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3-11-21刘在洲
余 傲,刘在洲
(武汉纺织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我国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步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纳入2035远景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发展物质文明,还要发展精神文明,不仅要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道德建设内涵与共同富裕特征
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上层建筑,其内容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完善。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3]44由此可见,“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涵是建立在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4]思想道德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的进步对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丰富,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也会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共同富裕的思想源远流长,“天道均平”是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论语·季氏》记载有孔子提出的“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思想,《礼记·礼运》记载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社会愿景,即大同理想。在我国近代史上,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到康有为《大同书》,再到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都反映出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共同富裕。1953年,党内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要“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6]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发展农民生产力,使他们逐渐摆脱贫穷,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能满足人民的温饱并有余粮,人民才有富裕的可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他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8]共同富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发展目标。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新时代赋予了共同富裕时代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主体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要覆盖全体人民、不落下一人,全体人民都是共同富裕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二是指空间区域的特殊性,不同的区域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和途径不同,具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三是指时间上的不完全同步性,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方式,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现共同富裕的快慢也有所不同。四是指物质生活条件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同地区富裕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所有人收入都一样才叫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普遍富裕和富裕程度存在合理差距。五是指精神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繁荣,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能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不断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中国的国情,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展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
可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基础雄厚、精神财富丰饶的一种生活状态,基本实现物质丰盛、文化繁荣、政治清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思想道德建设与共同富裕内在逻辑
共同富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离开了思想道德建设,共同富裕很难实现,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一)共同富裕是人民创造的共同富裕,离不开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行为受到思想的指导和支配。[9]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思想道德建设对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1.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国民树立国家富强、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
崇高的理想是激励国民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指南针。培养国民以国家利益和人民至上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引导国民树立国家富强、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10]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在气候变化、疫情蔓延等全球性风险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才能化危机为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使命担当。
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广大国民树立国家富强、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培育国民“登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摈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道德冷漠和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只有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惠互利,才能实现世界大同。
2.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国民激发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需要的力量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3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人类社会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在熊彼特看来,创新主要包括新产品、新方法、新工艺、新市场、新组合等[11],归纳为三点,技术创新、开拓新市场、组织形式创新。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行为的实施者、创新思维的主导者、创新产品的缔造者,企业家为了占领市场,就要通过创新行为推出更符合人民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拓展原材料的来源,优化企业组织方式,才能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这也能勉励同行进行创新活动,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技术的革新、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重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创新精神激励国民确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新目标,培养国民勇攀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的担当作为,用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激励国民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
思想道德建设能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不怕失败、探索新知的开拓进取精神,教育国民摈弃原有的固化思维方式,不断接纳新事物和新观点,重塑认识世界的方式,打破原有的认知局限,产生新观点、新思路,才能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进而改造现实世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共同富裕夯实物质基础。
3.思想道德建设鞭策国民发扬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
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是促进国民成功成才的重要基石,鞭策国民发扬勤奋工作,全身心投入的敬业态度和任劳任怨的拼搏精神,勉励国民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先,不图个人名利,为国家民族复兴默默耕耘,修养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道德情操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拼搏精神是每一个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它表现为意志坚定、敢为人先、有勇有谋,培养拼搏精神要具备良好的自制力、积极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磨炼。是否甘于奉献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重要标尺,一个人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有利他的精神,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获得他人的帮助,自私自利只会让发展之路走进死胡同,甘于奉献才能让事业走上互利共赢的快车道。思想道德建设勉励广大国民发扬任劳任怨、勇于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培育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奉献精神,激励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舍弃个人的名利,做到忘我奉献,勤劳耕耘,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国民传承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是引领国民成功成才的重要支撑。培养国民强烈的团队合作观念,积极履行团队成员义务、善于合作的方法和乐于助人的大度中所蕴含的协同精神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是事业成功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孤军奋战成就一番事业。“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都表现出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唯有组建能力上互补、配合默契的团队,培养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集智攻关,才能攻克一个个难题,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国民传承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勉励团队成员积极履行成员义务,及时帮助其他成员解决难题,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组成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互利共赢、共谋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共同富裕是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422可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全人类自由发展的基础。