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形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研究
2023-11-19杨雨萱马辉
杨雨萱 马辉
摘要:为儿童提供以积极健康为导向的疗愈性景观花园,多方面提高空间使用率、多角度促进儿童康复行为,达到有效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快速康复的目的。国内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文章以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的游戏&疗愈花园为例,介绍其景观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并结合景观形态学中的共生形式理论,产出共生形式理念下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为国内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共生 疗愈性 花园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9-0140-04
Abstract:Provide children with a healing landscape garden guided by active health,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space in many ways,promote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behavior in many ways,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ffectively promoting childre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rapid recovery. The healing landscape design of childrens hospital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game&healing garden of the Komer Childrens Hospital in Chicago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its design experience in landscape and other aspects,and combines the symbiotic form theory in landscape morphology to produce the healing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of childrens hospitals under the concept of symbiotic form,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ing landscape design of childrens hospitals in China.
Keywords:Symbiosis Healing Garden Scenery Design
引言
形式、逻辑与情感是景观形态学中的3个基本要素,然而关键问题就在于怎样将这些概念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根据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实际范畴拟列出一个提纲:1.观察:综合深入2.分析:共生形式3.交流形式。[1]这里提到的共生形式是环境、建筑、人与空间的共生关系。由于本文研究主体儿童医院的复杂性与研究对象患病儿童的特殊性,由于患病儿童内心脆弱且感官敏感,所以就医时需要家长的全程陪护,患病儿童有着较常人更强烈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刺激。因此,舒适惬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环境,不仅为患病儿童带来了良好的心理生理感受,同时积极影响着患病儿童的身体健康恢复。对于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中所要探讨的不仅仅是景观与生态自然的共生形式,更多的是环境上的空间布局、美的流线、人群的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共生形式。
一、景观形态学中的共生形式
(一)作为前提的形式
我们的环境是由可见或不可见的空间形式制约着的,例如,生态自然和社会条件等。因此,要有效地实施设计就必须清楚地掌握设计所受到的外部限制条件,也就是研究作为前提的形式。[1]一个优秀的设计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制约的同时,又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景观设计的形式体现了这种制约和需求,但又和环境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简而言之,设计师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空间,而是一个人与场所的独特身份。
(二)组合的形式
看似具有新颖的空间逻辑和独到的空间表达的新环境是独出心裁的,但其仍是周围环境脉络不可分割的分支,并与其他形式发生关系。如何处理环境焦点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组合形式的意义不只是厘清各物體之间的关系,而是要创立一种能引导和组织人们活动和认知的可见的相互关系。[2]使用者获得空间自由感是在心理自由的前提下,对空间不拘一格的布局手法而不是尺寸,因此设计一些可触及、可产生错觉的事物是建立空间结构中动态平衡稳固的手段。“组合的形式”是一种看得见、想得到、感觉得出的形式,为设计场所增加移动和思维自由的东西。[2]
(三)展开的形式
