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衍生品设计方法路径构建探析

2023-11-19张婧喆贾慧萍

设计 2023年19期
关键词:衍生品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婧喆 贾慧萍

摘要:文章通过“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路径”的构建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物质性转化打下良好基础。将非遗文化内涵解构为设计元素,利用构成要素逐项求解再融合为文化载体,这两个部分构成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将“修辞格”纳入实施过程,作为实现设计元素与文化载体转化的核心方法。同时,结合头脑风暴法,为非遗衍生品设计的路径实施提供创意思维。希望能够为非遗衍生品開发给予设计路径与方法支撑,促进文化的生产性保护和创新式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衍生品 系统设计方法 设计手段 路径构建

中图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9-0004-04

Abstract:This article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research of "Derivative System Design Method Path". Deconstruc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design elements,use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to solve one by one and then integrate them into cultural carriers. These two parts constitut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ystem design;incorporate "rhetorical methods"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s a wa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sign elements and cultural carriers core method. At the same time,combined with the brainstorming method,it provides creative thinking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ign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rivative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design path and metho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rivatives,and promote the productive protection and innovativ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rivatives System design method Design means Path construction

引言

在中央非遗保护与传承政策的号召下,黑龙江省于2016年10月正式施行《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21年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再一次强调了发展非遗的重要性。省内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2018年举行了“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展演”;2020年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以非遗为主题的展览及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是活的历史承载体,所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文化层次。在保持其原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进行创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再生活力,也是对城市历史风貌的再现。

本文通过非遗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的构建研究探索非遗保护及传承的方式方法。

一、基于非遗研究的要素构建

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的路径构建由3个部分组成: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结构组合手法。这3个部分中包括4个要素: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文化载体、头脑风暴法以及修辞方法。其中,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文化载体是“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的内容,将分别构成系统中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头脑风暴法、修辞方法是此设计体系的转化方法,在系统中被合称为“结构组合手法”。以下将对这4个要素逐一进行分析,为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的路径构建打下基础。

(一)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

根据非遗保护政策及设计传承研究的不同类别,针对30篇包括学术期刊、硕博论文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分析涉及服饰、剪纸、织锦、陶瓷、雕刻、饮食、手工艺等10个类别的研究成果,进行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的整理与归纳,为“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路径内容的构建做好准备。

在研究初始,对相关文献进行设计元素或研究角度的分析,并归纳总结传承方式(见表1)。经梳理,将设计元素或研究角度归纳为色彩、图案、形式、工艺、材料、技术、情景及意境共8个方面;将此8个方面的传承方式归纳为4类,即情景与意境的再现、形式形态的重构、色彩与图案的提炼与沿用,以及工艺、材料、技术的还原与革新[1]。

(二)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根据一定的设计手段转化后的设计生成物的承载体。为使载体范围更具宽泛性,现将其划分为直接载体和重构载体。首先,依据软装饰设计中的“八大元素”对直接载体的内容进行分类,即家具、画品、饰品、灯具、布艺、日用品、收藏品和绿植。由于收藏品和绿植属性的特殊性,这里将收藏品和绿植,替换为在空间维度中更具艺术承载性的“界面”与“部件”。例如,上述列表“文献8”[2]中,通过苏绣与“窗”的结合,完成了建筑部件作为承载体对文化品的承载职能。其次,将重构载体划分为现有物的重新设计、以文化为雏形的载体的重构设计两类[1]。例如,上述列表“文献9”[3]中,将盘金刺绣工艺与手镯结合设计,是对现有物的重新设计;又如,上述列表“文献10”[4]中,以故宫装饰品的造物形式为雏形,进行了灯具形式的重构设计。

(三)头脑风暴法

从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转化为文化载体的过程中,借助“头脑风暴法”进行创意收集。头脑风暴法,于20世纪40年代,由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奥斯本作为一种开发创造力的技法正式提出。这是一种思维方法,即一组成员(约12位最佳)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自由无限制地思考、联想和讨论,汇聚集体智慧,激发创造性思维、产生新观点的过程[5]。

頭脑风暴法的实施方式,决定了其仅能用来解决一些要求探寻设想的问题,不能用来解决事先需要作出判断的问题的特点。这恰好符合设计创意转化过程中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有实用价值想法的需求。另外,头脑风暴法的实施过程只是提出设想的一个步骤,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所以,本次研究将头脑风暴法作为创意收集的手段,辅助“修辞方法”,顺利完成设计元素与传承方式、文化载体之间的转化。

