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对术后1年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对修复美学的影响分析*

2023-11-21员东星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膜技术牙冠美观

员东星,吕 洋

黄河三门峡医院口腔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牙列缺损常因牙外伤而致,其中上颌前牙区是牙列缺损的多发区域,可导致患者牙体抗力下降、咀嚼功能异常及牙齿美观度降低等问题,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牙体缺损结构改变而增加后期修复难度影响修复效果[1]。以往临床治疗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常采用全冠修复技术进行缺损牙体修复与加固,该技术具有经济适用性强、操作简单、抗压强度较高等优势,但易因术后骨吸收而影响修复区的恢复效果,降低牙体美观度[2]。随着临床口腔技术的发展,根膜技术逐渐应用于牙列缺损的修复,可通过在修复术中保留部分原有牙根组织以提高修复体的稳定性及美学效果,具有稳定性强、抗折度高、美学效果好等优势,与永久冠修复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患者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对术后1 年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对修复美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2022 年5 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25 例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3 例,接受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治疗)与对照组(62 例,接受永久冠修复治疗)。对照组:男33 例,女30 例;年龄22~53 岁,平均年龄(31.75±4.23) 岁;病程7~18 个月,平均病程(11.53±3.42) 月;体质指数(BMI) 19~30 kg/m2,平均BMI(22.58±3.47)kg/m2。研究组:男31 例,女31 例;年龄21~54 岁,平均年龄(31.68±4.30)岁;病程6~20 个月,平均病程(11.62±3.55)月;BMI 19~31 kg/m2,平均BMI(22.67±3.50)kg/m2。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皮肤科疾病诊断标准(第2 版)》[4]中颌前牙区牙列缺损诊断标准;单牙缺损;初次接受治疗;患牙牙髓结构与功能正常;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口腔疾病;牙槽突骨折;多牙牙折或其他牙体病变;患牙健康牙本质<2 mm;合并口腔感染;严重认知障碍,依从性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W192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永久冠修复技术治疗,操作前对患者口腔及患牙进行常规检查,确认患牙损伤程度、位置、缺损范围及牙周组织状态。根据患者牙齿实际情况制备修复体,制备时应在光线充足的自然光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修复体美学效果。使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口腔后,使患牙组织完全暴露对患牙进行操作,口腔内常规放置吸唾管、棉球以保证口腔干燥,预留1.2 mm 于患者牙体颌面,根据患者患牙实际情况制备合适深度的箱装洞。确认患者牙齿备面无圆钝后进行常规取膜、全冠制作、位置调整、粘连等全冠修复操作,常规制备玻璃离子水门汀牙体并使用氢氧化钙基底保护牙髓,后吹干需修复患牙并常规酸蚀待修复牙体表面,再次放置吸唾管、棉球,吹干后进行粘连修复操作,以牙科黏合剂(美国Dentsply Sirona,Prime &Bond NT)渗透待修复牙体10 s,使用气枪吹匀并以光固化灯照射10 s,将修复材料放入待修复患牙处,对修复材料进行修整,达到满意效果后使用固化灯照射20 s,常规抛光牙齿表面。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根膜技术进行牙体修复,制备箱装洞前先对患者唇侧根膜形态进行修整,使根膜高度与牙槽骨保持同一水平,且根膜预留厚度保持在1.50~2.00 mm 范围,后续操作步骤同对照组。两组患者牙冠修复后均随访1年以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红色美学效果。修复后12 个月采用红色美学指数[5](PES) 评价牙龈美学效果,包括游离龈水平(FGL)、近中龈乳头(PMG)、远中龈乳头(DGP)、牙龈软组织形态(GSTM)、牙槽骨外形(ABS)、牙龈软组织颜色(GSTC)、牙龈软组织质地(GSTT),共7 个评分项,每项0~2 分,PES 分值越高,表示修复效果越美观。(2)白色美学效果。采用白色美学指数(WES)[6]评价牙体美学效果,包括牙冠形态(CM)、牙冠质地(CTe)、牙冠外形(CS)、牙冠颜色(CC)、牙冠透明度(CTr),共5个评分项,每项0~2 分,WES 分值越高,表示修复效果越美观。(3)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牙冠松动、牙冠着色、牙冠缝隙、牙龈炎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PES得分情况

