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特色化打造案例
2023-11-21张钰粮
张钰粮,施 达,刘 洋
我国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特色化打造案例
张钰粮1,施 达2,刘 洋3
(1.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2.成都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3.四川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四川成都 610199)
尝试基于城市客车外观融入区域民族元素,从而为当地营造出更多旅游吸引物,同时美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民族氛围感。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现状及可改进的方面,包括同质化严重、与城市环境不够协调,以及缺乏时代感等主要问题。以呼和浩特市客车为例展开设计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分级评价法,提取出蒙古包作为当地民族特色元素融入呼和浩特市客车外观,并从功能上结合新能源中的氢燃料作为驱动力。归纳出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特色化打造流程与手法,从而使城市客车助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城市客车外观;旅游吸引物;民族地区;特色化打造
民族地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不少城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助力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1]。要想吸引客流,除了靠天吃饭以外,也离不开人为的努力,如尽可能多地打造旅游吸引物,为游客创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体验等,这些手法都成为提升民族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2]。城市客车素有“城市名片”的美誉,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大型的城市“流动”景观[3]。然而我国民族地区的城市客车外观却鲜有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融入,与其他地区的城市客车并无二致,给人以单调乏味、粗陋生硬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使民族地区的城市客车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展现出更强的审美性和文化性,成为当地的旅游吸引物,本文就民族地区城市客车的外观改进及创新展开分析。
1 国内外城市客车外观设计发展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工业发展主要受苏联制造和经验的影响。苏联制造的中心思想在于只强调产品功能的实现,而对于产品的审美性、舒适度、消费体验等其他特性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计划经济下呈现出来的通病[4]。再加上制造成本和工艺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当时的交通工具、机械设施等基本谈不上美学意识的融入,其外观只能视作保证物理功能正常运转下产生的附带形式。具体到城市客车外观,呈现出简单粗陋、笨重呆板的“方箱型”车体形态和缺少变化、搭配单一的车体涂装。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逐渐步入物质丰沛期,为产品设计表现出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个性化表达提供了机会。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产品设计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来获得市场关注提供了有力支撑,很多五花八门的改装设计被应用于交通工具外观上,其中也包括城市客车,如图1所示。改革开放后,随着技术引进的深入和招商引资的扩大,我国客车制造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快速缩小[5],但在外观方面,仍然鲜有结合本土元素的打造案例,总体给人以保守、中庸以至于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与时代审美风向脱节的感觉。从这一大背景来看,我国城市客车在外观设计上,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点,眼界可以看得更宽一点,进而打造出一批能够打动人心、美化城市环境以及引发社会关注的优秀案例。
图1 20世纪70-80年代具有个性色彩的西方公交车外观
2 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民族地区使用的城市客车没有专门针对外观的特色化打造,与其他地区的城市客车无明显差异。从助力城市风貌和民族氛围的打造,吸引游客并为其创造更加舒适愉悦的乘坐体验的角度来看,当地的城市客车难当此任。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会导致审美疲劳,大同小异的外观无法给游客带来良好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五大民族自治区首府的城市客车外观如表1所示,从前脸、涂装、车型等方面可见其相似性。
首先,表1城市客车均为正方形前脸且垂直地面,显得十分生硬。其次,这些城市客车的前风窗和侧窗玻璃的上、下沿基本位于同一高度,缺少基于细节层面的差异性。再者,前风窗玻璃以下的中网区域几乎没有图案或元素的排列,各覆盖件之间缺乏如:阵列、交错、重叠、渐变等各种“心理力”的视觉组织及关联[3],中网区域作为前脸的视觉重心,难以发挥出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这些车身形态均为生硬的长方体,钣金面的转角处几乎都采用了大小一致的圆角[4],还有基于体量、比例乃至功能对车体结构的划分上也十分相似,如:腰线、乘客门、轮毂的位置和样式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局部雷同累积在一起,就使得这些城市客车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感。
表1 五大民族自治区省会城市客车外观
再来关注表1车身颜色,可以发现绿色系使用最多。在我国,绿色系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医院、公厕等环境系统的粉刷,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卫生条件差,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因此,当城市客车也大面积采用绿色涂装时,难免勾起人们的记忆和联想,在造成审美疲劳之余对城市客车形成了廉价低质的印象。另外,表1车身涂装几乎没有图案或拉花的设计与融入,主要通过简单的色块来进行组合,如绿色搭配黄色、蓝色、白色等,又给城市客车增添了一丝同质化的表象。
2.2 协调性问题
