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023-11-18■周燕
■周 燕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不同,其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因此,若在内部管理期间,出现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易使国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而内部审计工作,作为承担重要监督责任的经济活动,相关人员必须重视其作用,通过建立高效完善的审计机制,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准,为事业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供保障。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属于落实内部管理的一种模式,单位可凭借此模式,确保财务收入与支出的健康。现今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普遍存在提升资金使用率以及适应宏观调控发展的特征。事业单位可凭借内部审计,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把控,尽可能避免资金出现浪费或使用不合规的现象。此外,内部审计还可充分适应国家落实宏观调控时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实际上,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对各类经济活动产生的财务数据加以整理,并及时与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比对,从而进一步深化单位经济活动的科学有效性,为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二、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事业单位落实财务管理期间,涉及的主体相对较为复杂,因此,极易在管理期间,存在诸多问题。但凭借内部审计举措,实行规模化控制之后,财务控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面对事业筹划以及股份控股方面所落实的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革新,财务管理呈现出一定优势。此外,因事业单位落实政策梳理工作,主要是为获取较为可观的收益,而内部审计方略的出现,可以高效促使内部财务管理形成一体化发展优势,在严格保以证利益体系趋于完整的同时,也直观地深化了经济体系的现实掌控强度[1]。
(一)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在落实各项事务工作期间,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一旦有财务风险出现,会为事业单位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有意识地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控制,确保事业单位的各类工作能够有序地落实。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接负责的,相对较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避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凭借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及时把控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风险,在顺利降低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提升事业单位落实各项事务的具体效率。
(二)提升经营及管理水准
在现今的经济发展格局中,事业单位落实的各方面财务工作,是由财务部门自己负责的,因此,在落实具体工作时,极易受到其他行政部门的影响。而内部审计工作与传统的管理机制不同,审计人员可直接将具体的风险评估建议交予单位领导,从而高度引发领导对具体风险的重视,为之后事业单位发展、落实更多有建设性意见的决策助力。内部审计得到充分的重视后,为事业单位的领导提供更加专业性的审计服务,凭借合理严谨的经营数据分析,直观降低具体的经营活动风险,为深切提升事业单位经营水准提供保障。此外,内部审计也可帮助事业单位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迅速地制定较为适宜的改进方案,凭借根源控制运作,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执行水准,使整体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更加标准[2]。
(三)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
在市场经济结构日益改革的今天,诸多单位面临着强大的发展压力,事业单位亦是如此,在严峻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只有事业单位不断进行自身的优质改革,才能充分把控好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关系,顺利地应对资金支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凭借科学的盈亏意识,在市场竞争之中站稳脚跟,强化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在新发展时期,相关人员要有意识地对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进行优化整合,凭借优质的内部审核,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进事业单位实现持续发展。
(四)完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常会伴有诸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具体的财务管理期间,也存在一定的薄弱控制节点。因此,事业单位可凭借内部审计的介入,及时对风险进行跟进,并有效地制衡财务管理控制之间的薄弱环节,实现高效率处理财务风险,强化单位财务资金的安全,使单位能够拥有强大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想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控制机制,要需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有效掌握具体的经济活动行为,对资金的流动进行严格的评定,确保科学分配的理想目标可以实现[3]。
三、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薄弱之处
(一)人员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与企业有所不同,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单位的管理人员可能会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对单位具体支出的审查,且如若对流程过于严格的话,极易对部门工作顺利开展造成阻碍。此外,诸多事业单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仅仅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整体部门的权威专业性不够,内审工作的职能效应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认识的不足,导致了从事内部审计运作的人员,其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具体的审计成效。现今经济日益多元化,这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的内部审计人员依旧秉持着传统的工作原则,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
(二)机构缺乏科学独立性
事业单位想要真正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工作职能,需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具有高度独立性。然而,经实际调查发现,诸多单位虽然已经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机构与财务或者是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的从属关系,整体的独立性较弱。审计工作是在领导的指引下加以落实,具体的审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总而言之,如若不能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具有高度的独立性,那么其具体的工作内容极易受到影响,工作权威得不到真正的保证,整体的内部审计工作会流于形式,没有办法真正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贡献力量[4]。
(三)内部审计内容不健全
