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23-11-19孙晓辉
孙晓辉
(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吉林榆树 130400)
0 引言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区域从南至北分布广泛。与南方水稻种植地区相比,北方水稻多以东北为主,拥有得天独厚的黑土地优势,土壤内富含适合水稻生长的有机质,生长出来的水稻品质更高。伴随着科学技术与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为解决水稻种植中传统栽培模式的制约因素,需要对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反复调查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种植出更具有区域特点的高产水稻。
1 选择相对适合的高品质稻种
1.1 选择丰产、抗病性强的稻种
为提高北方机插水稻产量,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环境确定育种目标,选择合乎要求的水稻种子。根据丰产性要求,注重产量组成结构,选取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的优质水稻种,确保水稻产量稳定,增强水稻生长的适应性。选种时,注重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抗病性要求,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环境、不同播种季节、不同土壤及耕作条件,选取适宜北方机插水稻农业栽培需求的水稻种。选种时,严格按照育种目标操作,保证水稻植株质量。
1.2 精选种子
选取合适的水稻种子后,培育种植前,要进行水稻种子精选。水稻种子的充实饱满是培育茁壮水稻植株的重要基础,要选用粒饱、粒重、大小整齐的种子。一般采用机械或盐水浮力选种,选取高质量的水稻种。
1.3 选择适合不同种植环境的稻种
不同的土壤种植环境所适合的水稻品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一些临近水源、土壤中水分较为充足的区域,需优先考虑的点在于抗倒伏性和高产,而相对干燥的种植环境,则需优先选择抗旱的品种,才能有效减少因为环境差异而产生的区别,从而提高水稻整体的产量。在挑选水稻品种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以往水稻种植的经验,参考周围水稻种植的最终产量,去正规的种子销售处购买,从而奠定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础。
2 对稻种进行集中化处理
2.1 晒种
精选后的水稻种子,不能直接投放到土壤中。干燥的稻种接触到潮湿的土壤环境,会在未发芽前出现变质腐烂,进而减少整体的出芽率,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常,水稻种子经过低温贮藏的休眠阶段,在进行育秧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集中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整齐度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高北方机插水稻的产量。播种前,需进行晒种。晾晒可以增加水稻种皮的渗透性,加快水稻种的吸水速度,增进种子内部酶的活性,增强种子的生长活力,促进水稻种子提早萌发,提高发芽趋势,增加发芽率。一般情况下,北方机插水稻播种前,会对水稻种子晾晒1~2天,进而打破水稻种子的休眠期,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日后的成长空间。
2.2 种子消毒
通过对稻种进行消毒,可以控制水稻传染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从根源层面防止病虫害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浸种环节。浸种可使水稻种子吸水量大幅度提高,达到水稻种子自身重量的25%,进一步满足稻种幼芽生长对水分的需要,促进种子发芽。使用药剂浸种,可以进一步杀死水稻种子表皮的病菌。
2.3 温度和湿度控制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干后,在种子上浇50℃左右的温水,使水稻种子均匀受热。将种子堆放在平整的稻草上,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在缺水时及时浇水,等待水稻出芽晾芽。播种前的苗床,需要充分浇水,使苗床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注重水稻种子的保温保湿。播种需要保持秧田通风畅通,防止高温煮芽,进一步保持土壤干爽,促进水稻种子生长[1]。
3 科学整地,播种育苗
3.1 种植地块管理
在北方机插水稻种植区域,设立独立排灌系统。在水稻种植田块和常规种植田块之间建立缓冲带,在水稻种植田块周围不种植其他农作物,确保水稻生长环境优质。适当提高水稻播种育苗密度,培育强壮的水稻幼苗,保障水稻壮秧是水稻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考虑到北方耕地多聚集,因此,在播种之前,可以使用大型土地翻整机械,对稻田进行全方位的翻整。并做好喷洒消毒试剂和土地晾晒等工作,确保稻种播种后,其整体处于干燥杀菌的状态,为后续病虫害的防治奠定牢固的基础。
3.2 施肥管理
在育苗阶段,科学合理使用肥料,认真做好田间档案记录工作。根据水稻秧苗生长情况,定期抽查,在规定生长发育期内,精准使用肥料,水稻田块每项作业措施都要进行详尽记录。在使用前,需对所有作业机具进行冲洗消毒,整个生产过程要确保无污染。水稻育苗质量好坏,对水稻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水稻育苗采用控制灌溉技术,培育健壮秧苗。精选育苗场地,选择地势高、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质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地方进行水稻育苗,保证水分充足。确保及时施肥。
4 移栽稻苗及田间管理作业
4.1 机械化移栽
北方机插水稻种植移栽过程中,大面积大范围使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机械设备,逐渐淘汰传统人工移栽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还能最大限度上减少稻苗根系的损坏,降低了病菌虫害趁虚而入的可能性。借助机械化设备,科学精准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对秧苗进行分离处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时间,显著提高了整体稻苗移栽的质量水平。水稻种植生长过程中,保证水稻稻穗处于低垂状态,可使稻穗颗粒饱满。
4.2 田间管理
积极应用现代化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利用机械设备开展相关活动,保证水稻种植符合相关规定,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率,提升水稻产量。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稻田进行实时勘测,能够及时对水分不足或肥力不够等情况进行预警和提示,在稻田主人知晓的前提下,以自动化的方式,实现对稻田的精准肥力把控。另外,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好田间的杂草,避免出现养分争夺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北方机插移栽水稻种植的总体产量[2]。
5 稻田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5.1 病害防治
水稻拥有不同的生长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因为照顾不周而出现相应的病虫害问题。从环保生态的角度上来思考,尽可能在未出现病虫害时对其采取一定的预防手段,从而有效减少稻田问题的突发。一般,水稻常见的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等,部分病害在杀死水稻植株之后,还会通过空气、植株接触或水源等产生一定的传染性,进而造成水稻种植区内部整体产量骤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颗粒无收的情况。因此,需做好相应的病害防治工作。水稻种植前,通过对稻种以及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整体概率。另外,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时做好相应的排水、通风工作,以预防代替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
5.2 虫害防治
稻田水稻想要健康生长,需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根据水稻生长特点,进行合理施肥,采取多种手段,全面防虫治虫。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增强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的能力。北方机插水稻提倡集中连片种植,避免插花种植,种植期间要尽可能减少稻桩残留,可以借助机械化翻耕的方式,对稻田内的稻桩进行翻整。
倡导低茬收割。收获时降低稻桩高度,减少越冬虫量。在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即3月下旬到4月中旬期间,统一翻耕闲田,并灌深水浸没稻桩,降低虫源数量。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晾晒稻田,控制化肥使用量,提高水稻抗逆性,减少水稻病虫害。
在稻田及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也可以减少螟虫在水稻上的着卵量,减少对水稻的危害。在稻田附近种植显花植物。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或撒种草花等显花植物,可以保护和提高蜘蛛、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和缨小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的控害能力。在田埂留草,为水稻病虫天敌提供栖息地,更好地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自然控制作用。此外,采用物理阻隔育秧手法,在水稻秧苗期,采用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白背飞虱、灰飞虱,预防病毒病。从越冬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诱剂诱捕雄性成虫,释放赤眼蜂,在稻田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3]。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提高北方机插栽培的水稻产量,需要从水稻品种选择开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参考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稻种,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及翻整过的土地进行播种和育苗,同时,处理好稻苗移栽和田间管理的相关问题,从根源上防治稻田的病虫害问题。采用更为科学且高效的方式,全方位优化和提升北方机插栽培水稻的单体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