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2023-11-18□樊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7期
关键词:创新性人才大学生

□樊 锦

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各个领域都需要依靠创新性人才为就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发展平台,通过完善的保障机制,有效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工作相互结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的品牌影响力

现阶段,品牌效应的作用非常明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养成同样重要。相较而言,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有更多优势,企业在招聘人员的时候,择优录取是关键的手段。这种发展模式下,综合素质强、不是知名学校的学生面临着不平等的竞争模式。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基于诸多现实的发展情况,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重点,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能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进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产生一定的品牌效益。

(二)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较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走进社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造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在就业的时候才能占据先机。

二、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部分大学生无法正视当下自身的发展情况,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落后的观念,导致自己就业难,无法形成合理、正确的评估模式。优秀的教育资源一般集中在一线城市,导致学生毕业后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学生过于盲目追求热门的职业,或者是工作稳定、轻松的事业单位才是学生首要选择的目标,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学生缺乏对职业信息的准确了解,只认识社会上不错的职业,对于其他行业和工作的了解不够具体。在这种缺乏职业信息认知的基础上,学生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导致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容易出现从众心理,认为他人做什么自己就一定要做什么。学生的从众心理严重,开始迷失了自我,进而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客观原因

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工作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基于主观因素,对学生就业起到一定的导向效果,所以不要过分追求高学历,更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到企业的发展。近些年,高等教育工作快速扩张,但是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却没有增加大规模的工作岗位,剩余劳动力增加,导致学生的就业市场压力增加。此外,部分企业在寻找人才的时候,存在着性别、生源歧视,不符合教育公平的特点,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实践平台

学校通过建设专业的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基地,制订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在招生就业、人才评价方面也会占据优势。人才培养工作从原本的校内转向顶岗实习,由企业提供实习平台,主动向就业平台转变,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做到让学生、让企业受益。部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平台,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情况,打造校企合作发展新渠道,无论是在人才培养,专业模式,技能训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按照岗位发展的基本情况,组织合适的培训活动,让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岗位,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岗位培训的意义则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当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沟通的时候,方便学生准确了解当下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认识自己最适合哪个工作。举例而言,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当下的物流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成为热门专业,主要是他们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基于国际发展大背景下,结合当前的就业发展新格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让单位在面试的时候能顺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迎难而上,懂得企业基本的操作流程,真正在校企融合发展模式下,达到双赢的育人效果。总而言之,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学校、企业的联合发展,实现人才的相互促进,一方面,充分发挥出企业的实践优势,避免和市场相互脱节。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确保人才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人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整体的就业环境愈加复杂化,首要目的则是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让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模式下得以获得长远发展,找到符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创新教育的发展思路,认识教育目的是为多数人所服务,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规律,认识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意义。

1.改革课程工作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发展体系。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当下社会需求进行不断调整,结合现实情况,改革不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对课程的内容、专业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保留原有的优秀部分,摒弃落后的内容。尤其是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情况,提前做好市场调查活动,对课程内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深度融合。

2.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思想的引导工作。为打造课堂和社会的联系,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综合思考和探究问题,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将思政知识和当下的专业教学紧密融合,融合学校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准确认识学校和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3.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学校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职责,做好协调、统筹工作,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要点,敢于承担职责,做好协调工作。对于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涵盖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任务,尤其是在就业能力中,则是学校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以就业为趋势,完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

针对当下的就业发展模式,学校如何改革和发展专业课程,是现阶段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学校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考虑当下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其课程进行合理变革。大学生为进入就业岗位,必须有良好的就业能力,所以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进行适当变革,要求在专业设置中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调整,主动和社会需求相互联系,打造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则是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分析,要求在人才培养中强调新技术的指导效果,积极落实能力训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1.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其中包含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课程设置的时候,不仅要体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特点,还要实现专业课程设置的协调发展。着重体现课程指导的系统性要点,让大学生清楚认识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实践教学发展指明方向。

2.设置内容,体现重点。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其中涉及职业教育的知识,如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等,为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充分准备。而在最后的阶段,则是结合市场行情的发展特点,认识专业领域中的发展特点,学生完成简历的制作工作,按照职场礼仪和自我营销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3.立足于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确保课程设置符合就业指导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对当前市场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达到复合型的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打造复合型专业人才

教育和现实生活是不断融合的过程,进入现代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需要高等教育为社会输入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优秀大学生。通过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企业、职业的价值需求,始终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具体的职业实践为重点,实现课程和项目的有效融合,打造全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发展学生的责任意识为重点,为学生提供创新类的实践平台,按照专业的基本特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学校则是和实践单位相互交流,鼓励企业中的专业人才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相互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的公平性,通过制度引导的形式,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受益。按照学生的基本情况,体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按照具体的教学大纲,仔细安排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情况进行明确要求,结合点面融合的新模式,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具有开发性、层次性的特点,所以对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类的工作,学校从就业体系的角度进行合理分析和深度总结,致力于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效融合。

(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要承担起在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教育、管理、服务等体系,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分工明确,且和知识结构相互融合的就业指导队伍,结合就业指导的相关要求,实现资源整合。例如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中,结合学生基本情况,用人单位的要求,体现课程教学指导工作的实操性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真正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自我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工作。为加强职业生涯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全面了解和认识从事相关职业的可能性。通过职业理论教学、职业规划等形式,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这种指导模式,让学生能更快进入就业状态,缓解当下比较焦虑的心理情绪,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同时,接受职业教育的时候,鼓励学生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制订计划,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将双创教育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体现一些常识类的课程知识,还要以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强专业类课程的建设工作,适当引入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创业有直观认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基于双创育人理念下,自觉将创业教育作为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让学生更好适应当下的就业发展新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专业人才,主动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结语

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和市场发展相互对接,让学生更好适应当下的就业发展新局势,促进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发展。此外,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教学、就业指导服务等众多手段,让学生更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新形势,实现学生更快、更好就业。

猜你喜欢

创新性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大学生之歌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