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创造视角下城市社区文化服务的设计策略

2023-11-19陈韵怡巩淼森

设计 2023年19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社区居民设计策略

陈韵怡 巩淼森

摘要:探索共同创造在社区文化服务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其背景下的设计策略。通过阐述和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社区文化服务的共同创造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共创对于社区文化服务的作用,如社区环境文化的改造升级、社区文化特征的重塑、社区邻里关系的改善。通过建立社区对话的共创设计工具、搭建线上社区共创文化平台、建立社区共享的文化空间、采用游戏化参与形式,有效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主体意识,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共同创造 社区文化服务 社区参与 社区居民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9-0075-03

Abstract: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creation in community cultural services,and the design strategy in its context. By expounding and analyzing typical cases of co-creation of cultural services in urban communities at home and abroad,it further elaborates the role of co-creation in community cultural services,such a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culture,the reshaping of communit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neighbor relations. By establishing a co-creation design tool for community dialogue,building an online community co-creation cultural platform,establishing a cultural space shared by the community,and adopting gamified participation forms,effectively enhance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y cultural services,enhance community residents awareness of cultural subjects,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ulture.

Keywords:Co-creation Community cultural servic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residents Design strategy

引言

城市社區作为我国现代城市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构成基础,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主要场所。社区文化服务,指的是政府、社区居委会、社会其他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的文化方面的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精神文明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北京市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其评判标准中包括 “要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1],因此社区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其根本上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教交流等服务。

如今,政府自上而下的文化服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居民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较为被动,缺乏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协作能力。在此背景下,共同创造的方式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城市社区也开始利用共创的方式,让居民从策划、组织、实施中进行深入参与,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主体意识,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一、共同创造社区文化服务

(一)社区文化服务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ennies)第一次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并把社区分类为地理社区、血缘社区及精神社区。本文中的社区指基于地理空间的城市社区,即在聚居在一个城市地区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区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休闲的重要场所,社区文化服务也成为社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服务以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基础,由政府、社区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和文化资源,例如文化展演、文化体验活动等,以满足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

随着参与意识的提高,城市的社区居民也开始关注社区文化的发展情况,开始喜欢积极主动、愿意参与体验的生活方式。然而在中国,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表现为主动性不佳,这很大程度仍受限于政府为主导的服务供给模式,文化活动的设计方案和实行都来自社区街道办事处,没有和居民进行沟通交流或参考居民的建议。有学者发现,协同治理是社区文化治理的新趋势,既能够适应多中心治理的新方向,也能够把握多元主体参与的关系结构。

(二)共同创造介入城市社区文化服务

在城市社区中,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是居民,社区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多数是社区的街道办事处组织与专业人士。但自上而下的社区文化服务具有一定局限性,居民在社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反映和满足用户真正的需求,也难以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性,因此,通过居民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设计社区的文化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社区使用者的需求,所以共同创造的方式成了一个必要的机制。

共同创造被理解为和用户一起设计,其关键在于让用户参与设计过程,一起发现设计机会,探索设计方案。[2]共同创造也被理解为是参与式设计或是协同设计,强调设计师和用户共同参与设计过程,用户可以参与到服务每个阶段,包括策划、组织等过程中,最终产出创新的方案。共同创造在服务设计中也指服务接触中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参与,服务接触中的共同创造是服务设计所特有的方法。

共同创造是一种开放性的设计思维,鼓励个体参与策划的过程。设计师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作为协调者,促进社区的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参与者们互相协作,彼此分析,最终做出最合理的方案。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以协同共创的方式改善文化服务,能够促进社区文化资源的优化利用,营造积极和谐的社区氛围。降低设计门槛,实现多学科、多领域、多角色的沟通,为社区的参与者提供新的解题思路。改善社区文化服务时,需要协调社区的各利益相关者、文化资源和环境等要素,达成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能够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增加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二、 共创视角下的社区文化服务实践案例

(一)社区环境文化的改造升级

社区环境文化是社区文化的层面之一,需要社区成员共同建设和维护。社区环境主要包括了社区空间、文化设施等。社区空间是居民生活的基础环境,也为居民在社区内进行各类活动提供了场地。在传统的社区环境的改造中,居民常在改造施工时才被告知,然而真正困扰居民的环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共创视角下的社区环境升级中,通过发布事件、交流建议、投票、参与设计等方式刺激社区主体共同参与空间改造。

