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未来驿站”前瞻设计教育新模式

2023-11-20李叶

设计 2023年20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院课程

李叶

本期关注思考栏目关注的话题包括: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成立两周年教学成果展示,探讨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湾区优势,探索新的设计教育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跨学科共创、校企联动、校地合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计师李盛弘从MIT发来设计分享, 带来麻省理工学院年龄实验室(MIT AgeLab)正在推广的“乐龄设计”的概念,及其“乐龄设计”和长寿与永续性的关系为何的研究。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湾区优势,探索新的设计教育模式?如何通过跨学科共创、校企联动、校地合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在建院两周年之际给出了它的答案。6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成果展“未来驿站”正式开展,展览通过22项教学成果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学院在探索设计教育新模式上的思考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于2021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立及运行。未来设计学院以北京师范大学现有优势学科为基础,根植于艺术、科技、教育的交叉领域,开展在人文、艺术、设计、科技、社科等领域的研究和广泛的跨界合作,以及研究、教育、实践一体化,形成以学科互补、问题驱动、项目导向为特色的教学,设立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艺术与科技,设计与教育三个研究方向,培养具有精确专业素养、专业前沿视野、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人文理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设计行业的探索性发展提供先驱实践。

跨学科共创促学科发展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共设立5个实验室,分别是服务设计与社会创新实验室、未来智慧生活实验室、未来智慧场景实验室、艺术与科技实验室、设计与教育实验室。基于学院三个研究方向,跨界融合包括经济学、文学、工学、心理学、教育学在内的现有学科门类,与国内外不同高校和社会团体合作共创,通过不同阶段的调研、讨论、分析、设计、创作,产出面向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系列跨学科合作成果。

“跨媒介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项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 开展合作创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它将为音乐创作人和舞蹈创作者提供全新的合作创作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高鹏介绍,项目是一次全新的跨学科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跨学科的底层逻辑。本次项目的合作伙伴来自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机媒体艺术学域,类似这样的跨学科共创,有助于开拓创新型教育合作伙伴,促进北师大设计学科发展、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

“INSIGHTS/视界”项目基于响应式超快纳米光子生物检测芯片的开发,围绕“艺术与科技”跨学科融合开展科学产品设计,如用于核酸提取的指尖芯片、仿生检测芯片设计等。高鹏院长表示,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着非常高的开放度和包容度。艺术与科技不可分割,它们的结合将为交叉学科带来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INSIGHTS/视界” 项目是学院对于跨学科共创的有效尝试,将有益于学院未来的跨学科研究与发展。

PBL模式教学解决真实问题

在过去一年里,学院面向院内硕士研究生发布逾10项PBL(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设计项目,如箭牌家居集团新品牌战略咨询项目、美克美家温莎椅跨界设计项目、2025年未来家居趋势报告研究等。经过长达数月的学术导师+企业导师辅导教学,学院师生陆续产出成果,面向社会正式发布、落地。

箭牌家居集團新品牌战略咨询项目是学院与箭牌合作的重点项目, 学院师生为箭牌家居集团旗下针对全球市场的智能家居方向新品牌开展市场调研,明确品牌定位,制定品牌策略,为品牌定名并进行VI系统设计。高鹏院长表示,设计与产业密不可分,学院通过PBL实践项目,遵循 “企业出题+真题真做+双向指导”的人才培养路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与企业一同解决真实问题,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紧扣社会需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箭牌作为广东的本土企业,与其合作也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学院未来将与更多大湾区本土企业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伍崚铮称,学院的PBL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实践”的学习体验,让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更充分地考虑客户、市场、产业的需求,有助于我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创立设计教育专业,发挥师大优势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基于北师大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优势,发挥师范类院校特色,创立设计教育专业方向,开展多项PBL设计教育项目,如基础设计美育课程项目、通用学生装及美育服设计项目、智慧教室研究项目等。

