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教学为例

2023-11-21江苏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210042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7期
关键词:量角器重合度数

江苏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210042) 郎 芸

新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既要立足当下的社会现实,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思考和探索各种数学现象,才能深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建构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

基于此,在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根据学生的认知积累、经验储备,遴选有意义的、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教学素材,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习得数学知识。

一、创情境,激学生思考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灵活运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角的测量方法,促使学生的探究不断深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师:前面学习了角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

生1:角是由一点画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像黑板有四个直角。

生2:这一点就是角的顶点,射线就是角的边。

生3:因为角的边是射线,而射线是无限长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

生4:很多地方都有角,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会形成角。

生5:三角板上有3个角。

生6:可以用2根小棒组成一个角。

生7:红领巾上也有3个角。

师:那么,你们知道红领巾的3 个角各有多大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

……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多建立在具体形象的实例之上,这是由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为此,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让他们通过实例更好地建构角的表象,进而为他们顺利学习角的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教学,教师从温习回顾入手,让学生回忆自己对角的认识。这一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温习巩固,而是为学生深入探究角、研究角提供知识保障和经验支撑。因为“角的度量”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对角的顶点、角的边等概念有明确的建构。因此,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夯实知识基础,就成为学生深入学习的强有力支撑。同时,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还让学生明白角就在生活中、生活中的角是无处不在的,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习用角的知识去甄别身边的角,从而实现生活与学习的融合。另外,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诱发学生思考有关角的大小等问题,激发了学生后续探究的动力。

二、搭平台,引学生思考

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搭建适合的平台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本着力点。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合适的生活化教学素材,搭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与合作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1:可以用三角板的3 个角去比较,就会发现红领巾最大的角比直角大,其他的角比直角小。

生2:这个方法不准确吧!到底比直角大多少呢?应该和测量线段的长度一样,需要有合适的工具吧?

生3:对!应该有工具才好测量,那这个工具是什么呢?

生4:(出示量角器)就是量角器。

生5:不就是有刻度的半圆吗?它能测量角的大小?

师:能!不过你得先认识它,再学习使用它。请大家仔细观察量角器,说说自己对它的认识。

(学生合作观察手中的量角器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思考)

生6: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都是从0到180。

生7:还有一条中心线,下面与0 和180 那条线垂直,上面指向90。

生8:每个数之间还有10个小格子。

师:你知道1个小格子代表什么含义吗?

生9:这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 份,1 格就是其中的1份。

生10:这1 份对应的就是1 度的角。度是测量角需要用到的单位,可以写作“°”。

生11:原来是这样。那如果是40 格,就是40度,可以写成40°,是这个道理吗?

生12:对的。100个格子就是100度。

师:那20 度、80 度、130 度、70 度又分别在哪里呢?把它们找出来与同伴交流一下。

……

认识量角器看似一个简单的学习活动,但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不扎实的话,对后续度量角、画出指定的角等学习会有不良影响。

上述教学,当一学生提出用直角去测量角的大小时,他的观点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大家的理由很充分——这样根本无法确定角的大小(具体值)。于是,统一测量工具成为第一要务,如何研究角的测量工具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趁势引入量角器展开教学。同时,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空,学生很快明确了:量角器是角的测量工具,它是半圆,被平均分成了180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 度角。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操作,使他们明白量角器上几个格子对应的角就是几度。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找出不同的角的度数,让他们对量角器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此可见,围绕学生的实际学情去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是明智之举。同时,利用生活化素材来组织教学,能让教学更加亲切自然,更有底蕴。如上述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预习成果来助力量角器的探究,是一种理性的教法选择,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之旅,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造氛围,助学生思考

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深入学习。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合作分享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同时,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探究角的测量方法,并在体验过程中逐步内化,形成角的测量的活动经验。

师:如何使用量角器来测量一个角的度数呢?先在练习纸上任意画出一个角,再思考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的操作方法。

(学生一边在练习纸上画出一个角,一边摆弄着量角器,思考怎样使用量角器度量角才是正确的)

生1:我感觉量角器的中心点是很特别的,它需要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

师:这个发现很正确,也很重要。那后面的操作要领又是什么呢?

生2:先把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后,随意地放在角上,找出角的两边对应的刻度,再计算出刻度的差,就得到角的度数了。

生3:这个方法我也试过,发现很不方便。在不停地移动量角器后发现,角的一边指着0 刻度时,直接看另一条边指向的刻度,那就是角的度数,这样测量角的度数很方便。

生4:不对啊!角的一边指着0 刻度的时候,另一边不也是指着180 刻度吗?那到底是看180 刻度,还是看0刻度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值得研究!大家的看法呢?

生5:从0 刻度开始测量方便,即把三角形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生6:把角的一边与0 刻度线重合,从0 开始数起,另一条边指向多少度,角的度数就是多少。

师:这次总结很不错。那么,结合前后的学习,你认为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生7:把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一条边与0刻度线重合,从0开始读角的度数。

……

数学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学会等待,与学生一同前行。要达成这一美好的愿景,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交流、勇于表达、大胆质疑,从而充分展示个性,让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上述教学,教师先给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去操作、去实践,并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分享出来,引发交流讨论,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接着,组织学生争辩,让他们在一次次的交流、质疑中,对规范使用量角器的方法更加明晰。于是,在不同的经验交互中,学生能够感悟到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本原理,把握住最核心的方法,从而让“角的度量”的学习变得更加理性。因此,让学生积极投身于知识探究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四、辨真伪,促学生思考

设计辨析活动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也是助力学生思考深入的重要方法,更是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在学生掌握角的测量方法后,教师开展辨析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师:辣椒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角的测量的例子,想请同学们帮忙来判断一下对错。

(课件呈现相应的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图片)

生1:那个西红柿的测量是正确的。

师:你怎么判断西红柿的测量是正确的呢?

生2:因为在测量西红柿的过程中,既做到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也把量角器的0 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还有得出的角的度数就是角另一条边指着的具体数值。这个操作完全符合标准,所以是正确的。

生3:它已经做到了三个重合,还做得挺好的,肯定是正确的。

生4:那个土豆的测量是不正确的。大家看,那个角明明比直角小,怎么可能是135 度呢?肯定是错误的。

生5:还真是有问题的。你们看,它的第一个重合做得不错,第二个重合也做得不错,第三个重合也做到了,但它是按照外圈刻度来读出角的度数的,这就不对了。因为0 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角的一边指向内圈的0 刻度,测量角的度数就不能用外圈的度数,应该用内圈的度数,所以应该是45度。

师:你的分析很到位,思考也很周密。那土豆的测量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呢?

生6:测量角的大小,一定要区分好是读外圈的度数,还是读内圈的度数。

生7:那怎么才能确定读外圈的度数,还是读内圈的度数呢?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生8:这个应该不难的。你们看,角的一边与0刻度线重合,那就意味着这条边指着的刻度就是0度,这样从0 度开始读,一直读到另一条边指着的位置,那就是角的度数,不需要去看外圈还是内圈度数的。

……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辣椒老师带来的一些角的大小测量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和思考,旨在让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好地掌握角的度量这一知识。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施教的目的达成度是比较高的,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同时,通过对土豆测量的评判,使整个教学变得更严谨、更理性,学生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活动,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有趣的探究中触及数学知识的内核,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量角器重合度数
眼镜的度数是如何得出的
残缺的量角器
图形中角的度数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隐形眼镜度数换算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考虑暂态稳定优化的自适应重合闸方法
220kV线路重合闸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