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动态雕塑景观创新实践与研究

2023-11-18贾丽丽包育龙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北海

贾丽丽 包育龙

摘  要:动态雕塑作为一种源于当代西方社会的新雕塑形态,既突破了传统雕塑的静止状态, 还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于2019年11月在广西北海市圆满举办。北海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之一,其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在北海的成功举办,不仅填补了大型户外动态雕塑展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空白,搭建了一个高起点、高水品的学术平台,推动了大型户外动态艺术的发展,也对建设“文化北海”,把北海打造成为具有全新时尚元素和国际艺术气息的新型旅游城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北海;动态雕塑;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海职业学院2020年度院级重点科研类课题资助项目“户外动态雕塑景观创新实践与研究”(2020YKZ02)研究成果。

雕塑是一种古老而恒久的艺术种类,动态雕塑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雕塑不仅与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观念等密切相关,也与社会的阶级制度、生产的物质技术等休戚与共。马哲对物质与意识的观点更是将生产资料和技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前提。作为当代雕塑的重要形态,动态雕塑在本体艺术特征以及背后所辐射的时代语境方面具有鲜明的当代性、社会性与独特性,它是一种与科技发展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精神生产。20世纪30年代,美国雕塑家考尔德用钢丝打造的简单动态雕塑作品在西方国家中开启了这一概念和实践的存续。中国雕塑家们在上世纪末亦开始思考科学技术与雕塑艺术的思辨关系,探索如何用快速更新的科技手段来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及城市发展历史。自国内第一件户外动态雕塑作品于2008年正式落于北京市国家游泳中心周边,许多城市都纷纷引进这一将艺术与科技、生态进行有效审美融合的雕塑种类。而动态雕塑艺术在中国雕塑界的不断创新实践和雕塑学术活动的国际化以及国家对环境生态理念的强调等客观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2019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的举办。此次雕塑展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将未来北海打造成“艺术与生态”美妙结合的文化城市开启了新篇章,也从侧面反映出广西政府在打造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战略布局下,对区内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所实施的前瞻性举措。

一、户外动态雕塑展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动态雕塑是突破传统静态雕塑常规表现形式并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现代雕塑类型。动态雕塑最早的创作源头可追溯至18世纪在西方宫廷、市场出现的机械性精美装置以及中国古代的皮影戏[1],工业革命引发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20世纪以来出现的极少主义、解构主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动态雕塑类型的生成与发展。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在20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系列户外作品确证了动态雕塑的概念合理性后,这种全新的雕塑类型随即在西方雕塑界中开始蔓延。由于考尔德创作的系列作品多安置于户外空间,因而动态雕塑自正式成立起便以安置地点为依据,自动划分出室内外两种类型。室内的动态雕塑作品多依靠人工动力来实现其运动状态,户外的作品除了考虑人工动力外还更加注重自然动力的运用。户外动态雕塑作品的自然动力来源主要分为太阳能、光能、风能、水能等清洁环保的能源类型,其中风能、水能以其对雕塑运动产生相对直接有效的效果而成为当前户外动态雕塑作品在动能方面的首选类型。能长时间具备良好风能及水能的场所多为海滨、湖滨等便于集中风力或水力的场域,因而依靠自然能源为动力的动态雕塑作品的理想選址多为上述场域,如山东的青岛市、广西的北海市等。

中国广西南端的北海是北部湾东北岸的半岛城市,也是中国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早在西汉时期,北海就成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商港。拥有着丰富多元的南珠文化、海洋文化和疍家文化,同时又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北海市于2010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态雕塑是一种在形态上突破了传统雕塑的静止状态,借助自然动力或人为外力驱动,兼具人文和娱乐双重性质的现代雕塑类型。由国内外著名雕塑家设计创作的户外动态雕塑作品永久落户于广西北海,这不仅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气息,也为这座年轻的滨海城市增添了全新的时尚活力。此外,自然生态景区引入利用自然动力进行运动的雕塑作品,既从侧面体现出北海市的自然条件足以为中国动态雕塑的艺术实践提供相对优越的创作平台,还从城市管理的维度彰显出地方政府部门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的积极响应。

近年来,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北海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增加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形成旅游新业态,增强旅游发展新动力,真正让旅游业成为美丽北海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风景区户外动态雕塑景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

