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浅论

2023-11-21张群英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9期
关键词:文化教师学生

张群英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小学 安徽合肥 238000)

一、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提到: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中华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我们民族之灵魂所在,是我们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时,中华文化亦是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引进和渗透,中华文化有了明显的“断层”。西方国家通过新兴传媒大肆宣传其文化和价值理念,试图通过文化入侵动摇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西方物质生活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在我们国家无孔不入,如许多学生只知西方“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而不知中国传统的“花朝节”“寒食节”“乞巧节”等,他们对于西方节日的兴趣更甚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不到良好的传承,国民道德修养受到影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文化,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与感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目的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及蕴含的广博智慧。

二、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一)开启智能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读一本好书,有时如沐春风陶冶性情,有时受到鼓舞激情迸发,有时产生感悟茅塞顿开……那是因为我们通过文章中的文字载体领悟到智慧和力量,这也是文化可贵的体现。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洗礼,至今依然岿然屹立、文化依然代代传承,《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经典文献是民族智慧的源头,熟读成诵可借上古先贤的力量开启孩子的智慧,让孩子的道德、文化等方面均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培养文言文语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里的语感也就是感悟和领会语言文字内涵的能力。文言文语感可以通过全方位的朗读、品味语言、背诵积累、实践运用和扩展阅读来培养并提高。文言文一直是中、高考中的难点,时下,文言文在各阶段考试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文言文语感养成要经历积少成多、先感后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着很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要从基础学习阶段就充分重视文言文语感的培养,而经典诵读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的浓缩与根基,从小学阶段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学会积累词句、品味佳作,从而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以国学经典为例,《弟子规》讲的是社会行为规范,称得上是人生第一规,指引学生正确前行;《千字文》由一千个不同的汉字组成,读之可使学生识文断字,更能从中懂得做人的道理;读《论语》,可以领悟朴素的为人处世的真理,净化心灵,去除狭隘与自私,让学生变得胸襟开阔、视域宽广。再以诗词歌赋为例,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诵读古诗词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和涵养得到提升。《长歌行》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使学生明白年少若不努力学习,长大则悔之晚矣的人生道理,并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发奋图强;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写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学生读后会钦佩于诗人正直、不屈的傲骨高风;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罢学生可以领悟到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到达新境界。对这些优秀经典古诗词熟练吟诵,可以使人摆脱庸俗,逐步形成文明、高雅之气质。

三、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方法,体现特色

经典诵读无法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学期初,教师可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本班级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掌握程度,设计由浅入深的课堂教学活动,并组织诵读。在进行经典作品诵读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唐诗宋词开始诵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诗词按不同的属性进行一定的分类,从而更方便学生去记忆。例如对同一位诗人的不同作品可以分类诵读,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等人的诗作,大多数是小学阶段课内外涉及较多的。还可以按照送别诗、怀古诗、羁旅诗、田园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写景诗、闺怨诗八大类题材来分别背诵。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使杂乱的事物变得更加清晰、条理性更强。其次,要让学生诵读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作品,例如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论语》中很多简单的对话,包含了古往今来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和大智慧,可谓含义隽永。《增广贤文》中的诸多谚语、俗语反映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朴实、耐劳的优良传统,是警世喻人的格言,其内容广泛、无所不含,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此类教育名著,更能将圣人之训用在实处。最后,可以过渡到诵读古典散文名篇。由简至繁的诵读体验,除了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亦可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增强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诵读唐宋诗词时,可配合生动有趣的插画来辅助学生理解语句含义,从而让学生走近作者,身临其境,领悟作者的创作目的、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学校组织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提高诵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记录所学所思

小学语文课堂最终教学目标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抄录下来整理成册,以便更好地领悟经典名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深刻思想。例如,读《诗经·小雅·采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优美的句子进行抄录,领悟诗歌美学境界,并学会在写作中进行运用,提升文学修养。

(三)加强对经典诵读的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尴尬局面,即重视文本教学,重视知识的消化、理解,而轻视课外阅读的感染和熏陶。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深入探究已成为众多语文教师的共识。诵读是学生感知语言、了解文本的最好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走进作品的情境之中,这对于深入领悟文本思想尤为有效。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外进行大胆尝试。

1.确定经典,有选择地读书

书海茫茫,学无止境,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等诸多因素限制,无法做到独立、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比对,选择性地推荐符合其年龄和学习特点的书目给学生,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丰富的知识资源,集中向图书馆借阅,指导学生进行诵读,同时鼓励学生们积极借阅图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班级内建立“书吧”,让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读物充实“书吧”,同学之间相互推荐,交换读本,加强阅读交流。

2.榜样示范,进行方法指导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和学生一同谈今论古,激扬文字,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教师可依托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了解,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指导学生亲近古诗词。也可以从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博览古诗词。教师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在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进行展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在阅读的同时对优秀读本也要学会分享。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级学生对正在阅读的经典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在教师构建的阅读平台中,大家一起诵读古文经典,收到显著的成效。

3.拓展学习空间,乐于经典诵读

多方位拓展学习空间,开阔视野,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乐趣,从而乐于去诵读。

(1)教学方式多元化。例如在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讲解课文,而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们兴趣盎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感受和体验,对诵读经典美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作为补充。例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先通过关于春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又进行拓展,让学生去积累更多的关于四季的古诗,开设一堂经典诵读竞赛课。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涨,十分乐于去阅读更多的经典美文。

(3)把经典诵读融入生活,帮助学生积累。中华民族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节日,教师可在相应时间节点,引入与之相关的古诗。如清明节学习宋之问的《途中寒食》以及韦庄的《长安清明》;重阳节来临之前,可引导学生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新春佳节前学习陆游的《除雪夜》、王安石的《元日》等。

4.开展活动,展示诵读成果

教师除了要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还应该安排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经典诗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每学期组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比一比谁诵读得有感情,谁背诵的速度最快,期末评比诵读之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第二,在传统节日到来之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之有关的资料,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人文风俗,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端午节开展实践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诵读《离骚》。第三,分学段开展活动。从一年级开始,学校每周开设两节经典诵读课。我们在大课间设立了“集体诵读”活动,每月一份“课间诵读课本”,包括巢湖半岛故事、经典文章、家乡名人逸事等,让经典诵读进入课堂,让家乡文化根植学生心田。中高年级学段侧重于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三、四年级分别开展“说一说我的家乡”活动、“巢湖半岛知识大比拼”活动;五年级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并开展系列竞赛活动;六年级开展“三分钟经典名著分享会”,让学生走上讲台,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讲述经典名著阅读感悟,把所得所思分享给大家。第四,在各学段分别开展“阅经典,伴成长”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在班级进行诵读表演。第五,在班级建立书友会,乡村学校距离近的学生可分片组建书友会,课余时间共读好书,交流心得,并请有一定功底的家长对他们进行诵读指导,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诵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顺应潮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多维需求。教师要在课堂内外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分接触众多优秀的经典作品,提升其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经典诵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全面培养身心健康、多维发展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文化教师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