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一氓《颜书研究及碑目》述略

2023-11-21南江涛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印本拓本碑帖

摘 要:

李一氓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根植颜真卿,发展到晚年独具一格。新近发现的《颜书研究及碑目》是李一氓编纂的一部辑录历代颜碑著录和评价资料的参考工具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体现了李一氓的深厚学殖和治学路径。其中的《无所住斋颜帖存目》著录李一氓收藏颜帖46种,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当代颜碑专题目录,是碑帖鉴定的文字实录和书学评价的集中表达,既是李一氓碑帖收藏鉴赏和书法理论建构的珍贵史料,也是当代碑帖鉴定的有益参照和书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李一氓;颜真卿;《颜书研究及碑目》;《无所住斋颜帖存目》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5-0085-05

Overview of Li Yimang′s Yanshu Research and Stele Catalogue

NAN Jiangtao

Abstract:

Li Yimang is a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in China and a famous contemporary calligrapher.His calligraphy was rooted in Yan Zhenqing and developed into a unique style in his later years.The newly discovered Yanshu Research and Stele Catalogue is a reference book compiled by Li Yimang to compile the cataloging and evaluation materials of Yan Zhenqing′s steles in the past dynasties.It is rich in content and clear in context,reflecting Li Yimang′s profound learning and research path.Among them,Wu Suo Zhu Zhai Yan Tie Cun Mu records 46 kinds of Yan Zhenqing′s calligraphy collected by Li Yimang,it is a special catalogue of contemporary Yan Zhenqing′s stele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textual record and calligraphy criticism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scriptions.It is not only a precious historical material for Li Yimang′s collec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inscrip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lligraphy theory,but also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identification of inscriptions and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r calligraphy research.

Keywords:

Li Yimang,Yan Zhenqing;Yanshu Research and Stele Catalogue;Wu Suo Zhu Zhai Yan Tie Cun Mu

李一氓(1903—1990),四川彭州人,是老一輩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一位古籍研究专家和收藏者。此外,他还是当代有名的书法家,对书法、篆刻等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李一氓书法选》遴选书札、题跋、题签、手稿等重要手迹300余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李一氓的书法艺术[1]。篆刻上,他长期与钱君匋等交流,仅在藏书中即辑出不同印章80枚[2]。唐吟方在《善写颜体的老一辈党内书家》一文指出:“其字脱胎颜真卿、何绍基,笔墨醇厚,整体格局属恢宏一路。晚年写字喜用浓墨重笔,有高阁重宇的气象,而神韵上又不失鲁公的韵味。”又说:“他的书法气质最儒雅、最见学养。……晚年书法的取势越来越接近颜书的‘中正,力求横平竖直,堂堂正正。”[3]这个评价可谓得其精髓。如果说此前是从李一氓书法作品分析得来,那么现在可以增加一层学理上的实证,这个实证即是《颜书研究及碑目》(以下简称:《颜书》)的发现。《颜书》毛装一册,封面自题“颜书研究及碑目”,落款“一氓集钞”,下钤“李一氓”朱文方印。内文行款有二:先是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托裱于绿格“击楫词人稿”稿纸之上。其后直接书于“击楫词人稿”稿纸之上,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共104叶。在“研究”和“碑目”两部分之首,各钤一枚“无所住斋”白文方印。书稿现藏李一氓后人家中。(按,李一氓捐赠所藏碑帖给故宫博物院是在1975年,据此则《颜书》撰集成于此前。)

其实,据《李一氓回忆录》载:“我就到哈尔滨图书馆去借些书。根据这些资料,我编过一个颜真卿碑帖的统计表。如这个碑原在何处,是哪年写的等等。后来嫌资料不全,也就放手了。”[4]即解放前夕,李一氓就曾经想对颜真卿碑帖做系统梳理,但由于当时手边资料有限,未能完成。这个“统计表”应该就是现在这册《颜书》的发端。《颜书》成书后长期以稿本存世,之前并未进入读者视野。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试将其基本内容作一梳理,并就其价值略述数端,以期抛砖引玉。