宁波海港社区在邻里中心的改造规划时,引入了开放空间的讨论模式。通过讨论,社区居民提出了许多改造邻里中心的想法:增加儿童服务区、家电维修部等,最终将讨论会中提出的便民服务项目制作成选票,让海港社区的所有居民参与到投票中,根据投票结果实施项目落地。

“步行实验室”是上海番禺路的城市微更新项目,设计师以公共空间优化为主题,在设计开放日请居民提供设计建议。居民对于街道通行的便捷性、社区设施的完备度等不同维度提出了整改的建议,设计师再根据问题对街道进行优化和改造。从原本杂乱无章的街道,变成明亮和宽敞的步道。居民能够在此共享社区开放的公共空间,并参与各项社区文化活动,共同打造社区文化。

在日本的社区规划工作坊中,居民可亲身参与空间的方案设计。规划师分别设计了“贴图游戏”和“社区布局改建游戏”,利用平面贴图和立体模型还原社区场景。[3]居民可以利用二维和三维的道具,以游戏化的形式搭建理想的社区空间,并且能够清晰地看到建筑、道路、开放空间的关系,为后期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居民参与社区环境空间的设计,能让居民有共建社区的观念,更加深入地认识社区的环境,更具备主人翁的社区意识以及社区的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打造社区文化环境。

(二)社区文化特征的重塑

社区文化包含了社区的地域特性及居民特点,也是居民社会生活的反映。城市中每一个社区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征,但由于受到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目前许多城市社区表现出缺乏文化活力,社区文化特征的重新建设能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进行共同创造,也有利于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想象米兰”是一个自下而上重建城市社区文化特征的项目,由当地居民讲述自己社区故事,通过纪录片让人们看到社区的过去和现在,引起其他人对于社区的思考;并通过情境视频让居民展望未来社区的新面貌,促进他们为了共同的社区愿景而努力。这些纪录片和情境视频不仅能够帮助重建社区的文化特征、重建居民和社区的关系,也能够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ommunity Oral History是一个社区口述历史项目。旨在收集经历过地方历史的人们的故事,来记录和传播当地社区独特的历史。期间针对资料文本修改的问题,服务团队开发了基于大众输入法的文本编辑器,用户可以线上参与到口述历史的文本编辑中,也可以标记地名、事件等特定点。这一项目不仅重塑了社区特色文化,也吸引有相同愿景的社区用户线上参与。

另一个项目UrbLove是由一群社区中的年轻人开发的故事讲述系统,旨在让年轻人参观社区并了解社区文化。这群年轻人通过共同探索城市社区,以手机游戏的形式创造一系列故事来重建社区的文化特色,吸引和引导其他社区年轻人穿越社区。Urblove把社区探索、游戏、故事进行了结合,游戏的形式轻松有趣,不仅让年轻人更加了解社区文化,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社区邻里关系的改善

城市邻里关系是指一定数量的居民在城市中一定地域上通过毗邻居住而衍生出的各种互动关系。[4]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过快、社区文化服务建设不足、社区的新型住房空间较为封闭等原因,造成了邻里之间关系逐渐淡薄。社区文化服务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居民互动交往的渠道不足,如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不足、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减少,导致居民相见不相识的状态越来越普遍。人们开始尝试打破这种疏离的关系,营造社区的良好氛围,改善邻里关系。

Vickery Meadow也是一个旨在改善邻里关系的项目。设计师需要将社区中大量不同文化、不同人种的居民聚集一起,解决他们水火不容的问题。通过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设计师与居民共同制作具有不同文化属性的手工艺品,并将作品展示在社区的文化空间“小白盒”(white cubes)。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社区居民背景和观念的不同而造成的主要矛盾,设计师让这些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聚集在一起,互相了解和理解各自的不同文化。设计师也通过在小白盒的空间中发布问题,收集居民对于社区的看法,以此优化社区问题。小白盒不仅能够展示社区文化和独特性,也成了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的场所。