北师大作为全国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肩负为国家培养大国良师的重任,探索通过设计专业推动中小学跨学科融通教育,成为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设计思维”课程和“甲骨文明活化”课程是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师生针对小学第二课堂研发的设计美育系列课程,其中,“设计思维”课程已于珠海高新区金凤小学落地实施,课程包含全套教学方案设计,如教学大纲、课件、教具、课程材料等。参与课程项目的学生不仅担任课程的设计者,也全程参与课程的落地教学。引入跨学科设计教学策略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美育价值是该系列课程的重要亮点。

金凤小学美术教师代京男表示,项目课程通过选择符合小学生学情的主题,调动学生运用所学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有益于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设计趣味和价值。北师大在中小学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未来设计学院对于设计教育的探索,正好能充分利用北师大优势,解决国内中小学阶段普遍缺乏设计美育课程的问题。

据悉,原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赵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校董高健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分别受邀担任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发展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和理事长,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赵少华高度赞赏了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两年来的办学成就。

“设计为未来美好生活”,是未来设计学院的使命愿景,更是学院办学两年来一系列设计教育探索的阶段性总结。高鹏院长说:“我们所探索的设计教育,是面向学生毕业后四年,七年之后的社会和生活,他们从入学那一天起就需要思考未来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样子?那时需要什么样的设计?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这就是未来设计学院全体师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第一部分: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大家展示学院在设计与未来生产、生活方式方向的探索。这个方向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方向,还拓展了具有前瞻性的未来生活方式研究、未来人居环境设计和未来体验设计等领域。该领域下设未来智慧生活、未来智慧场景以及社会创新与服务设计三个实验室。

茶甡(Shen)项目

展台中依次摆放的分别是使用茶基技术的生物陶瓷、茶原聚合技术、茶纤成型技术和茶基复合技术的材料展示。希望能够替代传统的纸包装材料、多种塑料制品和一次性使用品,为当代社会提供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

品牌名称“茶甡”的“甡”比较生僻,代表了“生生不息”。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为降碳作出贡献。

“无限·生物材料计划”项目

项目旨在探索如何将生物材料替代时尚产业中高污染的化工合成材料,从而搭建时尚行业与可持续间的桥梁。同时,项目将探索如何把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用于可穿戴产品,从而在未来复杂多变的时代下,实现与人体共生的有机体,以帮助人们感应外界环境、检测体表、监测疾病、提供营养等。展柜中摆放的是研发出的材料、图案和小样,希望把前沿的科学技术通过设计带给普通消费者,使可持续生活方式的理念真正融入大众的消费观。

LAiVE Fonts 活字库

LAiVE Fonts 活字库是一个可秒变字体风格的人工智能字体设计平台。该平台支持多人协作设计,同时可容纳多人实时在线设计。用户在平台进行字体设计时,当对某个字体的任一笔画做出调整,与之相关的所有字符、字形都将自动调整,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设计效果,该平台可推动字体设计的高效、智能发展。

第二部分:艺术与科技实验室

未来展演平台明日剧场

将运动捕捉与游戏引擎相结合创作虚拟现实沉浸式剧场,为戏剧、舞蹈、杂技等表演艺术提供虚拟版本的编创和表演平台。项目的初衷是希望借助科技手段为表演艺术家提供新的平台,“明日剧场”除了以数字方式为表演艺术家提供展现作品的平台,同时也兼具博物馆的功能。

在初期的建设中,将非物质文化热巴舞传承人索朗亚次的数字舞蹈采集并放置其中,未来计划加入更多的非物质文化展演内容,使观众都能借助智能手机、电脑、VR眼镜等设备在云端游历,并通过运动捕捉等交互设备参与其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作出贡献。通过这个平台,创作者能够将虚拟空间中的创作以数字资产形式永久保存并便于后期艺术加工,观众用户也能通过虚拟空间感受到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最近入选了2023Unity黑马计划,入围全球数字科技创意大赛决赛。同时项目也被北师大二附中舞蹈团作为舞蹈线上排练平台。

红楼梦全绘本XR沉浸式数字交互再现

项目则是對原版《全本红楼梦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片段, 进行数字化处理,部分3D数字模型进行建模、材质贴图和动画制作等,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红楼梦》,感受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碰撞。