1 《颜书》的内容构成

从书名不难看出,《颜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颜碑历代著录与评价辑录,即“研究”部分;第二部分为《无所住斋颜帖存目》,即李一氓所藏颜碑目录。下面分别梳理,以窥其大概。

1.1 颜碑历代著录与评价

这一部分是书稿的主体,系从前人碑帖目录或丛帖中辑出,均明确标出书名卷次,便于查核。其中李一氓自己有藏者,以黑圈圈注于碑名之上。具体说来,又包括“著录”和“评价”两部分。

先看著录。李一氓主要从《宝刻类编》等次第辑出,详略有致,析而言之,主要涉及六组文献:(1)从《宝刻类编》钞出所涉颜真卿部分,照原书钞录,末注明“据宋人撰《宝刻类编》卷二钞(商务印书馆据《粤雅堂丛书》排印《丛书集成》本)”。(2)依朱长文《墨池编》卷十七至十八钞出,首注明出处。各碑仅节录碑名与所在地、立碑时间,文字略有差异,次序与原书也不同,当是李氏重排。(3)“《宣和书谱》颜书真迹目”,共28条,辑自卷三《正书一·颜真卿》。(4)《忠义堂帖》涉及颜碑情况,辑自嘉善程文荣《南邨帖考》卷四,略去了文集页数,但保留了黄本骥和刘元刚跋语。在程文荣跋语“余”下括注“《帖考》作者——楫”,便于读者对号入座。(5)辑自《绛帖》法帖第十,颜真卿五种,并录“附文”。(6)《汝帖·唐六臣书汝刻十一》之颜鲁公条,末尾注明,实录自《南邨帖考》卷二。

再看颜真卿书评,亦即辑录历代评论颜书之资料。依次辑录《唐书》本传、《旧唐书·李华传》《颜鲁公集》《广川书跋》《宣和书谱》、李肇《国史补》、解缙《书学传授》、陆羽《怀素别传》、杨慎《丹铅总录》《法书苑》、米芾《续书评》、袁裒《评书》、解缙《续书评》、吴宽《评书》、莫云卿《评书》、董其昌《评书》、娄坚《评书》、丰道生《学书法》、吕总《续书评》、灊溪隐夫《续书断》等20种文献对颜真卿的评价材料。其后隔行云:“唐窦臮之《述书赋》(下)专论唐代书家,乃对颜鲁公竟无一字述及,怪甚。”当是李氏感慨之语。

除了上述20种史学、书学著述,李一氓还进一步详细地钞录了欧阳修《集古录》跋颜碑23条、赵明诚《金石录》跋颜碑13条、苏东坡论颜碑3条、米芾《宝章待访录》记颜书迹11条、米芾《书史》3条、黄山谷论颜碑4条、赵崡颜鲁公碑跋(自《石墨镌华》第三卷录出)12条、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跋颜帖10条、吴宽跋颜碑(见《匏翁家藏集》)2条、《书画题跋记》跋颜帖、《苍润轩碑跋》跋颜碑4条、都穆《金薤琳琅》跋颜碑5条、《广川书跋》跋颜碑5条、安岐《墨缘汇观》3条,共计98条。此外,又杂钞各家跋颜碑帖:郝经《陵川集》、陈与郊《隅园集》、周必大《平园集》《逊志斋集》《东里续集》2条、《东观余录》《东里集》《墨林快事》2条、《姑溪集》《鹤山集》《石门文字禅》、袁桷《清容居士集》、陈万言《钘园集》、董其昌《容台集》2条、米芾《宝晋英光集》《梁溪集》《黄棠溪先生集》、董其昌《画禅随笔》《停云馆帖》5条、《攻媿集》《林右公辅集》、顾起元《懒真草堂集》,共计29条。最后,从《墨池编》卷二录出颜真卿《笔法十二意》,并附朱长文评语其后。

1.2 《无所住斋颜帖存目》(以下简称:《存目》)

