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联动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效果
2023-11-21戴娴婷
戴娴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1-2]。因其兼具微创且安全性高的特点,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PCI术却未能彻底解除心血管危险因素,尚存在植入支架再狭窄及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等风险,给患者的预后埋下极大的隐患,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3]。此外,大部分PCI术后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较低,健康行为及危险因素控制欠佳,因此,如何加强PCI术后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4]。为提高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往往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时预防或减少患者出院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本研究对PCI术后患者实施整体性联动管理,获得可观的管理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I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试验组(n=53),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2~74岁,平均(57.32±3.13)岁;心功能2级12例,3级40例;病变类型:心肌梗死、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缺血性心力衰竭分别18例、13例、12例、9例;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分别为23例、15例、14例。试验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57.71±2.98)岁;心功能2级14例,3级39例;病变类型: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14例、隐匿性冠心病11例、缺血性心力衰竭9例;合并糖尿病24例、高血脂14例、高血压15例。组间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入组患者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13)》[5]中冠心病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确诊;首次行PCI;出院后回归社区且为本地区居民;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肝、肾、肺功能障碍;患者或主要家属存在精神性疾病或意识障碍;独居或无固定家属;合并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或免疫性疾病;依从性较差或中途脱落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心内科PCI术后常规管理。出院前详细告知患者如何进行疾病管理、一般生活管理、情绪管理及不良习惯管理的具体内容。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做好出院指导工作,每月电话随访1次,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及功能锻炼等,嘱患者定时返院复诊。
1.3.2试验组:实施整体性联动管理。在对照组管理基础上,增加以下管理内容:①医院与社区建立PCI术后患者合作管理模式,并负责定期对社区医护人员开展专科培训,每半个月对PCI术后患者开展1次健康讲座,同时开展现场问诊活动[6]。②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管理、情绪管理、一般生活管理及不良习惯管理等相关内容,并派发复查手册,手册内容涉及饮食、心脏康复训练、情绪、居家健康行为、用药指导以及复查要求。③患者出院后会有社区护士进行电话联系,告知患者具体的后续管理工作;嘱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带着复查手册到社区医院进行复查,并将患者复查结果记录于复查手册。如果复查结果正常则指导患者坚持规律服药,并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是否达标进行监督,并根据患者达标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如果结果异常则由主治医生进行指导并评估是否需返院住院复查。④社区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次/w,每个月进行1次入户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现状,包括患者居家环境、服药、饮食、心脏康复训练及居家健康行为等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强化患者定期复查的意识,并记录随访结果以便为下次回访作参考。⑤组建社区康复微信群,以便患者及其家属遇到异常或有疑问时可及时联系社区护士获得护理帮助。⑥在居家管理中实施家庭成员管理责任制,使家属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具体内容为在患者出院时,向其家属说明实施家庭成员管理责任制的目的及意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订《督促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协议书》,加强对患者情绪、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管理督促,以保持患者居家健康行为与控制危险因素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7]。
1.4观察指标:①自我管理能力评价:评价工具选择任洪艳[8]等编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22,共7个维度27条项目,按照Likert5级评分(1~5分),评分越高则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②心功能评价: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出院时、随访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进行测定。③记录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组间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随访6个月,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2.2组间心功能指标比较:随访6个月,LVEF与CO指标比较,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心功能指标比较
2.3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67%(3/53),心绞痛1例,血管再狭窄1例,心律失常1例]与对照组[19.21%(10/52),心绞痛5例,血管再狭窄2例,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休克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
3 讨论
PCI已成为当前冠心病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其创伤小、起效快、效果理想[9],如何加强PCI术后患者对健康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预后成为临床亟待突破的护理难题。
研究表明,对PCI术后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0-11]。整体性联动管理分工明确且具有促进交流学习的密切合作关系,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本研究提示实施整体性联动管理对提高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整体性联动管理不单是社区护士协助患者解决术后护理方面的问题,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医院与社区医护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2-13]。家庭作为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守望相助的情感。医护人员可将PCI术后患者的病情特征与护理管理相结合,并将延伸护理管理的内容予以分解后转送至每个家庭,实现医院-社区-家庭的联动性、协同性且层次分明的管理模式,保证患者获得联动性、协同性、互动性的管理,从而获得整体性效果的提升。本研究通过多途径如社区复查监督、定期随访、微信宣教及居家管理等方式督促患者保持健康行为与控制危险因素的依从性,因此,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了更高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低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提示实施整体性联动管理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其预后。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实施整体性联动管理过程中通过定期健康讲座、社区复查宣教等方式可提高患者与家属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与心脏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家属对患者居家健康行为与心脏康复训练的督促,提高了患者心脏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者心脏康复效果;另一方面,在居家管理中家属不仅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还加强对其健康行为的督促与关怀,提高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最终提高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研究表明,部分PCI术后患者1年停服相关药物,导致术后6~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高发[14]。本研究提示实施整体性联动管理可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整体性联动管理过程中,家属全程参与到患者疾病管理中,尤其是对患者的用药管理,从而有效预防或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5]。
综上所述,整体性联动管理可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