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在预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应用*

2023-11-21肖小兵

黑龙江医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轮状病毒酸中毒肠炎

胡 瑛,肖小兵,黄 鹏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5

轮状病毒性肠炎属于婴幼儿较常见的消化道类综合病症,病原体为轮状病毒,发病呈季节性或好发于某个年龄段,其中秋冬发病率较高,好发于3~24 个月婴幼儿[1]。小儿一旦遭受轮状病毒感染,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且伴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9~40 ℃,主要临床表现为黄色稀糊样或稀水样便,大便次数增多,每天15~20 次。该病症既破坏患儿的肠道功能,还可能损伤其心肌功能,增加患儿心肌炎的发病风险性[2]。如何有效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准确预测患儿心肌损伤是儿科临床关注的重点,针对性预测对提升婴幼儿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肌酶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关键性指标[3-4]。相关文献报道[5-6],心肌酶在病毒性肠炎患儿体内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病毒性肠炎患儿,通过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可判断治疗效果,预测患儿是否伴有心肌损伤。相关研究中使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酶联合诊断心肌损伤,cTnT是监测心肌损伤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指标[7]。因而本次研究着重探究血清cTnT 及心肌酶在预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儿科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120 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且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为阴性的120 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符合《儿科学》中相关标准[8];(2)患儿均为腹泻入院,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或不伴呕吐等;(3)患儿家属均同意患儿参与研究,并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心肌炎;(2)合并肝肾等疾病;(3)既往服用损伤心肌的药物,或者有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病史;(4)患儿基础资料缺失。

对照组患儿中男孩77例,女孩43例;年龄3.5个月~7岁,平均年龄(1.85±0.42)岁;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脱水病情分类:18 例无脱水、48 例轻度脱水、42例中度脱水、12 例重度脱水。实验组患儿中男孩73 例,女孩47 例;年龄3 个月~7 岁,平均年龄(1.79±0.44)岁;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脱水病情分类:20例无脱水、47 例轻度脱水、43 例中度脱水、10 例重度脱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轮状病毒检测 患儿入院当天收集其新鲜的粪便,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检测。采用胶体金法及配套A 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检测。(1)在干净密封且有盖的容器内保存患儿粪便,旋开滴管,取出采便勺,从粪便中收取一勺样本(约100 mg),取样后抹平勺面,放入装有样本稀释液的滴管中,旋紧滴管;(2)振荡摇匀,折断滴管上的盖帽;(3)将测试卡平放于干燥平面上;(4)垂直而缓慢滴加2~3滴混匀后的样本(约80 μL)至测试卡加样端中心;(5)5~10 min 内判断结果,结果判断不可超过10 min。(6)结果计算与判断,阳性(+):对照线显色,且测试线也显色,结果判定阳性;阴性(-):对照线显色,而测试线不显色,结果判定阴性;无效:对照线不显色,此情况下无论检测线是否显色,均判为无效,需重复试验[9-10]。

1.2.2 血清cTnT 及心肌酶检测 抽取患儿入院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样6 mL,血样置于37 ℃恒温水浴中30 min,后使用医用低速离心机(江苏正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L-5L),转速3 500 r/min,离心10 min 后,获上层血清[11]。采用全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CL-2000i)及配套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血清cTnT。采用全自动生化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AU680)及配套试剂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心肌酶指标,指标包含α- 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参考值:α-HBDH 为72~182 IU/L;CK~MB 为0~25 IU/L;LDH 为100~300 IU/L;CK25~200 IU/L;AST 为0~40 IU/L;cTnT 为2~13 μg/mL[12]。

1.2.3 辅助检查 如若患儿心肌酶升高,则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且必要时可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或进行胸片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等,以了解患儿心脏的准确情况。

1.2.4 对症支持治疗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与支持治疗等,包含补液、营养支持、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伴有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如若患儿伴有寄生虫感染则给予抗寄生虫感染的相关药物治疗,如有必要可增加抗病毒治疗,依据患儿病情实际情况选择微生物制剂,如若患儿脱水则给予补液治疗,给予维生素静脉滴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中成药等[13-14]。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指标为α-HBDH、CK-MB、LDH、CK、AST。(2)实验组不同脱水程度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比较。据患儿脱水情况,将其分为无脱水及轻度脱水组、中度及重度脱水组。(3)实验组不同酸中毒程度患儿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比较。据患儿酸中毒情况,将其分为无酸中毒及轻度酸中毒组、中度及重度酸中毒组。(4)实验组指标异常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比较。(5)实验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心肌损伤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