书稿第二部分是《存目》,即李一氓所藏颜真卿碑帖目录。这些碑帖原件,李一氓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无所住”一词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被任何意念、事物所拘执。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了无牵挂。这个斋号恰恰体现了李一氓超脱的收藏境界。从这个简目以及本册“集钞”,看得出来李一氓对颜碑的钟爱。因目录不见他处,特逐条钞录(原稿删去文字照录,加删除线以区分;个别字词与通行规范字不同,保留原样,明显误字迳改;番号为整理时添加)如下,供大家参考。

(1)《东方画赞》,有正书局石印本,有铁云(刘?【原稿写作“?”,当为“鹗”字。】)一跋,谓为唐石宋拓,但影缩小四分之一。上下二册。

(2)《东方画赞》,艺苑真赏社印本,原为道州何氏藏本,较前本为好,亦为宋拓,字原大小。上下两册。

(3)《东方画赞》,木板拓本,字画呆滞,毫无精神,反不及景印本。加之劣工割裂,文字颠倒,姑存之。

(4)《东方画替(赞)》,拓本,不全,为残本,姑存之。

(5)《东方画赞背阴》,与前本为一套,同样剪贴错乱,字画歪邪,姑存之。

(6)《祭侄文稿》,北平延光室珂罗版印本,有鲜于枢、徐乾学、王顼龄、乾隆诸跋。草书,较《争座位帖》更放肆飞舞。书于乾元元年。

(7)《华岳题名》,拓本。乾元元年书,楷。拓本后有“王弘抚观”“河滨李福”“南昌吴则礼”等字。字画完整,恐非原刻。

(8)《颜勤礼碑》,拓本,分装上下两册。后有一石刻跋,谓为民国十一年何客星从西安旧藩署库堂土中掘得,碑已中断,惟字画尚完好。跋者醴泉宋伯鲁。碑立大历十四年。

(9)《颜勤礼碑》,拓本,散页,核对与前者为同一拓本,惟拓手较高,无跋文。

(10)《元次山(结)碑》,拓本,甚完好,拓工亦精,原藏淮安秦氏。碑立大历十年。

(11)《爭座位帖》,艺苑真赏社印本,原藏无锡华氏,谓为宋拓,后有陈曼生一跋。书于广德三年。

(12)《争座位帖》,木板拓本。明刻。字画较石刻为纤细,殊失颜书体制。原藏福山王氏(有章),页尾题“万历丁酉秋八月初旬竹山仲子自成于和顺草堂”,并钤“惟分”“竹山房士”两章。

(13)《争座位帖》,拓本。与艺苑印本同一来原。

(14)《争座位帖》,拓本。明拓,字体虽较木刻为肥,但较艺苑本为瘦。有棱伽山民跋尾三段。

(15)《争座位帖》,拓本。残,仅有由“人臣之极地”起至“朝廷尚位皆有”止一段,缺首尾。较前四种皆好,惜不全。

(16)《多宝塔碑》,拓本,极精。原藏淮阴鲍氏。后有匡源(鹤泉)、宋晋、潘祖荫三跋。碑立于天宝十一年。

(17)《三表》,艺苑真赏社印本,原藏钱塘戴氏。拓印皆不精。

(18)《三表》,拓本。后有丹徒包祥高道光四年一石刻跋尾,说明石刻《三表》之来源。前印本亦有“润州包氏问经堂珍藏”印,可见系同一本。

(19)《三表》,拓本。同上,拓工不精,有张品金一跋,题于册首。细校,审为木刻本。

(20)《三表》,拓本,残。(甲)《谢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表》缺一二三四四页至“同侍”上,仅自“天后”以下全。(乙)《谢兼御史大夫表》,缺最后两页,自“无任恳”以下便缺。(丙)《让宪部尚书表》,缺最后三页,自“与臣大”以下便缺。拓甚精,无“包氏问经楼”印,字体与包氏本不同,略瘦。(《鲁集》有乙丙两种,无《谢晋王曹王侍读赠华州刺史表》,不知何故。名“谢赠官表”,甲表在卷三,乙丙两表在卷二。)

