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深化教学改革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综述
2023-11-22耿培新陈雁飞章柳云陈永利李小伟
文/耿培新 陈雁飞 牛 晓 章柳云 陈永利 李小伟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推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与实施,聚焦核心素养、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教育部体卫艺司、中国教育学会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于2023年9月25日至28日在重庆市渝北区举行。据统计,参加本次活动的总人数达到5200余人,其中来自各省(区、市)教育部门、教研、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领导、专家和中小学校长、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代表4500余人,点评专家60余人,现场展示的上课教师和指导教师180余人,是2022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学校体育界的最大一次线下盛会。
一、各省上报的优秀课整体情况
2021年体育与卫生分会发布了征集优秀课的通知,自2021年7月9日起,共收到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城市、十四城市共计34个会员单位推荐的体育与健康课649节,其中体育课506节,健康教育课143节。其中小学报送318节(自定内容186节、指定内容50节、健康教育82节)、初中报送168节(自定内容93节、指定内容44节、健康教育31节)、高中共报送163节(自定内容92节、指定内容41节、健康教育30节)。总体报送超过了前八届,但指定内容报送课数量还需要提高。
报送的体育课的数量和内容较丰富,既有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有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报送数量超过了以往各届,反映出各地教研部门和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二、展示课评审情况
因受疫情影响,本届评审工作全程采取线上评审的方式进行。学会聘请51位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校、省(区、市)教科所、教研室的专家组成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审查委员会,分17个组对报送的课例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师素养四个方面共23个指标进行审查。在此基础上组委会对评审小组的推荐结果进行汇总,对推荐的100节展示课例从立德树人、教学思想、质量引领、课堂规范、组织教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再次进行审查。最终经审查专家委员会讨论,经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确定北京市西城区宏庙小学许岚老师等66节体育课和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于雅诗老师等24节健康教育课进行现场展示交流。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闫杰老师等119节健康教育课入选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资源库。客观、严谨的评审程序,为确保展示课能够起到观摩展示和学习交流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三、本届展示课的主要特点
(一)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
大部分省市对本次展示活动非常重视,对各省上报的课例认真审查,打磨精益求精,大部分的课例根据学习目标,从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认真分析和选择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绝大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场地设施、安全环境、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减少了以往“花拳绣腿”式的比划动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阳刚之气,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观念上与时俱进
本届展示课在教学观念上体现出与时俱进,努力将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新课标精神、先进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单一技术教学课有所减少,结构化教学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不断加强。多数课都创设了复杂的运动情境,教师根据大任务提炼驱动性问题,搭建学习支架,抓核心求整合,化知识为素养,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在越来越多的课中有所体现。
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当前发展水平,尽量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在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上多数课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表现出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只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设计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情境真实、方法多样、互动良好的完整学习活动,将集体学练、分组学练和小组学练相结合,将“学、练、赛、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
三是课堂运动负荷普遍提高。大部分的课都有了体能练习板块,且能有意识地进行多种体能练习;课堂运动密度得到提高,基本见不到大批学生排队等待练习的现象,分组设计更加合理,课的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强度得到了保障。
四是能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不少课打破时空壁垒,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健康教育课中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比较普遍,一些视频片段的应用,与课程内容结合恰到好处,对于课程内容的呈现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2023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在落实推进“数字中国战略”过程中把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本次活动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助力体育与健康教学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探索,广大教师们要与时俱进,积极实验,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中作出体育人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上多元多样
本届活动展示的优秀课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体操、民族民间、新兴运动项目等教学内容。课的展示呈现多元多样化,有体现跨学科结合的、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有加强教学内容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将建党100周年和党史教育结合,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健康教育课涉及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和疾病预防等内容。很多课例注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目标引领内容”的理念和要求,选择有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活动上完整有序
完整的学习活动是指有明确目标、有丰富内容、有真实情境、有多种方法、有良好互动的实践活动。本届活动展示的优秀课,活动完整有序,把完整学习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很多课在教学设计时,都综合考虑了各类活动的教育价值和作用,从活动目的、活动情境、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活动情境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凸显项目特征,营造相应的情感氛围,重视活动中不同环节有机衔接。
(五)教学方式上多有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是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素养的中介。上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将讲解示范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在教学组织上的多变、教学方法的多样和教学评价的多元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创新,有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或学困生区别练习等手段,来提高教学的精准性;有采用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合作、探究、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视觉反馈辅助教学评价,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评价与激励,形成多元、多样和多维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资源上整合创新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前提,课程资源既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本届活动展示的优秀课,注重对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创编、改造体育运动项目,挖掘与学生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等。如不少教师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选择、开发、引进了趣味田径、排舞、锅庄、舞狮、棒垒球、板羽球、三门球、橄榄球等。这些内容对于加强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和理解各种运动的健身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本届展示课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规范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展开18个课时及以上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一部分课例提供的仍是中小单元教学计划,也有一部分课例的教学设计碎片化、单一技术动作教学痕迹仍比较明显,没有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没有从素养导向的角度去构建目标、转变教法。体育课中为教技术而教技术的现象仍在一些课例中出现;一些健康课中视频的时间过长,对掌握主要内容甚至对学生视力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大多以讲授、问答为主,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学习目标空泛,素养维度欠清晰