现阶段,在事业单位落实内部审计期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相关的审计内容较为片面。在事业单位飞速发展的今天,内部经济活动也愈发多元。因此,在审计工作落实期间,要充分考虑多元性的变化发展,尽可能地促使整体的审计内容工作更为多变灵活,这样才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成效。然而,从实际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期间,依旧采用较为传统的审计手段落实具体的工作,涉及面较窄,审计工作在开展期间,处处受限,整体的审计效应没有办法被充分激发,现实的工作成效与理想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审计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事业单位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更多是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凭借对相关信息以及资料的收集,复盘活动期间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的行为,此种审计工作方法,忽略了对事前与事中的把控,没有真正地从源头上做到防范,监督存有较大缺口。
(五)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
事业单位在落实内部审计工作期间,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存在一定的欠缺,整体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数据与信息没有实现充分的交流共享,信息化审计方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事业单位提升内部审计作用的措施
(一)强化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针对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状况,相关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直观有效地提升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首先,要有意识地强化财务管理,凭借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科学强化的行为,确保单位的国有资产能够处于安全的状态,进而有效避免资金流失现象的出现,为单位内部落实科学的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其次,要确保财务内部审计能够深入管理各环节之中,通过对资金流转的实时监控,时刻掌握财务状况,并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为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奠定基础,推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步伐。最后,要有意识地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实操素质,凭借此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在具体运作期间,相关单位可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其能够充分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之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此外,事业单位还要积极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切实有效的人员管理方式,通过合理优化薪资待遇等方式,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为之后顺利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保障[5]。
(二)设立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小组
针对现存在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审计功能没有办法充分发挥等现象,可凭借设立较为独立的内部审计小组这一手段加以解决。首先,在具体运作期间,事业单位要依据现实规模,在严格确保审计内部组织架构独立的基础上,建立具体的审计部门小组。并且保证此小组所落实的各类别审计工作与成效直接与领导层实现对接,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工作受其他部门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其次,在具体建立期间,要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有统一的要求,保障其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水准,凭借高水准的职业道德素养,高效率地展开各项审计工作。最后,在设计独立内部审计组织期间,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合理独立性,要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促使他们在落实审计工作期间能够有较为清晰的工作方向,凭借制定高水准的目标,保障整体的内部经济活动能够更加合理、合法,进而直观深化审计政策的具体执行成效。
(三)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内容
在具体健全内容期间,相关人员可从强化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收支状况审计、特定项目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针对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来讲,财务报表属于能够充分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的重要依托工具,通过强化对其的审计,快速明确审计重点,突破单一查账的局限,直观提升财务内部审计质量,在高效规避审计风险的同时强化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力度。其次,针对财务收支状况的审计来讲,相关人员可凭借对收支状况的严格审查,明晰未入账收入的现实去向,找出漏洞,解决存在差额现象,深化具体的审计成效。再次,针对特定项目审查来讲,想要合理地强化落实成效,在审计工作展开时,要明确具体的审计目标,并以此为核心,高效率地收集相关资料以及数据,为提升查证效率提供保障。最后,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来讲,凭借合理强化对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运作,可增强对单位领导的有效监管,帮助其树立廉洁的工作作风。在具体审计期间,可先在内部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资金收支体系,以此对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已经登记入账进行实时的监督,进一步激发内部审计的权威、严谨性。
(四)强化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力度
想要优化内部审计成效,事业单位需要有意识地提升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通过构建高效长久的监督机制,完善事前与事中的监督流程,并采用将整体审计工作前移的举措,促使审计工作能够科学地贯穿于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中,进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效用。在现实落实审计工作期间,首先,要合理地对部门之间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性实施监督,确保各项制度规章能够与国家发展需求相吻合,以此进一步约束各部门的行为。其次,在重大经济活动开始之前,要依据现实发展状况,制定较为完善的事中审计控制处理方案,并在其中充分发挥监督的效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事业单位利益不受到任何损害。最后,事业单位要拥有大局观意识,建立较为完善的全方位监督体系,通过形成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激发群众效应,保障各项工作能够更为透明、更为科学。
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有效强化内部控制、规范具体经济行为的关键手段。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要充分明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通过合理加大对财务管理各环节审计力度的举措,确保整体单位的财务信息能够更为真实,进而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优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