中国台湾三重后竹围社区公园,由于其社区人口结构复杂,外地居民与本地居民关系生疏,彼此往来较少,因此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使原本关系紧张的两个社群能够聚集在一起交流,促进了邻里互动。活动之一是提供拍立得相机,居民拍下自己喜爱的社区空间和自己认为不好的空间,进行展览和票选,以此激发居民对于社区公园未來的想象。在此过程中,居民发现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对于公园空间环境优化的看法一致,能够共同交流社区公园的愿景,增加了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促进社区文化参与的设计共创策略

(一)建立社区对话的共创设计工具

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设计工具不仅能开启社区参与者的对话,也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参与的主题,与不同的参与者达成共识,使共同创造成为可能。

1.社区对话的共创设计工具,可以是“建立认知工具”。通过社区纪录片、社区故事等进行引导,使参与者在社区的对话过程中了解要参与的活动,以及了解社区文化。“想象米兰”通过情境视频的设计工具构建社区故事,由此引发了不同身份、背景的居民积极参与和讨论,不仅重建社区的特征,同时提升居民对于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开启社区对话,注入社区文化的相关话题,使社区共同利益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比如社区故事、社区愿景、未来生活场景等和社区大多数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能够激发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参与讨论。

2.社区对话的共创设计工具还包括“支持参与工具”。共创过程中参与者常被要求构想未来的愿景,通过卡片、照片、物理模型等形式能够支持参与者对社区愿景进行可视化的表达,无须参与者有规划设计的专业知识,利用低成本的工具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发现社区问题、提出社区未来的构想。例如,Saint-boniface街区开展的参与式行动漫步活动中使用印有“开拓公共场所的卡片工具”,支持参与者对社区改造进行预测——他们如果认为社区街道应有卡片上的景象,就拿卡片在这个地方拍一张照片,这种手动PS的快捷方法支持参与者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进而推动共创的进程。[5]

3.设计共创工具还可以是“流程引导工具”,例如,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改良并设计了开放空间流程图,以及开放空间的会议筹备卡。有效帮助社区居民按流程参与邻里中心改造规划的讨论中,即使在没有工作人员介入参与的情况下,居民也能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讨论并获得最终结果[6]。

(二)搭建线上社区共创文化平台

社区组织作为社区参与的支持者、组织者和执行者,搭建社区共创平台,为价值共创提供支持系统[7]。当下互联网的技术快速发展,智能设备也在快速普及,线上平台的搭建不仅为社区文化、社区活动提供更快捷的渠道,也能使更多年龄段的社区居民参与。搭建数字化线上平台以供社区内信息资源传递,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使活动规划更具专业化,也会使效率提高。

1.从参与的流程而言,线上渠道参与共创分为问题发现、定义、交付和优化4个阶段。在问题发现阶段,线上平台可以收集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的相关意见和需求。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就在其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菊园有戏”专栏,居民们还能通过其微信公众平台向社区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咨询问题,让社区快速了解居民的想法和需求,帮助居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8]在定义阶段,居民可以通过采用线上投票、评价等方式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设计方案的决策中。在交付阶段,线上渠道需要有及时的反馈,参与者可以快速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采纳。在最后的优化阶段,用户可以线上参与设计的优化与迭代。比如在社区口述历史项目中,用户后期可以线上参与到口述历史的文本编辑中,进行文本资料的校正。

2.从参与的人群而言,开放线上渠道能够提升年轻群体的参与度。目前社区文化参与的群体结构失衡,参与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由于年轻人平时工作较忙,周末倾向在家休息,因此活动年轻人的参与相对较少,因此社区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人群局限性。将社区讨论的平台由线下延伸至线上,搭建线上的文化讨论平台,也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完成时效性信息的接收,实时参与社区话题的讨论。如海外的美国、芬兰、韩国等国家利用社交网络、电子投票等线上平台,让青年公民积极参与到发现社区问题、给社区提建议等社区文化服务。

(三)建立社区共享文化空间

创建社区共享的文化空间,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文化空间的设计,或通过文化空间建立多元活动,传播和收集不同想法。社区共享文化空间不仅仅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休闲的场所,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环境来引导和帮助社区参与者之间建立联系,文化空间的氛围也有利于参与者的畅所欲言,从而更好地帮助参与者进行共同创造。因此社区的共享文化空间应具备包容性和开放性。