北海红树林生态风景区是中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区内拥有一片2000多亩的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考察时强调,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红树林生态景区面积约6000亩,其中红树林面积约3000亩。风、光、热能充足,为主要依靠自然动力为驱动的户外动态雕塑的真正落成提供绝佳的天然环境。此外,户外动态雕塑群落户红树林生态风景区给广西和北海都带来良好的市场价值、实用价值、投资价值以及持续经营价值;同时也是广西及北海力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建设文化广西、文化北海的生动体现。

广西北海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之一,文旅资源得天独厚,融入新形态的雕塑艺术文化,对于将广西北海打造成为具有全新时尚元素和国际艺术气息的新型旅游城市,进一步推进“文化广西、文化北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通过在红树林生态景区中引入国内外优秀的动态雕塑作品,不仅能激发城市活力,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北海的文化形象和自信,还能增加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和城市文明参与度,扩大北海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与此同时,北海市以其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成为雕塑艺术家们得以充分发挥其自由想象的创作空间,使动态雕塑艺术在动力选择、表现形式、创作内涵、制作工艺等雕塑艺术思维本体研究方面都能以更具时代特色的状态呈现给民众,从而确证了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的选址合理性。

二、户外动态雕塑展在中国雕塑史上的创新实践

按照传统美术史的断代原则来对中国雕塑史进行历史分期,大抵可将新中国成立前的雕塑作品归为古代,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的雕塑作品归为现代,改革开放后至今则归为当代。尽管这种中国雕塑史的断代方法稍显笼统,但也能为宏观观照中国雕塑历史提供一种相对便捷的线性思考方式,有利于客观考察类似动态雕塑,尤其是户外动态雕塑这种突破传统雕塑创作界限的新型雕塑类型在中国雕塑史上的实践意义。中国古代雕塑史中有记录的户外作品大多为陵墓雕塑、寺庙雕塑等传统静态雕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王朝闻、刘开渠、滑田友、曾竹韶等中国雕塑家在吸收西方雕塑,尤其是前苏联雕塑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大型户外雕塑作品,如《刘胡兰》(王朝闻,1955);《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系列》(刘开渠、曾竹韶、滑田友、王临乙等,1955)等[2],为中国的户外雕塑创作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可能性。但此时的户外雕塑作品仍属于传统的静态雕塑类型,在形体表现方面仍保留古典雕塑的团块特征,一如米开朗基罗所对团块式雕塑作品的的赞赏。①改革开放以后,更多优秀的户外雕塑作品以雨后春笋的态势及更加前卫先锋的艺术观念出现在中国各城市中,此时的户外雕塑作品开始不再拘泥于雕塑传统的团块模式,各种构成样式开始得到雕塑家们的青睐;雕塑材料及工艺也在公共艺术造型手法的影响下呈现出更为广阔多样的特征。虽然具有先锋姿态的户外雕塑作品大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如《腐》(杨明,1995年);《中国制造》(隋建国,1999年)等,但在全球文化交流愈趋密切的2000年之后,户外雕塑作品在基于全球视野的基础上,不断对作品本身进行新媒介的转换和跨媒介的融合,因而其相对更具当代户外雕塑的典型性。

2000年以来,各类由国内雕塑家单独举办或与国际雕塑家共同举办的大小不一的户外雕塑展总体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态势。如2000年在北京市北海公园举办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展;2013年9月在山西大同市举办的题为“延伸”的“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等。尽管这些户外雕塑展在作品质量和文化实践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意义,但这些雕塑展的作品大多以传统静态雕塑为主要类型,未曾出现在艺术与科学之间进行跨界融合的动态雕塑艺术。中国出现的第一座里程碑式意义的动态雕塑艺术作品当属北京市国家游泳中心周边的奥运雕塑作品《风之舞》,其由瑞士动态雕塑家拉尔方索在2008年制作完成。随后,如《天行健》(邓乐;深圳,2013年)、《万方入境》(杨奇瑞;杭州,2018年)等由国内雕塑家创作的户外动态雕塑作品相继诞生。此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2012年开设了动态雕塑课程,邀请拉尔方索到校为学生授课[3]。可以说,动态雕塑艺术在中国的本土实践于2000年之后形成了一种蓬勃的态势。尽管动态雕塑艺术实践在中国许多城市的户外公共空间中都已得到发展,但在2019年之前并未真正出现过大规模地邀请国内外知名雕塑家将其设计创作的动态雕塑作品于同一城市的同一户外空间中进行集中安置的典型案例。由此看来,2019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在中国当代户外雕塑的发展史上无疑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意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目前国内较早开设动态雕塑课程的艺术院校之一,美院雕塑系的魏小明教授多年来也活跃于各类雕塑学术活动中,担任过国内外多个雕塑展的策展人、评议人等。作为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的总策划人和艺术总监,魏小明教授在2019年6月提出“以动态雕塑为主题打造北海的城市景观及文化名片”的建议,并得到了北海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随即确立了以北海市旅游集团为主要承办单位、以中国雕塑学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主要学术支持单位的组织构架,并以魏小明教授为总策划,邀请国内美术学院著名教授、雕塑家组成艺术委员会,推进动态雕塑展的落地实施。此次户外动态雕塑展策展团队正式成立后随即邀请了中国雕塑学会会长、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教授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为学术主持,开始构建起完备的学术团队。作为国际性的雕塑展览,组委会特别邀请国际动态艺术组织(KAO)作为展览的学术支持机构,并邀请国际动态艺术组织主席、著名动态雕塑家拉尔方索先生作为外籍艺术总监,共同参与展览的筹备工作。此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武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院雕塑》杂志副主编施丹出任本次雕塑展的策展人,联合策划筹备展览具体工作。