“INSIGHTS/视界”项目

基于超快纳米光子生物检测芯片的开发,围绕“用户友好”和“生态为本”进行实用型设计,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艺术叙事性创作。项目核心在开发超快纳米光子的响应式生物检测芯片。在此实验过程中,也在艺术与科技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于是用艺术的方式去展示出来。

实验中发现,纳米金离子产生出与星空相似的表现,极微观与极宏观的景象呈现趋同的表现,希望展示这一现象。其次,由于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所研究,又关注到了能够将光散开的方式,将此原理做成了低成本的光谱仪。展示时可以供观众自行组装。此外,还制作了低成本的显微镜。最后,展示了此技术的应用,集成式的芯片设计。

第三部分:设计与教育实验室

设计与教育实验室聚焦于设计专业的教学及未来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研究,该领域研究面向设计学科的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设计思维”,中小学“美育教育”以及教育场景的设计。

未来融通教育设计项目

以“时间”为主题,对小学教育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多学科融通课程带领学生感受人类智慧的联结,让他们以联动的、动态的视角洞悉世界,深层次理解“世界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K12教育项目

该项目从研究、设计到实践三个方向展示,在不断思考未来教育应该有的样子。项目从设计与教育研究方向出发,借助高校设计学科的跨学科优势,以项目式学习为内容和场景,整合全球资源,建立适合我国大专院校,K12学校创新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平台。

思辨性设计研究

诞生于20世纪末西方社会的实验性设计创作和教学语境,在实操中常常旗帜鲜明地秉持未来议题导向下的跨学科理念,并借由对明日世界的展现开拓设计的社会价值维度。

中小学校服设计

中国的校服时常是社会吐槽的话题之一,小学校服学生装(校服) 存在概念模糊、款式雷同、尺寸宽大、工艺落后等问题,尤其对其教育功能缺乏认识。在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包括国内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学生的校服是什么样的。而该系列作品突出“学生装”概念而非“校服”,以身份建立、安全舒适、多种功能、绿色环保为核心,设计展现时代风貌的通用学生套装。

基础设计美育课程研发方面

研发了《设计思维》和《甲骨文明活化》课程,它们是针对小学第二课堂的设计美育教学解决方案,目前的设计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已经在金凤小学进行实地的教学。《设计思维》课程的展示包括前期调研报告、教学大纲、教具工具包、课件材料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成果,该课程设计力图通过轻松、多元、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让儿童能够在校内学科课程之外,有效地实现艺术素养和设计认知的综合提升。《甲骨文明活化》课程旨在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通过甲骨文为介入元素,重新发掘甲骨文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与美育价值,让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儿童的内心, 目前展柜上展示的都是同学为了课程准备的教具。

Stedm教育项目

如何用设计驱动社会?如何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人才?设计如何驱动科创教育?设计学科实现从附属学科、单一学科往多学科交叉的过程演变,逐步彰显大学科的历史承接和担当。如何发挥高校设计学科资源和优势,发掘设计学在基础教育创新型人才培育中的重要潜力,结合广大中小学和职业类学院老师课程实践,通过青少年科技、艺术结合的课程设计,提出要发挥提升设计“Design”跨学科教育、青少年科创教育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设计思维,促进设计学引领、多学科、跨学科融合的STEDM教育课程体系研发,并搭建师生共同学习、终身学习平台。

智慧教室项目

相比于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室或者高校以智能设备为导向的智慧教室,通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提出基于SMART模型为主要概念的智慧教室。它应该满足以下几个要素:提供沉浸式情境教学/设施可移动、可重组/灵活收纳功能/智能交互系统/构筑想象空间等。智慧教室选取了融合中小学美育教学方式的智慧设备,包括互动投影、全息投影及展示;详细分析了适合该年龄段儿童的桌椅组合方式及灵活收纳功能;结合中小学生美育课堂授课及表达形式,综合设计了两种智慧教室空间形态;对智慧教室的服务系统提出了完整的流程设计,以促进其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持续迭代更新。其中的一个亮点就是追对传统桌椅对教学方式的束缚较为严重,推出了一款新的桌椅模式——月亮桌。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院课程
初等教育学院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