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焦虑状态的影响

2023-11-20禹霜

康复 2023年17期
关键词:心功能冠心病状态

禹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冠心病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出现堵塞或变狭窄,致使心肌血氧供给不足。心律失常是老年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当患者心肌缺血时就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会危及患者生命。老年冠心病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疾病耐受性以及配合度较差,所以在对患者进行针对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效果并不好,且患者会由于不间断的心律失常逐渐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治疗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除去治疗以外还需要对患者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并不能帮助患者疏解焦虑情绪,且不能完全的满足患者心理需求[1]。而心理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衍生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是基于穿透患者内心需求为目标,了解患者实际需求,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为此,本文将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中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心功能、焦虑状态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9月— 2022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 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区间为60 ~ 80 岁,平均年龄69.7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16,年龄区间为65 ~ 86岁,平均年龄73.15 岁。2 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临床确诊为老年冠心病;② 患者年龄60岁以上;③ 患者意识清晰,可正常配合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① 伴有恶性肿瘤疾病;② 伴有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变;③ 伴有免疫系统疾病;④ 患者意识模糊,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服务,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对老年冠心病的认识,提高患者配合度。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服务,如下。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心律异常则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予以处理。同时予以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饮食护理:告知患者用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尽量食用高蛋白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刺激食物,告知患者营养均衡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3)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积极心态对改善心功能以及提高预后效果的必要性,告知患者要以平常心态去接受并面对后续治疗以及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分析患者出现焦虑心理状态的原因,并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服务,使患者逐渐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心态。嘱咐患者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进而积极并主动的规律服用药物,改善心功能。

(4)健康宣教教育: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PPT或视频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教育,强化患者以及家属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了解,正确认识该疾病发病病因、治疗方式以及规律服用药物对恢复改善心功能的必要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评估2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改善效果,采用心脏彩超对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测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EDD)。

评估2 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将采用SAS自测量评分表进行评估,分数区间在0 ~ 50分,分数高说明患者焦虑状态越严重。

评估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 =(十分满意 + 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将用t与χ2分别组间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心功能(±s,分)

表1 对比2组患者心功能(±s,分)

组别例数 LVEFLVEDD对照组3052.43±5.3641.62±4.22观察组3060.73±6.9249.08±4.68 t值10.9785.189 P值0.0000.000

2.2 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s,分)

表2 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状态(±s,分)

组别例数SAS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3042.75±4.2541.03±4.05观察组3042.75±4.2530.57±3.26 t值12.167 9.654 P值0.000 0.000

2.3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

冠心病又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B),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会合并多种疾病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发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老年冠心病除去手术与药物治疗以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功能以及提高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药物治疗是老年冠心病的主要干预措施,通过药物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以及心功能。现阶段用于缓解症状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尼可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可缓解心绞痛发作。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总体来说治疗依从性以及配合程度都较差,多数患者会出现漏服药物或不服药物,不仅影响整体预后效果,还会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不利于患者健康恢复。为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治疗预后效果,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有重大意义[3]。

心理护理干预是以心理学等理念为支撑,在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时,从内心去了解并理解患者心理需求,并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只须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性的予以方案解决,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了解按时规律服用药物对改善心功能、缓解焦虑状态的必要性。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使患者家属能够予以患者更多的关爱,在强化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缓解患者焦虑状态,促使患者规律服用药物,改善心功能。通过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宣教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可以正确认识到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预防措施,强化患者及家属的正确认识,使患者及家属可以理解护理内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4-5]。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中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有效促使患者按时规律服用药物,积极配合治疗,改善心功能的同时,缓解焦虑状态,提高预后效果。心理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对整体的护理服务感到满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功能冠心病状态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心功能如何分级?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