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2023-11-20朱茹华胡丽吴静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挑战对策

朱茹华 胡丽 吴静

DOI:10.3969/j.issn.1673-3851(s).2023.05.013

收稿日期:2022-02-07  网络出版日期:网络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项目(际协研2022-054,际协研2022-050);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KT2022439);浙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gjyb210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3LH0508)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3LH0408)

作者简介:朱茹华(1980—  ),女,河南周口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摘  要:近十几年,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规模逐渐增大,质量有所提升,国际化水平得到一定提高。然而,新发展阶段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发展规划不足、内部治理不畅、趋同化管理程度不高和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挑战。浙江高校需从战略示范引领高度,科学谋划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顶层设计;从学校能力建设的角度,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治理水平;从文化互动交融的视角,大力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从打造教育品牌的深度,极力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关键词: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状况;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 (2023) 10-0610-0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new era

ZHU  Ruhuaa, HU  Lib, WU  Jinga

(a.Office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 the edu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Zhejiang province has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increased scale and improved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ever, in the new developing stage, it is also faced with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lanning, poor internal governance, low degree of assimilation management and low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refor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scientifically pla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demonstrat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level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capacity-building, vigorously promote the level of assimilation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blending, and vigorous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from the depth of creating education br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situation of education;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來华留学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吸引海外顶尖人才来华留学,培养未来全球精英。”[1]习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视。此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留学中国计划”[2]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提出,给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近几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生目的国[3]。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总数为205个,创历史新高。来华留学生规模从2010年的26.5万人发展到2021年的44万人,我国已成为继美国、英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随着实践的发展,有关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演变、来华留学影响因素分析、留学生文化适应、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探讨也越来越多。整体上看,以往研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较为关注。孙红[4]认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表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的特征逻辑,施策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刘志民等[5]以教育产业化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对我国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国家政策助推下,有关影响来华留学生就读城市、就读学校的因素研究逐渐增多。孙慧莉等[6]和王传毅[7]基于数据分析,提出高校吸引留学生就读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办学质量、奖学金、校园安全。另外,生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机会、生源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等均对来华留学生数量有显著影响。刘志敏等[8]则出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质量的目的,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样本研究。随着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印发,有关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管理方式的研究成为焦点[9-10]。李亭松[11]从制度环境、质量保障体系、奖学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综上可知,已有研究从国家宏观层面或学校微观层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探讨得较多,从省域等中观层面探讨相对较少。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主要流入地的浙江高校[12],应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中主动作为。2022年,浙江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备忘录》,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指导意见》,意味着浙江在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本文立足浙江省域层面,聚焦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状况与问题,深入分析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状况,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为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

(一)规模扩大化,政策驱动高校来华留学生数量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于2011年编制了《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纳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国际化师资质量和结构、国际化课程等均被列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浙江省教育厅专门出台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并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高校招收留学生的举措,如实施“留学浙江行动计划”、实施浙江高等教育推介工程、实施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工程,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等,极大激发了高校招收留学生的热情。

2006年以来浙江省来华留学生在校规模变化如图1所示,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历留学生占比有较大提高。由图1可见,。从图中可以看出,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人数呈逐年攀升趋势 数据由笔者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整理得出。

,2012年学历留学生总数为5608人,2019年学历留学生总数为22715人,学历留学生占比从2012年的32%增加至2019年的55%,提升了22个百分点。2012年,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17549人,学历留学生5608人。2019年,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41297人,学历留学生22715人。2012—2019年七年间,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23748人,年增幅达8%以上;学历留学生增加17107人,年增幅达13%以上。这意味着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结构不断优化。

另外,笔者通过对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等的梳理发现,2018年以来,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来华留学生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如2010年,在浙江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的来华留学生总数为10508人,排全国第8名,学历留学生占比31.8%,排全国第23名,比全国平均低8.8%;2015年,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25658人,排全国第3名,学历留学生占比44.7%,排全国第19名,比全国平均低1.8%;而到2018年,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38190人,排全国第4名,学历留学生占比53.7%,排全国第18名,比全国平均高1.3%。可以说2010年以来,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学历留学生占比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2018年,浙江省高校学历留学生占比为5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浙江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不断向高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

