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1-21涂纪思丁雅雯曾爱青

吉林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念康复训练量表

涂纪思,樊 欢,丁雅雯,曾爱青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组织供血不足或停止,造成脑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缺损症状,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残及致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1]。研究发现,脑梗死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预后复发及病情加重的重要影响因素[2]。因此,帮助脑梗死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配合度,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健康信念护理干预是一种社会心理行为学方法,主要包括患者的健康信念、行为意向及行为制约因素等方面内容,目的是提高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主观行为,进而促进疾病康复[3]。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是脑梗死患身心健康恢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4-5]。本研究通过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康复期脑梗死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56~88岁,平均(68.18±5.86)岁;病程2~6 h,平均(4.02±0.89)h;文化程度:初中12名,高中或中专18名,大专及以上12名;合并证:糖尿病13例,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8例,无合并证者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59~87岁,平均(68.75±6.37)岁;病程2~6 h,平均(4.11±0.78)h;文化程度:初中10名,高中或中专19名,大专及以上14名;合并证:糖尿病11例,高血压16例,高脂血症9例,无合并证者7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证及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体层摄影(CT)等影像学检查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至送院时间<24 h,首次发病,经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经手术治疗或溶栓治疗后脑梗死再次复发者,伴有脑外伤、肢体骨折及活动功能严重受限者,合并贫血、感染性、传染性疾病,3级高血压,依从性差。

1.3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脑梗死康复期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遵医嘱用药,观察和监测患者体征变化,给予生活饮食指导、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

1.3.1对照组:在患者病情稳定24 h后实施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内容如下:①第一阶段:此阶段为床上被动训练,包括关节被动训练,约15 min/次;全身关节、肌肉按摩,预防肌肉痉挛、萎缩,2次/d,约10 min/次;床上移行、桥式运动、Bobarth握手等主动运动诱导训练,2次/d,约10 min/次。②第二阶段:此阶段为床上主动活动训练,当患者体力恢复及偏瘫等症状改善后,指导患者主动进行翻身、坐起、四肢关节屈伸等训练;随着病情好转、四肢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指导患者床边扶床站立训练,由双手扶床、单手扶床、不扶杆逐渐过渡。2次/d,约10 min/次,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可逐渐延长训练时间。③第三阶段:此阶段为下床主动活动训练,训练内容为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同时协助患者完成进食、穿衣、洗脸、如厕等日常生活训练,增加患者康复信心。2次/d,约10 min/次,训练时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度,切记勿过度训练,避免病情加重。

1.3.2观察组:采取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

1.3.2.1健康信念护理:①感知教育: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原因,注意事项,复发因素等,使患者了解日常不良健康行为对疾病的威胁,使患者重视疾病;同时,对患者开展个体性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放松心情,鼓励同病房病友之间相互交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尤其是患者出院后,尽量为患者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②行为益处教育: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措施,坚定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信念,使患者明确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提升患者依从性。③自我效能感引导:采用多种措施,如穴位按摩、针灸、监督患者定期服药等,让患者切实体会到康复治疗的实际疗效,从而促使患者提高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④排除制约因素:不定期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导致不良预后的制约因素,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尽量减少不良因素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1.3.2.2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及强化训练内容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2 w。

1.4评价指标

1.4.1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心理状态变化: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6],HAMA量表包括14条目,单条目采用0~4分评分法,总分0~56分,7分以上表示存在焦虑症状;HAMD量表包括17条目,单条目采用0~4分评分法,总分0~64分,7分以上表示存在抑郁症状;评分越高说焦虑或抑郁症状越严重。

1.4.2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进行评价[7],FMA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共50条目,单条目采用0~2分评分法,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四肢运动障碍越轻,恢复效果越好。

1.4.3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价[8],该量表共包括躯体、生理、疼痛、活力、情感、精神、总体健康等9个维度,单个维度满分100分,取9个维度总评分的平均值即为SF-36最后得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与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与HAMD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干预12 w后HAMA评分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2.2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与SF-36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SF-36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干预12 w后FMA评分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 w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早期康复训练是康复期脑梗死患者重要的干预措施,是促进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通过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能减轻脑梗死后患者脑水肿程度、促进血管再通及侧枝循环,缩小梗死面积范围,同时,早期康复训练还能对梗死患者中枢神经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为取得良好预后奠定基础[9]。目前,临床上对于早期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康复过程中的介入时机存在一定争议,既往有学者提倡在脑梗死后1~3 w开展康复训练的,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在脑梗死病情稳定72 h、48 h、24 h后开展康复训练,虽然学者们对康复训练的介入时机存在诸多争议,但都一致认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在恶化为康复训练开展的前提[10]。本研究结果与刘志琦[11]相关报道结果一致。

健康信念护理是一种心理行为学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从患者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出发,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重视及心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涂忠宇等[12]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癌症患者术后康复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毛淑云等[13]在肢体功能锻炼基础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健康信念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可见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健康信念护理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在改善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两方面相关,一方面是由于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的实施,使得尚存在代偿和功能中枢神经细胞能力能快速自然恢复,有利于调动中枢神经信号传导,促进肌肉运动功能恢复,从而使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4];另一方面,在健康信念护理干预下,患者认知程度提升,信念坚定,心理状态得到大大改善,在配合超早期的强化康复训练,最终显著提高了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15]。

综上所述,基于健康信念的护理干预联合超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猜你喜欢

信念康复训练量表
为了信念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发光的信念
信念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