修复后12 个月,研究组FGL、PMG、DGP、GSTM、GSTT、GSTC、ABS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PES得分情况(x±s) 分

2.2 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WES得分情况

修复后12 个月,研究组CM、CTe、CS、CC、CTr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WES得分情况(x±s) 分

2.3 两组患者修复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修复后12 个月,研究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6.3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5,P<0.05)。

3 讨论

前牙区牙列缺损是口腔常见疾病,多由剧烈外伤导致的牙外伤引起,常表现为牙体结构、外形异常或破坏,可导致患者咬合异常、口颌系统功能紊乱,且易引发牙髓病变、根尖周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牙齿美观及生活质量[7-8]。临床医生对种植义齿的牙龈美学处理可以用美学三角原则作为指导。硬组织构成美学三角的最底层,其上方是软组织,三角形顶端为修复体,硬组织处理对改善牙龈美学效果起重要作用,软组织处理次之,修复体设计与牙龈美观的关系不及前两者。种植义齿修复前,临床医生应对患者缺牙区的情况作详细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美学处理方法。对骨质缺损严重的病例,作相应的骨组织处理后,在各个方向上进行植骨,多用引导骨再生术以满足美观目的。但是,如今更提倡保存硬组织的理念,即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以支持软组织。种植手术过程中,对种植体在冠根向、近远中向以及颊舌向三维空间上位置的准确定位,有助于获得非常良好的种植义齿牙龈美观效果。正确选择切口是保存和重塑良好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的基础。龈乳头重建技术巧妙地解决了因安放愈合基台所造成的创口关闭困难,并在种植体—牙间形成了和天然牙龈乳头相似的乳头样结构。另外个性化基台或暂时冠颊舌向的突度能促进正确的游离龈缘形态形成,对近远中牙龈乳头的适度侧向挤压也有利于获得自然的牙龈乳头形态。树脂冠还能扩展龈缘袖口克服因愈合基台所形成的龈缘袖口与天然牙颈部不一致而导致烤瓷冠修复后,龈缘处可能出现透金属色或微露基桩的缺点,可提高种植义齿的美观效果。牙龈萎缩或牙龈较薄会暴露金属基桩或透出基桩颜色,采用全瓷冠可使牙龈色泽更为自然美观。当种植体植入角度有偏差时,可利用角度基台来纠正上部结构方向。如果软硬组织处理都较困难,制作牙冠时可利用粉红色的龈瓷材料来修复和改善所丧失的牙龈软组织形态和颜色即义龈修复。

牙冠修复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牙列损伤的主要方式,其不仅能够修复损伤牙体,恢复其功能与形态,还能有效预防因牙外伤导致的牙龈病变。但受骨吸收的影响,术后患者易出现牙冠松动、脱落、异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与美学效果,若再次用牙不当可导致患者牙体抗力进一步降低。根膜技术是一种通过适当保留患者根膜牙体组织以降低骨吸收对患者牙体的影响,提高患牙抗折度及美学效果[9]。本研究探讨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对术后1年种植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1年研究组患者PES和WE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秦蓉等[10]的研究对应,表明应用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可有效提高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患者牙齿美观度及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常规的永久冠修复技术在制备箱装洞时会对患者原有牙根组织充分打磨以降低种植体的植入难度,因此术后长期易因牙槽骨吸收导致修复体物理结构改变,引起牙冠松动、缝隙等并发症。而利用根膜技术可保留患者部分牙根自体组织以降低骨吸收对患者修复体的影响,提高患者修复体抗折度与物化稳定性,患者在长期使用后不易被咖啡、巧克力、茶等有色食物染色,因此具有更高的美观度。但本研究受经费与人员等的限制,存在观察周期短与样本量少的局限性,缺乏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术后长期临床效果的观察指标,仍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上颌前牙区应用根膜技术联合永久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修复后牙齿美观度并降低牙冠松动、着色、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膜技术牙冠美观
丙烯酸树脂基人造花岗石美观性提高的方法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人体第一磨牙牙冠的逆向设计*
天津市华宇膜技术有限公司
浅谈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牙冠延长术及根管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及残冠的疗效探讨
微创拔牙结合牙龈成形术在义齿美观修复中的应用
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根折行牙冠延长术并桩冠修复后牙本质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友宏科技:实用比美观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