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SWOT分析
2023-11-19杨志汝郭晨曦赵万启
杨志汝,郭晨曦,刘 喆,赵万启
(1.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48;2.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青海大通 810100)
1 研究背景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部分组成。生物多样性教育是以生态环境为背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用系统的手段实现对生物多样性信息的有效收集、集成、归纳,形成生物多样性逻辑思维的认知过程。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署国,全体公民均有接受生物多样性教育、保护自然环境的义务。青海省林草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契机,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公众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教育,逐步建立了以青藏高原特色、国家公园特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生物多样性教育创新体系,力争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大通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分为鹞子沟和察汗河两个景区,2001年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成立国家级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面积 2 003.75 hm2;察汗河景区面积4 747.00 hm2,公园分为核心景观区、生态保育区、一般游憩区和管理服务区共4个功能区,面积分别是1 326.74 hm2、2 819.69 hm2、1 485.65 hm2和86.26 hm2。利用SWOT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评估大通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为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价值和科学指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2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素,通过调查、评估、匹配、列举并加以矩阵分析,得出决策性结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2.1 优势
2.1.1 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河湟谷地森林草原地带,植被包括了森林、灌丛、草地3个植被类型组6个植被型20个群系,森林生态系统面积1 399.48 hm2、灌丛生态系统面积1 828.28 hm2、草地生态系统面积 827.52 hm2、湿地生态系统面积108.05 hm2,分别占自然生态系统面积的33.61%、43.91%、19.88%和2.60%。主要植被群系有青海云杉林、毛枝山居柳灌丛、沙棘灌丛、小蒿草草甸等,森林覆盖率55.51%。公园内野生脊椎动物有25目51科17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胡兀鹫、金雕、雪豹、马麝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岩羊等4种,列入CITES附录动物5种,有IUCN红色名录易危以上受威胁动物2种,青藏高原特有种3种,野生维管束植物有77科282属612种。整个公园集山水风光与森林景观为一体,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为生物多样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2.1.2 区位优势明显,市场需求量大
大通地处湟水上游、祁连山南麓,这里聚居着汉、藏、回、土、蒙古族等23个民族,距离省会西宁33 km,距离西宁机场45 km。大通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生态的家园,青海民歌“花儿”的沃土,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察汗河景区距省会西宁市80 km,宁大高速公路与国道宁张公路(227线)连接;鹞子沟景区距西宁56 km,大通至门源公路直通景区。森林公园交通便利,面对西宁市乃至全国的科教、科普生物多样性教育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1.3 组织机构健全,人才队伍齐备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景区由大通县宝库林场进行经营和管理,鹞子沟景区由大通县东峡国有林场经营和管理,林场组织机构健全、职责职能明晰。两个林场现有职工41人,其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5人;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12人,大部分来自农林院校农林专业的毕业生。此外,林场还与社会单位及部分农林院校开展了技术交流,丰富的农林人才储备为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劣势
2.2.1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景区及鹞子沟景区距西宁市距离45~80 km,交通可达性较好。目前两个景区通过财政林改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及引入第三方投资修建了管护中心、森林步道、观景平台、环保公厕等管护、旅游接待设施,但相关投资规划中缺乏用于开展专题生物多样性教育的科普展馆及野外生态实践展示区等配套基础设施。
2.2.2 生物多样性教育人才队伍有待充实
目前,大通国家森林公园缺乏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生态+”的专业人才。国家林草局举办了多期“国家级森林公园解说员培训班”,大通县林业和草原局有11名同志参加了相关培训并取得了“森林解说员”证,但现有从业人员缺乏专题生物多样性教育实践工作经验,还需要经过不断地充实学习。
2.2.3 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安全风险
安全问题是影响生物多样性教育决策的相关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风险管控,活动中的风险主要来自外在环境风险、内部人为风险及意外风险,通过前期培训、保险等方式可将风险降到最低。在生物多样性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全过程控制机制和实施安全沟通机制,活动结束后实施问题及反馈,制定风险发生后的应急预案。
2.3 机遇
2.3.1 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兴起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危机的普遍认知,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意识,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和塑造美好的生态情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教育工作已在各地逐步开展,因为只有热爱大自然,才能增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积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丰富、森林野趣浓厚,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最佳场所。
2.3.2 相关政策支持