(21)《三表》,拓本。此本绝异,既非包氏本,亦非前本,通体无一印。细审亦为木刻,字较包氏本为肥,而少韵致。

上五种以包氏本为最佳,残本次之,余无足观。

(22)《李元靖碑》,艺苑真赏社印本。碑立于大历十二年。底本为清仪阁宋拓云,无跋。

(23)《李元靖碑》,文明书局印本。铁冶亭藏原宋拓本。

(24)《清远道士诗》,艺苑真赏社印本。石刻于大历五年。底本为钮彝斋旧拓云,无跋。

(25)《告身》,艺苑真赏社印本,书于建中元年。底本为秦清曾藏旧拓云,无跋。

(26)《家庙碑》,艺苑真赏社印本,碑立于建中元年。底本为宋漫堂本云,有石刻宋太平兴国师颃、李准合跋。

(27)《家庙碑》,拓本,残,仅全碑之六行,夹于印本之内,聊供参校而已。

(28)《家庙碑》,拓本,全,新拓者,以全而收之。

(29)《告身》,拓本。《秋碧堂帖》。末有米友仁、董其昌两石刻跋。最后有“梁钺买藏”四字。

(30)《竹山连句》,拓本,大历九年书,有米友仁鉴定石刻跋。(缺数行)

(31)《送别太冲序》,拓本,下有庆元己未宣城戴援跋,序首缺“刘太冲彭”四字。石刻三分之一上中断,致不成诵。拓本因折叠毁四五处,伤及字画。

(32)《送别太冲序》,罗叔蕴日本印本。

(33)《蔡明远帖》。

(34)《文殊师利帖》。

(35)《春田诗帖》。上四种,皆罗叔蕴日本印本,有罗长跋。原迹虽罗序说终身相保,但恐已售之日人矣。

(36)《裴将军诗》,商务印本。原卷,印本改为十三页。后有王亚夫、林逋、王元美诸跋。字奇僻,忽用草,忽用隶,忽用篆籀。

(37)《小字麻姑坛记》,拓本。原藏题宋拓,不知时间为何,末有鉴藏印,漫漶不可识。拓本缺数字,“书”。

(38)《大唐中兴颂》,拓本。未装。书由左侧起,体制甚奇。

(39)《宋文贞碑》,拓本,残,无首尾。

(40)《宋文贞碑》,拓本,残,与前本为同一种,特前者首多十数字,后者尾多十数字,其残缺等耳。碑为近拓,岂原碑所存之字已仅此耶。

(41)《宋文贞碑》,拓本,六册,红木夹板,全,极精,宋碑此拓为较全者,极可贵。得自黄县。

(42)《小字麻姑仙坛记》,拓本,与前藏本同,唯后跋全。得自黄县。

(43)《家庙碑》,拓本,极精,惜不全,仅二册,无首尾。得自黄县。

(44)《大字麻姑仙坛记》,印本,有正书局印。

(45)《三表》,拓本。予藏之表五,得此而六,唯此本既全且精。得自黄县。

(46)《臧怀恪碑》,旧拓本,仅缺十八字,有存之价值,惜未装裱,而剪贴过零碎耳。(哈)

2 《颜书》价值略说

《颜书》的出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李一氓在搜罗颜真卿碑帖著录和评价资料上,涉及史书、艺术法书类和别集等数类,用力甚勤。而其中《存目》著录自藏46种之多,在当代收藏家中实属少见。颜真卿对李一氓书法的直接影响,自不待言。正如上文所言,这册书稿的发现,对李一氓书法源出颜真卿的说法,堪称定论。除了对李一氓本人的实用和鉴赏价值外,书稿至少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值得重视。

