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优化研究
2023-11-21龙琳
龙琳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 201808)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不断落实,高校在教务管理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推进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智慧校园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强调基于信息技术对校园环境和学生服务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务管理中的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事务也面临更大挑战。高校通过持续开展信息化教务管理工作,能使数据管理成为为广大师生提供基本服务的关键工作内容,不仅加速了高校教务管理的改革,而且有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教务管理理念更具先进性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理念应更为先进,既要反映出高校在新时代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1]。不论是管理流程的优化,还是管理内容的整合,都离不开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理念的支持。高校教务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进行管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务管理必须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例如,近年来兴起的OBE管理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高校的教务工作产生了较为直观的影响。在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务管理理念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与时俱进。
(二)教务管理内容更加精细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监督力度。因此,高校需要将教务管理视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教务调度和考务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应考虑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以确保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务管理的内容更加精细化。日常教学的安排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具体的管理内容量化有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质量[2]。
(三)教务管理方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高校教务管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中,重复机械的劳动正逐渐被智能化设备所取代。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终端设备在教务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务管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的变革为教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新的支持,同时也为广大师生带来了更多便利性,使他们能够充分享受信息化服务的便利,并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务管理方式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对于高校教务管理的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3]。以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务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教务工作更加专业、准确,确保了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以及学生选课的顺利进行。同时,智能化的教务管理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流平台。师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在线讨论和作业提交,极大地拓宽了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的边界。
此外,多元化的教务管理方式还促进了高校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通过网络平台,师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种共享与整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了高校教务管理的优化和协同发展。
二、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许多高校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方面配置不够齐全,尽管可以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角度对软件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一定的规划,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在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只是基于通用的系统框架开展建设工作,而没有真正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这导致高校的软件设施与实际教务管理的需求难以有效对应。高校内部各个二级分院和教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信息管理不到位,硬件缺乏安全性,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务管理的建设和发展。面对高昂的升级维护费用,许多高校难以应对[4]。
(二)教务管理流程缺乏人性化特点
目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这些系统和硬件设施的建设旨在提高办公效率,而没有充分考虑教务管理流程的人性化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师生对教务系统的使用效率,并限制了教务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目前,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务管理流程来管理师生,在流程制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例如,在请假方面,部分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纸质请假条,需要经过辅导员签字,然后由教务管理办公室盖章,最后提交给任课教师。这种流程较为复杂,没有真正体现信息化教务管理的特点,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很难第一时间完成流程,也增加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额外负担。
(三)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教务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和优化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这些人才可以满足日常教务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但在智慧校园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中,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信息素养方面。从人才引入的角度来看,许多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在人才引入方面更关注学历和工作经验,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不高,这导致新进人才在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难以发挥作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许多高校在教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没有做好培训服务。对于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相关要求,高校的培训和尝试相对有限。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很难在信息时代真正开展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难以适应智慧校园的发展,这不利于高校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四)教务管理考评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考核与评价主要侧重于对教务管理质量的监管。然而,在智慧校园背景下,许多高校对教务管理的工作质量缺乏合理的监控机制。通常情况下,高校只要求教务管理部门保障教学中各项事务的有序运行,而没有真正考虑如何推进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考核与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导致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使高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建设难以全面实施。此外,一些高校在教务管理和考核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仅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开展考核工作,而对学生的满意度了解不够充分,这影响了教务管理的进一步优化[5]。在全球范围内,高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教育管理期望。
三、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的优化路径分析
(一)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保障教务管理中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落实的关键。因此,高校应当从建设智慧校园的角度出发,对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出相应的规划,真正做好资金投入,并在软硬件配套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从而有效推进高校教务管理的持续优化。从资金筹措的角度来看,高校不仅要合理争取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且应广泛借助社会力量。无论是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服务企业还是其他社会力量,高校都应与之形成密切的配合,并借助社会资金,做好教务管理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和投入。在软件方面,高校应当根据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教务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之间的有效关联,实现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教务管理的实施效率。从硬件配套的角度来看,高校应当配置电子计算机、安全的硬盘等基础设施,保障教务管理的有序运行,提高数据和资料的安全性。在教务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全面建设和完善的情况下,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优化管理流程,突出教务管理的人文关怀
做好高校教务管理流程的科学优化,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高校应当基于智慧校园背景,对教务管理的实施流程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凸显人文关怀,让教务管理的价值和作用得到有效体现。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意味着高校需要对管理流程进行适当的精简。一方面,高校要突出辅导员的第一管理责任;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对管理环节进行适当的删减,在有效实现对学生监管的同时,真正保障教务管理的人文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为了增强教务管理的时效性,高校可以尝试将互联网作为教务管理的重要平台,利用网上办事的形式,提高师生在工作和学习方面的效率。以学生请假这一教务管理中的常见现象为例,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基于智慧校园,高校应当精简流程,通过线上审批的方式极大地减轻广大师生的负担,从而凸显教务管理的人文关怀[6]。在人性化的教务管理工作模式的推动下,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并从教务管理的角度着手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优化。
(三)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
教务管理部门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保障高校教务管理持续优化的关键。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应格外重视教务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的有效培养。高校要从人才引入和培训两个角度出发,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信息素养放在重要位置,以实现科学全面的管理。在人才引入方面,高校应以优厚的薪资待遇和良好的校园文化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校在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也要强调信息素养的价值,为教务管理部门注入新鲜血液并提供支持,以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信息素养。此外,高校还应建立针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将信息化管理置于重要位置,确保每位教务管理人员都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高校要基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大背景,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活动,以促进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高校通过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够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四)完善考评机制,多角度丰富考核评价功能
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是保障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持续开展的关键。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应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估,结合以往的人才培养经验,调整考核评价标准,既要体现教务管理的重要性,也要突出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全面性[7-8]。为了确保教务管理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公正,高校应积极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由师生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出评价。高校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教务管理的持续建设提供支持。对于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反馈,教务管理部门应总结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满足信息化教务管理建设的需求。在考核评价机制得到持续完善的情况下,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态度也能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教务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并基于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教务管理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高校在不断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也要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的考核与评估,以确保每位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化教务管理方面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