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谈
2023-11-21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000
江苏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213000) 周 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话来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挖掘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感受比较关注,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却不甚关注,即使有些教师能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往往是游离于表面,缺乏对学生的深层引导,以至于学生对美的感知比较肤浅,难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审美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该如何实施呢?
一、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发现美
美是需要发现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预习、话题引领、与文本深度对话等途径来引领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能够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在预习中发现美
预习作为学生阅读的首要环节,它给学生带来的第一印象最为深刻。预习时,在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初步阅读感受,让学生说说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之前,教师布置自主预习课文的任务。教学时,教师先就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再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美在什么地方。有学生说课文中的语言很美,有学生说秋天的景色很美,有学生说秋天的雨很美……在汇报交流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培养了审美能力。
(二)话题引领感知美
预习可以让学生遇见美。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设置恰当的话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突破学生原有的思维界限,使学生进入深度阅读学习之中。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设置阅读话题:“海底世界美吗?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海底世界的美的?”在教师话题的引导下,学生阅读时就会聚焦在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方面。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从简单的感知美向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现美推进,获得了阅读能力的进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文本内容设置恰当的话题来助推学生的审美阅读,促进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知。
(三)深度对话感悟美
感悟美是发现美与遇见美的升级。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美属于阅读理解阶段,学生感悟美的程度取决于其对文本重点句段的理解程度,有助于推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教师从重点部分入手,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对话。“‘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教师引导学生就“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船上人员脱险的内容进行挖掘,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在危险来临时,哈尔威船长毫不考虑个人安危,一心为船上人员着想,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对话是走进文本的有效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
二、与编者对话,引领学生欣赏美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以此培养学生的教材意识,使学生能够站在课程视角统揽教材文本,在鉴赏与感悟中发现教材文本的精彩之处。
(一)欣赏文本的主题美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阅读常规单元与阅读策略单元。阅读常规单元主要指向同一主题下不同课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策略单元主要指向学生阅读策略的习得。教师引领学生发现单元主题之间不同的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导语页中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目标,言简意赅;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提出单元主题“童年”,具体内容为“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页,编者以陆九渊的“为学患无疑,学则有进”为主题,为学生提问阅读策略的习得奠定了基础。统揽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导语页中的内容,可以发现单元主题内容大都具有看上去十分简单,但含义深刻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借助单元主题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感受教材的整体美
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的,教师应引领学生发现单元整体设计的精巧之美。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单元是“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策略单元,在单元导语页中关于人文主题是这样描述的:“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语文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编排的精读课文旁边有旁批,略读课文前面有略读提示。从单元课文的编排来看,除了具有常规课文的特点,还体现出“有目的地阅读”的多样性特点。另外,在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板块中还采用了提示语的形式再次对“有目的地阅读”这个阅读策略做了梳理与总结,体现出教材编排设计的整体性。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发现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单元设计的整体之美。
(三)体会语文要素的落实美
统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一般是由三到四篇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的,呈现出语文要素的不同形态,丰富和扩大了语文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单元导语中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注重语文要素在课堂中的落实,可以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由知识、方法、过程向能力的转化与落实。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单元课文都是围绕着提问的阅读策略进行编排的,呈现出提问的不同角度与方向。《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重在让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以旁批的形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示范;《呼风唤雨的世纪》重在对问题清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重在让学生迁移运用学过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给问题分类,筛选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同一语文要素下不同课文不同的教学要求,注重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落实,以使学生感受到落实语文要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三、与作者对话,引领学生挖掘美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一些名家名篇。教师注重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挖掘教材文本之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体悟文本选材之美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在选材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教材文本在选材上的独到之处。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通过阅读,学生发现在选材上作者主要写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蕴含着人性之美。此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特点,使学生明白正是因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家乡人们过搭石的景象在作者眼里才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不同文本的选材角度不同,教师引领学生赏析文本的选材之美,可以为学生在习作选材时提供必要的方法支撑,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欣赏文本组材之美
组材,即文本材料的排列组合。选好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与基础。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选好素材,还要组好素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本的组材之美,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课,作者通过描写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表达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之美。作者选好了材料,怎样才能组织好材料,使自己的表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作者主要采用了明暗交叉组合的形式。课文中的明线是写小珍珠鸟一开始对“我”很提防,不信任“我”,最后对“我”产生依赖的过程;课文的暗线是关于大珍珠鸟对“我”也由一开始的不信任到最后的越来越信任了。全文是围绕“信任”来组织材料的。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作者选择了花生作为描写对象,可是并没有读者想的那样从花生的样子、特点、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描写,而是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等方面的内容,借物喻人,告诉读者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课文在组材方面的独到之处。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组材进行赏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今后合理运用习作素材奠定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领略文本表达之美
言语表达美是学生在阅读中最容易感知到的。言语表达离不开高阶思维的创新与审美感悟的融合,教师关注文本的表达之美,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风景。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作者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四季景致之美;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作者主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勇于牺牲的精神。统编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教师引领学生就文本表达的独特处进行赏析,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创作灵感,为自己的习作与表达助力。
四、与自我对话,引领学生创造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学生与自我对话,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表达的审视与反思,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教师关注文本中的美学因素,引领学生感悟其中独特的表达,并鼓励学生模仿迁移运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沉入文本,感受语境之美
统编语文教材有些文本的语境会把读者带入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中,在这种审美境界下,学生原有的思维禁锢被打破,从而进入探究与思维发展的新境界。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主要描写了夜晚“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情景。在作者的笔下,月盘是那么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与野花的香味;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令人沉醉。教师引领学生赏析文本语言,使学生沉醉于文本语境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文本语境,引领学生感受文本语境里隐藏的意境之美,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比较阅读,感受语用之美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语用经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表达与文本表达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语用之美,在比较与改进中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猫》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以猫为题目先进行小练笔,再将自己笔下的猫与老舍笔下的猫比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表达与课文表达在内容、结构、语言和情感方面的不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老舍在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猫的喜爱之情,如“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一玩起来……撞疼了也不哭”。作者就像是在夸自己家的小宝宝一样,对猫喜爱极了。而学生的笔下,虽然也有对猫的喜爱,但大都是空话、套话,缺乏对猫的真正细致的观察与描写。教师引领学生就自己的作品与作者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改进、调整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注重实践,践行表达之美
教师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领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进行自我对话,并注重实践训练以及对学生习作成果的展示与评价,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习作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儿真美”,习作提示中提到:“花园、果园、田园、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的地方,你发现了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对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确定好自己想写的内容,试着运用本单元学过的“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方法进行描写,最后把自己写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交流。评价环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使学生在获得感与自豪感的驱动下提升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并采取多维对话的形式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挖掘美、创造美,带领学生走上寻美之旅,让学生的阅读与审美相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