(四)修辞方法

1.修辞方法与设计手段

修辞方法,是语言修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艺术,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活泼,给人美的享受。语言的修辞活动被认为是一种“一样话,百样说”的艺术。一直以来,各代学者、文人,都有过对修辞问题的讨论:修辞“就是使我们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有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或规范的科学”[6];修辞“是言语表情达意中追求最佳效果的言语实践”等。可见修辞对于表达意义的重要性。

设计,同语言一样,均是借助不同的方法对言语或设计追求更具说服力的、最佳意义呈现方式的艺术。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语言学中的修辞方法应用于设计活动中,探究其对设计艺术表达有益的展现及传播作用。所谓设计中的修辞活动,便是利用设计中的语言元素,努力提高设计表达的活动。而修辞方法被认为是经过长期使用而“固化”成的一种语言结构格式,能够为设计艺术的表达提供一个很好的资料库。

修辞方法,也称作修辞格或修辞手段。相应的,这里将修辞方法在设计中的应用称为设计手段。借用修辞方法中所包含的内容,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6种修辞方法作为设计手段,包括隐喻、类聚、夸张、借代、比拟、映衬等。每种修辞手段中还包含各自不同的分类,例如隐喻修辞格包括方位性、本体性、结构性和语音隐喻。

方位性隐喻:运用诸如上下、内外、前后、远近、深浅、中心-边缘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套概念系统[7]。这些不同的方向性概念,是以我们的身体在物理环境的体验及文化经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例如在汉语言中,人们表达情绪时可以说“我今天很高兴”“你的情绪很高涨啊”“我的心情到了低谷”等。这里依赖了身体或文化基础,即通常挺直的姿势表示积极的情感状态,低垂的姿势则与悲伤郁闷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兴为上,悲伤为下”的、由身体感知的方位性。这样的身体体验,直接影响人们情绪的约定俗成的思维认知模型。

本体性隐喻:用实体或物质的概念来理解我们所经验的抽象概念。一旦能够把我们的经验看成实体或物质,就能指称并将其归类、分组以及量化,从而通过此途径来进行推理[7]。人们对自然物体,尤其是对自己身体的经验,为非常多样的本体隐喻提供了基础,也就是提供了把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想法等转换成实体和物质的思维基础。例如,人类本身是一种物理存在,由皮肤包裹起来并与这世界其他部分区隔开来,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人体之外的世界视为外部世界。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容器。同时,将我们自身这种里-外方向的意识投射到其他由表皮包裹的物体之上,将其视为由里面和外面的容器。哪怕是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我们的意识会强加给某个区域某种界限的标记,让这个区域由里面和包裹的表面。在其周围加上界限,这种界定领域的方式就是量化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所容纳物体的数量对物体进行量化。例如“中国有很多土地”“他在我的视野内了”。将中国、视野比喻为一种容器,土地的多少、视野内的远近或距离是可以量化的“容器”内的物质。

结构性隐喻:是以高度结构化的清晰界定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7]。结构性隐喻与方位、本体性隐喻一样,也基于我们经验中的系统性关联。例如“金钱”的概念可以喻为被花费、浪费、投入、借用、盗用等,这些观念可以系统地映合到表达“时间”的隐喻中。相对以上两种隐喻形式而言,结构性隐喻更强调概念的系统性、结构相对复杂。

语音隐喻:用一个象征单位来喻说或激活另一个象征单位。它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深深扎根于社会情境、文化知识之中。例如大红“福”字倒着贴,“福倒”这一概念被隐喻性地转义为“福到”;结婚时枕头底下放入枣子和花生,隐喻为“早生”。

2.作为设计手段的修辞格

根据前文所述,方位性隐喻所依据的上下、中心等方位概念,与我们自身不断的空间体验有密切关系。例如“上”的方位性,不能单纯从其本身去理解,因为方位的认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运动机能,运动机能又与身体的直立姿态有关,而直立姿态则与我们生存的这个引力场相关。也就是说,人们的“直接身体经验”不单单源于拥有某种类型的身体,还源于自身所处的广泛深厚的文化场域[8]。文化已经隐含在每一种经验身体之中,我们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去体验生活着的世界。