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素养是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而学习目标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化。从过去的“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当前的“核心素养”,是学习目标从学科本位到“健身育人”价值的真正回归。为此学习目标要全面对接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里。但本届活动上报的课例中有一部分课例所呈现的学习目标大而空,不聚焦、不具体、不可观、不可测。如“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体能”等,究竟是通过哪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发展了学生的哪些体能?这些都没有交代清楚,既不明确、不具体,针对性也不强。这就需要教师们仔细研读课标,吃透精神,将核心素养细化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之中。
(三)“学、练、赛”一体化体现不明显
义务教育新课标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提出的“教会”是聚焦核心素养的“教会”,不仅仅是技能由不会到会的单一维度的“教会”,还包括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丰富的探索、结构化的学习与运用、情感的体悟,通过“学、练、赛”活动来表达、展示、检验完整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提出“学、练、赛”教学理念是为了改变孤立进行单个技术、碎片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在练习、比赛(游戏)情境中加深对学习运动项目的体验并加以运用,使体育课有教、有“学”、有“练”、有“赛”,把握好不同课时“学、练、赛”之间的纵向进阶,使学生在“学、练、赛”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完整的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发展核心素养。本届活动上报的课例中,有的有“学、练”没有“赛”,有的“学、练”与“赛”脱节,有的练习形式单一,有的“赛”的层次浅显。
(四)教学情境与教学环节有脱节现象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而体育“学、练、赛”就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境,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体现生活性、形象性、启发性、问题性、情感性,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游戏、对抗、比赛中,在问题解决中,在感悟体验中发展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届活动上报的课例中有很多课例都以情境为主线进行建构,但个别课例的情境仅在导语、过渡环节中体现,却与主要内容脱节;有的课例情境只出现在课的开始与结束部分,基本部分几乎没有呈现。此方面内容亟待加强。
(五)部分课运动负荷设置不达标
新课标要求每节体育课有适宜的运动负荷,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运动负荷偏低甚至没有运动负荷而导致“不出汗”体育课的问题,使所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改造学生身体形态,提升学生身体机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协调发展。
本届活动上报的课例中有一部分课例,有的是将体能内容分散安排在课的各环节;有的运动负荷偏小;有的体能练习时间仅有5、6分钟等,这些都不符合课程标准体能练习的要求。应该遵循课程标准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经过9年共955~1051节10分钟的体能练习,助力他们的体能发展。
(六)教学评价针对性需要加强
课程标准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学业质量等方面,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还应及时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导向等作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届展示的课和上报的课例,对教学评价反馈与引导,有些教师能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制定精细的教学评价标准或提高技能的评价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根据不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分层评价或运用口诀提炼评价;有的教师在课中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技能评价,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师生评价;有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宜的反馈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说在发挥评价功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课例,评价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师眼中只有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没有观察和了解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的行为表现情况,缺乏对学生运动学习的引导;没有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其了解与正视自己和同伴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客观评价长处与不足,促进自我反思与教育,达到促进自我发展的目的。
五、对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落脚点,因此,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届展示课不仅是对各地区体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验,更是为了深入贯彻国家课程标准,指引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提出五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体育教学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坚持高质量标准,坚持创新性发展。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和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要求全面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尊重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真实的“学、练、赛”情境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使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是树立课程意识。认真研读和践行新课标提出的“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享受个体差异”的课程理念,要上符合课程标准的体育与健康课,要上创新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要上学生喜欢的体育与健康课,要上富有成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真正使学生通过相对系统和完整“学、练、赛”,发展运动能力,践行健康行为,形成体育品德。
三是加强健康教育。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都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必选模块和必学内容,这次展示的24节健康教育课充分说明体育教师能够上好健康教育课。但从报送课与实际教学执行情况的调研来看,健康教育的教学面临较多的问题。建议各地对体育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从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几个教学相关要素进行落地课堂的培训,帮助体育教师上好健康教育课。
四是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渗透。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由于本次上报的课例时间较早,因此很少涉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次开幕式上唐龙老师上的“我是小小解放军”给我们怎样上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体育课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跨学科主题学习对于促进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至关重要。因此,今后将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五是发挥品牌效应。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心目中最权威的体育教学活动,我们要呵护好这个优秀品牌。今后的展示课将按照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的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与时俱进,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进一步加强权威性,加强上报课例流程的规范性,解决上报课例内容失衡问题,严格审查,提高各省市上报课的质量;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示范课的吸引力;加强上报课例和现场授课教师的业务指导,实行审查专家负责制,发挥引领性和示范性,保证展示课的质量与效果。
本届展示交流活动是新课标颁布以来,全国学校体育领域线下、线上观摩学习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展示观摩活动学术氛围浓厚,交流了教学经验、展示了教学成果、开展了教学研讨,提升了教学感悟。大中小学学校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工作者齐聚一堂,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观摩期间还召开了“智慧体育课堂构建与应用”“新课标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两个研讨会,老师们普遍反映是久违的、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收获颇丰。这些成果将引领今后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方向,也为广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师进一步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榜样。
今后,希望各地进一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要求,践行教育家精神,借鉴本届展示交流的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的经验,以新课标为指引,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加大教学研究力度,以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支撑教育现代化发展。广大体育教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实际行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托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为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