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是边界的两种形式,也就是物质上的边界和心理上的边界。设计师应关心的不是破坏这种边界,而是利用好这种边界,克服其限制并创造一个“超越边界的视野”。[1]依据国内外流派的经验,可以从“展开的形式”中获得“超越边界的视野”,这并不意味着消除实际的边界,而是带着超越它们的感觉去设计。在整体空间的使用限度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割,将美感与实用结合,联系内部空间的传统方式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制造空间感的绝妙演义。
(四)迂回的形式
“美的线条”与线条之美是有所不同的。“美的线条”是中国和英国的景观学派发展起来的重要美学范畴。不仅仅是关于纤细的形式,而且关系到设计中的品位问题。显然,英国人偏好的蛇行线条是对自然美的模仿,而中国的曲径回廊是对天性的表现。然而美丽的线条或如我们所说的迂回之形式,需要交流的媒介来展示其美学价值和体现其设计意义。
二、疗愈性花园景观理论
(一)疗愈性花园景观
“疗愈花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景观类型,利用“园艺疗法”将景观要素和医疗功能结合在一起,使景观成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方式。不同于城市广场的景观,疗愈花园通过整合和搭配各种自然元素构建无限贴近自然环境的景观空间,通过借助自然的力量,激发使用者的正向情感,给患者体贴与关怀,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身心健康状况。
(二)疗愈性景观花园的疗愈作用
美国心理学者卡普兰(Kaplan)夫妇和生态心理学家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对于景观的治愈性研究表明,生态自然要素是减少负面情绪、缓解紧张压力、保持持续专注力的推动剂。对于病患儿童而言,生态自然景观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缩减药物使用时长、增进膳食热量摄入和促进无意识体能锻炼等方面都具备意想不到的辅助作用;对于医护人员和陪护家属而言,为高压人群提供减缓生活工作压力的场所和安静平和的自我或互动空间;对于其他城市居民而言,也可以利用“园艺治疗”方法来改善个人状态,如图1。在康复花园里,人们可以通过休息、观景、冥想、呼吸芳香空气来刺激感官、舒缓压力,摆脱麻木疲惫的状态,使紊乱的生理机能得到调节。许多人对药物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往往也乐于选择这种方式来放松身心。[3,4]
(三)疗愈性景观花园的景观需求
通过分析疗愈性景观花园对不同适用人群的疗愈作用,将疗愈性景观需求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层次,提出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花园景观需求的5种营造途径。疗愈性景观花园使用人群在生理上的景观需求涉及促进健康恢复与可持续生态环境等;心理健康需求主要涉及给予正向的情感导向与适度的精神寄托等;社会健康需求涉及病友间的交流互动与休闲娱乐等,如表1。
三、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游戏&疗愈花园景观设计实践
(一)项目概况
芝加哥海德公园医学分校的科默儿童医院是芝加哥南区唯一的一级小儿创伤中心所在地。科默儿童医院服务人群主要为婴儿、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其中为对儿童提供全面且理想的治疗服务涉及常规、专科和亚专科儿科护理,还包括从一般护理到针对最复杂医疗状况的开创性治疗方法。科默儿童医院在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完备的医疗手段“硬实力”外,另具备一个5000平方英尺的“游戏&疗愈花园”。
(二)“游戏&疗愈花园”设计理念
花园在被改造前是几乎处于废置状态的户外活动场所,仅仅由塑胶铺设并配置几组常见的儿童游乐器具。2016年医院为此进行升级改造,致力于将最顶尖护理和疗愈的理念融入其中,为医院在景观设计方面焕发新的活力。全新的户外活动空间由SMP Group Design Associates设计团队完成,以“尽可能多地为患儿提供丰富的游戏和疗愈体验”为设计原则,达到为医院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一个安全、包容、富有想象力的庇护地和自然疗愈场所的设计目标,为使用人群在心理、生理多维度地释放个人状态、缓解个人情绪、促进健康恢复。
(三)“游戏&疗愈花园”設计实践
科默儿童医院的游戏&疗愈花园在为患儿提供护理疗愈辅助之外,同时也为那些承受巨大压力和痛苦的患儿家庭成员敞开心灵治愈的大门,提供舒适的陪伴和休憩空间。为了全方位地激发感官体验,带来更多的疗愈影响,音乐、自然和艺术的元素被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新奇的花园中,如图2。
艺术和音乐环路、滚珠迷宫、积木搭建、触觉感官环、塑胶山丘、秋千椅、竹篱隧道等带来轻柔而丰富的探索和游戏体验。图3是苏斯博士(Dr.Seuss)的经典绘本故事中的IP形象为花园设计带来的创造性灵感。由于空间种种因素的制约,此游戏&疗愈花园在兼顾多种感官体验和游戏活动内容外,景观的集约性也是重要问题,如何建立一个珍稀而微缩的生态自然环境,将大自然的疗愈功能实现最大化。为此,设计团队将植物景观与活动设施、休息空间进行有机融合,植物景观是背景也是随季节而变化的活跃要素和难能可贵的探索对象。精心挑选的、不同形状、大小、质感、气味的植物和花卉组合,使花园成为一个色彩丰富,充满活力的微缩自然世界,为病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带去感官和心灵的抚慰,[5]如图4。
四、基于共生形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策略