当每个人在社会实践——劳动中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时,社会生产力也会随之显著提升,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从领域上来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从地理位置上看,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从行业来看,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有序发展,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每个人实现全面发展了,各个行业、领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而共同富裕又是全体人民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多方面的,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和社会力等最大限度的发挥。”[13]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公民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使其能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智力、体力、自然力和社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可以激发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使其勇于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可见,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国民社会关系全面丰富的重要途径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人是一定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具体的社会关系,生存和发展的状况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人如何发展和发展的程度,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也是由生产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直接决定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2]244可见,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程度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有密切联系——发展的程度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只有具备十分丰富的社会关系,人才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才能够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不断完善实现全面发展的能力与素质;只有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人才能够多角度看问题,从一维转向多维,由片面转向全面,逐渐摆脱已有的认知局限,纠正偏差、弥补不足,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对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关系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不同人之间生长环境、教育背景、风俗习惯、脾气性格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宽容、大度、礼让、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使其能正确处理日常交往中的各种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可见,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国民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共同富裕是公平正义的富裕,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的支撑与维护
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需要人民的正义维护,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和行动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财富公平分配
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创造财富,而且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4]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第一次分配靠贡献,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第二次分配是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来实现,这主要靠人们是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的支撑。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高,第三次分配实现公平正义的程度就高。可见,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的重要支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能对人民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公平正义。
2.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财富的正义维护
社会财富公平分配后,还要通过社会正义来维护。要维护好社会财富的公平正义,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的维护。首先,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追求公平正义的觉悟,培养公民公平正义的意识,强化公民公平正义的观念。树立公民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和观念,是维护社会财富公平正义的基础,提高公民追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和观念,不仅有利于尊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还有利于公民用正义手段保护自身财富。
其次,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养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能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制止一切破坏公平正义的行为,是维护社会财富分配全过程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对于掠夺他人财富的人,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谴责,使其纠正错误,制止一切破坏公平正义的行为。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条件丰富,而且是精神文明繁荣。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精神文明上的共同富裕。精神文明上的共同富裕也会促进物质文明中共同富裕的实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要加强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教育
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社会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对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发挥市场的活力、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要不断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能稳定发展,人民的理想信念也会越发坚定,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全体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人无德不立,大德是指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筑牢理想信念,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标杆,广大党员同志对标对表、见贤思齐,提高自身党性修养。社区工作者在线上线下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为人民群众普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知识,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坚定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共同富裕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加强全体人民的社会公德教育
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所有人收入全部一样才叫共同富裕,是所有人生活都很富裕,而富裕的程度有所差异。按劳分配,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保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能“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在分配制度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生活水平逐渐达到富裕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全体人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社会公德教育要培养全体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人民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在追求物质财富时,做到不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有所为,有所不为”,守住公德的底线。社会公德教育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广大人民群众向党员学习,提高全民道德水准。
(三)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先富带动后富,要加强对先富者的无私奉献教育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要加强对先富者的无私奉献教育,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从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先富者传授致富的经验和方法,后进者勇于探索、努力学习、勤于实践,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才能更快实现。先富者在物质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精神上也会有更高的需求。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社会价值的实现。先富者帮助他人致富,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出贡献,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而且能实现社会价值,在奉献社会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奉献社会对私德有着较高的要求。私德是个人对自己的道德操守的要求。严私德是对自己及家属的行为举止的合理约束。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每个家庭兴旺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教育子女宽容、谦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优良品德。先富者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教育子女要有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言传不如身教,行动胜于言语。“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先富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将致富的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他人,才能感化子女奉献社会。先富者为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舍弃个人的得失,热心帮助他人致富,子女耳濡目染,才能将无私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家风。
四、结语
思想道德建设对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国民树立国家富强、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促进国民激发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鞭策国民发扬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引导国民传承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其次,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丰富人的社会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通过对国民进行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无私奉献教育,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使物质财富实现量的增长,精神文明达到质的飞跃,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同向同行,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