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3-11-18杨佳佳陈慧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杨佳佳,陈慧泽

(1.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 周年大会时指出:“100 年来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奋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延伸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拓展实践教学等形式,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更加充分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实践锻炼中体悟百年大党依然朝气蓬勃的精神密码,真正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之源

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共产党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的鲜明标识,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青年筑牢信仰提供精神支撑。

无论是在过去的革命时期,还是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始终做到“两个结合”,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突破。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特征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的是一种政治感召力,展现了共产党人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为党的根本遵循,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取得胜利的强大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年来从未更改过自己的初心使命。回首党的百年历史,不管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多么艰难、国际国内形势多么严峻,中国共产党能在困境、逆境、绝境中重生,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年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党秉持的初心使命。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的是一种强大战斗力,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支撑,充分展现了共产党甘于奉献、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

一百年来,中华民族曾遭遇过无数次艰难险阻、生死考验,这一路伴随着流血与牺牲、斗争与奉献,可以说,牺牲和斗争伴随着党100 年来的风雨征程。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我们还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员始终遵循的党性原则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石,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要求、政治品格和为民情怀,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一切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党性和人民性是内在统一的,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必然要求。”因此,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属性的最好诠释。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厚植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厚植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来,一直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项事业,一直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而不懈奋斗。因此,在思政课教学时,将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大学生坚如磐石的信心、心无旁骛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劲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青年学生,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感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体会志存高远才能行稳致远,树立共同目标和远大理想,汲取智慧和力量,使灵魂得到洗礼、精神不断升华。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宏大的报国之志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宏大的报国之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指引,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擘画出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青年大学生从国家未来发展蓝图中,增强建设国家的信心和决心,进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融入自己的血液中,把小我的进步发展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把深厚的爱国之情和坚定的报国之志化为切实的报国之行,在青春奋斗中挥洒热血、凯歌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三)有利于锤炼大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锤炼大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精神标识。新时代注定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品格、锤炼意志。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跟我们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政治品质和顽强意志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讲清、讲透、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在风险挑战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强国实践中以建党精神为指引,鼓足干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善于战胜风险挑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四)有利于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有利于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增强大学生担当意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钥”,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历史奋斗中所积累总结的宝贵经验,是人民情怀的现实表现,能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鲜活素材资源。

教师通过运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对老一辈革命家和战斗英雄事迹的深入挖掘和生动讲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在讲历史、讲故事、讲理论的过程中,诠释好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引导青年学生感悟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无数共产党员用奋斗、奉献、牺牲换来的。正是这种伟大的建党精神,成就了今天最有温度的鲜活教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注入了新的营养剂。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一)深化理论阐释,延伸教学内容

一是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因此,思政课教学必须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支撑,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要内容,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深入研究教材,把握精神背后的理论密钥。一方面,要注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研讨活动,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准确性、发展性,对所讲的内容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中应将内容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形式的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将理论讲清、讲透、讲活,并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用恰当的形式推动内容的深化,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二是讲好英雄模范的故事。要讲好100 年来无数共产党员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讲好100 年来无数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优良作风,讲好中国共产党100 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感人故事。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认真透彻地讲好英雄故事,才能让伟大建党精神得到广泛宣扬,让信仰之火熊熊燃烧、代代相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生动讲述建党人物及其典型事例,将其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斗争奉献的革命精神呈现出来,通过案例的代入感建立情感联系,启发大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从而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建党精神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实践自觉。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搜集反映建党精神的英雄人物事迹,通过故事会、情景剧、辩论赛等形式呈现出来,增强大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情感领悟和理论思考,加强课堂互动和思想交流的碰撞。讲好英雄模范故事,不仅能够推动思政课教学成效,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思,在思想和心灵上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促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三是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现代技术手段,设计推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思政微课,致力于以情景化、动漫化、图像化、数字化等方式,实现立体式媒体传播,增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融合性、实时性特点,选取具有正能量、趣味性强、学生关注度高的新闻以及更为精细化、具体化的议题开展课堂教学,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感知信仰的力量及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通过整合最新的思政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让思政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二)创新方法手段,多渠道开展教学

一是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求新求活。一方面,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的基础上,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专业特性,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精神特质,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题式、体验式教学,采用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利用VR 视频等新技术、新媒介进行教学。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大学生切身感受革命当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二是推陈出新,营造多种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课教学应结合各种文化载体,营造文化氛围,传承建党精神,例如,利用大学生喜爱的《长津湖》电影、《觉醒年代》电视剧、国潮文化服饰产品,以及重大历史时刻和国际体育赛事等形式,充分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情景课堂,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担负时代使命、投身祖国建设。

三是拓展渠道,充分重视收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组织大学生线上观看、线下讨论,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深化对建党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展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结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思想实际,通过青年方便易得的渠道,使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语言转化为青年熟悉的语言,把艰涩高深的原理转化为青年听得懂的道理,由浅至深,由表及里,把理论说通透,把道理讲明白,帮助青年养成理论思维。

(三)挖掘红色资源,拓展实践教学

一是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应该注重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的优势,对红色资源的教学运用进行科学设计和整体谋划,形成各门课程协同推进的教学体系。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把讲故事和讲道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走访革命老区、历史档案馆、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纪念馆、革命博物馆、领袖故居等有地缘性更易增强认同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资源讲深历史大课、讲透理论大课、讲活情怀大课,把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教材,在参观体验中,让大学生深刻领会红色根脉赋予的鲜明政治性,坚定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是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通过社会考察、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学校可以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历史博物馆、贫困山区、希望小学、敬老院、社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观多样的感受,更好地吸收和转化课堂教学内容,巩固课堂知识,磨练学生实践能力,激发青年大学生带着豪情壮志和奋斗激情,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并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实行动,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和实效性。

三是聘请红色基地负责人或讲解员任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景点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而把这个生动课堂与受众情感连接起来的正是讲解员。高水平的讲解员通过对讲解技巧的合理运用,把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在满足学生群体对红色基地基本知识了解的同时,还结合自己对基地的体会和认知,对基地的特色、历史、文化进行再综合、再创造,把主渠道课堂场域和实践育人场域结合起来,能够使学生在听讲解的过程中更好地回顾革命历程、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陶冶革命情操、升华革命理想,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

传承和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者,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充分融合,讲透精神实质,使大学生真正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从而激发青年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同时,思政课教师又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践行者,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时刻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以前辈楷模为榜样,听党话、跟党走、勇于拼搏、攻坚克难,为祖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