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薯都”亮出金名片
2023-11-21朱旭红
+朱旭红|文
“地理标志”不仅是一种新型知识产权,更是区域产品特征和信誉的典型标志。为了保护“地理标志”在全国的良好运行,本刊推出“地理标志”系列专题报道,以不断加深人们对“地理标志”的认可,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一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走进定西恒源清真淀粉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定西恒源)马铃薯精淀粉制品生产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忙碌地将经过磨浆、漏粉等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宽粉系列产品包袋、装车,一箱箱晶莹剔透、劲道爽滑的定西宽粉从这里走向了国内外市场。
甘肃省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有着“中国薯都”的美誉,所产马铃薯个大质优、淀粉含量高,是鲜食的首要选择和加工的上好原料。相传乾隆年间,新任知县在此巡访民情,恰逢洋芋(别名马铃薯)丰收,品尝后说:“若将此碾碎成粉,仿成面条之状,食之,岂不妙哉?”于是,乡民便将洋芋捣碎、晒干,制作出的宽粉薄如蝉翼、爽滑入味、口感筋道。斗转星移,这些传说已然湮没于历史烟云里,然而勤劳的定西人却将手工制作宽粉的技艺传承延续了上百年。以定西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定西宽粉有着别具一格的“辣、滑、劲、透、香、爽”等特点,吃上一口,叫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2008年,“定西马铃薯”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3年,“定西宽粉”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名号的日益传响,让更多消费者有幸一品定西宽粉的专“薯”美味,也让“用活一枚地标、带动一个产业、造富一方百姓”的兴农故事扎扎实实地书写在陇中大地上。
土豆变“金豆”
“之前在农村种洋芋,一年种上四五亩,还卖不上2万元。我就到定西恒源来打工了,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元,比种洋芋强多了。”定西恒源员工全国平是当地发展马铃薯深加工的受惠农民之一。
定西市因薯而名、有薯而兴,历年来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实现定西马铃薯从“救命薯”“温饱薯”“脱贫薯”转变为“致富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并孕育出了一批以生产加工马铃薯精淀粉制品为经营业务的龙头企业。
定西恒源便是当地龙头企业的典型代表,该公司负责人陈维霞介绍,公司按照“自产为主、代工并存”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研发生产能力,积极拓展营销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公司年产值达到1亿多元,年产手工干粉、鲜粉等系列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国内16个省区,并出口到国际市场。“下一步,公司一方面将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加大与国内外餐饮企业的合作力度,扩大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力度,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多适合市场、适合大众口味的系列产品,让‘定西宽粉’真正成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要做大做强企业生产规模,吸纳更多的务工人员,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陈维霞说。
锚定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定西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路子,提出“薯来薯去,还是定西宽粉好”的宣传口号,定西宽粉在此带动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定西马铃薯也实现了从“致富薯”向“振兴薯”的重要跨越。目前,全市拥有108家定西宽粉产业链经营主体,年综合产值达40亿元,带动当地从业人员年均收入3万元。
“宽粉”拓宽路
随着主食化区域品牌优势的逐步放大及地理标志品牌的价值日益显现,“定西马铃薯”“定西宽粉”地理标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消费者食用定西宽粉的习惯也逐步形成,“定西宽粉”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定西市制定了《定西宽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全链条保护‘定西宽粉’地理标志品牌,并重点围绕农业、中医药等特色产业,通过成立定西宽粉行业协会商标品牌指导站等举措,不断加大对相关主体培育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定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使用企业达到17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如今,在广袤的定西大地上,定西马铃薯产业实现华丽转身,定西宽粉产品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地理标志为绘就陇中乡村振兴新图景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