2021年,青海省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青海国家公园省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青海省自然教育大纲》,明确了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发展目标,为生物多样性教育工作规范运行、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指导意见》及《教育大纲》以构建多部门协同参与的联动机制为引领,利用各类自然保护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湿地环境、地质遗迹等资源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为目标,积极开展系列化、专业化、大众化、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教育活动,探索建立符合各个区域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社会实际的生物多样性教育模式,力争将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国内知名生物多样性教育目的地。2022年3月,省林草局批准成立了青海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教育服务体系,为生物多样性教育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2022年8月,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察汗河景区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批准设立为“生态教育基地”。2022年11月,青海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2035年青海生物多样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基本建成。
2.4 挑战
2.4.1 行业尚待成熟完善
生物多样性教育行业在国内处于逐步发展阶段,行业各项制度亟待完善成熟,生物多样性教育配套的监管体系也需待建立。生物多样性教育行业按照机构部门的运营方式分为公益类和营利类生物多样性机构,目前符合大众需求的公益类生物多样性教育相关机构较少,公益类生物多样性教育体系还有待于完善。
2.4.2 森林风景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也是大通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教育发展中一大挑战。森林公园作为西宁市重要的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敏感区,旅游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西宁市及周边城镇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发展需求,如何合理、有效控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强度和频率是森林公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4.3 高海拔地区及季节气候的限制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达坂山南坡,以中高山地貌为主,最高海拔4 200 m,最低海拔2 400 m,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类型,具有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等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针对高海拔地区及季节性气候条件应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群体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性的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
3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对策
借助SWOT模型,根据对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SWOT分析,合理依靠内部优势,运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建议。
3.1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青海省林草局联合中国林学会、中国绿色时报、西北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及相关生物多样性教育领域的国内学者专家,构建了为生物多样性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平台。2022年,平台专家为林草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了12期61场次线上、线下生物多样性教育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林草系统工作人员生物多样性教育专业知识、实践工作能力。以此为契机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应完善生物多样性教育制度,建立一支以公园职工为核心,社会第三方机构、大学生志愿团队为辅助的生物多样性教育专业队伍,通过加强与生物多样性教育机构、大中小学等的合作交流,聘请生物多样性教育专业机构或生物多样性教育高级研究人员开办讲座,增强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2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自媒体平台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应用等自媒体的兴起,信息的发布和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借助网络短视频和直播等自媒体平台进行知识普及、汲取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森林公园应适时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自媒体平台开播生物多样性教育讲座或其他线上传播途径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理念,打造大通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品牌。
3.3 高品质生物多样性教育建设规划
结合大通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特点及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教育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森林公园现有建筑设施布局生物多样性教育课堂,科学性及趣味性相结合设置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及路径,开发并提供特色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目前,察汗河景区生态教育基地联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了“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规范化种植技术和植物生态学观察”课程,基地应积极结合现有的森林、灌丛、草地、湿地等植物群系以及青藏高原季节气候条件夏季注重开发森林教育、湿地教育、草地教育,冬季注重开发野生动物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课程,做到因地施教,因条件施教开发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特色生物多样性教育课程。
4 结语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明显,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均可克服,生物多样性教育发展潜力巨大,是青海省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的一个范例和缩影,应结合自身自然资源特色开发精品课程,培育市场规模,完善规范制度,提升公众参与,扩充专业队伍。大通国家森林公园虽然有自身生物多样性教育的特点,但是发展模式和经验亦可被众多森林公园借鉴,以此逐步形成青海省生物多样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将青海省建设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国内知名生物多样性教育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