为了营造出更加浓郁的民族氛围,很多民族地区城市展开了突出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的城市环境打造,力求通过将民族元素与当地建筑、雕塑、公共设施等结合起来的方法来隐喻特定的文化现象,从而塑造出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5]。由此来看,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平淡无奇,完全没有当地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但与周围的景观建筑形成了强烈反差,无法起到旅游吸引物的作用,而且还阻碍了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比如拉萨市有不少建筑外墙在装饰件和涂装上均使用了藏式图案和符号来进行装饰,而由表1可见,城市客车外观却显得平淡无奇,完全没有当地民族元素的融入,城市客车与周围的环境风格明显不搭配。
2.3 时代性问题
作为兼具旅游吸引物特性的交通工具,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不仅需要融入民族特色,还应与现代城市客车先进技术的保持一致,以保证乘客审美愉悦的同时获得舒适的乘坐体验。当前,新能源化、轻量化、高端化逐步成为城市客车的技术发展趋势[6],与此呼应,在外观上城市客车也应该表现出创意性、趣味性、时代性、流线感、未来感等多元风格糅合的审美趋势。然而国内民族地区的城市客车外观大部分还是沿用20世纪70-80年代的设计风格,即刻板的“方箱型”结构加上形式单调的涂装[7],这种落后老旧的外观设计难以体现出我国当前城市客车的制造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先进机加工和成型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幅降低了汽车外观不规则形态的制造成本[8],图2为融合了动物形态的国外新型城市客车外观设计,在体现审美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也展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和科技感。
图2 兼具时代性与趣味性的国外城市客车设计
可见,城市客车兼具时代性和民族性并不矛盾,并非融入了民族元素就给人以过时或落后的感觉、无法彰显出城市客车的科技感和创新性。针对民族元素在城市客车外观上的融入也不能直接照搬,需要先统筹考虑整车形态、涂装搭配、覆盖件的位置等,再凭借抽象、解构、重组等一系列手法来展开设计研究[9],如此才能将民族元素的提取与现代交通工具设计理论充分结合起来。
3 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外观打造实践
3.1 呼和浩特城市客车外观设计
以蒙古族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为例,分析如何提取民族特色元素并融入城市客车外观。呼和浩特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光辉灿烂的蒙古族文化。然而从表1中可见,其城市客车外观却缺少蒙古族文化元素的融入,故对其改良创新,以求成为助力当地民族氛围感提升的旅游吸引物。
3.2 蒙古族特色元素收集
蒙古族文化元素众多,将收集到的能够具象化的特色元素分为6类,如图3所示。
图3 蒙古族特色元素收集与分类
3.3 蒙古族特色元素代表性强弱分析
针对图3元素展开问卷调研,就这些元素在大众心目中代表的蒙古族特色强弱展开分析,从而将模糊的心理感受转化为可度量的指标,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个等级。调研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99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普通民众49份,民族学相关研究人员50份,主要以某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专业本科大三、大四学生为主,少量教师参与调研。对评分者类型和蒙古族特色元素做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蒙古族特色元素代表性强弱得分的因素方差分析
由分析结果可知,普通民众和民族学相关研究人员的整体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843),而蒙古族特色元素得分有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00)。进一步对普通民众和民族学相关研究人员的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3所示。结果发现,普通民众和民族学相关研究人员对动植物作为蒙古族特色元素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为0.002),对其他特色元素的评分没有显著差异。通常民族学相关研究人员对民族文化的研究较之普通民众更加专业深入,故将民族学相关研究人员对蒙古族特色元素的评分权重设为0.6,普通民众的评分权重设为0.4。
表3 不同身份人员对元素评分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蒙古族特色元素的代表性得分具有显著差异,通过两两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蒙古族特色元素代表性差异检验
由表4可知,乐器、建筑物和马具分别与其他特色元素存在显著差异,动植物、服饰、生活用品三者间没有显著差异。由平均得分可知,蒙古族特色元素代表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建筑、乐器、生活用具、动植物、服饰和马具,如表5所示。
表5 蒙古族特色元素代表性强弱得分
3.4 结合蒙古族特色元素的城市客车外观打造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蒙古族特色元素中,建筑类的代表性最强,加上走访有关客车制造企业,综合考虑到制造难度及成本等因素,认为建筑类中的蒙古包融入呼和浩特城市客车外观中比较合适,既能体现出蒙古族民族特色又具有较强的可转化性。在此以9~12 m中型和6~7 m小型清洁低碳能源车型作为设计案例,如图4、图5所示。
图4 9~12 m带有蒙古元素的新能源城市客车
图5 6~7 m带有蒙古元素的纯电动小型城市客车
对于这两款车型而言,在结构和材料方面,采用全新骨架平台和高强度轻质材料,力求使车身减重达到20%~30%。在动力装置方面,将纯电动客车进一步提升为氢燃料电池客车,不但能够大幅缩减燃料补充时间和增加续航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减轻车体质量。结合蒙古包的形态特征,可以将氢燃料电池置于城市客车顶围的凸台内,与锂电池普遍较重不同,氢燃料电池具有储能密度高、质量轻等优势,故置于顶部不容易引起重心偏高、车身侧翻等安全方面的问题[10]。结合这种技术发展趋势,首先,两款蒙古包车型基于前、后围轮廓均呈弧线梯形状向下延伸,与顶围凸台共同隐喻出蒙古包的固有形态。其次,针对蒙古包上重要图案进行了提取并融入车身覆盖件中,类似“盘羊角”的图案就被应用于这两款车型的后排乘客门上和前脸下部。再者,就色彩搭配而言,两款车均采用了蒙古族最崇拜的白、蓝色,不但体现出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敬重,而且也体现出较强的品质和科技风格。因为白色和蓝色在心理上都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这正是科学研究和逻辑推理所需要的,很多科技公司或互联网企业也以白、蓝色系为主打。另外,呼和浩特市温度较低,白、蓝色搭配一方面能够呼应银装素裹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蓝色将车体与雪景分隔出来,达到增强安全性的作用。由此来看,这两款外观结合蒙古包形态的城市客车设计在兼顾可制造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科技性的前提下体现出较强的民族性、审美性和文化性。从作为当地旅游吸引物的角度来看,有助于蒙古族文化氛围的打造和提升[11-13]。