结合共生形式理论、疗愈性花园景观需求以及游戏&疗愈花园设计案例3个层次,基于4种共生形式将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要素分为4个方面:空间环境、全龄适配、多种感官、微缩自然。通过空间可达性、安全性;人群包容性、人文性;感官丰富性、多样性;生态自然性、亲切性的空间性质在疗愈性花园景观中的运用,结合疗愈性花园景观需求形成基于共生形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策略,如图5。在生理、心理层次影响患病儿童对于空间环境的感知,在认知层次对患病儿童进行干预性引导,在行为层次进行有效的正向调节,帮助患病儿童保持积极、配合的情绪,更好地适应康复训练环境,完成康复训练项目,实现环境愈合质量,有效提高康复效果。[6]
(一)与空间环境有序共生
儿童医院作为具有独特服务功能的建筑群体,面临着硬质建筑的冲击,同时因为软化和整治居住环境,为患病儿童提供医疗户外活动空间的必要性而显得更为重要,“环境共生”法则是解决空间环境内在需求与外在条件平衡的折中手段。[2]
对于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来说,空间形式上的变换可以给使用者带来直观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各类适用人群想要在这个特殊板块中获取空间自由感,被限制的不是空间尺度而是空间布局,舒适、适合且“作为前提的形式”的空间布局可以让人领略不同的空间层次,被多层次的对比吸引,不断地被喜悦打动。用伯克的话来说,外部事物存在着巨大或细小、粗糙或粗犷、光滑或细腻、惊人或松弛等对比形式。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应该是“易接近的”情感或是更为清晰的环境形式的体验,一种愉快的空间上的疗愈,一种来自对秩序的认同而欣赏其多样性的快感。[1]使用者应以主动或者被动的方式明确得知疗愈花园的存在并进入和使用花园空间,从而带给使用者可控感和安全感;花园设置灵活的活动路线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可供选择,从而给予使用者控制感和归属感;花园设置视线遮挡关系避免大面积的视野暴露,从而维护使用者隐私性和私密性。一种空间的无限感与有限的空间浑然一体正是“展开的形式”中“超越边界的视野”。
通过柔和的设计手法将曲折纤细的景观形式在连绵起伏的地势形态上赋予新的共鸣是“美的线条”的主要表现形式,景观形态中线条的柔美特质吸引着人们对其空间环境美妙魅力和神秘气质的兴趣。例如图6,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游戏&疗愈花园在空间布局和动态流线上将线条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源自“迂回形式”的柔和美是一种有治疗作用的美学感受,柔和美的线条以小径、回廊、边界、河道、植物等形式巧妙地体现在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中,流畅的线条让患病儿童及其家属想不停地追寻从而使人享受活动、享受自然。
(二)与全年龄段人群和谐共生
在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中应考虑适用全龄人群的社交特性,让每一类人群都能找到归属感,让一份优质的治愈花园享受人人皆可“平均分配”。与开放的大空间相比,通常适用于小群体社交活动(如小家庭)的有归属感的小空间和有社交性的组织活动,是“组合的形式”中创立一种能引导和组织人们活动和认知可见的相互关系,亦是兼顾隐私和社交的最佳选择。
儿童医院疗愈性花园景观以“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患病儿童治疗为主、家长陪护为辅的主要医疗形式和就医人群实现大范围覆盖,将疗愈性花园景观的服务对象从原来的“有自由活动能力”的病患儿童,扩展为全龄段所有身体能力等级的患儿,包括婴儿、那些躺在医院病床上、轮椅上和静脉输液车上的孩子,以及他们不同年龄层的家庭成员、照顾者和医护人员。如图7是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游戏&疗愈花园改造后在室外增加包容性、人性化的设施,例如婴儿车位、直饮机、母婴廊架、储物座椅等。一个好的儿童医院环境设计,除了物理空间和设施之外,活动设计和人文关怀都是促进小患者康复的重要内容。[7]比如,为患儿定期举办的病房活动和科室活動;孩子们喜欢的IP形象送来最好的祝福和慰问;为患儿准备的生日庆祝聚会,且患儿的病友、好朋友、兄弟姐妹可以一样获得礼物和祝福;不善于社交的自闭症儿童在疗愈性花园景观中也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秘小空间;没有能力下地行走的患儿也可以通过转播系统看到户外自然和参与户外活动等。疗愈性花园景观所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对患儿来说极大地缓解了疾病带来的焦虑以及对医院的恐惧。基于共生形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应更像一个有温度、让人想要接近的“杂货铺”。
(三)与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共生
为适应不同身体能力和智力水平的使用者,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应引导适度的运动锻炼和玩耍,为不同家庭创造尽可能多的游戏机会,在视、听、触等多方面提升感知觉刺激是基于共生形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内容。
游戏机会存在于身体活动之外的许多形式中,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花园可以通过打造不同主题的空间场所,赋予人和场所一定的特殊身份;通过绘画、雕塑、植物景观等各种视觉元素将与主题相关的形象、色彩、音乐、植物、故事情节赋予其中,形成故事性,激发患病儿童的想象力从而放松对医院的畏惧与防备,释放压力,缓解焦虑,也让设计合理自然。例如,芝加哥罗伯特·卢里儿童医院的皇冠天空花园中的 LED灯管和感应器,图8是随着孩子们在墙壁上移动,会产生彩色灯光流动,安静的水面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气泡影像。[7]同时,触觉也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触摸丰富的纹理、质感变化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感受客观存在。图9中皇冠天空花园中的木质凳是用当地的再生木材制作而成,里面有内置的灯和喇叭,椅子上嵌入一只医院小患者的铜制手模,当小孩的手触摸时,椅子里的扩音器就会发出哗啦啦的流水声。在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的材质选择上,比如实木、原木、天然石材、天然树脂、橡胶等,使用触感更加温和柔软的材质,能够拉近病人与周围环境的距离,与自然亲密接触,[8]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游戏体验中来。适度的运动锻炼和丰富的游戏体验让患儿能够平等地得到建立认知、环境社交、语言交流、大肌肉和精细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