这与设计艺术的经验不谋而合,设计艺术就是要挖掘设计对象背后所蕴藏的历史、人文背景和价值文化。以此为基础,再结合使用者独特的身体经验、环境经验等,借助一定的设计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艺术表达。所以,修辞格——来源于人类自身与文化作为基础的认知体验、作为语言表达的修辞手段,也同样适用于设计艺术的设计手段,因为它们均源于人类对于自身“身体经验”和“文化经验”的认知。并且,其方法运行机制相同,即通过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矛盾中找到统一,化异为同,同中得义,最终目的是加深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同。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寓意着团圆、美满。所以,中国人认为“绳结”是吉祥的象征,能够给人带来好运。“结”与“吉”谐音,是一种典型的语音隐喻。在设计艺术中,同样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绳结”的文化认知经验,以隐喻的方式将其应用在商业公共空间的界面、产品包装或名牌logo设计上,以一种实体物质存在的形式寓意“吉祥”(参见图1)。

二、“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路径的构建

在“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路径构建之前,首先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念加以认识,以便明确以上提及的4种元素在此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转换生成语言学创始人乔姆斯基提出的术语,他认为任何一个句子都具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9]。所谓表层结构,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实际所听到的句子的形式,包括语句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词、短语、从句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层结构则代表了一个句子的核心语义,其实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关系,可以揭示语言中那些被表层结构所隐藏起来的普遍特性。把深层结构演化成表层结构,需要经过一个投射、衍生、变化的转换过程。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而同样的表层结构,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深层结构。

在设计中,也存在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所谓设计中的“表层结构”是设计的“外显”因子,是我们最终感受到的设计中有形的、物质性的部分。具体是指设计之物最终以各种载体的形式表现出的形态、色彩、材料、结构等,还包括表现特征,如韵律、节奏、质感等。在设计语言中是相对变化较多的部分。而设计中的"深层结构“是设计的”内隐“因子,决定着文化载体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主要包括产生某一文化外在形式的深层历史、地域、宗族等的背景渊源。在这一“深层结构”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设计者对设计对象的文化内涵或背景的准确把握与取舍[9]。

例如,在上述表格“文献3”的研究中,作者对丹寨苗族蜡染花鸟纹样进行了“深层结构”,即发展背景和图案特征的梳理,认为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受到汉族融合的原始风格、本土化趣味风格和近代绘画艺术风格3个方面的影响[11]。设计者对蜡染纹样“深层结构”的有效把握,直接助力了丹寨蜡染“表层结构”还原历史发展轨迹纹样的充分展现。例如,花鸟纹样在与近代绘画艺术融合的发展阶段,作者关注到图案造型中会保留诸多主观互渗、同形异构、造型借调的原始画手法;同时,在这一阶段对中国绘画的“似与不似之间为妙”的领悟中,丹寨苗族蜡染也深得“不似”之美的造诣。如图2a中的蜡染背包,画面的主花似乎是一整个花冠,又像是层层堆叠起来的叶子;而图2b中的蝴蝶翅膀、龙、鱼的鳍也如花瓣一样柔软丰润,带有動物和植物的综合体征。这种半写实半装饰的手法,超越了客观物质形态的边界,使题材并不算新颖的、并掺糅了汉族原始风格的花鸟图案,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语言学中的修辞方法对上述艺术转化带来的诸多启发。在对深、表层结构进行转化时,可以借用语言学中的“双关”修辞格,即用一个语词同时关顾着两种不同事物的修辞方式[12]。这可以映射到设计艺术中:在对花鸟纹饰的发展背景和艺术特征的深层结构转化为具体的承载物的表层结构时,运用“似与不似”的“双关”设计手段,表现了“似冠非冠、似花非花”的艺术形式。

(二)路径的构建

通过以上系统设计方法构成要素的研究和深-表层结构的概念分析,获得非遗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的核心内容,形成“深层结构(设计元素提炼+设计传承演化类型)→结构组合手法(设计手段+头脑风暴法)→表层结构(衍生品载体选取+载体重构)=非遗衍生品”的基本方法框架,进而展开系统方法路径的构建。

首先,非遗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路径构建包括3个部分: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结构组合手法。

