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中的应用及对其麻醉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2023-11-21胡连莲

吉林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麻醉护理人员手术

马 征,胡连莲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全身麻醉是临床手术常用麻醉方式之一,患者通过全身麻醉能够有效避免因手术创伤性影响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产生不良症状。但是当患者进入到麻醉恢复期时,可能会因手术对机体产生的创伤性影响以及体内麻醉药物的残留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呼吸困难等。需要采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常规护理就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常规护理流程单一,而患者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对于不同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的患者,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此类患者的文化需求。多元文化护理由美国护理学家M.Leininger提出,以患者对精神文化需求差异性及社会文化多样性为根据,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最终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干预措施,以满足患者群体个性化的心理、生理需求,促进疾病恢复。从实际临床角度来看,近些年护理服务理念逐渐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但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我国尚处于引进和宣传阶段。有关多元文化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研究十分少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服务时仍然缺乏对其文化角度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满足患者对多元化护理的需求,需要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和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35~55岁,平均(44.57±9.6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35~55岁,平均(44.31±9.8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准备好急救相关药物以及生命体征监测仪器。调整麻醉恢复时潮气量,并设置合理的呼吸频率。在患者麻醉苏醒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同时也需要调节室内温湿度,达到人体适宜的温度,避免患者四肢出现冰冷迹象。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呼吸道,避免因异物堵塞出现呼吸困难迹象。

1.2.2多元文化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元文化护理。

1.2.2.1构建多元文化护理小组:为了确保多元文化护理质量首先需要建立多元文化护理小组,多元文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以及6~8名护理人员构成,在此期间护士长需要向每一位护理人员讲解多元文化护理干预的重心以及质量控制要点,通过开展多元文化培训以及学习理论基础课程的方式,充分认识到多元文化护理对患者身心产生的积极影响。采用视频讲座的方式,帮助每一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饮食风格,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伦理道德等相关内容。培训期间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需要积极虚心学习各类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以尊重的态度去了解。培训完毕后需要开展一系列的考核活动,只有当考核分数达到标准后,才可以开展后续护理干预工作。结合入院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了解每一位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并应用针对性的多元文化护理方案,以便从多元文化出发开展高质量护理服务。

1.2.2.2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期间需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民族信仰,明确患者的民族以及地域特征,采用对应的方言向其描述医学术语。部分患者对特殊数字有禁忌,如数字四的谐音与不良结局有关,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避免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期间说出数字四的同音字。对每一位患者安排床位期间,需要考虑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如对于拥有特殊饮食习惯的民族,需要尽可能地将其安放在同一个病房内,避免其他民族患者食用特殊食物时,导致该少数民族患者出现心理不适。部分患者由于存在浓厚的民族信仰,因此在护理干预期间可能会做出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行为举动。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支持患者作出一系列行为,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为后续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提供良好保障。

1.2.2.3苏醒期并发症预防:当患者处于苏醒期时,需要基于多元文化护理理念开展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护理干预前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调整护理策略,如部分患者喜欢通过方言沟通,那么护理人员同样需要利用方言与患者进行交流;部分患者喜欢在休养期间听音乐,则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其播放喜欢的音乐;部分患者因个人需求或者宗教习惯不能够接受异性医务工作者进行护理,则需要为其提供同性的护理人员。其次,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详细了解患者在不同时刻的呼吸状态、体温以及血压情况。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或结合本院成功治愈案例,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同时也需要督促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要求患者每日加大高蛋白食物以及新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油高盐食物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睡前需要避免食用食物以及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需引导患者保持仰卧状态,且头部应当偏向一侧,避免因误吸引发窒息现象。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兴奋以及躁动等症状,需要为患者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控制病房内人流量,避免人员嘈杂,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影响。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并对伤口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对于存在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加强与其沟通交流,及时转移注意力,也可以为患者播放音视频资源,减轻疼痛影响。对于存在中重度疼痛患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镇痛剂治疗,以避免疼痛导致患者血压升高以及心跳加快。同时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幅度,倘若出现异常状况可能提示为呼吸抑制,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1.2.2.4人文关怀护理:充分尊重患者的文化差异,根据患者的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层次进行人文关怀。如在日常沟通交流期间应当尽可能结合患者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表现出尊重敬畏之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握手或传递物品前首先需要了解患者所信仰的习俗,倘若患者所信仰习俗认为此类行为不雅,需要避免作出上述举动。如若护理人员难以把控某些护理措施是否会被患者认为是不尊重的行为,则可以以耐心友好的态度去询问患者,让患者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以便能够进一步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干预工作。