雕塑艺委會首先以特邀和推荐为作品选取的主要方式来克服相关雕塑家和制作工厂数量不多的现实困境,最终选择了涵盖老中青三代在内的12位曾有过大型户外动态雕塑创作经历的艺术家共同参与此次展览,以此确保雕塑展的顺利开展及作品质量的水准。其次,雕塑展于9月在北海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公众发布北海将举办户外动态雕塑展的信息,由此正式掀开雕塑展宣传、推广的帷幕。此外,由展览策展团队、策划公司设计通过的展览预热方案开始实施,通过倒计时海报、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专业媒体推介等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展览预热。最后,雕塑展还得到国内外学术机构的鼎力相助,其中国际动态艺术组织为展览推荐了五位优秀的动态雕塑家,为中外动态雕塑交流及北海的国际知名度都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创作机制方面来看,2019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一次艺术集会,主要原因可以从经济投入与场地选址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相对一般雕塑展而言,此次展出的动态雕塑体量巨大,因而在创作、管理、维护等方面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如此规模的经济投入一般极难由个人或某个艺术团体来完全承担;其次,作品对户外公共空间在自然条件方面存在特殊的动力要求,一般场地无法满足雕塑作品运动所需的自然动力,故而雕塑展的场地选址在策划之初便已注定需由公权力的介入方能顺利完成。尽管此次雕塑展在创作机制上并非国内首创,但其组织架构、沟通机制、宣传方式等相对过往雕塑展而言却显现出更加国际化和时尚化的态势,而多件优秀的动态雕塑作品同时集中展出于同一户外场地更是开创了中国城市公共雕塑史上的首例。作为国内首个国际性的户外动态雕塑展,“2019北海潮”既刷新了国内公共空间中雕塑作品的样态,也引发了雕塑界同仁对于雕塑与环境的重新思考。展览不仅为将未来的北海打造成“艺术与生态”美妙结合的文化城市开启了新篇章,还从侧面反映出广西政府在打造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战略布局下对区内城市文旅产业发展所实施的前瞻性举措。

三、结语

动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艺术流派后,便开始从美术馆走向更广阔的室外公共空间,逐渐成为公共艺术主要的构成元素以及沟通艺术与自然、创作者与观赏者的媒介[1]。自然生态景区引入动态雕塑艺术作品的创新实践,是基于中国近年来对生态文明进行不断强调的社会语境以及后工业社会材料与科技不断更新的时代条件。作为一场彰显地区文化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的艺术盛事,2019北海潮·首届中国北海国际户外动态雕塑展以开放包容的交流心态及扎实严谨的作品质量成功地向观者展现了中国当代动态雕塑的艺术水平及生态景区引入雕塑艺术作品的可行性。不仅为自然生态景区营造出意蕴深厚的人文氛围,也为观者带来一场质量上乘的视觉艺术盛宴,还为北海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打造“雕塑之城”及建设“文化北海”方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①米氏认为,一件雕塑具有从山上往山下滚而滚不坏的构图才是好雕塑。

参考文献:

[1]贾丽丽,余添.景区公共空间引入动态雕塑可行性研究[J].艺术研究,2022(1):98-102.

[2]翁剑青.中国现当代雕塑形态的流变与多元趋向——以70年中国城市雕塑发展为研究对象[J].美术,2019(9):13-17+12.

[3]孙振华.中国当代雕塑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165.

作者简介:

贾丽丽,北海职业学院文化与传媒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批评。

包育龙,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北海
北海北、南海南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作品欣赏
北海 美丽的地方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南方的北海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