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古籍书名的密码

2023-11-20陆远霞

今古文创 2023年42期
关键词:题写命名

【摘要】黄威《古籍书名考》是一部关于书名研究的专门论著。此书以典籍实物和目录学为基,探讨书名的题写、命名等相关问题。不仅在卷轴包首题符号、书名命名原则等诸多问题上具有创新性,还为后来的书名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此书无疑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书名学专著,对研究书名学的学者,甚至是研究古书形制、典籍制度等领域的学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古籍书名;题写;命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2-007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2.024

书名是一部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本书的门面,读书都会先看书名。清钮琇《觚剩续编》卷一有云:“著书必先命名。所命之名,与所著之书,明简确切,然后可传。若意尚新奇,字谋替代,一有谬误,遂生訾议,不可不慎也。”[1]书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对于书名的研究,学界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余嘉锡先生在《古书通例》中对书名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古书书名之研究”一节云:“古书之命名,多后人所追题,不皆出于作者之手,故惟官书及不知其学之所自出者,乃别为之名,其他多以人名书”[2],并总结出一系列古书命名的规律,如古书多摘首句二字以题篇,书只一篇者,即以篇名为书;古书多无大题,后世乃以人名其书等。余嘉锡先生之后对书名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程千帆、杜泽逊、曹之、叶守法等学者,对书的命名方式进行深入研究,逐步扩展细化,把典籍书名的命名规律挖掘得更为深入。

程千帆、徐有富在《校雠广义·目录编》里提到书名往往概括地反映了一部书的内容、体裁与作者[3]。杜泽逊认为古书的命名方式有七种:以通称为书名、摘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以姓名为书名、以朝代命名、以时间命名、以地点命名、隐括内容为名[4]。而后曹之更为细化,将古籍的命名方法分为“与内容有关”“与作者有关”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下又进行了细分,“与内容有关”的书名包含“以事件的主要人物命名”“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名”“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命名”“以事件命名”“以内容类别命名”“以学术流派命名”“以诗文典故命名”“以叠字命名”“以首句数字命名”“在原书名之前加上与内容有关的冠词,成为新的书”“将原书名删减数字,成为新的书名”“以谦词命名”12类,“与著者有关的书名”分为“以著者的姓、名、字、号(包括封号、谥号)命名”“以作者的官职命名”“以与作者有关的地名命名”“以斋堂名命名”“以与作者有关的时间命名”“以著者志趣命名”“以著者背景命名”7类,共计两大类,19小类[5]。叶守法在《书的命名》一书中又将书的命名方法进一步细化,将其归结为:“纯数字命名法”“数字与其他字词组合命名法”“责任者的有关信息命名法”“用书中的有关内容命名法”“用时间或简称、代称与其他字词组合命名法”“用方向性的字词与有关内容词语合并命名法”“用全、大、小、长、短、新、旧、春与有关词合并命名法”“用季节的简称或与其他字词组合命名法”“用天气变化情况的简称、代称,或生物通称、简称,或拟人化或物品命名法”“用御或钦与制、批、纂、注、选、撰、览、录、定、书、订结合同有关内容的简称相连接命名法”“用朝代或简称或尊称与内容的简称混合命名法”“用朝代的简称与‘书’或‘六典’‘典章’‘会典’‘会要’合并命名法”“用朝代的简称与‘史’‘史稿’‘史纪’‘史类编’‘史新编’等字词连接命名法”“用朝代历史的简称与‘纪事本末’合并命名法”“其他命名法”15大类,在这15大类下又有166小类[6],是目前对古书命名方式总结最为全面和细致的。除书名命名方式研究外,书名的释义研究也逐渐成了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讨论古代典籍书名的形成与意义,揭示书与书名的内在联系,如《〈文心雕龙〉书名、性质辨》[7]《论〈素问〉书名的含义》[8]等。

黄威《古籍书名考》是一部关于书名研究的专门性论著,是书名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涉及书名命名方式及书名释义两方面,还包括其他诸多关于书名的研究。此书以出土、传世古书实物为考察对象,探讨不同时期、不同载体、不同装帧形式的古书书名题写与命名的规律。在卷轴包首题符号、书名命名原则、古书“大题在下”现象等诸多问题上具有创新性,为后来的书名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此书对研究书名学的学者,甚至是研究古书形制、典籍制度等领域的學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威教授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古籍书名考》,较为系统全面的整理了简帛古书以来书名的题写特征和命名特征。黄威教授一直致力于古书书名的研究,在这方面深耕多年,发表了《论古籍书名的类别属性与命名特征》[9]《同书异名、异书同名现象初探》[10]《书名号起源考》[11]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有扎实的基础。此书是在黄威教授一系列成果上加以整理修订而成,前后历时十余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加深,对旧作有不同程度的修订,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的尊重。本书分为四部分:绪论、上编题写编、下编命名编、结语。