1.3评价标准

1.3.1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良:存在明显肢体扭动;差:发生呼吸抑制以及躁动。总有效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3.2苏醒时间和生命体征:观察苏醒时间、心率与平均动脉压。

1.3.3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

1.3.4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胃肠道、呼吸道以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

1.3.5护理满意度:本院自研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数据分析,>85分为满意;60~8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包SPSS 24.0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效果[总有效97.14%(34/35),优26例,良8例,差1例]优于对照组[总有效80.00%(28/35),优18例,良10例,差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 6,P=0.024 2)。

2.2苏醒时间和生命体征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和生命体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苏醒时间、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比较

2.3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1/35),胃肠道反应1例]低于对照组[17.14%(6/35),胃肠道反应3例,呼吸系统2例,神经系统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2.86%(29/35),满意18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6例]优于对照组[60.00%(21/35),满意12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34 3)。

3 讨论

全身麻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手术措施之一。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入体内,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效果,全身麻醉的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反射抑制以及骨骼肌松弛。全身麻醉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程度与血药浓度有关,可以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以及手术需要进行灵活调节。全身麻醉对机体产生的抑制效果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通过代谢排出患者体外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并不会受到其他影响。临床中大多数手术都会对患者机体产生创伤性影响,对于切口较大的手术,若不采取麻醉措施,将会导致患者因剧烈疼痛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在麻醉药物的支持下,能够有效确保各项手术流程顺利开展,帮助患者减轻病症的影响。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虽然大多数患者接受麻醉后在手术期间并不一定出现不良反应,然而患者在麻醉苏醒期时,会因为体内残留的麻醉药物出现身体不适。国外某研究团队在对822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进行数据调查发现,有43.72%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呼吸困难症状。约有8.23%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后续采取急救措施才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只有避免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因麻醉药物的影响出现各种并发症,才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1-2]。

临床通常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开展各项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虽然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患者群体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不同患者的饮食习惯,文化差异,疾病类型以及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常规护理流程相对单一,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患者或者存在宗教信仰的患者,在护理期间可能会因护理人员的某种行为动机让患者觉得自身隐私受到侵犯。然而常规护理措施落实前,并没有事先对护理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导致大部分护理人员并不知情患者特殊的文化需求[3-4]。

为了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本文认为需要采取多元文化护理干预。多元文化护理干预是指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饮食习惯文化差异以及宗教信仰,建立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多元文化护理期间,每位护理人员都需要接受系统性的培训,详细了解入院患者的文化需求,以便在后续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中尊重患者的文化差异。研究采用多元文化护理干预前开展了系统化的培训工作,主要原因在于多元文化护理干预在我国依旧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并不清楚这一新型护理理念的应用方法,因此开展系统性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5-6]。

研究显示,多元文化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一方面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并发症预防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结合患者的文化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如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文化,能够有效平稳患者的心情,减少因手术疼痛对身心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影响麻醉效果。在心理疏导期间,能够主动采用患者常用的方言进行表达,拉近了护患之间的关系,能够进一步开展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的影响[7-8]。后续各项护理措施应用期间及时询问患者的个人感受,避免冒犯患者的个人隐私,让患者感受到了尊重。病房护理期间,尽可能地将同宗教信仰以及民族的患者纳入到一个病房内,避免因患者之间出现文化冲突。饮食护理期间,能够根据每一位患者的饮食偏好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同时能够避免因禁忌食物让患者感受到不尊重。在人文关怀过程中,能够有效结合不同患者的习惯以及禁忌,并充分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念,满足患者群体多元文化的需求[9-10]。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接受多元文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麻醉护理人员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手术之后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