1. 包容性指在公共文化空间中,每一位居民的身份和背景都会被淡化,参与者可以平等自由地参与社区中的各类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空间的包容性能够增强居民的归属感,社区的共同文化有助于形成居民的价值认同。社区步道这类的社区文化场所的建立,社区居民拥有了一个包容的交流平台,使不同身份的居民前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更为趋向统一,不仅有助于建立参与者之间情感方面的联系,而且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Vickery Meadow项目通过建立社区文化空间“小白盒”,分享和展示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其具有的文化包容性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融合,同时也化解了社区矛盾。

2. 开放性指社区文化空间给参与者创造了一个可以相互探讨的平台,在文化空间中能够传播不同的想法,也接纳每一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和行为,有助于参与者之间不同知识的分享和交换,或丰富初始设计概念的发展方向。宁波海港社区在邻里中心的改造规划时,引入了开放空间的讨论模式。在社区的文化空间中居民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改造想法,希望增加儿童服务区、家电维修部等都反映了最真实的民意。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社区的不同语境,寻找社区居民共性的文化需求,建设可供居民进行交流、学习、文娱活动的社区共享场所。除此之外,社区文体空间可以以社区的文化背景、地方特色等为依据,打造具有主题特色的文化空间,重塑社区文化空间和居民的情感联结,凝聚社区文化认同感。

(四)采用游戏化的参与形式

理查德·巴图(Richard Bartle)将游戏化定义为“把非游戏的事物变成游戏,在非游戏的场景和领域中使用游戲中的元素及机制,达到引导用户行为、提升用户体验的目标。”[9]游戏化可以运用在触发居民社区参与的阶段,以及社区参与的深化阶段。

1.触发居民社区参与的阶段,游戏化可以激发居民社区参与的兴趣,提高居民参与活动的意愿。同时,游戏化的形式参与感和体验感强,相比社区讲座、培训等传统宣教方式更有乐趣和吸引力。UrbLove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参与探索和了解社区文化。该项目将具体的城市社区作为开发和玩游戏的起点,通过参与式过程进行工作,青年人担当共同设计师的角色,以社区探索为主题。通过使用短信引擎以及网络平台,不同的青年团体为比赛打下“路线”,并发展叙事方式,引导玩家穿越当地社区。

2.在深化社区参与的阶段,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居民亲身参与设计,以及利用游戏机制促使用户持续参与。引导居民动手做设计,可以利用拼图、搭积木等方法,引导参与者用道具搭建简易的模型。比如,日本社区规划工作坊,参与者通过二维和三维的道具,搭建理想的社区空间。在游戏机制方面采用合作机制、成就机制与奖励机制。合作机制,通过协作往往能让人们获得独自无法实现的价值,同时也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比如团队任务的形式,Play the City Consultant通過居民之间合作扮演利益相关者的实体游戏,相互启发思维,聚集能量,不仅获得了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成就机制,能够增加用户对于完成目标的渴望,在用户之间产生互相激励的效果,同时成就机制也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互相认可;奖励机制,阶段性使用户获得成就感,满足用户自我实现的需求。

结语

在大众越来越注重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社区文化离不开居民的积极参与,共同创造的方式有利于居民更好地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建立社区对话的共创设计工具、搭建线上社区共创文化平台、建立社区共享的文化空间、采用游戏化参与形式、为未来城市社区文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行动依据。▃

参考文献

[1]程希.基于服务剧场模型的社区文体设施服务设计研究—以某住宅社区为例[J].包装工程. 2021,42(24):368-375.

[2]辛向阳,王晰.服务设计中的共同创造和服务体验的不确定性[J].装饰,2018,(04):74-76.

[3]姜美全,陈天宇. 社区规划参与式设计的数据平台搭建及应用[C]. 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8(11):734-742.

[4]胡小武,张沥允,金光明.断裂与弥合:南京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实证研究[J].城市观察,2020(01):153-164.

[5]挨佐·曼奇尼.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56.

[6]陈炫燕,张凌浩.共创思维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参与的服务设计研究[J].设计,2018(07):29-31.

[7]巩淼森,杨梓,郑彬彬,张雳.社区营造中的共创机制与交互关系[J].中国艺术,2019(04):76-85.

[8]纪律,巩淼森.社会创新视角下社区营造的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9,(06):282-286+293.

[9]覃梦鸽.基于游戏化设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社区居民设计策略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析提升石化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相关策略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社区参与视角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方式探析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社区参与下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