在绪论里,作者对“古书书名”这一研究对象做了界定和解题,也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指出如今书名学领域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交代了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书籍框架等事宜。

作者把书籍的主体内容分为了上、下两编。上编题为“题写编”,介绍古书书名的题写,共五章。第一章为“简帛古书书名格式研究”,第二章为“卷轴古书书名格式研究”,第三章为“册页古书书名研究”,此三章分别介绍了简帛、卷轴、册页古书的书名题写特征、形成原因及影响。第四章对古书中的“大题在上”现象进行追溯,厘清了“大题在上”现象的产生原因、存在方式、范围、流传与影响等问题。第五章对敦煌出土文献中的卷轴古书包首题符号进行思考,探索卷轴古书包首题符号的物质特征、起源、演变及功用。

下编题为“命名编”,介绍古书书名的命名,共四章。第六章颇具理论性,总结了典籍书名的命名、涵义与指称的规律。第七章探究古书命名活动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时代风格与阶段性特点。第八章以我国四部图书分类法为依据,考察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书名的总体特征,并解析部类下典籍命名常用字。第九章阐明同书异名、同名异书、书名合称、书名缩略四种古书命名中的特殊现象,这四种现象是在书名命名规律的支配下,受特定因素影响而产生。

最后在结语里,作者对书名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本书给古书形制、典籍制度和古书物质性领域带来的方法论启示做了总结,并提出了书名研究有待推进的方向。《古籍书名考》在前人的基礎上对书名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和进一步研究,其中有很多创新性的观点,拓展了书名研究的边际,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

《古籍书名考》汲取前人研究精华,提出许多富有创见性的观点。

第一,对敦煌写卷中包首题符号的流变研究。出土的敦煌写卷包首上存有大量的标识符号,但是关于此符号的研究很少且不全面,作者注意到此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将敦煌文献中的包首题符号进行整理统计,将此符号归纳为四种样式:双勾式、八字式、以字式、一字式,并认为“双勾式”为此符号的典型形态,其他三种为变体。基于以上研究,作者把包首题符号置于整个书籍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认为敦煌包首题上的符号起源于简册古书契口,是简册契口在纸卷上的符号化,之后在册页时期包首题符号又演变为鱼尾,我们如今使用的书名号“《 》”“〈 〉”又为册页时期的鱼尾符演变而来[12]171。简单来说,从简册的古书契口到卷轴时期的包首题符号,再到册页时期的鱼尾,再到如今的书名号,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此观点无疑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并且论证充分,有理有据,具备胡适先生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论内涵,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视野是非常开阔的,具有历时性的眼光,为我们考察书籍史、书名史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后作者也提出了敦煌文献包首题符号的两种功用:标识作用和装饰作用。相较于前人来说,作者对敦煌卷轴的包首题符号研究更为系统和全面。

第二,书中提出了一些关于书名命名的创新性理论,为后来者研究书名提供理论指导。本书第六章“书名的命名、涵义与指称”是其理论精华,作者在这一章中明晰了书名的命名机制、命名者身份、命名原则、命名方式、书与书名之关系、何为“书名涵义”、书名涵义的类型、书名指称等概念,这是前人所不曾触及的,极具开创性与方向性。如作者总结的七个古书命名的原则:1.简洁性原则;2.名实相副原则;3.排他性原则;4.权威性原则;5.方便性原则;6.同类相从原则;7.委婉蕴藉原则[12]220。此七个原则可以在讨论某一部或某一类古书名称的形成原因时起到指引作用。又作者梳理的古籍书名的命名者身份,指出书籍编者、书籍作者、书籍译者、书籍的校阅者、书籍的称引者、赐名者、目录编撰者、书商皆可成为书籍的命名者[12]213,有助于人们研究书籍名称的致因及演变。除此以外,在历史的纵向上,作者总结了从先秦到元明清时期的书籍命名特征,让对整个书籍命名发展史有了脉络性的了解。在横向上,系统梳理了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书名命名的总体特征和书名常用字,每一类书籍的命名都是有所区别的,如经解类典籍的书名多由元典加表批注方式的词汇构成,史书书名显著的特征是重名、近名现象普遍等,这些理论的梳理无疑深化了我们对四部典籍的认知。

