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023-11-21冷迎春

吉林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脑组织缺血性血小板

冷迎春,唐 霞

(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盐城 2244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虽积极治疗仍有很多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如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肢体或面部感觉受损等,导致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期间血小板活化所起作用显著[1-2],故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是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替罗非班作为抗血小板新型制剂,可经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进行高选择性、可逆性拮抗,干扰血小板聚集,最终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3-4]。本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替罗非班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均为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1岁,平均(59.4±4.32)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72岁,平均(59.56±4.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与2018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内容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15分以下;②发病时间为出现症状后6~24 h内就诊者;③经行生命体征监测,呈稳定显示;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报经本院伦理部门审批同意,资料齐全无缺项。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者;②合并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③明确心源性栓塞等原因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④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两组患者收治入科后,均运用常规方案予以治疗。包括调控血压、血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清除自由基,改善脑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开放,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照组在上述方案应用同时,行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均经口服途径给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50 ml∶12.5 mg),浓度设置为50 μg/ml,速率设置在0.4 μg/(kg·min),静脉滴注30 min后,将速率调置0.1 μg/(kg·min)至滴注完成,持续给药1 w后,两组均继续予脑血管病2级预防用药口服,3个月时评定两组神经功能。

1.4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总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参数水平,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③比较两组运动及神经功能水平: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测运动功能,该量表含协调性、反射活动、环形运动、屈肌运动、分离运动、共同运动等内容。为百分制,所评测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理想。应用NIHSS对神经功能施以评定。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构音障碍、凝视、感觉、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等,分值介于0~43分。评测分值越低,表明运动功能越理想。④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转移、活动、上下楼梯等内容,总分为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理想。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理想。⑤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系统性出血、PLT降低等。

1.5疗效标准:显效:脑组织损伤行颅脑CT检查明显减轻;脑动脉呈再通状态。语言、肢体功能与正常水平接近。有效:脑组织损伤行CT检查有一定改善,脑动脉呈再通状态,语言、肢体功能相对好转;无效:未及上述标准。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39/40),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31/40),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07)。

2.2两组PLT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前PLT相关参数(PAgT、PAdT、PDW、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CT明显升高,PAgT、PAdT、PDW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升高和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LT参数比较

2.3两组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分,n=40)

2.4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n=40)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3/40),系统性出血1例,PLT降低1例,心力衰竭1例]与对照组[10.00%(4/40),系统性出血2例,PLT降低1例,心力衰竭1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由血栓引发脑动脉阻塞造成脑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或突然减少,进而诱导神经元受损所致。故在病程早期,对血栓形成有效抑制并促脑组织血液供应改善,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现阶段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均为常用治疗方案[5-6]。其中溶栓治疗目前已被广泛关注,但因其治疗时间窗较为严格,患者就诊时常常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而无法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仍是临床研究重点[7-8]。

由血栓引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同机体血小板聚集、活化、黏附等存在紧密关联。呈活化状态的血小板参与了脑卒中脑组织缺血损伤过程。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为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使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疾病、短暂脑缺血事件率降低。但两药均为经口服途径剂药,药物起效较慢。在对血小板聚集抑制时作用欠佳[9-10]。特别是硫酸氢氯吡格雷,需在机体内向活化产物转化才可抗血小板。在此过程中,受相关因素影响,可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干扰。而阿司匹林虽在机体无需转换,但易有阿司匹林抵抗问题呈现出。替罗非班可对血小板膜蛋白Ⅱg/Ⅲa同纤维蛋白原结合受到有效阻断,进而对血小板交联、聚集形成抑制,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得以好转,并保护脑组织,可防范神经元再度受损[11-13]。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临床收治的病程处于急性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制剂施以治疗,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PLT功能,促进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脑组织缺血性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