治疗前,实验组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x±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x±s)

2.2 实验组不同脱水程度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

实验组的中度及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均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不同脱水程度患儿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x±s)

2.3 实验组不同酸中毒程度患儿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

实验组的中度及重度酸中毒组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均高于无酸中毒及轻度酸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实验组不同酸中毒程度患儿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x±s)

2.4 实验组指标异常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

实验组指标异常患儿治疗后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实验组指标异常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水平情况(x±s)

2.5 实验组不同程度脱水患儿心肌损伤情况

实验组中无脱水及轻度脱水组的67例患儿中出现心肌损伤8 例,发生率11.94%(8/67);中度及重度脱水组的53 例患儿中出现心肌损伤18 例,发生率33.96%(18/53)。中度及重度脱水组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0,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对于轮状病毒诱发患儿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详细阐述,部分研究报道[15],当患儿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经复制、释放入血,诱发病毒血症,直接导致患儿肠道感染,间接导致心脏和(或)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其他相关研究报道[16-17],可能与轮状病毒直接侵犯、诱导细胞损伤密切相关,会导致患儿T淋巴细胞增殖,诱导心肌细胞的毒性杀伤的作用,进而致使心肌酶谱、血清cTnT 表达水平的异常改变。一旦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会加重病情,影响患儿预后,因而需早期预测、及早干预治疗。

本次研究通过着重探究血清cTnT 及心肌酶在预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儿科临床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分析发现治疗前实验组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轮状病毒可能会诱导心肌损伤;而治疗后两组患儿指标比较无差异,说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恢复至与非病毒性肠炎患儿近似的表达水平;实验组的中度及重度脱水组与中度及重度酸中毒组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水平均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组与无酸中毒及轻度酸中毒组,说明脱水及酸中毒越严重,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水平越高;实验组指标异常患儿治疗后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α-HBDH、CK-MB、LDH、CK、AS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说明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中度及重度脱水组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组,表明脱水程度加重会增加心肌损伤发生风险。患儿心脏损伤的原因可能为感染轮状病毒后导致肠道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黏膜水肿加重,致使胃肠炎症,导致相关酶经胃肠组织入血,释放至心脏后诱发心肌损伤,加之轮状病毒在肠道中复制,从小肠黏膜浅层深入至刷状缘,经血管与淋巴管导致心脏等器官损伤[18-19]。而心脏等器官损伤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改变,增加心肌缺氧缺血、脱水与酸中毒等的风险性,诱发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的过度释放,最终诱导心肌损伤[20]。血清cTnT 是心肌细胞所特有的调钙蛋白,具高度心肌特异度,是心肌损伤监测的一种高特异度与灵敏度的指标,加之cTnT 于心肌细胞中以游离和复合物的形态存在,一旦心肌损伤cTnT 会即刻释放入血,血清cTnT 表法水平的变化能直观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度。心肌酶谱是临床判定心肌损伤的关键性指标,CK 多数存在于骨骼肌与心肌中,一旦两者之一出现损伤,表达水平会升高。CK-MB 是几乎仅存于心肌细胞的酶,心肌正常状态下其血清水平极低,一旦心肌损伤其血清水平会升高,是预测判定心肌损伤的敏感性指标;AST 大多数存在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损伤会大量释放入血,其血清水平会升高,因而通过监测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可有效早期预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是否出现心肌损伤。

综上所述,小儿患轮状病毒性肠炎后会导致血清cTnT及心肌酶指标异常升高,导致心肌损伤,且与患儿酸中毒程度及脱水程度密切相关,脱水程度及酸中毒程度加重会增加心肌损伤风险,因而实验室检查血清cTnT 及心肌酶指标可早期预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损伤,利于儿科临床早期治疗。

猜你喜欢

轮状病毒酸中毒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