(四)与生态微缩自然有机共生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自然在治愈过程中的重要性被逐渐削弱,当“治疗超过照顾”,人们开始重拾大自然对健康的疗愈作用。与大自然连接并被大自然包裹让人感到放松和平静,因此在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中,植物是关键的自然元素。
提高植物种类,利用不同类型植物进行搭配,使使用者全方位地感受细节所带来的趣味是疗愈花园的必要条件之一。例如,俄勒冈烧伤中心康复花园设置的主题种植区,包括阳光花园、食用植物花园、色彩纹理花园和芳香园等,围绕植物开展各种园艺治疗活动,比如采摘草药、蔬菜和花卉。疗愈花园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色彩、有节律的声音、方向的气味、可操作性强的互动设施等刺激并改善使用者的感官,[9]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与大自然的接触和多种感官刺激永远都是疗愈花园中最重要的选项,植物搭配更须考虑技术达标和生态环保等,营造科学与健康的花园景观环境,[10]依照植物的物理属性和感官刺激分类如图10。药用的、可食用的植物,尽量丰富的景观层次和搭配,有助于使用者获得身心的放松,从而达成和放大自然的疗愈作用。花园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能够吸引野生动物。水、栖息地和乡土植物为当地的鸟类和昆虫提供食物。[11]例如,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昆虫,如无忧花、白纹蜘蛛草、粉白相间的芦莉草,马鞭草,紫薇和紫鼠尾草等。罗勒、柠檬草、莳萝、风轮菜和肾草等植物可用于烹饪,天然的植物食材减轻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顾虑。此外,还可种植一些芳香植物如香兰叶、栀子花、日间开花的连翘以及美国扁柏等,芳香植物分泌的丁香酚等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松树所分泌的松脂利于空气杀菌。
目前对于人与植物建立的感知体系中,大多研究为植物从五感方面为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亲生物设计方法更是基于共生形式的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的可行性研究策略,对人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结语
通过将景观形态学中的共生形式分析结合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案例,将共生形式与疗愈性花园景观原理的相通之处运用到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中。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除了需要考虑其应具备的功能之外,基于共生形式对儿童医院疗愈性景观设计提出4点策略:(1)在空间布局上的环境共生形式(2)在人文关怀上的全龄段共生形式(3)在儿童认知行为上的多种感知觉刺激共生形式(4)在疗愈性功能上的生态自然共生形式。合理划分空间布局,结合人性化设计原则,充分引入自然元素,改善患儿治疗环境,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家骅,叶南. 景观形态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川. 基于地域文化的场所设计[D]. 南京林业大学,2006.
[3]吴菁. 合肥环城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D]. 安徽农业大学,2019.
[4]赵梅红,董齐,冯宇璇. 后疫情时代城市治愈性景观设计探析[J]. 现代园艺,2022,45(19):149-151.
[5]豆渣娜. 用一座花园来辅助治疗:芝加哥科默儿童医院游戏&疗愈花园[EB/OL].[2021年1月7日22:0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107A0FT4L00.
[6]王志豪,郭晶. 复愈性环境理论下的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研究[J]. 设计,2021,34(23):94-96.
[7]吴曼. 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儿童医院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以芝加哥安与罗伯特·卢里儿童医院为例[J]. 装饰,2020,330(10):138-139.
[8]陈晨,黄滢. 基于循证设计法的医疗空间康复花园景观设计[J]. 设计,2019,32(10):140-142.
[9]江帆. 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J]. 现代园艺,2015(10):89.
[10]苏亚萍,洪艳. 康复性花园景观装饰艺术形式研究与探讨[J]. 设计,2018,300(21):155-157.
[11]貝森 布莱恩. E.,佘美萱. 美国当代康复花园设计:俄勒冈烧伤中心花园[J]. 中国园林,2015,31(0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