第一,碑目和评论资料的輯录,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传统学者治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足资启发后辈。这一点,在颜真卿研究层面也不例外。由于《颜书》多年不为人所知,当下学界无人提及李一氓关于颜真卿的研究成果。目前,朱关田先生的《颜真卿年谱》[5]等是颜真卿研究的力作。全书以颜真卿曲折坎坷的人生作为经线,以其交游和作品考证作为纬线,旁搜远绍,知人论世,把有关颜真卿诸如人事、政务、艺文等加以融会贯通,错综结合,尤其是人文环境、社会背景、家学渊源等分析,足见其学殖深厚。如今,在强大的数据库支撑下,资料搜集看起来已经是唾手可得。杜浩《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一书,附录了“颜真卿作品历代著录题跋概况”和“颜真卿作品历代题跋一览表”,并在附录以下注明“该数据综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各种书画论著及题跋”[6],当是据《四库全书》数据库检索后整理而成。这是新技术带给我们科研工作的方便,然而,却很难从中窥出治学脉络与门径。《颜书》则不然,虽然从现在看来,李一氓辑录的资料有所遗漏,但其脉络非常明显。以颜碑评价资料为例,《颜书》从正史入手,以本集为辅,顺次网罗历代书学著述中有关颜真卿者。其后,又旁及碑帖题跋专著、笔记、重要书论家别集等,涉及历代著作56种之多。这充分说明李一氓对我国历代书学著作的熟悉,更能看出他传统治学路径的基本功夫之深厚。在每种文献,他还详细标注了辑出的卷次,有些更是注明具体条目,如“著录”第四部分末尾隔行有:“《南邨帖考》第四卷载《唐名人帖》(两卷,淳熙三年二月十四日尚书赵彦约摹勒于南康上石)。第一卷第八有‘颜真卿一行,帖行书六行。第二卷第一、第二、第三有‘鲁公仿右军书三:一,桓司马至郡,草书八行;二,在道次瞻望神气,行书四行;三,五月六日羲之白,行书四行。”系撮录《南邨帖考》卷四《唐宋名人帖》而成,卷次之下还标出了条目。这些体现出李一氓在学术研究中的严谨态度,有非常实际的借鉴价值。

