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河南”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3-11-21翁珺
翁珺
(河南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3)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这是河南省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科学部署,是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1]。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职责。河南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具体抓手,有助于加快实现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转变。河南省要围绕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主动适应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需求,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一)职业教育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构建了从中职到高职再到职业本科的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河南省共有职业院校554所,具有招生资质的中职学校423所、高职院校99所、职业本科学校1所、技师学院31所,在校生268万人[2]。“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的职业院校共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52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 500万人次,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首位,为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2019年,河南省被国家批准为首批试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的省份之一,201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在河南省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河南省的产教融合成为全国典范。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成立2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建77个职教集团和职教联盟,有效促进了校企协同“双元”育人,“学校+企业(行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得到教育部推广。河南省大力推进“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全省试点院校占比超过60%,有助于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河南省率先在全国推进省级“双高工程”,遴选了68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98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以及34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54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建设。202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河南省以15个总奖项数量的成绩稳居全国第一梯队。2020年,河南省培训学员自主创业达到25.4万人,培训学员带动就业96.4万人,创业带动就业比达到1∶3.8,培训学员薪资增长人数达到25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于稳就业、促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的职业院校主动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8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3 517名。全省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产品开发、技术推广项目达6 000余项,推动“鲲鹏产业学院”“京东电商实训基地”等一批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实施。河南省积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培育打造了“大禹学院”“詹天佑学院”“电力丝路学院”等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五)改革单一投资模式初见成效
河南省推动职业院校经费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以办学绩效为核心的生均拨款制度,促进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办学层次高、毕业生质量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院校倾斜。河南省积极开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办学,鼓励企业依法参与公办职业院校的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学校、行业、企业形成产教融合综合体。目前,河南省有民办职业院校115所、在校生46.47万人。民办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二、河南省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河南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职业教育高考”的制度设计。高层次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本科院校数量和本科专业供给相对不足。职业院校的学历认证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限制,在机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招聘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
(二)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偏低
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不愿意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更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相对根深蒂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均不够。不同区域、不同院校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特别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理念共识尚未形成。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河南省可操作、能落地的校企合作政策尚未形成体系,保障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措施不够完善。职业院校发展规划与当地产业发展契合度不够、前瞻性不强,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与企业需求不完全适应。“双元”育人有待加强,校企双方的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等要素尚需进一步融合。
三、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举措
(一)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河南省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构建“中职—高职高专—职业本科”层次分明、紧密衔接、均衡协调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河南省要巩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推进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全省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多样化发展。其次,河南省要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专科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办好服务地方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逐步建设成为集就业教育、升学教育、培训教育、创新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3]。再次,河南省要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积极争取新设置一批职业本科学校,扩大职业类本科培养规模,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支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鼓励普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最后,河南省要深化职业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更多进一步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二)坚持多措并举,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河南省要推崇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尚,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首先,河南省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浓厚氛围,优化技能河南建设环境。其次,河南省要确保职业院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清理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公平就业的政策,在公开招录公务员及事业编制人员时,清除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种种限制。最后,河南省要设立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技能大赛奖等奖项,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逐步建立政府津贴制度,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
(三)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良性互动
河南省要实行产教融合,持续推动构建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4]。首先,河南省要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出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政策,调动城市、院校、企业等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其次,河南省要建立校企协作发展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推动企业与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教材等方面开展合作。再次,河南省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同步反馈学校专业教学和企业实训情况,推动学校教学科研与企业技术研发衔接,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现双赢。最后,河南省要适时扩大产教融合范围,在开展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适时选择一批合作程度深、成效较显著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推动双方进行深度合作,探索“产教研用”合作路径。
(四)健全培养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省要发挥职业院校的主阵地作用,深化“三教”改革,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落实技能学习终身化,进一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河南省要建立品牌发展机制,以打造“名校名师名专业”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加快世赛、国赛成果转化,打造一批示范引领作用明显的品牌职业院校,催生一批紧贴河南省重点产业、育人质量领先的名专业,推动河南省职业院校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建设布局。其次,河南省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河南省要鼓励有条件的优质高职学校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或开办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院校分专业领域培养职业教育师资[5]。河南省要合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好与人才引进相关联的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最后,河南省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完善“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培训体系,实现培训、就业、增收一体化推进。
(五)紧扣发展需要,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
河南省要聚焦宏观战略实施、中观区域发展和微观企业需求,深刻把握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首先,河南省要服务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建立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其次,河南省要服务区域产业升级需要,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推动职业教育层次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技术进步相适应。最后,河南省要服务各级产业园区发展,优先满足重点企业的发展需求,扩大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聘请企业技术人才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建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探索校园互通、人才共用机制。
(六)落实支持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河南省要统筹盘活职业教育资源,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新格局[6]。首先,河南省要统筹考虑国有经济、社会机构、民营企业等力量,针对性地出台支持推进产教融合、建设产业学院的政策,并争取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其次,河南省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资金、土地、装备、技术等多种要素投资职业教育,吸引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等,建设一批产教、科教、创教融合型专业。再次,河南省要放宽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学校自主选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合作方和教育教学形式,合理保障学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行使办学自主权。最后,河南省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的开展,合理制定政策引导学科类机构转型职业教育,助力职业教育发展。
(七)完善保障措施,优化“技能河南”建设环境
首先,河南省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全面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足额落实生均经费标准。其次,河南省要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注重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充分利用国家现有政策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参与创业。再次,河南省要扩大对外宣传交流。目前,河南省在少林武术、太极拳、高铁技术培训、中医药、农业等项目上已具备在全国甚至海外开展职业培训的资源和优势。河南省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整合资源,广泛吸引海内外学员到河南接受职业教育,打造河南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最后,河南省要强化政策落地督导,定期对职业教育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与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