4 结语
当前,旅游产业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发重要,其中加强城市环境的民族氛围塑造就成为提升其旅游吸引力的关键。然而,作为城市中“流动”的大型景观,同时也是与游客密切接触的一张“城市名片”,民族地区城市客车却样貌平平,鲜有地方民族风情的融入,不但难以发挥出旅游吸引物的作用,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城市环境民族氛围的塑造。另外,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客车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吸收、转化、改进及技术突破,目前已经和国外很多车企形成了全球联动、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基于这种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完全可以针对国内现有城市客车外观展开必要的改良和创新,从而为打响本土品牌特色、体现我国特有的造车风格和理念发挥积极的作用。综合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的结合民族元素来美化和创新城市客车外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可实施性,这也是本研究的目标所在。
[1] 毕诗春.以文化旅游产业助推精准扶贫[N].黑龙江日报,2023-01-19(2).
[2] 保继刚,陈苑仪,马凌.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20 (7):1556-1569.
[3] 吴礼旭.基于形状文法的新能源汽车前脸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22.
[4] 谷生秀,刘林元.从“全盘学习”到“以苏为鉴”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苏联经验的学习与借鉴[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4):16-22.
[5] 王波.城市公交车辆的发展演变及制造使用特点[J].城市公共交通,2022(9):33-35.
[6] 汪亮,张睿.城市公交车辆构造与使用[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7] 仝洁洁.城市文化氛围满意度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J].文教资料,2021(13):51-53.
[8] 宗威,李涵,郑湘晶,等.基于博弈论的公交车外观装饰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4):357-361.
[9] 刘开春.客车车身设计精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0] 赵烨菊,徐宁,崔海林.三维重建及3D打印在复杂钣金试制焊接工装中的实践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 2021(2):82-83.
[11] 甘新旭,苏畅,张智强,等.新能源汽车创新性造型解析[J].汽车文摘,2022(11):19-25.
[12] 何家海.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时代汽车,2023(5):4-6.
[13] 祁晓玲.我国汽车文化产业发展将迎新机遇[N].中国工业报,2022-07-13(4).
The Case of Characteristic Building on City Bus Appearance in Ethnic Regions of China
ZHANG Yuliang1, SHI Da2, LIU Yang3
( 1.Fine Arts and Design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2.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China;3.Sichuan Automobile Industry Group Company Limited, Chengdu 610199, China )
Trying to integrate regional ethnic elements based on the appearance of city buses, so as to create more tourism attractions for the local, and as the sane time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ethnic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e c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ways for improvement of city buses appearance in ethnic, including serious homogenization,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with the urban environment, also lack of period feeling.The design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for Huhehot c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mongolian yurts are extracted as local ethnic characteristics to be combined into appearance of bus in Huhehot city, also combining hydrogen fuel of new energy as function which is taking for driving force. Summarizing process and ways for creating distinctive appearance of city buses in ethnic regions, for assisting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industry by city buses.
City bus appearance;Tourist attractions;Ethnic regions;Characteristic building
U462.1;U469.13
A
1671-7988(2023)21-192-07
10.16638/j.cnki.1671-7988.2023.021.038
张钰粮(198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工具外观设计、交通工具文化等,E-mail:1245851 5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