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路径构建:第一,深层结构中的文化内涵到设计元素的提取,再到传承类型的选择。这个过程是将所观察、收集事物的内涵转化成有意义的洞察。此阶段,将某种文化内涵分解并提炼为抽象的8种设计元素,例如图案、色彩、工艺、形式等。各种设计元素的传承方式最终可以归结为4种类型:沿用与提炼、还原与重构、再现以及视觉化。第二,将承载深层结构的载体即表层结构,分为两类进行构建:载体的直接选取、载体的重构。一种方式是选取现有存在物体,通过设计将其直接作为与文化结合的承载体;另一种方式是设计出与文化结合的完全崭新的形式,也就是重构的载体。第三,结构组合手法。此阶段借用源于语言学的“修辞手法”,作为设计思维实施过程中转化环节的一种重要设计手段。同时与头脑风暴法组合,两者组合作为此系统设计的结构组合手法。

最后,形成非遗衍生品的系统设计路径:通过结构组合手法,实现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转化的途径连接(参见图3)。深-表层结构是表示转化前后的两种形态。当在深-表层结构之间寻找到“共同点”时,便能够完成转化和设计的初步构想、实现由“深”到“浅”的转化过程。而转化的关键在于修辞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例如,在图4的书架设计中设计师运用了隐喻修辞格。此书架主要的设计结构呈圆形,圆在中国的千年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能够体现圆满与和谐的文化意蕴。另外,外圆部分被均分为十二格,将数字十二与圆形形式结合,在传统文化中又具有了如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循环、轮回的特殊寓意。并且,圆形轨迹有不断循环的特征,又符合人们阅读、思考的规律。可见,此书架设计中的深层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圆形所赋予的圆满和谐、更新轮回之意,还有符合思考与阅读的运动和循环特征;表层结构则是具体的圆形形式。转化过程中,设计者在寓意、特征与具象形式之间找到了相吻合点,完成了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化基础。

至此,完成了“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的路径构建。在此路径中,结构组合手法中的设计手段,即修辞手法是将深层的文化内涵转化为表层衍生品的动力之源,也可以被理解为对“深”-“表”层结构转化的创造性应用“模板”。因为,时至今日,修辞格的种类也一直被不断扩充。所以,将其作为“模板”应用于设计艺术中,既是相对固化的,又是有无限生机的。在广泛、不断创新更迭的设计创造活动中,我们更倾向于追求具有持久的、不断丰富的设计模式,在从设计的“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中,修辞格既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和稳定的转化模式,同时其本身也具有灵活性和生命力。

总结

本文通过解构非遗衍生品设计元素,利用设计元素逐项求解再融合的方法路线和关键技术应用,构建衍生品系统设计法的路径,旨在为“非遗衍生品系统设计方法”在未来的构建提供支持。并能够作为一种普适性的设計路径及方法,适用于多种主题的非遗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中。同时,亦是寻求非遗与物质载体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文化传承与经济增长的融合点,实现文化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龙江饮食类非遗传承视角下空间软装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1B062;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手工艺价值开发与乡村文化振兴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365;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东北渔猎文化装饰母题与软装饰融合的设计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45209231

参考文献

[1]李志春,张路得.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2):78-82.

[2]王欣.当代苏绣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89.

[3]朱程程.传统盘金绣刺绣技艺与服装配饰的应用结合研究[J].设计.2022,35(22):154-157.

[4]管静,文陈茹,张浩.基于城市品牌传播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徽州市为例[J].设计.2022,35(15):11-13.

[5]徐斌.创新头脑风暴:方法、工具、案例与训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

[6]李银芳,刘启成.英语修辞格浅论(上册)[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86.

[7]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5-76.

[8]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 何文忠译.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56-62.

[10]诺姆·乔姆斯基,陈满华译.句法结构(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2022:04.

[11]于菁竹,丹寨.榕江苗族蜡染的风格变迁与审美转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108.

[12]陈薇,梁燕,陈尨.基于《诗经》中意象图式的隐喻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22,35(20):84-87.

[13]周雪冰,苏艳炜,强明礼.轮回书架[J].设计.2020,33(24):2.

猜你喜欢

衍生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祛魅金融衍生品
春节电影衍生品市场引关注
大健康催生眼健康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衍生品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