第二,《存目》著录李一氓收藏颜帖46种,蔚为大观,虽然全文不足两千字,却是一种值得关注的颜真卿碑帖专题目录著作。《存目》所录,新印本共16种,主要是珂罗版和石印本;拓本30种,在当代私藏中鲜过其右者。李一氓按照颜帖的书写时间进行排序,同一帖置于一起,偶有错置,则以箭头标出应移到何处。如第29种《告身》上即有移位箭头,示意移至第25种《告身》之后。在著录中,先碑(帖)名,次版本,次题跋、藏印,次特征,次评价,末注册数或页数,有些还注明了购买地。文字简练,却项目齐全。尤其是对新印本,李一氓也著录得非常认真,并无丝毫贬低之意,而是比较得出其底本优胜。如第二种:“《东方画赞》,艺苑真赏社印本,原为道州何氏藏本,较前本为好,亦为宋拓,字原大小。上下两册。”其他十多种也都如此,不但注明出版单位,还尽量交代原本情况,比对相同碑帖的异同。至于拓本,在李一氓简洁的文字中,也能透露出他对碑帖鉴赏的水平之高。例如有几种著录为“木板拓本”,第19种《三表》更是写明鉴定后得出结论:“拓工不精,有张品金一跋,题于册首。细校,审为木刻本。”这些语言简洁、项目翔实的著录,不但方便我们了解李一氓藏颜碑的具体情况,也为我们鉴定颜真卿碑帖真伪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第三,《存目》是碑帖鉴定的文字实录和书学评价的集中表达,既是李一氓碑帖收藏鉴赏和书法理论建构的珍贵史料,也是当代碑帖鉴定的有益参照和书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一,李一氓善于利用比较研究方法揭示所藏碑帖的特征,虽然是自己所藏,却不拔高优点,不掩饰缺点,处处彰显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前五种为《东方画赞》,描述有正书局印本:“谓为唐石宋拓,但影缩小四分之一。”而艺苑真赏社本则说:“较前本为好,亦为宋拓,字原大小。”第三种虽然是拓本,却直言:“木板拓本,字画呆滞,毫无精神,反不及景印本。加之劣工割裂,文字颠倒,姑存之。”第四种也是拓本,然而不全,著为:“不全,为残本,姑存之。”第五种为背阴,则云:“与前本为一套,同样剪贴错乱,字画歪邪,姑存之。”又如《颜勤礼碑》有拓本二种,前一种分装上下两册,后一种为散页,经核对,二者为同一拓本,惟后者拓手较高。又如《争座位帖》有五种,最后一种云:“较前四种皆好,惜不全。”其二,在碑帖装池形制上,李一氓也有所论述。例如第三十八种《大唐中兴颂》:“未装。书由左侧起,体制甚奇。”第四十一种《宋文贞碑》则专门著录“红木夹板”。又如第四十六种《臧怀恪碑》:“旧拓本,仅缺十八字,有存之价值,惜未装裱,而剪贴过零碎耳。”其三,李一氓对于书体字画的评价精到老辣。“肥”与“瘦”是历代评价颜书风格时表达之间存在的一个话语冲突。杨宾《铁函斋书跋》云:“观其下笔如此肥重……盖字之肥瘦由乎指之虚实,指实则下笔自然瘦劲,观登善《圣教》等碑可知。今鲁公碑版无不肥重,则指不尽实而借力于纸。”[7]认为颜书有“肥厚”的特点,并指明乃运笔力度不同所致。而王澍《跋自书告》则说:“临颜书者当得其澹古之韵。但以雄厚求之,皮相耳。此《自书告》与《臧怀恪碑》正相类,乃颜书之绝清瘦者。”[8]认为将颜真卿的特点简单归纳为“肥厚”,只是看到了表象,而是要体会到“澹古之韵”,才是更高境界。对于前人的两种不同观点,李一氓在实际鉴定和对颜书的评价中运用自如、不偏不倚,可谓得“韵致”之精髓。例如第六种《祭侄文稿》云:“草书,较《争座位帖》更放肆飞舞。”又如第十二种《争座位帖》云:“木板拓本。明刻。字画较石刻为纤细,殊失颜书体制。”第十四种《争座位帖》则有:“明拓,字体虽较木刻为肥,但较艺苑本为瘦。”第二十一种《三表》:“字较包氏本为肥,而少韵致。”于此可见,李一氓对颜真卿书法研究细致,对书体风格极为熟悉,他将相同碑帖字画粗细肥瘦进行辨别,并把此方法用于碑帖鉴定,却又不囿于其中。他专门用“韵致”来形容颜书的整体风格,足见所见所摹顏书既多,已经达到可以通过整体韵致观风望气判断真伪的境界。同时,也可看出他对历代评价颜书材料相当熟悉且理解深入,应与纂集此书有莫大关系。可见,李一氓对颜书的认识水平是普通书法习作者和碑帖收藏者难以企及的,虽《颜书》篇幅不长,但在当代书学研究中似当占有一席之地。

致谢:

本文所用文稿由李一氓后人收藏,在文章撰写过程中,得到其后人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相关人员的支持,专此致谢!

参考文献:

[1]苏皖边区政府研究会,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李一氓书法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2]何芳.李一氓藏书印略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9(2):74-78.

[3]唐吟方.善写颜体的老一辈党内书家[J].新湘评论,2018(24):42.

[4]李一氓.李一氓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75.

[5]朱关田.颜真卿年谱[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6]杜浩.颜真卿书法评价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20:133.

[7]杨宾.铁函斋书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28.

[8]王澍.虚舟题跋[M]//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0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30.

作者简介:

南江涛(1982— ),男,博士,副教授,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印本拓本碑帖
2022年国际预印本学术及社会影响力研究
马衡《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选
《六十种曲》初印本考述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贾养材墓志》拓本
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分析*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