第三,关于“大题在下”现象的研究。清代以来,多流传有“古书多大题在下”的观点,受清人影响,今人也多持此说。通过对古书实物的考察,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作者首先对简册的典籍标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了简册古书无法产生“大题在下”的标题模式。其次考证“大题在下”的起源及历史地位,此现象最初当出现在帛书上,为受书写材料的限制而形成。而这一现象多产生于东汉至三国 “纸简替代”时期,汉魏之际,书写材料由简向纸的转换过程中,书名成为书籍载体上的必要项,书籍在不同载体上转抄、整合的过程中,将书名补写在顶格题写的篇名之下成为抄手的一种选择,从而形成了“大题在下”的标题模式。“大题在下”为书籍物质载体由简向纸转变过渡时期的产物,而并非写本时代(尤其是唐五代时期)标题题写方式的主流,“大题在上”才是魏晋之后古书书名题写的主流模式。“大题在下”在后世主要以“模仿”和“残留”的方式集中存在于“五经”“正史”类典籍中。最后提出“古书多大题在下”的观点是清人出于崇古的观念形成的,不合史实[12]141。作者此考证纠正了学界长期以来的谬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外,除了开拓创新之外,本书引用的材料也很丰富,基础扎实,高屋建瓴。如在介绍四部典籍书名常用字时,不仅解释字义,也多有例证,每一条均落实到位,可见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征引翔实,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读起来一气呵成,可读性很强,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学术著作。

作者提到本书的研究思路为以典籍实物与目录书为凭依,探讨中国古籍书名的题写与命名问题。确实如此,典籍实物与目录书贯穿了整本书,无疑使得本书的论点和论据都十分可靠。作者在第一章介绍简帛古书书名格式时,在第二节“材料的甄别与统计”中提到以上博简、清华简、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武威汉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北大汉简九家中存有篇题的简册为研究对象和材料来源,可见作者选取的材料十分丰富。但是作者在介绍有篇题的简帛时,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简帛的外形特征、内容及其他其他一些特点,这是否是有必要的呢?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书名,用较大篇幅来介绍相关简帛的其他内容会显得有些冗杂,可以只是精炼地介绍一下简帛上的书名现象即可,这也有助于读者抓住作者的研究中心——书名。

在排版上,第四章“古书‘大题在下’现象研究”、第五章“卷轴古书包首题符号研究”、第九章“古书命名中的特殊现象”都是讨论书名中的特殊现象,是否能单列一编呢。前两者放在“题写编”里,与前三章“简帛古书书名研究”“卷轴古书书名研究”“册页古书书名研究”格式不太相符,且前三章有一种历时性,是面上的研究,而第四、五章相对来说是点上的研究,乍一看,使人感到疑惑,为什么这两章要放在这一编下。虽然它们是与书名题写相关的,但是与前面的排版不太相符,是题写中的特殊现象,与第九章“古书命名中的特殊现象”放在一起,单列为“古书书名里的特殊现象”,结构可能会更加清晰明了。

作者在第六章《书名的命名、涵义与指称》中提及了两种较为特殊的典籍命名现象,托名以及长书名[12]227。托名是指一书作者出于某种目的将书籍托名给另一人,所托之人一般为名人,如《管子》一书假托管仲所作。而长书名一般出现在宗教典籍里,为了强调典籍的重要性而产生,如《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經》《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经》等。此两种现象在书名研究里颇有趣味,碍于篇幅原因,作者没有深入讨论,略感遗憾。

另有校正上的错漏,第一章《简帛古书书名格式研究》中谈到马王堆汉墓帛书处,作者引用湖南省博物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纂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作者共引用了12次,但是前7处均误书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集成》[12]56,此应为书写及校正时大意所致。

综上所述,黄威教授一直在推进书名研究的工作,企望能建立专门的“书名学”,并为此在不断努力,笔者也渴盼着拜阅黄威教授的后续研究成果,相信一定能为书名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古籍书名考》是一部全面且颇有创新的书名学专门著作,对书名的题写、命名以及一些书名特殊现象进行系统考证,为理论性较强的书,为后来的书名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虽然书中尚有一些缺憾,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

参考文献:

[1](清)钮琇.觚剩·觚剩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6:177.

[2]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M].北京:中华书局,

2007:210.

[3]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M].济南:齐鲁书社,1998:54.

[4]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199-201.

[5]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61-467.

[6]叶守法.书的命名[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31-267.

[7]高宏洲.《文心雕龙》书名、性质辨[J].晋阳学刊,

2019,(05):58-63.

[8]崔志文,赵乐,黄风景,张光霁.论《素问》书名的含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02):203-204+313.

[9]黄威,王士香.论古籍书名的类别属性与命名特征[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01):98-104.

[10]黄威.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现象新探[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03):6-12.

[11]黄威,王甜甜.书名号起源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0,(03):85-88.

[12]黄威.古籍书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2021.

作者简介:

陆远霞,女,四川冕宁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硕士。

猜你喜欢

题写命名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詹石窗教授为本刊题写寄语,勉励学报发展
初三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初三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等
中药命名拾趣
河鲀命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