可见,来自浙江省政府层面的政策推动、规划引导和激励举措对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管理制度化,制度举措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在“留学浙江”行动计划、浙江省高校分类评价办法、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评估办法等计划、办法推动下,浙江省高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优势,积极响应,制定了学校自身的“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升计划”,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比如,浙江大学出台《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方案》,形成校院两级有效协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国际学生管理水平。浙江工业大学实施“留学工大”行动计划,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体系,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加大高素质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奖学金资助力度,提升研究生层次的学历留学生比例。浙江理工大学本着“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基本方针开展留学生工作,实施“留学理工”计划,在全校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学者为主力、学生为主角、学术为主题”的国际化办学管理体制与相应的运行机制。浙江科技学院积极开设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课程群建设,成为全省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也是首批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认证的27个高校之一。温州医科大学实施留学“温医大工程”,以创新創业大赛为契机,提升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浙江省高校实施的一系列“计划和工程”,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支持条件,从而吸引了更多来华留学生到浙江高校就读。这些来华留学生在浙江学习生活多年,不仅系统学习了专业技术知识,还通过“梦行浙江”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了解了浙江的风土人情,起到很好的“窗口”展示作用。

(三)教育国际化,模式探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增大,为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浙江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浙江高校主动向江苏、上海等地高校学习,结合省内高校自身特点,不断探索适合本省高校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来中国高校就读”“境外办学”等模式,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素养较高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来中国高校就读”模式主要指我国高校通过发布招生简章,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就读的模式。该模式按来华留学生规模和“趋同化”程度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来华留学生达千人以上规模的高校,对来华留学生多采取“趋同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即由国际教育学院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方式对留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发挥留学生教育的集聚功能,提升国际化办学工作效能。另一种是来华留学生千人以下规模的高校,多采取“半趋同化”教育管理模式,即由国际教育学院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配合的方式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发挥信息响应快速、反馈便捷的作用。“走出去境外办学”模式主要是指近年来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境外走出去办学”模式,颇受市场欢迎,就业满意度较高。该类高校利用自身与企业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通过为国外提供师资、课程等软件资源,为国外中方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员工,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也为中方企业补充了高素质劳动力,深受社会欢迎。比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卢旺达建立穆桑泽国际学院,成为卢旺达北方省最大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又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进行“境外办学”,在柬埔寨建立了我国第一所丝路学院,成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二、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规划有待加强

近年来,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大发展得益于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从“留学浙江行动计划”的实施到“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再到“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的出台,浙江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举措,这也推动着浙江高校國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但由于缺乏国际化办学经验,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还面临诸多挑战。根据笔者对省内部分高校走访调研可知,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战略规划还存在不足。一是办学规划跟不上。部分高校虽具备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办学能力,但空间布局规划还未跟上,多数高校面临预留的国际化办学空间不够、留学生住宿紧张等问题。二是目标定位不明晰。不少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规模化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众化”“盲目性”,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国际化工作的高校还不多,“等米下锅、因人成事”现象还较为普遍。特别是同类型高校在办学目标和层次定位上具有较大雷同性,与学校自身发展方向的适切度不高。三是校际协同性还不够。具体而言,全省高校在招生信息共享、筛选考试及培养管理中的协同性不够,有时甚至相互竞争、彼此提防,各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招生和培养管理中配合不够,协同联动性有待提升。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内部治理机制不够顺畅

由于全省大部分高校大规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时间还不长,大部分高校还缺乏较为成熟的留学生管理经验,不少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往往会涉及多部门协同处理,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时,学校职能部门间容易出现推诿和扯皮现象。据笔者对省内部分高校调查可知,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安排通常涉及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等)、教务处、研究生院及各专业学院等;心理健康涉及学工部、研工部、保卫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后勤保障涉及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公共事务管理处、信息化办公室等。这是因为全省大部分高校大规模招生来华留学生的时间并不长,高校相关部门对来华留学生的观念认识还不够到位。十几年前,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较小,涉及来华留学生有关事宜,往往由高校的留学生处或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等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参与度不深,造成高校各职能部门习惯性地认为凡涉及留学生有关事务均应由高校留学生处、国际教育学院职能部门处理,其他部门协助即可。但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涉及的部门也越来越多。但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涉及部门承担起相应职责时,学校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够,内部沟通协调成本较大。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省内高校基于本校实际和历史缘由,探索现阶段适合自身发展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职能制”模式。该模式由学校专门设立留学生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职能部门全面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一些来华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高校,这样既有利于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也有利于增强来华留学生的归属感;另一类是共同负责模式。该类模式通常在来华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高校运用。一般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扩招,高校单一的“内部职能制”模式难以适应来华留学生工作发展需要,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则由国际教育学院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专业学院具体实施。但无论哪种模式,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管理理念、管理手段都还较为滞后,在提升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三)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趋同化程度不够高

