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
2023-11-19魏洪文
魏洪文
(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山东东明 2745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经济管理问题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本文着眼于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旨在探讨其中的问题与对策,为农村振兴提供实践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信息化进程和提升综合实力成为关键,而在现实中,经济管理理念、体制、人员素养和技术方法等方面仍存诸多挑战。通过提升认知、健全体制、加强投入、构建数据库和建设产业化体系等对策,可以引领农业经济管理迈向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1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的实践价值
1.1 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加快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宝贵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管理要求。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信息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实现对农村经济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决策。此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信息化也有助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拓展。同时,数字化的销售和物流系统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要实现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价值,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数字鸿沟、数据隐私等问题,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
1.2 增强我国综合实力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实践价值体现在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现代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经济管理能够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通过科学的预算、投资规划和财务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1]。
其次,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布局,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通过合理规划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和高质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产值。
另外,经济管理有助于引导农村创新创业,增强乡村经济的活力。通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创业项目,可以培育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同时,经济管理还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人才留在农村,促进农村振兴。
2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滞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管理观念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显现出短板,阻碍了农业经济的有效推进。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在许多地方仍停留在简单的生产导向阶段,忽视了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过于重视农产品的数量增长,而忽视了质量、品牌和附加值的提升。
其次,由于农村地区信息不畅、科技应用不足,导致农业经济管理理念难以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缺乏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使得农业生产和销售难以做到精准对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效益。
此外,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传统的生产观念,许多农民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度较低,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农村人才的培养也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
2.2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经济的提质增效。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地方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角色不够明确,导致管理职能分散、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了农业经济管事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其次,现有体制下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不够灵活,导致一些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此外,农业金融和保险等服务机制相对滞后,也降低了农业经济的融资和风险防范能力。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加灵活、科学的管理体制来支持。因此,需要从体制层面出发,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明确政府的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农村金融和保险体系,提升农村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2]。
2.3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其综合素养的不高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许多农村管理干部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相对薄弱,无法适应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涵盖市场营销、金融管理、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素养,而部分农村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其次,农村管理干部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传统的管理观念可能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需要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意识。此外,农村管理干部的信息化素养也存在不足。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部分农村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工具的了解和应用程度有限。
2.4 农业经营技术方法陈旧落后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经营技术方法的陈旧落后成为制约农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创新和提质增效。
农业经营技术方法的陈旧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一些农村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养殖方式,忽视了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缺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使得农业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此外,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3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的实践路径
3.1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认知
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认知,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做法来拓展管理者的视野、提升管理素养。
首先,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为农业经济管理者提供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以举办管理专题讲座、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交流访问,让管理者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情况[3]。
其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在线学习平台,让农业经济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讲座等方式,将最前沿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传递给管理者,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最后,建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为农村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这些研究机构可以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前沿问题,提供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管理思想。
3.2 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做法,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首先,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可以设立农业经济管理委员会,由政府主管部门、农业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制定农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方案,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其次,优化农村管理体制。通过整合分散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的农村综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协调性。可以推动农村“三级治理体系”建设,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此外,推行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土地使用权、农产品经营权等产权关系,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和资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加强农业金融和保险体系建设。建立农业金融机构,为农业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现代农业的投入和发展。同时,推动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业经济提供风险防范,增强农民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支持等,方便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指导农业经济的决策和生产[4]。
3.3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
为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需要从多个方面提升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以支持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首先,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制定扶持政策等方式,确保农业经济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包括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激励措施,吸引企业投资农业领域。金融机构可以创新金融产品,为农业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另外,推动农村投资体制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体投资兴业,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农村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可以建立农村产业投资基金,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引导农村居民增加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投资热情。可以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实现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3.4 构建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
构建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举措,旨在整合、存储和分析农业相关数据,为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建立农业基础数据平台。收集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市场需求等各类数据,建立起全面、准确的农业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土地面积、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价格、气象信息等,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实时、详尽的信息。
其次,推动数据共享和整合。不同部门、机构的农业数据应实现共享和整合,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采集。政府可以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数据的互通互联。同时,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农业数据涉及隐私、商业机密等敏感信息,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制度,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最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智能农业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农业生产计划、农产品销售等决策,实现农业经济的精细化管理。
3.5 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
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提升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实现农业经济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产品加工产业。以水果为例,传统上农民只是生产水果,销售环节有限,利润相对较低。而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可以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推动水果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一体化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参与果园管理、采摘、加工等,增加附加值,提高收益。同时,加工产业的发展也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多销售渠道,提升了市场竞争力[5]。
另一个例子是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通过引进先进农业科技,如智能农机、无人机、生物技术等,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可以促使农业科技企业与农户合作,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例如,农业科技企业可以提供新品种的种子、农药、肥料等,指导农户的种植技术,实现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在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政府可以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户参与产业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创新金融产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融资支持,降低资金成本。
综上所述,建设农业产业化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和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4 结语
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构建健全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等举措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我们能够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民生活幸福,为构建美丽乡村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