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有”
2023-11-19肖凌之
肖凌之
有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说是将青蛙投入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逃生,而当把青蛙放入冷水再逐渐加热,青蛙反倒因为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从而失去逃生机会。这个实验验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也让人联想到了“忧”与“有”的辩证关系。
“有”,是拥有、具备、占有,是一种天赐或是后天努力而获得的已有状态;而“忧”,则是忧虑、忧患,是一种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清醒,是一种不测的防备与应对,是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表面看来,“忧”与“有”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但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规律看,“忧”是“有”的保障,“有”则是“忧”的保持与扩充。不管是个人的稳健发展,还是一個国家或政党的建设,都不能忽视“忧”与“有”。
一个人现在的拥有,都有一个拥有的缘由或成因,并不是完全个人的独有本事。懂得“忧”与“有”关系的人,总是奋发进取,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现在的拥有会变得不断充实和完善;不明了“忧”与“有”关系的人,要么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妄自尊大,要么消极悲观、灰心丧气,妄自菲薄,其结果不是好景不长,就是每况愈下。
……
一个政党的强盛,更是要“有”中有“忧”、以“忧”保“有”、以“忧”增“有”。习近平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从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发出的“进京赶考”和保持“两个务必”的警醒,到今天中央向全党警示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我们党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可谓一以贯之。
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有忧,方可常拥有;无忧,拥有也会变没有。“有”而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实际上是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是推动进步的催化剂和动力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始终常存危机感,始终保持“今天是起点”和“从零开始”的奋发意识,是我们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6月21日,有删改)
◆技法借鉴
此文在论证的思辨性方面可供借鉴。
1.切入选题亮出思辨性。哲理思辨,需要思辨者具有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基本哲学观点。“忧”,很多人会将它与“生”“乐”等联系起来;“有”,一般会将它与“无”“失”等联系起来,如此选题容易撞车,难出新意。本文作者别出心裁,选取“忧”与“有”作为辩证分析的一组概念。文章从“温水煮青蛙”故事切入后,先明确“忧”与“有”这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虽然采用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下定义法,但四个“一种”已经将这两个抽象概念的本质特征描述出来。作者的切入之新还表现在明确概念内涵后,用两句话总说两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论点:“‘忧是‘有的保障,‘有则是‘忧的保持与扩充。”
2.论述部分强化思辨性。文章的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个人、政党这两个层面论述“忧”与“有”的辩证关系,逐层深入,各有新意。从个人说,作者先提出“有”并非全由己出,接着以“有忧”者的发展前景与“无忧”者的可悲结局形成对比,论述中充满着两点论和变化观,凸显了生活哲思在个人成长中的主要作用;从政党说,作者用了“更是”两字表示递进,“‘有中有‘忧”“以‘忧保‘有”“以‘忧增‘有”这三句话,具有丰富的哲思,揭示了政党建设理论的哲学基础,而习近平所引的苏轼名言,又从“有忧”而不察、不为终至“不可救”的角度强化了执政党确立辩证“忧”“有”观的重要性。
3.论述用语注重思辨性。以结尾一段为例,先连用两次“没有A是最大的A”这一特殊句式,接着用“有A则B,无A则失B”的对比句式,由“‘有而不忘‘忧”引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言简意深,堪称哲思智慧催开的语言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