2018年,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趋同化”一直是浙江高校努力的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遇到留学生教育管理职责划分不清的情况,“趋同化”推进缓慢[13]。一是招生录取标准难以趋同。由于语言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差异,浙江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招录普遍采用“申请—审核”方式,对其最高学历证明、学习成绩单等申请材料的审核很难做到完全“一把尺子”量到底。此外,尽管《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要求高校对外国公民的入学资格和经济保障证明进行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很难对留学申请者“是否有犯罪记录”等非本人自愿提交的信息进行有效审查。二是培养要求难以完全一致。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英语或中文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导致在教学管理和毕业要求上较难实现与中国学生完全一致的培养标准。在具体教育教学中,不管是全英文授课专业还是中文授课专业,高校教师在课程考核、论文写作等环节往往会基于现实考虑,采取更加弹性、灵活的措施,使来华留学生尽量能够按时毕业,在有意无意中降低了对来华留学生的毕业要求。三是培养导向有差异。中国学生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以未来就业和国内的技能标准为导向,这与来华留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定位有差异。在趋同化的课堂教学中,留学生很容易被任课老师“特殊化”对待,形成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伪趋同化”[14]。来华留学生招生、录取、报到等全过程受国际环境、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如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国内高校留学生招生人数出现大幅度下降,影响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连贯性、稳定性。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以及就业需要符合相应的法律规范并要持有相应的签证证明,导致有些专业的来华留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得到培养相对较少,也影响了培养质量提升。

(四)留学生教育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面对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浙江高校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缺乏充分的准备,教育国际化水平整体不够高。一是学历留学生规模不够大。从世界范围看,国际学生人数排名前200的高校,国际生的比例都在20%以上,而浙江高校国际生最多的高校也仅仅超过12%。从国内来看,在国际生排名前20名的高校名单中,浙江仅入围1所,而北京有7所、上海有6所,辽宁有3所,天津有2所。在学历留学生招生高校中,硕博学位授权高校占93.3%,高职高专学校比例较低。在教育层次上,本科层次的教育占72.6%,研究生层次占比偏低。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尚不能及时根据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符合留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特别是学历留学生教育采用预科模式的高校还不多,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质量参次不齐。对不同生源国的来华留学生学科基础、学习需求、预期目标缺乏足够了解,在人才培养的匹配性上投入精力还比较欠缺。三是系统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还未建立[15-16]。来华留学教育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战略意义,必须建立全面、完备的教育支撑与质量保障体系。然而省内高校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特别是开展学历留学生教育的时间不够长、经验还较为欠缺,加上留学生规模不大,各高校出于节约办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经费支持、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及过程管理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一定程度上成为教师个人的良心活。四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软硬件配套设施亟待改进。据笔者走访调查,省内高校全英文网站建设质量不高、内容更新较慢、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较少;多数高校没有建立中英文双语选课系统,留学生选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既给后续的考勤、考核及学分确认带来诸多不便之处,也容易给来华留学生形成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的印象。

三、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受新冠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全球人员流动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开放办学、睁眼看世界仍然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国际化仍然是未来趋势[17]。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使命不仅为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战略机遇,更对高等教育加快提质增效步伐、打造“留学浙江”品牌提出了新要求。为提升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笔者认为可从顶层设计、治理能力、管理文化、品牌塑造四方面入手,通过进一步强化战略谋划、畅通管理体制机制、持续营造国际化文化环境、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等具体路径(见图2),促进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从战略示范引领的高度,科学谋划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顶层设计

当前,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做好发展规划、提升内生动力是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首要面对的问题。首先,创新发展,立足“窗口期”形成教育国际化的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浙江省应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强规划。2020年发布的《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提出,到2035年,浙江教育要成为来华留学生重要目的地。在“窗口建设”新时期,浙江省正致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高地以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亟需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第二个发展规划,明确教育国际化下一个十年的发展定位、奋斗目标。将来华留学生工作纳入全省教育发展战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所占比值,对于国际化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加大政策倾斜和经济奖励,只有让来华留学生教育实施高校所做的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认可,才能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提质增效”举措落到实处。其次,优化省域国际化教育布局,根据区域发展条件和资源条件,建设杭州、宁波、金义、温州四大留学生教育增长都市区,引导高等教育资源重点向以上四个地区聚集,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空间布局结构。同时,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质量,打破物理空间对留学生来华的阻滞作用,促进国际化发展向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转移,构建“在地国际化”新模式。最后,坚持分类管理、错位发展。依据《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的政策导向,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应坚持分类管理,错位发展。根据教育评价改革的导向,浙江省高校分类评价方案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以引导不同类别的高校确定留学生教育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项目开发。具体而言,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应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高水平大学应以留学生教育提质增效、打造留学浙江品牌,增强高等教育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主;省属本科高校应以发展学历留学生规模、提升留学生质量为主;职业技术院校应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强化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二)从学校能力建设的角度,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内部治理水平

