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紫砂艺术作品《暗香疏影壶》探寻中国文人的心灵归宿

2023-11-18吴子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梅枝林逋壶把

吴子文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和梅公仪尝茶》之中有这样的诗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记录的是他和友人一起品茶时候的场景,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人生所追求的境界。其中的“紫瓯”,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宜兴紫砂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紫砂悠久的历史和对文人雅士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后来的紫砂艺人们和文人们合作交流,通过不同的手法共同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令人心驰神往的部分,也给我们广大的紫砂壶友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的共鸣。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暗香疏影壶》从名称之中我们就能够看到主要是围绕梅花展开创作,但是并没有传统花器诸如梅桩之类的繁复设计和抟制技巧,而是在力求简洁的基础之上,梅花的点缀令人赏心悦目,同时又深入人心。此壶采用了有点类似于传统经典扁承壶的造型设计,泥料的颜色也比较的稀有,墨绿的色泽更加能够体现出梅花在寒冷冬天生存的环境,简约的线条把壶身的扁而不塌呈现出来,特别是在肩部还有一条细微的棱线装饰,这样的设计其实在抟制的过程之中非常的具有挑战性,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直流微扁,和壶身肩部的棱线巧妙地衔接。壶把则是采用了梅花枝干圈卷而成,上面点缀着红色的梅花,从壶把端处一直延伸到壶身,然后向两侧蜿蜒开来,把梅枝遒劲有力的特征和顽强的生命,以及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鲜艳绽放的风骨展示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壶钮也采用了梅枝的形态捏塑而成,共同凸显出作者关于梅花造型的诠释。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暗香疏影壶》,作者把紫砂不同矿料的颜色经过高温的烧制以后完美地呈现出来,还有泥绘手法的梅花更是栩栩如生,为我们单调寒冷的冬日带来了许多的生机和活力,这样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将诸多的元素融为一体,让我们广大的紫砂爱好者在喝茶品茗的同时,陶醉于如诗如画的场景和氛围之中,体会到紫砂带来的视觉享受和人文韵味。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是宋代林逋在《山园小梅》之中的描述,世间喜爱梅花之人不计其数,但是像林逋一般的却寥寥无几。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的隐士除了开山宗师般的人物陶渊明之外,大概就只有北宋的林逋,他一生从未入仕,早年曾漫游天下,40岁之后便定居杭州西湖孤山,在屋子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梅花,又养了几只白鹤,因他无妻无子,故而后世称之为“梅妻鹤子”。尽管他诗、书、画都非常的具有造诣,但是经常随性地撒落,留存于世的很少,但是我们从这首诗之中,就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隐士那种极致的简约主义和心灵的归隐之风。紫砂器作为文人雅士非常喜欢的文房之用和饮茶利器,从古至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能够通过许多的紫砂作品联想到中国文人那种内心深处的隐逸之心,是一种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渴求。这件作品《暗香疏影壶》从表面来看,是紫砂技艺的集大成者,作者以小见大,细致入微的抟制装饰和低调内敛的风格设计让我们感受到蕴藏其中浓郁的人文风情,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文人在脱离仕途之后回归田园,仿佛在一缕缕飘着幽暗清香的梅花润物无声的吸引之下,顿悟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结 语

以梅花为题材的紫砂艺术作品往往是大开大合,而含蓄内敛的并不多见,这件作品却如同它的名字一般把“暗香”和“疏影”的特征完美地诠释出来,让我们在把玩的过程之中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梅花的无处不在,非常符合我们国人那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寄托,这也正是此壶的精妙之所在。

猜你喜欢

梅枝林逋壶把
闵学林作品
李传胜
家庭相册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最美中国画100幅 》
林逋:独立独行,寄情梅鹤度余生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病梅记
林逋梅妻鹤子
老夫妇10年免费供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