Ⅰ”“素质项目Ⅱ”等考核内容(表1),计划通过课例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指向于“4、6、8”年级国测与健康知识的过程性考核为一体化的协同构建,并最终确定大兴一中、北京景山学校大兴实验学校、延庆四中等三所学校为协同项目校。项目立足本地区和本学校实际,发现和改进项目校原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与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提供或配备相关的课程资源与课后资源,并从立体与具体的视角给予教学过程推进、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环境布置、方法学练方式等有效设计与应用,切实改进体育教学的质量。

表1 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内容[2]

二、深入调研学校实际,制定协同项目培训目标

(一)调研学校实际,解决新义考落实的难点

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待是协同创新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测试评估、调查问卷、集体访谈、个人协商等前期调研,基于教师自身岗位实际需求和研究基础,研修主题的关键词确定为聚焦在“新义考”。项目组对三所学校的51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研,了解教师新义考面临的问题与难点,结果显示,依次排序为体育课程与义考选项的切合度、12个运动能力项目选考方式与单元设计、非正常体重学生的指导与干预、男生引体向上的突破与设计、10个素质项目的提分方法与学练指导、体测项目的课程设计与学练指导、男女生800/1000米的突破与设计等(图1)。同时对教师所授班级的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研,35.29%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体质状况较好,62.75%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体质状况一般,1.9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体质状况较差。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力量素质差,特别是腿部、腰腹和上肢力量,在体质测试项目表现为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成绩稍差。

图1 基地校体育教师面对新义考面临的问题与难点

调研结果说明,基于项目校体育发展的基础与已有难点,结合义考评价方案进行实践探索,解决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符合学院对于协同校的行动研究要求以及此主题的设置。

(二)指向协同发展,制订培训总体目标

1.总目标

以“新时代、新课程、新质量”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研修主题提高体育教师理解“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工作的深层意蕴,建立统一认识,提升价值评判、科学设计和改革创新能力,形成自身学校的整校推进课程,以义考改革促进学校体育课堂的改进、课后服务的供给、课程资源的建设、非正常体重的干预等,提升学校落实义考方案改革中的策略与实践。

2.分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整合项目实施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创新组织形式、开发锻炼器材,有效促进体型体态的改变、学生体质成绩提升与运动能力的形成。

(2)教师促进目标:提升在运动能力项目构建、素质项目资源开发和课堂教学改进能力,强化体育教师对小课题研究能力,促进基于问题诊断的个案研究能力。

(3)学校建设目标:完善和构建项目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以体育新义考为主线,形成实践案例,梳理学校体育改革的亮点,打造学校体育工作的品牌。

三、发挥协同项目优势,确定培训模式和主体内容

(一)聚焦项目主题,确定“四个结合”培训模式

基于“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新义考课堂教学改进”的项目主题,项目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将研究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考都聚焦学生,开展多元组合设计,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项目组成员的协同发展,为此确定了“四个结合”的培训模式。

1.研、学、改相结合

项目将不同微课题研究、嵌入学校体育课程的专题学习、课堂实施问题改进结合起来,如将健康知识与体能练习、技能提升有机融合,注重学教研的结合,强调学做结合、学改互促。

2.学、用、创相结合

项目把即时性问题解决、嵌入“新义考”提升策略的专题学习、练习方法使用和创新组合形式等结合起来,注重以学生体质与运动能力提升的问题链与实践解决相结合,强调学用结合、用创互促。

3.观、听、谈相结合

项目将课内外学练问题诊断、观摩优质校与听评课、学生与教师谈亲身感受等结合起来,注重教师“新义考”项目综合分析与指导能力,强调多元促进与能力提升。

4.思、记、研相结合

项目要求教师收集学练过程中的问题,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并记录和整理成册,形成“新义考”生成性成果,逐步提升学校教师的研究能力。

(二)强化任务驱动,开展微课题行动研究

结合协同创新项目的主题进行协同任务分工,项目组本着“教学即研究”的思路,将课堂教学改进的项目以任务群作为推进方式,提升开展相关的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实效性,并根据教师的兴趣与专长进行选择研究微课题。

小课题任务群分为四项内容:课题1:结合体育新义考学生的选考内容,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重构;课题2:针对体育新义考“12个运动能力项目”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课题3:针对体育新义考“10个素质项目”的学练方法指导与资源开发;课题4:基于学生体质“新老问题”,设计体能训练营的方案设计与学练策略。微课行动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梳理—强化—拓展阶段、运用—反馈—实效阶段、提升—展示—凝练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专门提供了上一轮协同创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如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体育家庭作业、“体能+”视频微课等,供教师根据研究需要进行选择与运用。

四、坚持任务驱动原则,制订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对标培训目标,明确具体的成果要求

研修成果指向于行动研究中的过程监控与实践应用,围绕协同创新项目行动研究效果指标与测评内容进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验证。对标协同创新项目的整体要求和本项目的培训目标,项目组制定了对研修成果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四类成果。

1.学生成果

学生体育学习(新义考)随笔或故事;体育课学习后或运动能力项目大单元学练后的小结。

2.教师成果

小课题研究报告;学生研究个案;新义考项目课程化教学进阶设计;教学问题诊断与改进微案例;学生体测问题与改进策略。

3.项目学校成果

学校协同创新课程改进方案;非正常体重干预方案与策略;项目阶段展示交流现场会;学校教学手册《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新义考课堂教学改进微案例》;新义考项目教师设计论坛与课例展示活动。

4.项目组成果

项目深度调研学生研究报告与项目方案;教学指导手册;新义考体能训练营指导;新义考体测类、素质类方法指导与资源开发;系列主题论坛与课例展示活动;“协同创新学校计划”项目方案和项目校推进个案。

(二)扎实推进培训,落实阶段进度安排

围绕北京市新义考推进的工作进程安排,为期两年的协同项目实施以时间轴的方式清晰呈现不同阶段的行动研究要点与任务内容,以市、区、学校一起携手推进项目管理,并以任务群组为统领进行任务分解,制订明确的行动计划和工作安排(表2)。

表2 协同创新项目工作内容与进度安排

项目团队结合新义考方案改革生成系列的课程资源与指导方法,构建设计与整体布局“指向双新的体育与健康新媒体+短视频”系列课程,面向课后和校外,开发了《体育中考公益短视频课程》《体育新义考国测京测短视频课程》《健康教育知识短视频课程》等,在中国教育报、首都之窗等主流媒体上推送,受到一致好评。同时,即将出版《新中考体能锻炼指导108例》。

猜你喜欢

新义体质协同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旧裙新义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