浙江省多数高校进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时间并不久,当前全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正从规模发展进入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新阶段,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健全学校来华留学生工作体系,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机制。一是加强学校国际化办学组织机构的优化设置,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在校级层面形成“大国际化”的工作机制,在职能部门层面形成“大协同”的管理方式,在专业学院层面形成“大培养”的育人模式,把国际化办学观念融入到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求同存异”,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二是完善信息化、智能化教育管理方式。高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来华留学生数据标准化,改造升级学生教育管理系统,打通从招生、教学、奖惩到毕业等各环节的数据流,实现动态掌握来华留学生信息,精准管理、精准服务,提升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三是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在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逐步实现和中国本土学生相同的标准、相同的政策,对违法违纪的留学生要用相同的法律纪律约束,中外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为保障来华留学生权益,高校要加大对来华留学生校纪校规的宣传力度,增加其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帮助其适应中国校情。四是要建立预警申诉机制。由于文化差异,高校应基于国别等生源地对学生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警,以减少生活学业适应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学校要畅通申诉渠道,使来华留学生对纪律处分及其他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决定,能及时提出异议、申诉等。

(三)从文化互动交融的视角,大力推进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

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是对“外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服务等趋向与中国学生相同的管理,是参照欧美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管理方式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趋同化教育管理的实质是中外学生互学互通、多元发展,而不是完全把对中国本土学生的管理模式生搬硬套地运用于外国留学生群体。因此,高校要在思想上形成以融合多元文化为基础的“趋同化”理念,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一是要坚持“合而不同”,从培养“知华、友华、爱华、荣华”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对来华留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通过组织传统节日庆祝、学习书法茶艺、参观美丽乡村、企业体验、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加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走近中国本土学生群体,融入中国社会生活。二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学生的节日风俗、文化差异,尊重、理解、包容他们的生活习惯,给来华留学生人文关怀,通过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感受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三是要坚持“同中有异”的趋同化实施策略。“同中有异”并非是不要趋同,而是在充分了解留学生语言水平、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实施灵活的趋同化管理策略,使其整体上与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培养目标保持基本一致。因此,“趋同化”教育管理既要保证培养标准的统一性,又要考虑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特殊性。

(四)从打造教育品牌的深度,极力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质量是支撑品牌影响力长久的生命线,“留学浙江”品牌的打造应从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入手。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树立“留学浙江”教育品牌,把好从进口到出口的全过程质量关。一是提高生源质量。招生是培养的起点,高校应把着力点放在生源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上。只有高质量的生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有质量的教学。因此,高校可通过增加海外招生合作机构、增加校长奖学金覆盖面、提高优秀本科留学生在校攻读研究生的名额等举措,提高新生语言等入学标准,實施标准化入学考试,严格审核制度,严把招生入口关,提高生源质量。二是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制定符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础,而培养方案的落地则要依靠专业、课程和教材三项建设。高校要依据国际专业建设标准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力度,强化课程建设,编印高质量教材,确保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国际水准、有扎实基础、有质量保障。三是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师资不仅是高校国际化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要进一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海外博士引进力度,强化留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力度,提高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奖励激励,严格把关是否符合毕业要求等,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

四、结  语

近年来,浙江高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浙江就读。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呈现出规模扩大化、培养特色化、教育国际化等特点,但还存在教育规划有待加强、内部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趋同化程度不够高、内涵式发展质量保障不够到位等挑战。针对全球教育发展新形式,尤其是“在地国际化”发展新走向,浙江来华留学生教育应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一主线,从战略示范引领、学校能力建设、文化互动交融、打造教育品牌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当然,在全国各地几乎都将国际化办学作为高教强省战略重要路径的形势下,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压力。例如,从全省整体来看,浙江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还存在系统谋划不够到位、国际化办学水平还不够高、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程度不够、“留学浙江”品牌还缺乏影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5-47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2-02-07].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3]蔡继乐.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N]. 中国教育报,2017-10-20(01).

[4]孙红.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关键特征、成就与前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3):88-93.

[5]刘志民,杨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 高校教育管理,2018,(3):1-9.

[6]孙慧莉,李忠明.来华学历生择校影响因素及择校途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高教探索, 2017(8):82-89.

[7]王传毅,陈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来华读研的影响因素:基于宏观数据的分析[J].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3):34-42.

[8]刘志敏,唐佳璐,林泳连,等. 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与高校国际化的现状省思:基于上海市E校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0(7):42-51.

[9]郜正荣.存异趋同 优化管理 精准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2):23-25.

[10]徐艳春,李文武,鲁玲.高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3):11-12.

[11]李亭松.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演进,问题与展望:基于罗伯特·克朗系统分析法的研究[J]. 世界教育信息,2021(11):30-34.

[12]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2020-1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13]何正英.趋同管理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7):78-80.

[14]黄华,马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9(22):91-97.

[15]黄华,陈黔宁.江苏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与展望[J]. 江蘇高教, 2020(2):120-124.

[16]周曼丽. 当下与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与来华留学生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19 (2):47-49.

[17]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 高校教育管理,2018(3):28-33.

(责任编辑:何淑燕)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