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理念对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护理过程中手术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

2023-11-21黄慧杰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性反应理念

王 丽,黄慧杰,李 强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科疾病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外科手术是临床常用的外科治疗措施,其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不利于术后恢复,甚至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在此过程中给予高效优质的护理,对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后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1 年7 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128 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各64 例,A 组男31 例,女33 例,年龄25~78 岁,平均年龄(51.30±6.42)岁,B组男32 例,女32 例,年龄26~79 岁,平均年龄(51.67±6.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纳入标准:(1)拟行外科手术治疗,且符合外科手术指征[3];(2)年龄>18岁;(3)术前未服用影响机体代谢的药物;(4)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肠梗阻等疾病;(2)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3)合并严重精神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4)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A 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围术期指导患者饮食规范,术后提倡早期功能锻炼。B 组: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1)术前。①术前宣教: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利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加快康复进程。医护人员在术前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患者病情、手术方法、术中并发症等,术前1 d 麻醉师需对患者讲解麻醉流程、方式和风险,医护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册、口头讲解等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手术方法及其相关知识。②术前心理疏导:对患者而言,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绝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由于担心手术是否顺利进行及手术效果等,会产生恐惧、紧张及焦虑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患者术后恢复极为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在术前应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和患者交流,详细了解并分析其心理状态,同时介绍成功病例,为其建立信心;帮助其保持平稳心态,以减轻术中应激反应。③术前禁食:若让患者过早禁食禁水,易导致其产生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且加大补液量会不利于体内蛋白质、脂肪代谢,进而影响手术效果。故该护理方式强调术前6 h禁食,术前2 h 禁水,且在术前2 h 食入少量高渗性电解质溶液、碳水化合物,提高其肌肉组织调节能力,且还可有效降低术中因口渴而产生不良情绪,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2)术中。①术中保温: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易因麻醉及输液等因素降低,而增加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手术过程中需做好保温工作,在手术期间保证患者体温在36 ℃以上,保持手术室40%~60%湿度、23~25 ℃温度,若有必要,可结合患者体质调节湿度、温度;加热患者静脉输入的液体及术中所用的生理盐水,为患者裸露部位盖好保温毯,减少皮肤热量散失。②液体管理:术中进行大量补液,可能会增加患者心肺负担和组织水肿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术中应在保证患者循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严格控制患者术中的补液量,从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快速康复理念强调间歇性加压患者下肢,以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术后。①疼痛护理:快速康复理念建议在手术中尽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从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采用自控止痛、持续硬膜外止痛及药物治疗等方法降低其疼痛。医护人员还可通过分散其注意力或为使其保持舒适体位,来降低疼痛,且维持患者睡眠质量。②引流管护理:术后引流管及导尿管长时间留置,可能会使其不适,且还影响早起活动,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快速康复理念强调医护人员应及时拔除患者的引流管及导尿管,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③早期活动:若患者术后具备下床活动能力,医护人员可指导其尽快下床活动,且鼓励其增加运动次数,进行常规动作。注意视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难度和强度,禁止剧烈运动。术后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且也加快机体各系统代谢,有利于伤口愈合和肛门排气,进而缩短康复时间。④早期进食:早期进食可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小肠和胃蠕动,术后早期营养有利于恢复胃肠功能,提高营养水平,加快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故患者术后4~6 h进行全流质饮食,而后缓慢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及正常饮食。在此过程中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对其饮食量进行严格控制,再缓慢增加饮食量。⑤出院标准:出院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待达到以下标准后,方可出院。具体内容有伤口、肺部等部位无感染情况;可在病房外独立活动;伤口疼痛感明显减轻或使用镇痛药物后可明显镇痛;无需静脉补液;可进食半流质食物或固体食物。⑥随访及结果评估:患者出院后1~2 d 进行电话随访,7~10 d 进行门诊随访,若发生并发症应及时处理或入院治疗,快速康复理念建议对术后患者随访至少应持续到术后1 个月,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为优化和改善快速康复理念措施提供指导。

1.4 观察指标

(1)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后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FIA800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护理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后使用心电监护仪(山东博越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TAR8000E)检测患者收缩压与心率水平。(3)术后复苏期指标水平:主要包括下床活动时间、清醒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4)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躁动、感染、吻合口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CRP、IL-6、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 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且B 组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炎性反应指标水平情况(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情况

护理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心率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且B 组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情况(x±s)

2.3 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指标水平情况

B 组患者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指标水平情况(x±s)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B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低于A 组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通过外科设备和仪器进入人体组织,以外力方式改变构造、排除病变或置入外来物的过程,是临床外科最主要治疗方法之一[4]。但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会遭受心理和生理双重创伤,同时也会引发疼痛,给患者带来严重应激反应,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手术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5]。对于外科手术患者来说,有效地康复护理可加速患者病情恢复,且能够避免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

常规护理更重视开展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较高局限性。快速康复理念是指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多方面满足患者护理服务需求,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为最终目标,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而有效缩短康复进程[6]。快速康复理念尤其适用于外科手术中,且需要麻醉、外科及护理团队的多学科合作,这种多模式观念致力于优化患者康复进程,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研究[8]表明,大多数手术患者在术前会出现不良情绪,使其生理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在进行外科手术操作之前,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和手术正确的认知,加上患者对预后的担忧,导致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及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增强炎性反应[9]。也有研究[10]显示,炎性反应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手术创伤是全身炎性反应的直接刺激源,可导致炎性因子大量合成和释放入血清,而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可激发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加剧氧化应激反应,不仅会影响术后疗效,还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 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收缩压与心率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提示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可改善外科手术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分析原因为快速康复理念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从而减轻机体生理心理应激反应,降低炎性反应。

常规护理要求患者在术前8 h禁食,2 h禁水,防止患者麻醉后食物出现反流,导致误吸,形成肺部感染[13]。但由于常规护理过程中患者需长时间禁食、禁水,同时加上手术带来的创伤,可降低患者抵抗力,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快速康复理念提倡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水,且术前2 h饮用少量高渗性电解质溶液或碳水化合物,为术中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充足能量,维持其基本能力,提高舒适度,加速术后康复[14]。术后早期进食、疼痛护理及活动是快速康复理念重点内容。术后疼痛能导致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加大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行有效疼痛护理,可提升其舒适度,有效维持良好情绪,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早期进食与活动[15];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进食和活动,可刺激胃肠功能恢复,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清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A 组,进一步证明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B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 组,提示快速康复理念可减少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考虑为快速康复理念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与活动,进而增强患者抵抗力,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可改善患者炎性及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复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性反应理念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