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的实践

2023-11-21孙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减

孙娟

【摘要】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当前在“双减”政策深入贯彻和实施地背景下,其对作业地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开展多元化作业的设计,实现作业的价值和作用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思路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思路

引 言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确保设计地作业能够凸显出较强的综合性特征、开放性特征和实践性特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业的作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地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提升.

一、基于“双减”政策设计综合实践类数学作业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为了能够高效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设计综合实践类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限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改善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际能力.与其他的作业形式相比,综合实践类的作业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不仅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探索欲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和价值,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几类作业.

(一)创意类的综合实践作业

创意类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地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比如,在学习完有关于“平行线”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创意制作类的作业,要求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主动观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平移现象,并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相关的作品.创意作品可以通过拍照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制作,也可以进行手绘,但是一定要对其中应用到的平移知识进行详细说明.

(二)调查统计类的综合实践作业

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调查统计类作业,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比如,在学习完“数据在我们周围”相关内容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调查统计类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平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开展调查统计工作,并制作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要呈现出自己搜集资料的网络截屏,或者开展实地调查的相关照片,并且要将自己调查统计的数据制作成图表,同时要分析数据中呈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论点以及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三)主题类综合实践作业

在设计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巩固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了有关于“勾股定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以“隔空开π对,七巧献祝福”的主题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对自己小学阶段学过的七巧板相关知识进行回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自主制作七巧板,并计算出七巧板中每块插件的面积,对其面积关系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二:要求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字,并计算出字的周长,展示计算过程.活动三:要求学生结合π研究圆曲线封闭图形,画一个圆,除了能够计算出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之外,研究和分析还能计算出什么?看一看,最后谁獲得地研究成果最多.

以上综合实践类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起到了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方面地潜能和兴趣,有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基于“双减”政策设计生活情境类数学作业

在“双减”的背景下,中考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局限于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更加重视考查学生解决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同时大部分试题都是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设计的,突显出了题目的综合性特征、开放性特征以及探究性特征.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对作业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通过生活情境类作业科学合理设计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以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载体设计数学作业,既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又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数学日记类的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隐含的数学知识,主动从多角度观察熟悉的生活环境,并在数学日记中将相关的现象和与数学知识事件记录其中,增强学生对数学地认知.同时学生在完成数学日记的过程中会不断反思自己接触到的相关事物,并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学原理概念地认知和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余角、补角和对顶角”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生活场景类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的测量工具,以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出学校教学楼的楼梯坡角.学生通过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对测量方案进行论证,不仅获得了更加简洁、合理的测量方案,并且通过自己地动手操作,最终获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基于“双减”政策设计分层类数学作业

当前在新课程标准以及“双减”政策深入推广和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活动地开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提升.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所处的成长环境以及受到的教育和自身所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作业目标和作业内容进行梯度设计,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地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升,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一般教师会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针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适当降低作业标准,作业内容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主要是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学基础相对好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高作业标准,在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涉及一些拔高类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于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着重设计一些拓展性和超越性的作业,满足学生自我挑战地欲望,促进学生超越自己,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一次函数教学内容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下题型相同不同难度梯度的作业.针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设计了作业一.要求学生在以下函数中准确找出一次函数.

以上三个题目设计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难度有所不同,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了无效作业的产生,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这样能够保证各层次学生完成的作业符合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达到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达到“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目的.

四、基于“双减”政策设计游戏类数学作业

目前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积极不主动的情况,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被动地完成数学作业,还有部分学生经常出现作业不做或者作业拖欠的问题,导致作业的价值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让作业成了负担,无法实现巩固所学知识与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基于此,教师要挣脱教材以及传统作业模式的限制,采用多元化开放式的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现实性以及趣味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游戏作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游戏型数学作业,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比如,在学习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之后,为了培养學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扑克算24点的游戏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游戏规则和游戏难度进行适当调整.游戏规则一:让扑克牌中的大小王去掉,扑克牌面显示的数字代表正数,在有理数加减运算法则内,每张牌只能用一次.游戏规则二:规定扑克牌的大小王都代表0,扑克牌面显示的数字都代表正数,在有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则内,每张牌只能用一次.游戏规则三:规定扑克牌的大小王都代表0,扑克牌面显示的数字都代表正数,在所学的所有运算法则内,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规则四:利用所学的所有运算法则,在每张牌只能用一次的情况下,获取的结果等于-24或者24.在以上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五、基于“双减”政策设计合作探究类作业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过于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无疑是闭门造车,无法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双减”政策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合作互助学习模式地应用,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和探讨,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和提升.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作型作业的设计,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更多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比如,在学习完“数据的集中程度”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了如下合作型作业.要求学生在吵闹的环境和安静的环境中分别估测出一分钟的时间和30秒的时间.具体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两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其中一个成员对时间进行估测,另一个成员用秒表对实际的用时进行准确记录,并将其准确填入到教师提供的表中.完成之后需要两人互换角色再操作一次.最后全班委派一个代表对各组估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利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它的平均值、方差和极差,并根据计算的结果绘制出相关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之间探讨、交流和分享自己对时间的感受与认识.在以上数学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有效地完成了对实验数据统计整理、研究分析和描述.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突破了学生以往独立思考的限制,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突破以往传统作业设计模式的限制,设计多样性的作业,增强作业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进一步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雨,孟凤娟,郭春东.“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探讨[J].科技风,2022(27):40-42.

[2]秦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2(19):42-43.

[3]高志军.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8):11-13.

猜你喜欢

双减
“双减”之下,教育投资急转弯
“双减”政策下,“宇宙补课中心”海淀黄庄“人去楼空”
落实“双减”需多方协力
落实“双减”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