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舍弃
2023-11-19王欣洁
王欣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感慨:“我不想要的东西在世界上竟然如此之多。”这句话似乎与如今功利化的社会格格不入,但细细想来,又是如此的振聋发聩。
这是一个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的时代。揆诸当下,我们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中,成为了金钱的信徒。这无可厚非,然而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也渐渐淡忘了初心。
个体的空虚滋生我们占有财富的激情。萨特认为,意识本身是虚无的,而人的存在就是意识,所以存在即虚无。我们厌恶虚无,虚无给我们所带来强烈的不安和不确定,滋生着我们占有财富的激情。所以,我们想要通过不断地占有物质,消弭生命的空虚。但是虚无是无限的,占有是有限的。人们欲望被满足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欲望产生的速度,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那么面对纷繁杂乱的物质世界,我们既然无法全部占有,那该如何处理占有与舍弃的矛盾呢?
如果我们一味地着眼于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精神追求,无法分辨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也无法对不需要的东西进行割舍,很有可能会因此让自己的生命陷入无意义的忙碌的囹圄之中,从而失去创造的热情。长此以往,人的一生,将会在无意义的徒劳与盲目中不断迷茫前行,成为马尔库塞口中“单向度的人”。
我们应舍弃无用之物,真正地去感受、去思考自己的实际所需。正如梭罗需要的是生活和心灵的宁静,所以他怡然自乐于瓦尔登湖和林间小屋。我们要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会舍弃不需要的。
真正知道自己的所需并对无用之物加以摒弃,这看似是人与物质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人与自我的矛盾。
那么,如何破局?面对生活,我们难免会囿于虚无主义的泥淖中,但那又如何?勇敢地去斗争就行了。尼采告诉我们,人是自我生命意义的创造者,当上帝已不再是生命意义的来源和道德的圭臬时,我们就应当像西西弗斯那样,以强大的本能去抗争,以无尽的斗争对抗生命的虚无,直面现实,打破虚无,放弃幻想,迎接挑战,用生命的激情去做一个勇敢的英雄,去实现人生的破局。
學会舍弃,方能抵抗生命之虚无,到达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田园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开头点出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现状,而后结合萨特的理论分析了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紧接着论述了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的危害,随后结合尼采的思想得出了方法论,如何应对此种社会现状,唯有学会舍弃,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纵观全文,可见作者对社会症结洞察的深刻。作文灵活地运用了尼采、萨特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很好地将其融入了自己的论述中,展现了作者对哲学思想见解的独到、将其应用于实践能力的突出。
(指导老师:王苏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